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产品分析报告

长长长文预警!!!

这篇分析报告写于今年5月份,到现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些点有被改进~


豆瓣是一个丰富且复杂的网站,从最开始的书、影、音到后来顺应用户需求发展出来的小组、同城、线上活动、东西等等,它始终围绕着人们的兴趣和生活等等一切关注的内容,可以说是千千万万用户们关注点的自然聚合。对于某个用户,他总可以在豆瓣发现符合兴趣的点,这也决定豆瓣用户会使用豆瓣的不同功能,产生相应的使用习惯。所以在这个报告的最开始,我会先区分用户,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这篇关于豆瓣的报告。

用户

豆瓣的用户多被称呼为生活中的小清新、小文艺,这个定义很泛泛,豆瓣发展多年,用户群体早已不小众(但仍然是庞大互联网用户中比较高质的群体),它的使用群体的同质性没有开始的成长期那么高,可以被进一步分类。

为了区分不同的用户、研究使用习惯,可以用两个维度将用户作区分:用户使用深度和方式。这里的使用深度以使用时间为量度,分为两个水平:深度用户、初级用户。方式也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产出:会在豆瓣上发表信息,比如会写书影音评论、会传照片、会用心构建豆列、会写日记广播小组话题等等;另一个是浏览:只把豆瓣作为获取信息的方式,当有需要时才会来豆瓣看想看的信息,在豆瓣上发表内容。如图:

不同用户由于兴趣不同使用行为不一样:

深度用户:使用时间长对于产品的使用体验非常重视,豆瓣也非常重视用户体验,界面清新,没有广告(后来出现的广告质量也高,符合全站的氛围),大部分内容都比较容易找到、方便使用,可以说,这样良好的生态也是豆瓣可以聚集大量能人的条件之一。

使用时间短的用户:有的是早就知道豆瓣,但是觉得复杂用不明白(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也可能是没有特别的兴趣点为契机或者豆瓣在对于这部分人引导的还不够充分),所以最终将豆瓣是做看电影书评的工具;还有一部分是才知道豆瓣,在探索期。

使用细节

豆瓣的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电脑网页端和移动端(手机、平板电脑),细分如下。

如此多的使用媒介还有豆瓣本身的复杂性结合,可以说的使用细节上可以改进的点太多了,豆瓣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抱有诚意绝对可以越做越好(本身就很好的)。操作体验是一个精益求精的部分,只要不影响经常使用的操作大多数用户可能都不会发现不会在意。

我就在产品细节这个部分写几个点,For example(吐槽开始,画风要变):

1.手机网页端的刷新缓慢——当手机网络环境不好时,可以看到手机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刷出来一个应用界面、接着把内容加载出来,又要眼睁睁看它再刷新一次,感觉是又慢又费流量,反正自从出现这个bug,我就渐渐改掉了没事儿刷豆瓣小组的习惯…….不知道会不会有这个节点,豆瓣一部分板块手机浏览量有降低……(当时没有好用的移动端、而且搜索做的还没有百度好)

2.手机IOS客户端首页的内容回复——暂且不提最近一次版本更新首页里面大量的点赞小手和推荐人头像,因为超链太多,回复和上面回复人的超链挤在一起,非常容易误操作。

3.手机IOS客户端无法下载图片豆列的图片——豆列是最近最受关注的产品,能很好的组织内容,首页内容也大多是豆列内容,手机端浏览图片并且保存是很常见的行为,现在客户端却无法下载图片豆列图片(日记或文字里面的图片却可以下载)。

4.电脑网页豆瓣音乐的歌曲列表——播放很不方便,超链多,连接在一起难以分辨,很容易误操作。

5.手机IOS豆瓣阅读app的夜间模式——晚上打开豆瓣阅读,进入夜间模式,在黑底的阅读界面看着还不错,看完了想退出来再找一本书——明亮的主界面闪瞎双眼。是否可以让主页也进入夜间护眼模式呢?下面的图1图2即夜间模式下看完书退出动作前后屏对比,图3是改进方案。


策略

产品细节是在原本使用功能里面可以再改善的地方,这里定义的产品策略是要考虑豆瓣的定位发展等添加或删除某些功能,让网站变得更易用。

说回豆瓣的产品线:

三种阅读媒介:电脑、手机、平板。

阅读舒适性:平板>电脑≈手机

阅读便利性:手机>平板>电脑

可输入性:电脑>平板>手机

总的来说电脑更适合输入编辑内容、手机更方便阅读、平板电脑两者兼顾但是设备持有没有前两者多。

豆瓣的官方应用下载排行截图(苹果应用商店):

可以看到移动端下载量最大的是豆瓣FM(豆瓣之前最成熟的作品,美观易用),手机端第二名是豆瓣电影,第三是2015年上线的豆瓣2.0;Ipad也是FM第一,豆瓣阅读排第二。这里可以看到设备对使用的影响(豆瓣阅读),也可以看到,豆瓣的核心产品,还是书、影、音。

因为设备的一般使用习惯、场景不同,豆瓣的网页端和移动端实际上承载着不同的使命,移动端是前锋,网页端是大本营。现在移动互联网概念很火爆,移动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它的便利性接触争取大量的用户和使用时间(尤其是碎片时间),很多公司只有移动端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用户,在电脑端起家的“传统”互联网公司也越来越重视移动端的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腾讯微信)。但是对于豆瓣这样一个兼具内容与社交性的网站,在移动化的过程中或许要采取另一个思路——丰富的内容吸引移动端的大量用户,同时网页端养精蓄锐,做让优质用户离不开的网站,产生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内容,两者配合产生一个良性的循环。

��结合上面说的用户分类,大概可以把四个类型用户的使用行为归类:


豆瓣怎样黏住用户?内容→社交/关注→习惯。一名小白用户先是被丰富高质的内容吸引,再逐渐关注内容或其他用户获得稳定的更对自己胃口的信息来源,再将这个行为发展为习惯。其中社交性(这个词不是很恰当,先暂时用着)是其中的关键,不然可能就会出现我在访谈中也发现的“不知道要看什么”这种情况发生。成为习惯和易用性相关,当一个网站熨帖着使用者的心灵,它就会被依赖(有点肉麻但想不出更好的形容)。

所以电脑的网页端是要不断完善的地方,移动端也需要有方向的改进。总的来说,网页端强化编辑(上传稳定、页面优化、审查等等都算)、管理(分类、查看…)和社交(加好友、关注引导…)功能。移动端重视内容精选、社交引导、使用便利。

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改进有:

1.社交方面:

手机IOS关注用户:豆瓣IOS客户端还不可以关注用户(现在最新版本虽然处处都有显示推荐人,但是却不能关注用户),这意味着如果一个用户在移动端看到一个有趣的帖子,想要关注楼主,可能只有先记住他的名字然后再通过电脑网页搞定了。

移动端的社会化比较重要步骤除了豆列的关注也还要有用户之间的交流关注,说到底,高质量的内容是由人产生的。关注到一定有趣的用户后,除了依赖首页的推荐,圈子里也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容,而且这些内容是更个性化的,用户再来到网页端时,他的首页也会有内容;形成对于基于兴趣的圈子,也有利于培养归属感。

豆瓣在社交方面最薄弱的地方还在于,难以发现高质量的用户,似乎出于一些考虑导致豆瓣现在没有直接推荐用户的地方(以前似乎有,记不清了),是因为更重视内容而不是人吗?但是对于刚加入豆瓣的人,往往很迷茫,不知道要关注谁,就是我这个天天刷豆瓣的用户都不知道豆瓣红人都有谁……很多原因导致这一点:基于习惯的内容推荐使用户难以接触到关注之外的热点、几乎没有热度评级、也不会给高质量的帖子特别显示、“关注的人“界面信息量太少……可以通过完善用户评级、间隔关注的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

2.内容方面:

2.1豆瓣小组信息优化:

豆瓣小组是豆瓣产品中最灵活的一部分,后来发展出来的产品很多来自活跃的小组。小组是用户可以自由组建的兴趣点,本身就很有创造力,又具备社交性,一些小组里的帖子也很有质量。网页版本的豆瓣小组有热门话题还有了组内搜索很棒,移动IOS版本里却没有“热门帖子”,所以如果点击进去,用户要从大量不感兴趣质量低的帖子中找到想看的那个。

2.2获得习惯外的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除了已知的兴趣,其实这个世界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只是他还不知道——人们是乐于挖掘自己的兴趣点的。在使用豆瓣的前两年,我都很喜欢用FM听歌,但是当时我喜欢的音乐是摇滚,久而久之,我的FM给我呈现的音乐就都是摇滚了,我再想听其它种类的音乐,要自己找电台频道,后来没找到合适的,我也没有关注到合适的人就不再常用了(现在貌似可以关注把一首歌收录到的歌单了,还好)。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例子,还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在怀念豆瓣猜,那时候豆瓣猜是发现新大陆的好地方,虽然不成熟,但是时常有惊喜。在读书界面,只有新书速递和热门关注了,但是爱读书的人,估计更想要符合他本人胃口的书,或是随机的意外之喜吧。习惯外的内容可以让用户的豆瓣保持新鲜还有全站的流动性,有利于网站的长远发展。每一个页面都应该有:最新的消息,热门的消息(随机)、推荐的消息(基于已有习惯)。

比如:豆瓣IOS第三栏是“圈子”,这个界面最上方有小组和广播,下面的所有空间是参与讨论的消息,但是即使对于使用豆瓣几年的我,这个页面的主要消息还是广告贴,我反而比较希望这里是当下最热门的帖子,可以关注到一些及时的小组讨论。(具体修改见本节末图1)

3.内容管理:

对于豆瓣的资深用户,豆瓣是记录自己的地方,看过的书、电影、听过的音乐、想要再阅读的文章帖子会有很多,只通过大脑记忆会忘记也不直观,用豆瓣是现今最好的方式。豆瓣管理这些的方式除了“看过”、“想看”外,通用的还有“喜欢”、“推荐”、“豆列”、“赞”,这四种方式都可以一定程度上管理用户在豆瓣上的足迹内容,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区分,但总体来说,区别不那么大,略混乱(我想应该可以找到简化这四个方式的方法),而且所有内容都几乎无逻辑的堆叠在一起,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比如删除,其实以前就很想利用豆列来管理的,但是删除项目太麻烦,放弃了,最近改进了些)要让用户对信息的整理变得有效,第一部分,豆瓣已经做好了,就是重视豆列,打破格式的藩篱,让来源不同的信息进入一个系统。第二点是加强搜索,第三点是重视标签的作用。

3.1搜索

搜索是信息的提取。基本上,加入某一项目,想要以后再找出来几乎只有从头到尾翻看,没有搜索。现在豆瓣很看重的豆列,也还是没有搜索功能,不仅豆列内不能搜索,豆列也不能搜索,很遗憾。没有搜索可以说就不能有效提取信息,豆瓣上的内容太丰富了,所以能找到一个简单易用的逻辑来管理这些信息很重要。

3.2标签

标签是个人管理信息的助手。当大量的信息存在于同一个系统,那么系统的框架结构就格外重要,标签就是一种灵巧的方式可以提起这个框架,不仅容易组织信息,还可以帮助搜索,所以标签是一个非常有潜力、值得重视的点。豆瓣的书影音下面也有标签,但是这些标签的作用几乎只是定义类的,打完标签之后几乎无用。拿电影频道举个例子:看过复联,我给它标签:美国、英雄。这个是大多数用户都可能选择的标签,也比较官方,适合其他人在标签搜索里搜到电影。可是它对于我个人几乎再无用,在“我看”里面,刚标注的电影下面小小的标签,不能搜索……当然这只是电影频道,其它频道如果标签存在也可以帮助发现和整理信息。想到成功的标签我想到的是一款小笔记软件CATCH,界面美好直观,功能齐全易用,它的标签系统太好用了,而且catch软件从一开始就会引导用户使用标签(见下面catch引导页截图),标签可以分类看笔记,搜索起来也方便,我想豆瓣可以参照catch作为灵感改进自己的网站。(豆瓣的“喜欢”里面也有标签了,这部分的标签做的挺好用)


综合策略部分的观点,以豆瓣移动IOS客户端圈子举例:(见下页)

图1:圈子 修改


图2:圈子-小组-小组 修改


图3:圈子-小组-最新话题 修改


图4:圈子-小组-最新话题-具体帖子界面 修改


帖子管理原来功能有:

1.+豆列:收藏分享功能、默认广播;

2.喜欢:可以加标签收藏不广播,但是喜欢豆列,豆列更新也会有广播;

3.推荐:广播+评论。

是否可以让这几个操作变得更容易理解呢?比如:

1.收到豆列:收藏整理功能,可以对所有条目标签,可收到更新广播,点击会发布广播(可以考虑加入私密的选项,收豆列不发广播);

2.关注:不是收藏,但可以收到更新消息提醒(有的条目可以没有关注)。不是所有条目都需要有关注选项。

3.推荐:广播+评论。

4.热度:质量评价系统,可以根据豆列收藏、关注、回复数量等综合的质量评级,显示在帖子前面(也相当于点赞的激励)。

这样统一后所有的条目都可以进入豆列,不管是图片是电影还是小组话题,具体的分类交给用户自己组织的标签(主题分类),这样所有的内容进入到一个系统,并且以标签的方式作为框架组织,然后强化搜索功能,丰富的信息就会变得井井有条。(以上是一个可以探讨的方案)而且对于这样一个操作复杂的网站,除了改版时候出现使用指导,也可以有一个专门的帮助页面进行说明(像说明书、常见问题,不用很复杂,e.g.:catch)。

发展

豆瓣CEO阿北说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有的网站很好用,但是用着用着有一天可能就不用了”我想豆瓣永远不会陷入这样的境地,因为豆瓣一直在探索各种新的可能性和发展方向。

1.把已经打好基础的板块做精+提高落地能力

除了新的探索,豆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书影音,甚至提到书影音,很多人就能直接想到豆瓣。这三个大频道都有其它的竞争者,书有线上阅读网站(盛大起点红袖添香),影有移动购票站(猫眼格瓦拉),音有移动音乐应用(虾米网易云酷狗…太多了)。但是豆瓣最神奇的是把这三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市场整合到了一起,还如此成功,豆瓣如此特别,就是因为整合开放性,说到底这些都是人们的兴趣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认为豆瓣最大的潜力就蕴含在现在的豆瓣上,很多时候不仅要创新探索新的可能,还要重视自身。豆瓣蕴含丰富,但是地太大了反而难精耕细作,各个频道都还可以做的更好更深入:比如读书频道,可能因为市场没有影音大,所以竞争者还比较少,甚至在我看来是没有竞争者,国内大型的文字网站多是网络小说一路,还有针对碎片时间阅读的各种应用,真正做书籍的网站、应用可说没有,虽然卖书有当当亚马逊等等,但评书的只有豆瓣一家,评论有多重要?当年团购大战最后胜出者除了美团只有大众点评和百度团购。

豆瓣为了用户体验牺牲了很多很多,但是相应的用户献给豆瓣很多爱护和内容——比如说对比猫眼电影和格瓦拉这两个专门做电影订票的app,它们的影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和豆瓣比,那些线上读书网站就更是了。当然,这些网站也有成功的地方,效率、接地……

2.用户反馈

关于发展,还有一个要提起的就是豆瓣的用户反馈。豆瓣和用户的交流太少了(我极少在广播里看到,自己也没收到过问卷),豆瓣的官方小站回复量少,而且回复的账号还是个人;豆瓣自出的歌单有人吐槽无人回复;豆瓣阅读很多界面有人提出问题,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有人回复或解释;广播里的大量吐槽也是,从来没有豆瓣工作的小伙伴回复,都是大家自娱自乐跟帖吐槽,所以有的问题一直存在——是不是有必要出一个官方账号呢——回复一些问题还有收集bug卖卖萌之类的?相信大家会很宽容的。虽然说达到一定的用户量后每一个用户的反馈就显得不那么有效(或者说有价值的反馈被淹没了),但是,用户反馈还是非常有价值值得借鉴的,采取合理的抽样,可以能得到有效有价值的反馈,无论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都能提出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可以尽可能的找到这些信息,做出相应的反应。

附录:

访谈大纲:

1.听过豆瓣这个网站吗?觉得豆瓣是怎样的网站?

2.使用习惯:如果听过、用过,主要用豆瓣来做什么?使用频率?什么情况、场景会用?觉得豆瓣用起来怎么样,哪些功能比较好(喜欢),那些地方不好(不喜欢)?

3.有(其它)常用的网站和移动端吗?使用频率、场景、用来做什么?哪里比较好,你比较欣赏?

4.如果是不常用或者不用豆瓣的对象会简单介绍一下,然后问感觉怎么样,有没有感兴趣,会不会安装应用或浏览网站。

结果小结:

在访谈的过程我发现我的几个朋友使用豆瓣的频率并不如我想像那样高,更多的人还是在看微信、微博这种大众媒体,也许豆瓣从来就不是大众的(当然,她经过多年的发展也不算小众),从移动客户端下载量看和前两者不是一个量级。但是人们可以在说起豆瓣时,自然地联想到“清新”、“文艺”这样的清晰印象,微信、微博却是无法定义、没有性格的——它们是服务大众的产物。正是豆瓣这种清晰的定位,才召集了一众有着或多或少相同气质兴趣的人长期驻留。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11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897评论 0 2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05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0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35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97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9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1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7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8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5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71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4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55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