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军》读记

本书的第一篇故事名叫《激流强渡兹布鲁齐》,一上来就为全书奠定了基调。这篇故事的开头是战地报道的通讯体,先是简单介绍了战情,随后笔锋一转,开始描写风景,景色非常秀丽,但秀丽背后却透着瘆人的诡异,因为巴别尔在描写时用了一些带着“血腥味儿”的比喻。他先用华丽的形容词描写景物,再把它们比作断肢残躯,风声、水声、人声,都像在窃窃私语,战争的肃杀场面隐隐浮现。正当我们读得一头冷汗的时候,画面突然又来到了柳托夫的日常生活。这时的柳托夫还没有到达最前线的哥萨克部队,但是他已经被战争压抑到几乎崩溃。他在夜里大喊大叫,女房东叫醒了他。这时柳托夫才发现,他挨着睡了一夜的居然是一具死尸。死者是女房东的父亲——一个犹太老人,他临死前还哀求波兰士兵不要当着女儿的面砍杀自己,但是没人听他的。女房东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想知道,在整个世界上,你们还能在哪儿找到像我爹这样的父亲……”故事开头透着血腥味的风景描写,在这里得到了呼应。从第一篇开始,巴别尔便为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奠定了一种冷淡的基调。他写得非常克制,没有过分渲染战争的惨烈,而是通过人物对于生死近乎麻木的对话和行为来表达深层的内涵。

作家描写景物时,把鲜活的生命随感投射在动植物或无生命体上,这并不少见。但是,巴别尔却赋予了景物主体化的人格,这些景物的描写具有非常强的隐喻性,这就让景色描写除了能烘托气氛之外,在整个小说甚至几篇小说文本之间,都发挥了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这正是巴别尔对苏联小说,甚至20世纪短篇小说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影响。

作为战地记者的柳托夫,是部队里少数能识文断字的人,虽然哥萨克们对他嗤之以鼻,但他们也知道他能替人写家书,这种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顺着这条线索,本书中的短篇《一封信》的主体,就由一个哥萨克大男孩库尔丘科夫写给妈妈的信构成。在信里,他先是给妈妈报了平安,然后叮嘱她好好照看自己的马。然后,他讲述了一件今天在我们看来无法理解的事。大约一年前,库尔丘科夫两兄弟在战斗中被俘,抓到他们的正是他们的父亲,这个当爹的毫不怜惜地砍死了哥哥,而且活活砍了一个下午。库尔丘科夫逃出去之后,跟另一位哥哥发誓要为兄弟报仇。最终,他们找到了他们的爸爸,哥哥亲手结果了他。讲述后面这件事的时候,哥萨克男孩的语气,与让母亲照看好自己的马时没什么不一样。仿佛砍死的不是他的父亲,甚至不是人,而真的是他口中的“恶狗”。

像这样父子反目的情况,在当时并不稀奇。“十月革命”后,俄国经历了一场内战,一边是列宁领导的革命武装——苏联红军,另一边以邓尼金将军为首的保皇派,被称为白军。当时,两方都竭力拉拢具有极强战斗力的哥萨克。许多哥萨克家庭都因为父辈坚持信仰上帝,后代却向往革命,于是产生了分歧,甚至反目成仇。白军战败后,一部分白军哥萨克加入了红军,也有很大一部分流亡在乌克兰东部和波兰,这些地方过去都是亲沙皇势力的地区。那些曾经与红军作战的哥萨克,在苏波战争期间一旦被发现,可想而知会面临怎样令人唏嘘的命运。

帮哥萨克们写信,并不能得到他们真正的尊敬。在《我的第一只鹅》这个故事中,柳托夫刚到第一线的作战部队,就吃了一个下马威。尽管部队指挥官传令说,要善待这位文书,哥萨克们还是在他一进来之后,就把他的行李扔了出去。直到柳托夫横下心来,动手打了他们的女房东,还一脚踩死了她养的鹅,命令她把鹅炖了给自己吃,哥萨克们才认可了他,觉得他“对咱们的脾气”。表面上看,柳托夫在这场争取被认同的战斗里获得了胜利,可实际上,当天的夜里,他就开始做噩梦,“梦里我见到了女人,只有我那颗被残酷杀戮染红的心,在隐隐作痛。”

在这样复杂的内心折磨下,柳托夫只能按住隐隐作痛的心,让自己变得麻木。在这本书中,巴别尔借柳托夫之口充分展现了人的多面性,哥萨克首先是勇敢的战斗英雄,柳托夫经常会羡慕哥萨克们雄健的外表,以及他们对自由本能的激情和向往,但也经常会同情他们,因为这些哥萨克们都不是命运的宠儿:他们有的从小就受到养父虐待,还因为哥萨克的乱交传统染上了性病;有的受地主压迫,被地主抢走了心爱的姑娘;有的因为亲近苏维埃而被白军报复,全家都被杀害……在战斗中,他们面对强敌敢于从容赴死;在战马被击杀时又会流露出人性中极为柔软的一面;一个哥萨克死后,其他人很快会和他的情妇勾搭,但是当女人不肯将值钱的遗物转交给死者母亲时,他们又站出来狠狠教训她。他们骁勇善战,但是同时又极为粗鲁野蛮,为了继续战斗、为了生存下去、也出于本能的发泄,他们有时会变成恶魔。

生活在波兰当地的人,他们的风俗文化很多元,犹太人、波兰人、乌克兰人都想要保存自己稳定的生活习惯。这让哥萨克们异常恼火,他们见到当地的宗教场所就要进去胡闹。哥萨克们习惯跟死亡作伴,磨灭了对死亡的恐惧感,因此,他们对生命的态度极为冷漠。强奸妇女、虐杀俘虏,以及为了补充给养与当地居民发生流血冲突都时有发生。本书的许多故事都体现了人性复杂的一面,其中,《盐》这一篇极具代表性,它也是这本书里最有名的一篇。

这个故事也是用书信体写成的,它是一位革命战士写给《红色骑兵报》的信。写信人表达出来的对革命的坚定信仰,与事件的悲剧性交织在一起。苏波战争时期,出现了许多做投机倒把买卖的“布袋小贩”。这些人当时被当成是反革命。这个故事以战士巴尔马绍夫的口气,写了他经历的一件事。一些女人求哥萨克让她们搭上火车。有三个姑娘都被允许上了车,有两个被哥萨克们蹂躏了一夜。只有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完好无损,因为哥萨克们把这个女人抬举到了创造国家未来的“伟大母亲”的高度。然而,经过一夜颠簸,巴尔马绍夫发现这个女人的蹊跷:她怀里的孩子竟然一晚上都没有哭一声。巴尔马绍夫走到她身边,打开包裹孩子的襁褓,发现里面是盐。巴尔马绍夫“把这个坏女人一脚踹下了列车”,然后,“从车厢板壁上摘下我忠诚的步枪,从劳动者和共和国的土地上,抹掉了这个耻辱”。

随着他见到的“不得已的恶”越来越多,柳托夫心里疑问的声音也越来越大:在这些哥萨克心中,对于革命的认识究竟是怎样的?自己和他们难道是一样的?直到有一件事让他意识到,不管自己如何装腔作势,他都不是哥萨克,也永远不可能成为他们的一员。

在一次奔袭作战中,柳托夫所在的部队,先是攻入了敌城,而后又被打了出来,他和大部队失散了,在被敌军追杀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一种濒临死亡的喜悦”。在逃生的路边,他看到了奄奄一息的战友多尔古绍夫,多尔古绍夫请求他给个痛快的了断,不要让自己落入波兰人之手,柳托夫却不敢下手,径自逃走了。其他哥萨克知道之后,就再也不把柳托夫视为自己人了,甚至差点要枪毙他。柳托夫也明白了,他与哥萨的区别,他从根本上就不是哥萨克的“自己人”。

这本书最后一篇故事名为《俘虏本来是九个》。从骑兵军的行军特点来看,带着俘虏作战显然是不可能的,作者也暗示九个俘虏的最终命运是被杀害。柳托夫负责登记战俘,哥萨克通常都告诉他,写上“损耗”就行了,就好像他们只是随手丢掉了一个零件。柳托夫决定为死者举行祭奠仪式,因为“在整个骑兵军里,除我之外,没人会做这件事”。随着故事的戛然而止,表面上看,柳托夫好像接受了哥萨克们的残酷和暴力,选择了沉默地逆来顺受。但是实际上,作者一直不动声色地借柳托夫隐隐地表达着抗争。

正是这样的抗争,为巴别尔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不过,也为他惹下了杀身之祸。这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军界震动,认为这是对红军的诽谤。到了1928年底,对巴别尔的攻讦到达了顶峰,声望日隆的骑兵军统帅布琼尼,直接给一直维护巴别尔的高尔基写了著名公开信,信里直接骂巴别尔是“一个发疯的犹太佬”。高尔基则坚持这本书是对红军战士的生动描写,使他们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会激发人们对战士的爱戴。最终,出于对内部稳定的考量,斯大林亲自出面让布琼尼闭了嘴。

尽管这本书因此在苏联一时间洛阳纸贵,但是这场风波并没有结束。巴别尔敏锐地察觉到了危机,他一直竭力保持低调和沉默,再也没有写出有力的作品。但是他还是没能逃过劫难。1939年,巴别尔被秘密逮捕,罪名是参与阴谋恐怖活动。从记录来看,逮捕决定竟是在作家被捕了35天之后才做出的。1940年,巴别尔被秘密处决,一代天才就此陨落,但是这本书却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局限,在文学的天空中闪光。

这本书里的故事距离我们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苏波战争对于我们来说,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传说,不过,阅读时依然会感到震撼。这是因为,巴别尔笔下的人物、他的行文风格仍然独树一帜,难以模仿。他用嬉笑怒骂讲述着战争中的血雨腥风,用看似荒诞实则悲凉的语言,还原历史的累累伤疤。他表现的是现实生活的复杂多样,表现了人如何既可以崇高,又可以卑下;既可以是日常中的人又可以是英雄;既可以残酷也可以善良;既可以救命也可以杀生。他秉持着旁观者的冷静,用逼真而酷烈的描写,质疑那些违逆人性的行为。这是这本书的过人之处,也是巴别尔担着生命风险写下它的最终用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