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写信,是多么古典的浪漫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喜欢用笔写字,又有几个人仍在用书信为友人捎去问候?

在分分钟就能够编辑一个短信或微信或QQ消息的时代,即便遇到繁琐的事情,也可以发个邮件来解决,真是迅速而便利。

当然,平日里我也在享受这样的迅捷生活,但在一些重要的日子,我还是会用笔亲手写点文字,寄给那些心灵相通的人。

听笔尖划过纸张,心也跟着变得柔软;看文字一行行地生成,整个人都充满喜悦,与温暖。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此刻我们不说烽火,只说家书,对,那乱世里写给家人的信是多么珍贵的物件。残酷的战事,生死难料的命运,对于每个征战在外的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只要身边有纸有笔,有可以通讯的条件,谁都想给身在后方的家人报一声平安。

家是一个人最难舍的地方,家人则是他们心中最重的牵挂。

只有实在没办法了,他们才会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不了家书,就传一些口信吧,请告诉我的家人我现在一切安好。

而今生今世的我们,大概会一直生活在和平的岁月,不过对远方亲人的挂念仍然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情感。

在我很小的时候,便经常看到外公写信,给他远在新疆的妹妹。他在那种现在看来颇有些古老的红格信纸上,留下蓝色或黑色的钢笔墨迹。抬头是她的闺名,落款是一个“兄”字,虽然信的内容在我脑海里早已经模糊了,可不知道为什么,写到这段文字时,我的眼睛还是湿润了。

想起了早已故去的外公,想起了他在小桌子上写信的情景,想起了他和外婆读信时的欢喜,想起我也曾在上面留下过稚嫩的笔迹,问候远方的姑姥姥好。从东北到西北,几千里之遥,信是化不开的牵念,是割不断的亲情。


“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白居易《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人的一生中,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是幸运的,就像这句诗中的白居易与元稹。

遇见她的那一年,我们拥有着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和对于文字最大的热情。一起做文学网页,一起聊读书写作,甚至一起写交换小说。

当然,也一起逛街购物,促膝谈心,生日时互送礼物,时有惊喜。已经忘了是谁第一次在礼物里夹一封亲笔信给对方了,反正从那次开始,都有一份纸上的祝福,随礼物展现于彼此眼前,并停留在青春的记忆里。

其实,说起来,写信这种事,也要碰上一个对的人,或者说合适的人。这样的人,可能会有一颗文艺的心,一份浪漫的情怀,一种属于知音的感觉,不然,突然写信给对方,人家大概会觉得你矫情造作,莫名其妙吧。

而我一直庆幸身边有这样的伙伴,可以心意相通,可以彼此欣赏,可以共享精神世界,可以在文字里深情相约。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晏殊《清平乐》

记得去年,《不二情书》上映的时候,他问我,那些文字上传递的思念,叶子是否和我一样似曾相识呢?

我就那样读着那张短笺,在五月的阳光里,恍惚了心神。

记忆倏然回到几年前,他第一次送我礼物,附了一张小小的卡片和零星的字,那是我首次看见他的笔迹,仿佛在虚幻的世界里触摸到了几分真实。

一个月后我回礼时,顺带寄去了一封信,即便是很平常的问候,很自然的闲谈,但他的反馈让我感受到他喜欢这种文字带来的温暖。有一天,他对我说自己用一个专门的盒子来装我的信,我听后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满心柔软。原来他和我一样,精心地珍藏着属于文字的礼物,属于记忆的甘甜。

如今,不知道那盒子装满了没有,里面应该有古典风格的信纸,有黑底白字的信笺,有古朴的东巴纸,有用软笔竖写的花草纸……

或许这些东西,我们不会经常拿出来翻看,但它们会随时光而沉淀,并伴着我们慢慢老去。有时我会想,等我老到只能坐在摇椅上打发日子的时候,还能捧着这些温暖的文字阅读,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那时,过去的时光会悄然回转吧,我会对着文字中的你说,感谢此生能够遇见,愿下辈子还可以重逢。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陈亚《生查子》

也许,人有时候会很奇怪吧,比如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渴望有慢一点的心态;比如在繁华现实的世界中,期待一份古典的浪漫。

其实我很庆幸,日常中从来没有离开过纸与笔,它们可以让我屏蔽一时的浮躁与纷扰,找到某种安静的方式,回归舒适的心境。

在静谧的灯光下,在整洁的书桌上,铺开或白或黄或缤纷或素雅的纸,打开或蓝或黑或软或硬的笔,安然地写几行小字,作几首小诗,传递深挚的感情,或倾诉深沉的感受……不知不觉间,感到时光似乎慢起来,对周围的感知也好像轻了,而心底生出的温柔,足以让眼前的一切都变得静美。

用心地书写,缓慢地书写,深情地书写,写给家人,写给朋友,写给伴侣,或写给自己。当言语轻易消散在风中时,字迹却可以留在纸上,帮我们保留着青春的过往,为我们见证着爱的动人。

其实早就想写一封信,给远方的你,告诉你,我的欢喜与忧虑,我的牵挂与心意。我慢慢地爱着,却从未放弃。


附:古诗词里与信有关的句子(在古代,信又被称作锦书、尺素、彩笺、鸿雁、鲤鱼等等)。

1.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3.风尘荏苒音书断,关塞萧条行路难。(杜甫《宿府》)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5.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白居易《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6.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杜牧《旅宿》)

7.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8.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渡汉江》)

9.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10.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晏殊《清平乐》)

1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12.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李清照《蝶恋花》)

1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14.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

15.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晏几道《思远人》)

16.缄素双鱼远,题红片叶秋。(范成大《南柯子》)

17.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秦观《踏莎行》)

18.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

19.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陈亚《生查子》)

20.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欧阳修《玉楼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298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701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078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87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01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410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29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12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24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9评论 2 24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03评论 1 25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68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94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7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3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312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