《清醒思考的艺术》

在群体里容易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在孤独中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但值得记住的只是那些在群体中保持独立的人。 ----爱默生

介绍

这本书是一本心理学方面的畅销书,整本书简单清晰,通俗易懂。里面直接列出了一份清单,列举了52个人类容易出现的思维错误。每一个思维错误都会给出一个例子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基本上这些思维陷阱你都会犯过,然后不断的从第一个看到第五十二个,越看越觉得自己是个傻子。但是就算我们知道这些思维错误,如果每天要不断的找这些思维错误,那我们会活的多累啊。所以最后作者也说明了,没有人能做到不犯这些思维错误,连作者本人也总是避免不了。

这些思维陷阱都是留在我们基因里的,有时候人的本能会先于脑子行动,这是因为古代如果有任何风吹草动拔腿就跑的人活命的概率大于站在那里思考到底有没有危险的人。所以在远古时期大部分的清醒思考是没用的,然而到了现代已经没有那么多危险可言了。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有太多的选择,花花世界太过繁杂,也充满了太多诱惑,虽然清醒思考是有用的,但是也会耗费你很多精力。

所以我们要学会的是在一些小事情上放弃需要耗费太多时间的思考,但是在一些大事上要多学习思考,避免造成过大的损伤。这也就是一个平衡度的问题,需要读者按照自己的情况来把握。当然时常的刻意练习思考也能够帮助你在一些小事情上养成本能,在不用耗费脑力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需要个人的时常反省记录了,每一次的反省都是在修正远古时期留下来的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基因。

下面列出书中所说的52条思维陷阱,读者可以在做一些重大决定时按照这份清单,看看自己有没有落入陷阱。本书作者自己手中也有这么一份清单,像他这么理想的人都需要每次一条条检视,所以更别说我们了。

清单

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就是你更容易看到那些成功的现象,媒体只会去报道那些站在聚光灯下的成功人士,不会去报道那些聚光灯之外站在黑暗中的人。当你自己是幸存者中的一员时更容易产生这种错觉,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某些优点,但是有更多的拥有这些优点的人并没有幸存下来。

解决办法就是多去看看那些失败的项目、投资、人的墓地,这样也能容易点避开幸存偏误。

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你能看到游泳的人都拥有好身材,所以觉得自己游泳也能拥有好身材,但是会不会人家是因为身材好才被选中游泳的呢。

所以要仔细思考这是选择的标准还是行为的结果。

过度自信效应

我们总是系统的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厉害。过度自信效应对专家的影响比对非专家的影响还要严重。

请对所有的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提出时。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纠缠于沉没成本

然而,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于是已经投资的钱就成了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即使客观来看坚持下去毫无意义。投资越多,沉没成本就越大,将项目继续做下去的理由就越充分。

每个人都会出错,特别是在股市里。纠缠于沉没成本的不幸,其关键就是:你投资一只股票亏的钱越多,你越是抱紧它不放。

互惠偏误

<span data-type="color" style="color:rgb(26, 26, 26)"><span data-type="background" style="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有人在街头散发小礼品,利用的是我们的互惠偏差,让我们因为回报恩惠而付出更多,满足他们强迫我们满足的要求。当然互惠也有好处,当你曾经帮助过别人时,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反过来帮助你,这是人古往今来合作生存的特点。</span></span>

确认偏误一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换句话说: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这是危险的。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也知道这一点,“人类最擅长这样过滤新信息,使现有解释仍然成立”。很可能,巴菲特之所以这么成功,就是因为他了解确认偏误的危险,于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

确认偏误二

我们大家都被迫就世界、生活、经济、投资、事业等提出种种理论。没有假设不行,可一种理论越是模糊,确认偏误就越强。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善良的”想法,他会找到这一理论的足够证明;谁在生活中抱有“人是邪恶的”想法,他同样也能找到足够证明。慈善家和愤世嫉俗者,双方都将过滤掉反驳证据(相反的证据),得到支撑他们世界观的大量证明。

请你与确认偏误作斗争。请你写下你的信条 —— 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会躲避的。

权威偏误

权威也会出错。出错是人类的通病,但重要的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权威偏误。

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对比效应

没有对比效应,就完全无法想象打折生意。一种从100欧元降到70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70欧元的产品更便宜。而事实上最初的价格根本无关紧要。不久前一位投资者对我说:“这只股票便宜,因为它只有最高价的50%。”我轻轻摇摇头。股票价格永远不会“低”或“高”。它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唯一值得考虑的是它从这一刻起是会涨还是会跌。

现成偏误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而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因为我们的大脑更容易接受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东西。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的,而不是量化思维的。

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故事偏误

下列故事你更容易记起哪一则呢?故事一:“国王死了,然后王后也死了。”故事二:“国王死了,随后王后伤心死去。”如果你与大多数人一样,你会更容易记住第二则故事。因为在这里两次死亡不是简单地先后发生的,而是有着情感联系的。故事一是事实报道,而故事二更有“意义”。按照信息理论,本来故事一应该更容易被记住,因为它更短。可我们的大脑并不是这样理解的。

从自传到世界大事 —— 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我们这样做是在扭曲真相 —— 这会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应对方法:请你将这些故事拆解开来。请你问问自己:这些故事想隐藏什么?训练方法:请你设法用无关联的眼光看看自己的生平,你会吃惊的。

事后诸葛亮偏误

请你写下你的预测 —— 有关政治、事业、体重、股市等。请你不时地拿你的记载与实际情况相比较。你会惊讶你是个多么糟糕的预测家。另外,请你也同样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司机的知识

就是知有一类人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只是听的多了能够复述而已,其实自己并不了解。

真正有知识的人知道他们知道什么,也知道他们不知道什么。这类人一旦来到他的“能力范围”之外,他要么什么也不说,要么就说“我不知道”。他这么说时不会觉得难为情,甚至还会带着一定的骄傲。而从“司机们”那儿,你别的什么话都能听到,就是听不到这一句。

控制错觉

你实际控制的少于你以为的。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因此,请你将注意力集中于你真正能影响的少量东西 —— 坚定不移地只关注其中最重要的那些。其他的,听之任之吧。

激励过敏倾向

河内的法国殖民政府曾经颁布过一条法令:人们每交出一只死老鼠,政府就给他发钱。政府这样做本是想控制鼠灾,但这条法令却导致人们养殖老鼠。

回归均值

假定你正在经历一次破纪录的严寒,接下来的几天气温就极有可能回升——朝着月度均值的方向。

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公地悲剧

比如人民公社时代,大家做多少活得到的利益都是一样的,是按需分配的,这时有的人就会偷懒,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二氧化碳的排放无度、乱砍滥伐树木、水污染、灌溉无节制、无线频率的过度使用、公用厕所的脏乱差,太空垃圾不回收、“大而不倒”的银行等。但这并不是说,自利的行为是绝对不道德的。将多一头奶牛赶去公地的农民不一定是悲剧制造者。这个悲剧只有当群体超出100人左右、我们到达了系统再生能力的极限时才会出现。显然,我们将越来越多地遇到这个问题。

结果偏误

切勿以结果判断决定。

假设有一百万只猴子随机的买卖股票,过来20年后只剩下一只猴子每次投资都是正确的,那么它就成为了亿万富翁。就是我们眼中的“成功人士”。其实很多人的成功都是社会选择下来的结果,所以不要以结果来反推这只成功候身上有什么特别优秀的品质之类的。

你最好仔细研究一下这样作决定的原因,而不是吐槽一个被证明是错误的决定,或者为一个也许是纯属偶然地获得成功的决定感到庆幸。这个决定是出于理性而作出的吗?如果是,那你下回最好仍然这样做,哪怕上回的结果很糟。

选择的悖论

有时候商店的选择太多了反而会影响销量,选择少一点客户没那么大的选择烦恼可能更容易下决定买。

永远作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作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

讨喜偏误

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

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

请不要死抱着某种东西不放,请将你拥有的视作“宇宙”临时留给你的某种东西。要知道你拥有的一切随时又会被拿走。

奇迹

不可能事件的必然性。

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团体迷思

一群智慧的人作出愚蠢的决定,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误以为自己的意见是正确的共识,从而作出他们每个人在正常情形下都会拒绝的决定。

如果你是一个智囊团的成员,无论何时,你都要讲出你的看法 —— 哪怕这看法不是很中听。你要仔细考虑没有讲出的意见,必要时要甘冒被隔离在温暖团体之外的风险。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忽视概率偏误

有两种赌博:第一种赌博你有可能赢1000万欧元,第二种赌博你可能赢1万欧元。第一种赌博赢的概率是亿分之一,第二种赌博赢的概率是万分之一。好吧,你会玩哪一种?我们的感情冲动会将我们拉向第一种,虽然客观地看,第二种赢的概率要大无数倍。因此累计奖金越来越多——数百万、数亿、数万亿美元——无论赢的机会是多么微弱。

我们是对一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累计奖金的多少及电压的强度),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换个说法: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在概率公开的地方 —— 像彩票 —— 这就很容易。而在普通生活中,风险很难估计,但又是躲也躲不过的。

零风险偏误

不管风险是 99% 还是 1% ,人类都同样害怕有毒化学物的污染。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反应,但很常见。很显然,我们只信任零风险。它就像灯光吸引蚊子一样吸引我们,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人们把这种思维错误称为零风险偏误。

请你告别零风险的想象,学会怀着“没有什么是安全的”想法生活 —— 无论是你的积蓄、你的健康、你的婚姻、你的友谊、你的敌人,还是你的土地。请你满足于至少有东西让你保持相对稳定并体验自身的快乐。

稀少性谬误

为什么饼干越少越好吃,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你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忽视基本概率

每位未来的美国医生老被叮嘱的一句话是:“当你在怀俄明州听到马蹄声、见到黑白条纹时,那估计就是一匹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你们开始诊断那是不是什么来自异域的疾病之前,先看看基本概率。只可惜,医生是唯一受过基本概率训练的。

赌徒谬误

赌徒谬误可以跟回归均值联系在一起。赌徒谬误因为是独立事件所以不存在回归均值。

人们挤在赌场的赌台周围,他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那只球已经先后 20 次落在黑色上。许多赌徒趁此机会押红色,可中的又是黑色。更多的人涌来,把他们的钱押在红色上。现在总该换一回了吧!可又是黑色。一而再、再而三地,直到第 27 次时那球才终于落在了红色上。

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 —— 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现实生活中这些事件大多有着相互联系 —— 已经发生的事情,会影响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因此请你忘记命运的平衡力量(除了回归均值的情形)。

锚定效应

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拿出一个数字轮盘,让受试者转动轮盘,然后问他们,联合国有多少成员国。那些轮盘停在一个较大数字上的人,给出的成员国的数量就会大于轮盘停在较小数字上的人给出的数量。

归纳法

一个农民喂食一只鹅。一开始鹅畏畏缩缩,想:“这个人为什么要喂我?这背后一定有什么阴谋。”数星期过去了,农民天天都过来,扔给它谷子。它的疑心渐渐减弱。几个月后这只鹅肯定地想:“这个人很喜欢我!”——这一信念每天都得到证明,于是它越来越坚定。它对农民的善良坚信不疑。鹅没料到,农民在圣诞节会将它从鹅舍里取出并杀掉。

归纳法有可能具有诱惑性:“人类一直都是成功的,因此我们也将征服未来的挑战。”听起来不错,但我们没有考虑:只有那些幸存到现在的物种才能这么说。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规避损失

如果你损失了 100 欧元,你消耗的快乐感要大于我送你 100 欧元让你获得的快乐感。损失要比同样多的收益对我们的影响更大。科学里称之为规避损失。

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

股市上也是一样:投资者们倾向于忽视损失,宁愿继续等待,希望他们的股票重新上涨。被忽视的损失还不算损失。因此他们不卖,即使上涨的希望渺茫、继续回落的概率很大。

社会性懈怠

他发现两个人一起拉一根绳子,平均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 93% ,如果是 3 个人一起拉,每人只投入 85% , 8 个人一起拉时就只剩下 49% 了。

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这并不令人吃惊。令人吃惊的是它没有降到零。为什么不是完全懈怠?因为零效率会引起注意——继而会带来后果,如被逐出群体或损坏名誉。我们能细腻地感觉到,懈怠到什么程度不会被看出来。

人们在团队里的行为不同于单独一人的时候(否则就不存在团队了)。可以通过尽可能彰显个人效率,来缓和团队的弊病。

指数增长

有一位机灵的大臣,送给国王一张棋盘。国王问他:“请你告诉我,我能怎么报答你。”大臣回答:“尊敬的陛下,我只要您将棋盘上放满米就行。请在第一格放进 1 粒米,在随后的每一格始终放上翻倍的数量。也就是在第二格放 2 粒,第三格放 4 粒,以此类推。”国王深感意外:“你的愿望如此简单,真叫人惊讶。”实际上这是多少米呢?国王以为一小袋就够了,实际上却比地球上所有的米还多。

当事关增长率时,请不要相信你的感觉。你的感觉是没有用的 —— 请你承认这一点。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

赢家的诅咒

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那我们什么会沦为赢家的诅咒的受害者呢?一方面,因为一种货物的真实价值是不确定的。出价方越多,报价过高的概率就越大。

基本特征谬误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在解释某些东西时低估情境因素。

由一位演讲者向受试人员热情洋溢地作了一番支持卡斯特罗的演讲。受试人员被告知,演讲者的演讲是指派的,不代表他真正的政治观念,他只是在宣读一篇指定的文章。尽管如此,大多数听众还是认为,演讲反映了演讲者的观点,对演讲内容负有责任的是演讲者个人,而不是外在因素 —— 指派他进行演讲的教授们。

错误的因果关系

这一条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挺像。

对一座城市的消防行动的调查证明,火灾损失与每次投入的消防人员的数量有关:动用的消防人员越多,火灾损失就越大。于是市长立即宣布停止招聘,削减了预算。这就是因果颠倒了,是因为火势越大,投入的消防人员自然就越多,相反的逻辑当然是不成立的。

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 就像仙鹤和婴儿一样。

光环效应

几十项研究都证明,我们会自动认为漂亮的人更可爱、更诚实、更聪颖。事实也证明,有魅力的人更容易事业有成。光环效应在学校里就已经得到了证明:教师们会本能地给长相好的学生打出更高的分数。

替代途径

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比如从事律师、牙医、滑雪教练、飞行员或企业顾问的辛苦工作)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蒙田怎么说来着:“我的生命充满不幸 —— 这些不幸大多没有发生。”

预测的错觉

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 —— 无论是以金钱损失还是以失去好名声的形式。换句话说,社会给了这些人不受约束的预测的权利。

所以每次请考虑两点:第一,这位专家的预测有何约束机制?假如他是雇员,如果他不断出错,他会失去他的工作吗?或者他只是一个自封的预测大师,靠图书和报告增加他的收入?第二,这位专家的预测准确率有多高?他在过去 5 年里作过多少预测?其中有多少应验了,有多少落空了?我希望媒体在发布所有预测时,一同公布被误以为是大师的人们的成绩证明。

关联谬误

这个跟故事偏误挺像。

( 1 )法兰克福机场关闭了,航班被取消了;( 2 )法兰克福机场因天气恶劣关闭了,航班被取消了。有很多人会选2。但是1比2发生的概率高。

请你忘记“左半脑和右半脑”的说法吧,更重要的是直觉思维和有意识的思维之间的区别。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框架效应

同样的事情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例如你可以说:“嗨,垃圾桶满了!”或者:“宝贝,你要是能赶紧倒掉垃圾桶,那就太好了。”言为心声,同样的内容,换个不同的说法,效果完全不同。心理学里称之为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你要意识到,没有框架效应,你什么也不能描述,每个事实 —— 不管你是从一位朋友那儿听到的,还是在一份严肃的报刊上读到的 —— 都会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

行动偏误

足球运动员罚点球,有1/3的概率是射向球门中央,1/3的概率射向左边,1/3的概率射向右边。守门员会怎么办?他们或者扑向左,或者扑向右。反正他们很少待在中间——虽然有1/3的球会射向那里。这是为什么?因为扑向错误的一侧要比傻瓜似的呆立原地,看着球从左边或右边飞过去好看得多,看起来也没那么难堪。这就是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在不明情形下我们会产生要做点什么的冲动,随便什么 —— 不管它有没有帮助。之后我们会感觉好受些,虽然其实什么也没有好转 ——事实甚至往往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情况不明,请你不要采取任何行动,直到你能更好地分析形势。你要克制自己。“人类的全部不幸就是他们不能安静地待在他们的房间里。”帕斯卡尔就曾经这么写道,在他的书房里。

不作为偏误

有两名登山者。第一个人掉进了一个冰川缝隙里,你本来可以帮助他、营救他,但你没有这么做,结果他死了。你将第二个人主动推进冰川缝隙,不久后第二个人也死了。这两种行为哪种更严重呢?理性地看,这两种行为同样应该遭到谴责,无论是放弃不救还是主动谋杀——两者的结果都是死亡。但某种感觉告诉我们,放弃不救不如后者严重。这种思维错误人们称为不作为偏误。不作为偏误总是出现在无论放弃还是行动都会带来损害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因为这样引起的损害主观看来更无害。

“如果你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解决问题,那你等于就是在延续问题、加重问题”,当然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行动偏误和不作为偏误对比

行动偏误是不作为偏误的反面吗?不完全是。当形势不明、矛盾、看不透时,行动偏误就会插手了。此时我们倾向于做无用功,哪怕没有这么做的合理理由。而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

自利偏误

跟过度自信效应很像。

在股市中赚钱了,你沾沾自喜;亏钱了,你怪罪“股市氛围”或你的投资顾问。

如何应对自利偏误呢?你有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吗?如果有,你很幸运。如果没有,那你至少有个死对头吧?好,那你就挑战一下自己,请他喝咖啡,请他不加掩饰地说出对你个人的意见。你会永远感激他的。

享乐适应症

当你中了千万获得的幸福感或者瘫痪而得到的痛苦,这种持续感都不会超过3个月,慢慢的你都会适应了。

( 1 )请你避免很长时间也不会习惯的负面效应,例如往返交通、噪音、慢性疲累等;( 2 )请你对物质的东西只期待短期效果,例如汽车、房屋、分红、中彩票、得金奖等;( 3 )持续的正面效应主要与你如何利用你的时间有关。你要设法让自己得到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主权。请你做你最爱做的事情 —— 哪怕你要付出部分收入。请你为友谊投资。对于女人,隆胸具有长期的幸福效应;对于男人,则是升职 —— 不过,只有当男人不与此同时更换对比群体时才会感到幸福。因此,如果你在升为首席执行官之后只跟其他的首席执行官们交谈,幸福感就会消失。

自我选择偏误

一家时事通讯报社给他的客户寄去一张调查表,旨在调查他们觉得这份时事通讯报有多重要。可惜只有订阅了这份报纸、尚未退订的客户收到了调查表 —— 也就是对报纸较为满意的客户(其他人不再做样品)。结果这调查自然是无用的。

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择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我的男性朋友经常抱怨说他们公司里女性太少,我的女性朋友则经常抱怨在她们公司里工作的男性太少。这与倒霉毫无关系,因为抱怨者是样品的一部分。任何一个男人在一个以男性居多的行业里工作的概率都很高。女人也一样。

联想偏误

为什么经验有时候会让我们变蠢。

我们应该注意,一个经历里隐藏着多少智慧,我们就只吸取多少 —— 不要多;好让我们不像坐过热灶台的猫一样。被烫过的猫永远不会再坐到热灶台上去 —— 这是对的;但它也永远不会再坐到冷灶台上去了。

新手的运气

假如开始时一切顺利,请务必多加小心。

在股市中也是一样。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最初成功的驱使下,许多投资者投入了他们的全部积蓄购买互联网股票。有些人甚至不惜为此借贷。但他们忽视了一个小小的细节:他们暂时的惊人利润与他们挑选股票的能力毫无关系,不过是市场在走高。这段时间要想不挣钱都难。当后来股市暴跌时,许多人都被套了。

在2001~2007年美国房地产繁荣期间可以观察到同样生动的例子。牙医、律师、教师和出租车司机纷纷放弃他们的工作参与“炒”房——买房,然后再以一个更高的价格出售。最初的丰厚利润证明他们做得对,但这当然也与能力无关:房地产泡沫将每个还十分笨拙的业余掮客捧到意想不到的高度。许多人举债来“炒”更多更大的别墅。当市场最终崩溃时,他们债台高筑。

认知失调

你如何撒点小谎,让自己感觉好一些。

你购买了一辆新轿车。你很快就后悔了 —— 发动机太响、座位不舒服。怎么办?你没有将轿车退回去 —— 不,那将是承认你犯了一个错误,你不降价汽车商很可能也不会再要它。于是你对自己说,马达响、座位不舒服,正好可以防止你开车时睡着觉 —— 因此你买回了一辆特别安全的车。一点儿也不蠢,你想,你对自己的选择又感到满意了。

双曲贴现

双曲贴现,也就是我们受及时行乐的想法控制的事实,是我们过去的动物性的一种残留。动物不愿意为在将来得到更多奖励而于今天放弃一种奖励。你可以随意训练老鼠,但它们绝不会为了明天得到两块奶酪而放弃今天的一块奶酪。

棉花糖试验:将一块棉花糖(甜食)放在一群 4 岁的小男孩面前,让他们选择要么立即吃掉,要么,如果他们愿意等上几分钟,不吃第一块,就会再得到一块。惊人的是,只有极少数孩子愿意等。更惊人的是,米舍尔发现,是否拥有延迟满足的能力是他们后来事业是否成功的一个可靠的指示器。

及时行乐的诱惑力极大 —— 尽管如此,双曲贴现也是一种思维错误。我们越能控制我们的冲动,我们就越能成功地规避这一错误。我们对我们的冲动控制越小 —— 比如在酒精的影响下 —— 我们就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及时行乐是个好主意 —— 如果每星期一次的话。但天天享受,好像每天都是末日似的,却是不明智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