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有一百万个可能---如何调节情绪
关于情绪调节有一个非常棒的隐喻。
我们的心态就像表面平静,同时底层流动的一潭水。
偶尔会有石子打破平静的水面,荡起层层涟漪,但很快又回复平静。
在学习的过程中脑袋中经常会冒出这样的声音
压力好大!太难了!很烦躁…
算了,不学了。
每一次在放弃前的一瞬间,我们都有一百万个可能。
因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都给我们留有选择的权利。
不同的选择,造就不一样的结果。
(一) 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主要情绪
《行动科学》中讲过:人类普遍擅长高度自我防御。
我们的行动模式是避免冲突、压抑负面感觉、强调理性并将错误责任归因于他人。而且几乎人人都相信自己不会犯这种错,但实际做事时还会依着这个模式来。可见,真正有效的行动和改变是何等困难。
当面对外界刺激的时候,你又做出了了怎样的选择呢?
心理学上曾有过一个实验
不同人看到蛇的不同反应
小孩子:哇哇大哭,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动了。
成人A:拔腿就跑,头都不回。
成人B:拿起工具就和蛇开始战斗,想着把蛇赶跑。
动物学家:认出这个蛇是无毒的,不会伤害人类,然后抓住蛇,看了一下蛇的情况,确认没问题,把蛇放走。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人类会不断的接触各种野兽,当面对凶猛的野兽的时候,选择战斗和呆住不动,往往壮烈牺牲。
而哪些拔腿就跑,学会避开危险的绝大部分活了下来。
为什么说哪些选择战斗和呆住不动的人是牺牲呢?
因为他们的死是有价值的,在每次和野兽接触的过程中人他们不断学习反思,总结经验。让人们清楚每种野兽的特点是什么样的该如何对付,是设计陷阱,还是群体应战,或是根本打不过,看见就跑就好了。
在人们面对野兽的过程中,留给我们基因往往是逃避,遇到自己控制不了,超出自己认知范围,往往我们出于本能会选择逃避。
但如果我们选择面对问题,学习如何辨别问题是什么,如何拆解问题,勇敢的应对总结经验那么我们终有一天不会被同样的问题所困扰,而会像动物学家处理蛇那样,艺高人胆大,淡定自若的解决问题。
(二) 如何有效管理情绪
从外界刺激层面,情绪管理的关键有两点。
1.给自己一段情绪冷却时间,当感觉到自己面对的问题,让自己压力陡增,情绪起伏波动,先什么都不想,让自己放空10分钟;或者选择睡一觉,第二天在处理。
当情绪压过理性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很难让自己满意。
2.不断学习,清楚各种问题和反应如何处理。
艺高人胆大,当我们有经验的时候,才能更加淡定自若。
积累处理问题经验的基础在于识别并记录问题是什么?
很多时候,人们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气的。
说一个生活中的场景
突然多了好多件工作任务和学习内容,自己一下子也没有头绪去如何处理,原本的工作内容也要做完。这个时候,面对新的内容突然的涌入,压力会特别大,情绪波动也非常大。有时候甚至自己计划好的休息时间也被占据,感到奔溃什么也不想做。
这个时候,我们会定义当前问题是压力大!
然后一直承受这个压力,开始拖延,直到最后草草结束。
与此同时,心中一直有一个想法:“只要熬过去就可以。”
每次的煎熬都是一种放弃,放弃了面对问题的勇气。
如果一件事重复给你带来情绪上的波动,却从来没有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也没有自己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进行学习和调整,那么烦恼将会一直存在。
有些问题我们以为熬过这次就不会再影响我们的情绪了,但这些问题常常会换个名字重新出现。
如果我们选择记录让我们情绪发生变化的引爆点——原计划被打乱
并且积极的向身边有经验的人/或者书籍需找答案,我们会学习到“要事优先”这个原则。
当有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每次同类问题的出现都会成为自我修炼的机会。
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本质认识的越透彻越客观,才不会仅凭借本能的直觉,没有思考的过程去行动。
从内部反应层面来看,情绪管理的关键是赋予事情以积极的意义。
本文中讨论内容主要限定在消极情绪的管理,拖延是我们生活中产生消极情绪的一个典型事件。
为了么会有拖延呢?——我是懒癌晚期患者。(好像大家都这么说~)
本质上来说是我们不想做这件事情,认为这件事情的意义并没有那么重要。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的要事优先,教会我们要学会放弃,但放弃是有一个前提,什么是有意义的?放弃无意义的,坚持有意义的,才能够更好的调动自己的积极情绪。
那么什么是有意义的呢?
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关于生命的意义这个宏观的哲学话题,想到了一部文学作品《活着》
生命唯一的意义就是活着。
而感受是生物的基本能力,辨别有无生命活动的重要凭据;
生命意义本身就像是一枚硬币,用正反两面来展现自己。
那些让我们感受到舒服,满足与喜悦的一切是我们生命的意义,那些苦痛,悲哀与难过则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面。
静下来,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的所有感受。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如何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尝试着接受它并内化成为内心的力量;如果找不到,那这种观点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呢?这时我想要离开凳子,想要逃避,有一种不可名状的感觉袭来,此刻,我一刻不想不留。
这时突然有人叫我,我急急忙忙的离开了凳子;
当处理完事情之后,自己回头看整个过程中在自己的感受,我意识到,我的逃避源自于我希望做的更好,但我目前却达不到自己的期待,于是我想逃避这种挫败感。
既然是追求美好,那又何必苛责自己呢?最重要的是享受成长自己的各种体验与感受。
在这里给大家附上感受词汇表,当自己不知道该怎样表达的时候,可以在这个表格上找一找对应的情绪词汇来看一看,当我们看见这个情绪了,自然而然就有了选择怎样去面对它的机会啦。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看到更多的情绪感受。
当你做一件事愉悦满足的时候,你会全情投入,谁拦着你你和谁急;但当我们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告诉自己,需要未被满足情绪的反面是美好。
感受/情绪/理性的关系
手里拿到一杯很热的水,我们的感受是烫,在感受到烫的时候,有人生发出了平静祥和的情绪,一些人长出了愤怒不满的情绪;我们的理性一直在告诉我们每天多喝水,保持健康;但感受和情绪就像大象,而理性就像骑在大象被上的骑象人。看起来骑象人驾驭着大象,但如果大象发起了脾气,哪还管骑象人要去往何方!
关于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的锻炼
村上春树在《当我在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提到了小说家重要资质中提到了两点;
第一点是集中力。——这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集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
第二点是耐力。——小心翼翼的持续做一件事的能力,处理好自己的感受,不断“重复”去做。
关于集中力和耐力村上春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假如说集中力是屏住呼吸,耐力就是一面屏气,一面学会安静徐缓地呼吸。这两种呼吸法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就难以长年累月地作为职业作家坚持写小说,得一面屏住呼吸,一面继续呼吸。”
各位考研的学生们,以及期待不断写作的自己。我们也需要村上春树提到的集中力和耐力。
在不断提升自己集中力和耐力的过程中,我们小小地移动刻度,一点点极限值想让提升,注意!努力不让身体发觉。
如果身体感受到了不舒服的感受,没关系,让自己安静下来,看见它,去感受它背后的美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