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拍客:你可读懂了他镜头里的寂寞

得益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云南一直是众多摄影爱好者竞相逐赴的摄影佳地。这里地势多样,景色多元,既有险峻陡峭的高山峡谷,也有山柔水美的世外桃源;既有四季冰封的巍峨雪山,也有终年如夏的热带雨林;既有奇秀瑰丽的多样自然景观,也有古朴原始的多元民族人文风情。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拍到世界上所有地方的景观,任何维度、海拔、气候,不论山河、湖泊、平原。任何一个季节到这里,都有合适的拍摄胜地准备给你,都可以让你收获满意的作品满载而归。

在云南众多的拍摄佳地中,位于云南省省会城市昆明市东北部的东川,就是其中一个。使这里闻名摄影圈的景观,叫红土地。这里的土壤富含铁、铝等矿物质,有机质少,酸性强,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下,发育成鲜艳的红色。每年夏秋季节,土豆花开、小麦成熟、部分土地翻种,红土地配合上当地农民种植的庄稼颜色,整个东川大地五彩斑斓,风景如画,被称为“大地的调色板”。

壮美东川红土地

每年一到这个季节,就会有很多从世界各地赶来的摄友拍客,云集于此。他们变换姿势,扭动身肢,按动快门,一边惊叹一边如饥似渴地抢拍风景,分外妖娆,构成了东川土地之上的另一道独特景观。我一直对这个人群很感兴趣,好奇于他们如此痴迷沉醉的心理动机,于是产生了去拍一部关于他们的纪录片的想法。

不过我们没有在最好的季节去,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春天,小麦尚未抽穗,大部分土地都刚刚翻耕,农民在播种土豆。然而即便这样,依然有很多游客过来,路边上还是停了不少车辆,自驾来的私家轿车、旅行社团队的大巴车,停靠往来,络绎不绝,这令我们十分意外。就我知道的,在云南的众多景点中,东川并不算出名,即便云南人,知道的也不见得很多。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它是一个比较小众的景点,特别是跟同在一省的大理丽江这样红得发紫的景点比。这次在一个算是这里“淡季”的时节到这看到的情景,把我们震撼到了。

停了一路路边的面包车,多数人是跟团来的

跟这些摄友不一样,我自己并不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可能连半个都算不上。虽然我也很爱看各种拍得好看的照片,有时候也会分析揣摩一下拍摄者的拍法、角度,甚至平时偶尔有时间还会看点相关的知识,出去玩的时候也爱拍,也会拍得很投入,却一直没到那种狂热和痴迷的程度。而我了解的那些真正的爱好者,是很疯狂的,他们对于摄影的热爱,甚至到了愿意倾尽家资来投入的地步。为了一台喜欢的设备,可以通宵研究,苦攒数月;为了去拍某一处向往已久的风景,愿意跑很远的路途,花很多的时间来拍;一听到哪里有一个新的地方可以拍出好片,立马忍不住,马上开始计划、准备,花光积蓄也再所不惜。

这在我这种好像对什么事都不冷不热的人看来,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所以有时候我也怀疑这当中到底有多少人是真正发自本心的热爱,有多少不过是跟风追逐的附庸。也许是有这样怀疑的缘故,虽然我也一直认为有爱好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当我听说、知道或看见某某是什么爱好者时,并不会立时就无条件的陡然心生敬意,即便他做出来的样子看上去让人丝毫不能怀疑那就是最极度的投入。

对这次想要去拍的东川拍客也一样,我好奇于他们的心理动机,但却没有在开始就带着拔高的敬仰。为了找到一位合适的拍摄对象,一到了那,我们一干人等就开始睁大眼睛四处搜寻。我们本来希望找到一位年轻一点的爱好者,然而让我奇怪的是,在这群人中,年轻人的身影竟然十分难觅,连我们中年阶段的也不多。他们中以老年人为主,且多数是跟团来的。

路边的摄影者

期间就在我们吃饭的当时,门口进来一拨操着东北口音的人,看着都是已经退休的年纪。他们一进门就大声的说着话,谈论着东川的天气、洋芋和抱怨风大。那声音中随便一听就能听出有很主动地向你这个方向传来的意图,包含着一种颇为明显的希望你听到的期待。就像我们平日经常看到和听说的那样,老人们在我们旁边的桌子坐下后,并不忙着点菜,而是更加高声的开起了玩笑,所说的大概是路途上见到的某个商贩,被他们呵斥和嘲笑。在我们听来,故事讲得并不好笑,但一桌的人,也都非常统一的哈哈大笑,有几位还附和上一句。然后才开始点菜,一定要把老板娘叫到桌边,七嘴八舌的,把所有的菜都问一遍,完了其中一个应该是领头的说:“大中午的,就别整那些复杂玩意儿了,下午还着急拍照呢,就每人来一碗面吧。面,有吗?老板,你们家?”

然后有的开始从包里翻出瓶子在餐馆里找饮水机灌水,有的脱了帽子拍灰尘,另外的好像因为突然一下子没人说话,安静下来有些不习惯,显得有些不知所措起来,不停地环视房间,一副力图寻找某个大家都可能会感兴趣的话题。

他们坐定的时候,我们刚好吃完饭,下午还有拍摄任务,于是没有在饭馆多留,匆忙起身离开,我有些厌烦他们的作态,也不想后面再有什么交集,只抓紧去落霞沟拍日落。

落霞沟

第二天一大早要拍日出,东川的日出是很出名的,云南本地有一家很大的烟草企业——红云红河集团的一款产品烟盒包装图案用的就是一张在东川拍的日出,我见到过,映辉奔腾,气势雄浑。

为了拍到,早晨六点,天还黑蒙蒙一片,窗外还刮着呼呼大风,我们就起来了。到院子里发现好像还飘着几点雨,一方面有点担心自己运气会不会这么背,专门安排出时间来却最需要拍的没拍到;同时也想,起这么早,到拍摄的地方应该不会有什么人吧,肯定能占到一个好位置。结果到后方知,我们还在路边寻找合适的位置,路上方的坎上已经满是星星点点的光亮,混杂着吵吵闹闹的声音,才知道早有人已经到了。上去一看,几乎站满了人,好的位置差不多全被占住了。

人群中,有熟悉的声音,应该有昨天我们吃饭遇到的那群老人。其他的,也几乎清一色都是老人。清晨的东川风很大,天气还有些冷。老人们架好了机器,衣服都裹得厚厚实实,哈着气,看看远方的天空,又转头看看身边的同伴的机器,无关紧要地说上两句,比如今天应该不错哈,你这个是不是调低了点之类的。

早早就来到观景台占位的拍客们,放眼望去都是些老人

时间离日出还很早,我不知他们是几点就起来赶到这,真是够拼的。聒噪的讨论声中,夹杂着港台口音、江浙口音、广东话、上海话。有几位师傅模样的人,在来回帮学员们摆弄着三脚架,很认真地讲解着。一位老师有些嗔怒的笑着抱怨:“怎么你们的机器都是咖(佳)侬(能)的哦,我比较熟悉的是呢(尼)空(康)滴。”围着的几位少妇模样的女学员都显出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担心的问道:“老师,那我们这个还能拍出来吗?”

我觉得蛮好玩,于是也上前去搭讪。聊了一圈,叔叔阿姨、大伯大妈都很愿跟我说。估计反正也是在等,所以也都乐意跟我讲。问到什么怎么拍,光圈怎么调啊、快门呢,都很热切地跟你讲,不懂的马上拉旁边的一个问,其他没被问到在一旁的也会凑过来给你指点一下。而说话的时候一定是用较大的嗓门,一样可以听得出其中包含有明显的希望四周的人听到的意图。

聊天得知,除了少数几位来自摄影家协会什么的专业搞摄影的和那几位带队的,他们中很多人都是退休后才开始学玩,有的玩得久一点,已经跑了不少地方,有的才开始,也是第一次到东川,然后紧接着还要去罗平、元阳这样在云南比较容易想得到的适合摄影的地方。虽然我自己也是菜鸟,但聊下来,发现他们多数懂得甚至还不如我多,有时连一些基本功能键的含义、拍摄模式的选择还没太搞懂。

专注拍照的大妈,真的很投入

然而拍摄的时候,他们又都极为专注,非常听从“老师”的教导。东方一发白,马上都集中到自己镜头上去,紧紧地扶着三脚架,死死地盯着相机预览框。不多久太阳缓缓出来,红得耀眼,染得四周围的云彩也透红透红的。大家开始一阵欢呼,然后就是不间断的嚓嚓嚓的快门声和间歇性的惊叹。朝阳下,我看到老人们都穿着颜色鲜艳的户外冲锋衣,有的甚至全副武装,一身的登山装备,连鞋子也是登山鞋,而其实在东川都是走公路,根本无山可登。我于是又忍不住顺便观察了下他们的衣服:昂贵的牌子并不多见,多数还是一些不大知名的品牌。他们好多穿着印着旅行社logo的马甲,一看既知是跟团来的。

光照大地

一下子,不知怎的,我的眼睛有些模糊。我其实觉得这样的风景,该出的片子早就出的差不多了,再拍也拍不出什么新意,我也知道真正的摄影家早就不会再来拍这样人尽皆知的地方了。但看着他们那认真、投入、专注、较真的神情,那不断变换姿势、调整镜头的神态,我突然感觉有些悟到了什么,有些感动。

我一直很难理解那种很痴迷的摄影爱好者到底出于怎样的心理动机,更难理解这些看起来应该属于是跟风的老人又是因为什么。现在,我大概知道了答案。我差不多重新理解了爱好的意义:它除了给你带给人快乐之外,也可以是人们反抗孤独寂寞的利器。我知道了,原来无聊是每一个人都怕的,无事可做才是生活的最大敌人。

从这些老人爽朗清脆的笑声中,从他们专注投入拍摄的样子中,从他们很认真又很骄傲地与同伴、与旁人、与“师傅”交流和分享摄影技巧、分享照片时,从他们那幸福陶醉的脸上,我想我读懂了。他们需要一件这样的事情——成本和门槛都不要太高,可以把他们吸引进去,是他们能学会、会爱好,也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及时的得到激励,把他们的生活充实起来,来度过他们没有儿女陪伴的退休生活。

老人们穿着旅行社发的马甲,站了一路

他们是伟大的,慈爱的。从他们出门的花费,他们的衣着、他们吃饭,你知道,他们是节省的。其实他们这么老远的路都能来,这么昂贵的相机设备也能买,并不会比我们缺那几个吃饭的、买衣服的钱。但他们没有,即便是在一项自己爱好上的花费,他们依旧改不掉保持了一辈子的节俭。但他们又时刻都那样在乎别人的看法,哪怕是完全不相关的人,他们也一定要高声让他知道,其实他们不缺这几个钱,只是不愿意。我想着他们爱面子的样子,眼睛有些湿润。那场景,仿佛他们的儿女就在旁边,他们在对着他们说话,不断解释他们不吃好的原因,多么地害怕他们担心。

带队的大伯,其他人都叫他老师~

虽然属于他们的那个年代已经过去了很久,而他们也已经适应了新时代的生活,但一旦退休下来,日常生活中,他们还是习惯集体生活,总是不自觉的又暴露出来。他们喜欢同龄的伙伴,喜欢一群人一起出游,喜欢高声说话,喜欢热热闹闹的,喜欢做一些无意义的小攀比。好像要回到集体当中,他们才能找到自己。

看这些老人家,我知道他们大概都处于和我的父母相仿的年纪。可以想见,他们的儿女,也一定正在和我们一样奔波,在大城市或小城市,过着辛劳或混沌的生活,都还不可能像他们这样有这么多的自由时间。可能,因为思想观念、知识结构、见识水平和生活习惯代差实在太大,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和儿女也一样没有多少共同话题。而因为时间的原因,他们的儿女也多半和我一样,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他们,哪怕电视上放再多的广告。

老人拍老人~

他们一定是希望能多一些共处的时间,希望儿女能多一些陪伴,但又知道这不可能。他们一定有时会感到孤独、感到寂寞,但又不愿意为此给儿女太大的压力,因为自己而影响到他们。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习惯。所以,他们相互学习着找到了一项共同爱好,一项敦促他们要走出去才能实行的爱好。他们于是开心地告诉儿女,他们喜欢上了摄影,然后做出很破费的样子,买了一台相机,再穿上看起来很专业的装备,报个费用不高的团,跟着学着出来了。

这样,哪一个节日,儿女们一旦回来,他们就有好多好多照片可以秀,好多好多故事可以说,骄傲地让他们看自己的作品,得到期待的那几句夸赞,就十分心满意足了。

果然,有热爱的人是幸福的,至少他的人生不至于空虚。而下次当我再见到这些年老年拍客们,我已经懂得,他们的摄影,是为了不让你担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清明节放假,也是我大姨妈来临之际。 痛不欲生的我,哪儿也没去浪。 而你,还是在家陪着我,给我熬姜茶。 而看你的样子...
    娜姆阅读 169评论 0 0
  • 中秋驱车老县城,山幽路转至黄昏。灰砖土墙青石路,世外桃园鸡犬闻。炉火围坐送暖意,炊烟袅袅香扑鼻。古铜笑脸人尚在,似...
    古都草堂人阅读 30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