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剽悍读书营】Day22-学会提问-林教头

22天读十遍《学会提问》,这儿是“我的记录,你的感悟”,你的评论和反馈,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180106,第10遍,100%

这天,才把第10遍给看完,再次回顾了一遍,对书中的内容更加熟悉,这才开始着手准备逐字稿。

先完成,再完美,把逐字稿初稿定下来之后,再进行不断修改,读书,不能够因为22天到了就停止,修改分享稿也是。

读书分享稿,绝对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感慨22天那么快就过去了,被时间赶着走的感觉不好受,但经历下来,才能有所成长。重复力,践行过了,才能有所收获。

继续打磨逐字稿去了。


180105,第9遍,100%

今天晚上的分享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能够有机会与大家分享,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锻炼。

001  学会提问,提哪些关键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过,重点的问题是“论题和结论是什么”和“理由是什么”,这是论证过程两方面的内容。而对于论证过程,需要留意的几个问题是:

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是否存在歧义?越是抽象的词语,越容易存在不同的解释,例如自由,信仰,希望等等。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这是作者主观意识当中存在,当没有明确说出来的假设。不同的读者或许有不同的理解。

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经常出现这样哪些谬误?人身攻击,偷换概念等等。

证据的效力如何?有些是个人经验,有些是典型案例,有些是调查报告,各自的说服力如何?

有没有替代原因?作为个人,看到的只是主观意识里看到的。

数据有没有欺骗性?平均值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应该注意的是数据的分布。

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已知绝对值和已知百分比,给人不同的感觉。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通过理由和论证,或许可以得出多种结论,避免二分法思维。


180104,第8遍,100%

001  为什么需要学习批判性思维?

我们不能头脑空空有人摆布;我们总像愤青一样活着;我们不能依赖别人思想生存;我们需要靠自己去问为什么!

我们每天从外界接收那么多的信息,哪些是对自己有益?哪些无益?哪些有理?哪些无理?都需要我们批判性看待。被动接受别人的观点,就失去了自我。

学习批判性思维,一方面有助于自己辨识文章的结构,弄清楚论点和理由之间的论证过程;另一方面有助于自己的表达,梳理思路,利用好资源。

单靠直觉来做事是不可靠的,受情绪影响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同时,数据、细节和生动的案例,又容易误导人。所以我们需要学会批判性思考。

002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什么?

是学会提问!

问题是启发思考的好工具,提问是搜寻答案的最好方法。海绵式思维,则不管信息正确与否,不管信息的来源,通通吸收;淘金式思维,即围绕问题,寻找答案,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姿势。

那么是提什么问题?

对论证过程进行提问!

论证过程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论题和结论,二是理由,从理由到结论的过程即论证过程。过程是否严谨,科学,可以通过提问进而确定,进而判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180103,第7遍,100%

对分享内容进行细化填充。

00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考相关研究着重于如何系统化地建构清晰思路,以及研究不清晰思路的特质。对此,批判性思维可以这么理解,严谨、有逻辑性地思考,对外界的信息进行分析,做出理性的判断。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各种专家有不同的说法,报纸媒体有不同的说法,当事人有自己的观点,周边的亲朋好友也有自己的看法,作为一个个体,要选择相信谁呢?

仔细一想,不应该是选择相信“谁”,而是选择相信那种有效力的论证,对事不对人,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除了不能轻易受到别人说法的影响,还需要妥善处理好自己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看到具体的数据或者案例,就会不加思索地选择相信、依从,这实质就是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表现。

用通俗的话来说,批判性思维就是避免人云亦云,有自己想考的框架和依据,能够说清楚原因和理由,对自己的观点有信心。


180102,第6遍,100%

今天继续完善逐字稿。

001  回顾笔记,填充实例

分享稿的框架先搭建起来:

1、举例介绍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2、从几方面原因阐述大家需要学习批判性思维的原因;

3、过渡到批判性思维的本质,也就是提问,强调“学会提问”的重要性,问题引导思考,启动批判性思维;

4、那么学会提问什么问题呢?不怕,有问题清单,避免遗漏,举例子说明情况;

5、最后列举出常见的误区。

接着再次翻阅书籍,把以前的相关笔记填充进来,使之丰富,用书中所学到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论证,让分享具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002  先完成,再完美

其实一开始总把分享稿想象的太过于高大上,以至于迟迟不敢动手,怕写不好。这还是老问题,踏出第一步,才有机会靠近自己的目标。先完成,再完美,咱们读书营那么多牛人,还怕帮不了你吗?努力,逼自己一把,让自己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180101,第5遍,100%

开始构思自己的分享稿,虽然有点迟,但此时不开始,更待何时?

001  梳理整本书的思路

说是梳理书的思路,不如说是梳理自己脑子里的思路,毕竟,我分享的是自己读书之后的收获和体会,而不是照搬书中的内容。

写了大致几个方面的提纲,发到小组群里,请大家提意见。就会发现,原来你读过书的视角,跟听众没有了解过书的是不一样的。

我想到的是开头以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入,别人可能想到的是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这就是区别。要让非专业人士,了解书中的内容,通俗易懂是关键。

图片发自简书App

002  完善框架后开始补充

把分享大纲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之后,我再次翻书,把有感悟的有收获的点补充进来,同时,留意生活的案例,进行补充说明。

003  精简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

看了本书,确实有很多体会。批判性思维的正面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批判性阅读,淘金式吸收;二是理性而有效地表达,演讲或者写作。

如果我分享是围绕这两个方面展开,内容多,还难以形成思路和线索,还不如舍弃“表达”的这一方面,专门讲如何评价他人论证即可。这样可以有针对性,讲具体,如果能够把这方面讲清楚明白,那么听众自然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和表达当中。

所以关注点不同,角度不一样,一本同样的书,也可以有不同的分享方法。


171231,第4遍,100%

今天回顾了这一年的经历,发现书籍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虽然读得不多,但相比之下,比以前已经进步许多。

从书写记录开始,就知道输入的重要性,所以开始看书,才发现,看书不仅仅是“看”而已,看了之后什么收获都没有。

幸好在前不久听了猫叔的课程,重复力,重复才能有所收获。

这些天,不断的翻书,每一次都有新的体会,并与接触的事物链接起来,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

看书,能看到对自己有益的观点和方法就是收获,并不必要把每句话都记下来背下来。读书,就是拿来用的!


171230,第4遍,100%

在这里记录的,不是单纯的知识点,更多的是一些读书的想法了。

001  当你有目的行动起来,很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

今天,刚好听了赵周老师的分享《碎片化时代你最缺的知识管理五招》,不管是对自己读书还是分享,都有新的启发。

分享中提到的“学院式学习”,跟《学会提问》里提到的海绵式思维有点像,而“实践式学习”,则是对应淘金式思维。前者重在收集、吸收;后者重在有用、实践。“一切不以实践的知识管理都是极大的浪费。”赵周老师如是说。确实如此,对于读书,目的使自己变得更好。并不是书中所有章节,都对自己有用,或者对现阶段有用,所以我们应该从书中,或是碎片化读到的文章掏出自己所需的金子。

所以赵周老师一直提倡的拆书,正是针对这种思维所进行的具体操作方法。RIA中的A1是自己相关的经验,A2是自己以后可以参考的做法。这样的知识管理,才是有助于自己提升和发展的。

分享,何必按照章节谈书中精华,只谈自己相关的生活经验,为何不可?

如何对待看到的文章中的信息?要留意信息和知识的区别。“一天8杯水”,这是属于信息,缺少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肾功能没有问题的前提下,一位成年人一天喝2000毫升水,对身体有益”,这才是属于知识。当然,我们看到的可能居多是信息,因为信息更简单,更方便传播。但作为读者,作为有批判性思维的读者,不应该局限于收集信息,而是要从信息去思考更多的前因后果适用边界

这实质上,也就是要学会提问,思考原因,用反串思考对立面,更好地运用知识。

谈到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赵周老师给的建议是,从网到点,选择一本该领域经典的书籍,按照书中的结构,梳理属于自己的框架。然后,再从其他相关的书籍,或者平时浏览的相关文章中提取一些新的观点,补充进入自己的知识框架,进而不断丰富。

分享,也可以这样啊!先有个大致的框架,然后从书评、其他书籍中补充新的知识点。

这一个课程,让自己收获满满。想起猫叔的那句话,让自己变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只有你去做了,就会找到很多解决的方法。

002  第四遍翻书

现在的看书,不再是一字不漏地看,而是有目的性,带着问题去翻,寻找自己所要的知识或信息。这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知识框架的过程。

书,反复读,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越读越觉得无知,越读越觉得需要读。


171229,第3遍,第6章至第12章,100%

今天,不仅仅看了书,也看了豆瓣的书评,又有了新的收获。

001  第三遍阅读,速度越来越快

有了前面两遍作为基础,这第三遍花费的时间较少。阅读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之前划过的重点内容,也看到了一些之前忽略的点,对一些专业词汇,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我想,这样的感觉,就是重复力所带来的吧。

002  借助别人的理解,与别人交流

这里的别人,指的是其他的读者。我在豆瓣读书上,看了几篇评分点赞数较高的书评,包括秋叶大叔的。看到了读者对书的评价。有几点感受:

这本书是美国大学的必修书籍,也就是说,其对象是高等学校的学生,自然专业性会相对比较强。确实需要下功夫才能够读得下。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干货多,难啃。

如果我是面对普通读者进行分享,必定要去专业化,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来讲解。颜悬哉给我了建议:可以先想好一个分享的主题,再去读。或者,现在就可以为那个主题,收集故事素材。这是一个珍贵的提醒。有针对性的读书,和收集故事素材是重点。从豆瓣上看到了一些读者的理解,列举的案例,都是比较接地气的,可以参考,充实自己的分享内容,便于听众理解。

学习批判性思维,不是为了满世界挑刺,而是在众多信息面前,减少盲从,理性辨识,做出对自己更好的选择。

003  带着目的进行接下来的几遍读书

没有目的的读书,很难有真正的收获。我的目标很明确,通过阅读这本书,输出分享逐字稿,为其他小伙伴解读书中精髓。

先参考书评等搭建分享主题构架,再列出各个要点,接着从要点出发寻找案例和故事进行充实。

各位小伙伴,一起加油啊!


171228,第3遍,第2章至第5章,43%

今天的感悟,不再是停留在书中的内容。

001  重新梳理书的结构

今天除了看书,还在得到上听了成甲对这本书的解读,让我对如何更好的分享,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听了一遍,不得不说这样的解读实在是太好了,但我并不能够照抄照搬,一定要把自己对书的理解转化为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重在学习分享中的技巧,而不是音频中具体的内容。

按照昨天组内群殴的建议,我梳理书中各章节的结构。更加确定了第一章“学会提出好问题”,就是整本书的核心之处,这也是书名《学会提问》的由来。而后各章,便是围绕这个点进行展开。学会提问,那我们需要提问哪些问题?恰好每章的题目,就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里面的顺序,也是有讲究的。先找论题和结论,再找理由,这是构成论证过程的两个关键因素。接着,再看观点和理由中是否有词语意思不明确的,找到隐含的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到这里,我大致能够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了),然后,分析论证过程是否有谬误证据是否有效有没有其他原因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等等。

002  分享稿框架建立过程

如果是要把书中内容转化为分享稿,肯定不能按照书中每章的顺序从头到尾来介绍,这样听众听了也是未能很好的消化和理解,而且听不听得下去还说不准呢。怎么办呢?(向自己提问)那就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自己思考并回答)

观众心里可能会想,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培养我照样过得好好的啊!这是涉及到“为什么”的问题。如果意识到重要性了,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培养?这是涉及到“怎么做”的问题。

从这两个问题出发,我可以简单回答如下(或许可以成为分享的框架):

为什么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因为它有用,一来可以客观评价他人的论证;二来有助于形成我们自己的论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会看文章,学会写文章。再拓展开来,就是淘金式地获取信息,以及更加有力的表达。

怎么培养批判性思维?如果要用一句话回答,那就是学会提问。具体提问什么问题?可以利用“问题清单”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

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举一些生活中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理解。更加深刻体会到批判性思维的作用。

003  学会提问触发思考,正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影响

成甲说:批判性思维是对我们思考过程的再思考。

学会提问,向自己提问,可以深挖自己的价值观,向别人提问,可以更好地理解别人的论证过程。在不断思考中,培养缜密的思维,批判性地吸收外界的信息。


171227,第3遍,10%

第三遍,框架慢慢建立起来,同时,特别感谢组长组织大家给予群殴,让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001  群殴的建议

涉及到专有名词,例如“唯一的原因”、“原因之一”、“相关”、“因果”等,最好能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加以说明

书应该越读越薄,是逐步提炼的过程。这句话我非常赞同,只是目前还只是第三遍,还是需要先读厚,之后再读薄。读薄的意思,是用一根线串起来,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可以在论点和论点之间穿插些过渡,这也是分享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找到核心内容,结合前面梳理的心得再提炼。

文字可以简单一点,也就是面对普通大众,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表达,可以借助“举例”、“类比”等方法来使文章易读易懂。

002  第三遍开始的感觉

在前两遍的基础上,第三遍开始,我再次看了目录,现在对于整本书的构架更加了然于心。前言,让我明白这本书指导读者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客观评价他人的论证;二是有助于形成我们自己的论证。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学会看文章,学会写文章。

第一章,是整本书的统领,谈到了提问的重要性。提问,让我们与作者进行互动和对话交流,这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如何提问才能问到点子上?从第二章开始,就分章讨论了这些关键的问题,包括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有没有谬误、证据的效力如何、有没有替代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以上这些问题,时刻提醒自己,并主动思考,那便开始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171226,第2遍,100%

第二遍相比第一遍,更能理解书中的例子,这就是一种进步。

001  事情的发生,并不只有一个原因

在论证论题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证据才证明,但是常常会忽略这样的问题,就是事情的发生,往往不只有一个原因。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找到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唯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很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联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创造了事件发生所需要的整体环境。

也就是说,要识别清楚是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否则,容易犯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相关因素,并不能证明因果关系,有可能还有第三个因素在起作用,这是因果混淆谬误忽略常见原因谬误。在甲事情发生之后发生了乙事情,并不等于因为甲事情导致了乙事情,这是事后归因谬误

002  数据可靠吗?

读者常常会觉得有数据的理由会更容易让人接受,但事实上,数据也常具有欺骗性。几个关键的问题可以提醒自己:数据是从怎么得来的?数据中的平均值指的是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数据能否证明结论?是否有一些省略的数据?

辨别数据能否证明结论有两个方法:一是先看结论,考虑怎样的数据更能证明,然后和作者的数据进行对比;二是先看数据,考虑从数据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然后和作者的结论进行对比。

警惕省略数据带来的影响,如果出现绝对值,请留意百分比;如果出现百分比,请留意绝对值。

还需要看同个数据,出现不同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的感觉。

003  留意省略的信息

不完整的推理出现的理由有很多: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持论者的知识总是不全面;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轮到自己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价值观读者,还需要怎样的信息才会接受自己的结论。

004  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同样的数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解读,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结论并不唯一。努力找到不同的备选结论之后,使用条件句来限定,或者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样来处理这个问题”。

005  相信重复的力量

简单的事情反复做,也可以有不简单的收获。


171225,第2遍,第七、八章,74%

学会批判性辨识证据的效力,对自己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001  证据类型有哪些?

观点需要证据加以论证和支撑,才显得有说服力。那么通常,我们会遇到哪些类型的证据呢?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这些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常常无法解释,它依赖于个人经验,但这样的证据,很难让别人信服,除非有其他类型的证据来证实。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犯下以偏概全谬误,毕竟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典型案例,常常被用来作为代表,作为读者,需要警惕的是,例子是否具有代表性。当事人证词,需要留意的是该当事人背后的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是否有影响。专家意见,也得注意的是专家所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有多少,跟讨论的主题是否相关。个人观察,常常被证明是不可信赖的证据,因为主观因素太多了。研究报告,必须具备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才具有说服力。类比,需要留意的是两者的一同。

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的东西。

002  轮到自己写,需要注意什么?

以自己的角度写出来的东西,不一定能够让读者接受,因为读者所处的环境经历以及所接触的领域不同,所以写作,需要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论证。

选用一手资料更加有说服力,研究型期刊,如《美国医学协会杂质》,即为一手资料来源;《新闻周刊》和《时代周刊》,则为二手资料来源。写作,也需要注明引用的出处。

当某一篇文章的片段被贴出来或被人引用时,贴出文章片段的作者也许误解了原作者的意思,或者是将此消息剥离了原来的语境加以使用。


171224,第2遍,第六章,53%

仔细一想,推理中出现的谬误,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常见啊!

001  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前面几个问题,包括论题和结论、理由、词组意思不明确、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在了解这些之后,要学会辨识推理过程中常常出现的谬误了。书中提到了很多种谬误,我就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明显的谬误进行解说。

人身攻击谬误,即对人不对事,通过针对一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进行反驳;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因为甲方案没有办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甲方案不可取;偷换概念谬误,同个词语出现不止一次,但表示不同的意思;诉诸可疑权威谬误,指引用了不是这方面的权威;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认为现实中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了解这些谬误,可帮助我们更好的识别文章中,或者演讲中的不合理之处。

002  读书的更深层次的意义

昨日,跟老朋友小聚,之后想到了自己的上学经历,也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想起猫叔前不久分享的那句话,你的交流层次决定你的未来层次,确实如此。

所以我也想到了,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这也是读书的另外一层更深的意义所在。


171223,第2遍,第三、四、五章,43%

深入思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真正掌握技能和提升认识的好方法。庆幸的是,这是可以锻炼的!

001  理由是什么?

所谓理由,就是指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证据、隐喻、类比和其他陈述。一个结论是否有价值,要看它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撑。有句话震惊了我——一个人有没有头脑,主要的标志就是要看他能否提供充足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

在前面学会找文章的论题和结论之后,得学着辨识观点的支撑,也就是找出理由了。同样,找理由也有提示词,例如“由于”、“因为这个原因”、“鉴于”等等。有观点,有理由,才能构成论证或推理过程,这是作为读者的角度。

那换位思考,自己写文章,也是如此,除了有明确的观点之后,还要有理由,理由包括事实、研究报告、生活实例、类比等等。书中提到,找理由的方法,除了谷歌等搜索引擎,还可以从论题相关的主要刊物进行搜索,毕竟,搜索引擎鱼龙混杂,要找到有质量的资料,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了让读者更加清楚理解,我们应该尽量在文章中使用提示词和短语帮助读者找到你的理由。

002  明确关键词语的意思

一词多义,这是上学时候就有接触到的情况,一个观点中的关键词如果有不同的含义的话,那就很难有说服力。作为读者和听众,我们需要警惕这些字词,避免掉入陷阱当中。

举个例子:我们公司一直有很能干的员工,如果你加入我们公司,还能够享受额外的福利。这里面的关键词“能干”、“额外的福利”指的是什么?并不明确,可能在不同人看来,这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一定要强迫自己去寻找哪些意思不明确的词或短语,否则就抓不到要领。

如何找到这些关键词?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尽量在脑海中想象这个词所代表的的具体景象,想象不出来那可能就是重要的歧义。

效率高的作者,总是力求文章表达清楚,他们会反复回想自己要说的话,找出任何一个有可能模棱两可的陈述。这里面,学会换位思考很重要。

003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就是在特定情况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描述性假设就是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什么样的一种看法。说实话,这两个概念还不是很了解,两者的区别,我认为可以看成前者是相对主观的,后者是相对客观的。那么,这对批判性思维有什么帮助呢?这个问题待解决。

004  回顾自己的计划

原定计划:前15天,读五遍,后7天,再读五遍。

目前第8天,正在浏览第二遍,可以这样计划:第9天看完第二遍;第10天、第11天完成第三遍;第12天、第13天完成第四遍;第14天、第15天完成第五遍。

计划赶不上变化,那就适当调整,明确目标和计划是为了促使我们行动,确定我们方向,并不是让我们一成不变,产生焦虑心理,大家共勉。


171222,第2遍,第一、二章,16%

第二遍开始看,果然不出我所料,还是有很大的收获,才发现原来的第一遍看书是那么粗糙!

001  两点不同的感受

第一遍开头的三章,我用kindle看的,真没感觉,能够触动我的,仅仅是某一段话,我做了标注,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纸质书的感觉就是不同,看了书中扉页的介绍和推荐语,也感到些许震撼,原来这本书是那么受欢迎的。在看了能够启发思考的地方,还可以做笔记,写上几个关键词或标注,这才有读书的感觉嘛。

第二点深刻的感受,经典的书,绝不仅仅读一遍就够了。原来读第一遍的时候,很多不理解不清晰的概念,在这第二遍的阅读过程中,豁然开朗。对于每一章最后的三道“练习题”,我也能够清楚地辨识出来,这或许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点点提高?

002  带着问题读书

第一章,学会提出好问题,让我想到古典《跃迁》里提到的“终身提问者”,比终身学习者更有效的跃迁方法。书中提到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的不同点,前者是被动地全盘的吸收,后者是批判性地积极的互动。要培养淘金式思维,首要是学会提问题。别人观点的不当之处不会一直自动跳到你眼前,所以带着问题读书、思考、与人交流,才能辨识出不当之处。

带着哪些问题呢?——关键的问题。如下: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有没有谬误、证据的效力如何、有没有替代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整本书就是围绕这些关键的问题,教会读者如何根据问题启发思考。

那我就想,自己读这本书,又需要带着怎样的问题呢?起码有两个:这本书对我日常生活有什么用?对我将要进行的分享有何帮助?

003  论题和结论的重要性

有没有一个清楚明确的论题,通常是区别作家成熟不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看到这句话我再次受到触动了。有些时候,看文章,到头来不知道文章说的是什么,听会议报告的时候,一大段话,听完不知道讲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这常常就是因为观点不明确,模棱两可或者根本就没有观点。这也警示自己,进行写作的时候,不要急着动笔,先想好要表达的论题和结论,之后再进行论证,才能让文章有最基本的框架。

这其中的论题,常常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论题,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例如“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家庭暴力最常见的诱因是什么”;另一种是规定性论题,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例如“公立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对医疗补助欺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171221,第十章至第十二章,结束第1遍

看完了第一遍,没有想象中那么有收获。但仔细一想,如果那么容易就吸收到书中的精华,猫叔也不会让我们重复读十遍这样吧?饭要一口一口吃,知识也要一点一点吸收。

001  看清数据的真面目

越来越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有时候就会造成这样的错觉,有数据的说明,就会比较准确,有说服力。但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那么轻易就相信数据带来的结论。

首先,数据来源于哪里?怎么采集的?采集的方法是否科学?采集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其次,警惕给出的平均值的概念。中学就学习过,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不同含义,所以单从平均值并不能够直接判断出数据的分布。比如“我跟姚明的平均身高是2米”,能够说明我很高吗?显然不行。“城镇里的居民月收入过万”,也不能说明大部分人的收入水平较高。

最后,有些省略的数据,也容易让人迷惑。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当只有绝对值的时候,还要看看百分比,当只有百分比的时候,还要看看绝对数值,才能更丰富其含义。

002  几乎任何一个信息都有一个目的

教科书为了教会知识和技能,公众号文章为了传递一些价值观,朋友圈为了展示自己想展示的一面,仔细一想似乎觉得挺可怕的,但现实就是这样。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传递的这些信息,通常都是不完整的。这都需要自己去发现和挖掘。相当于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缺失的现实中,推理的过程,从来就是不完整的。

那么我们自己要怎样避免在表达当中存在漏洞,以被反驳?有个建议是利用生活当中的各色人等,问问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才会接受你的结论。这让我想到了许多演讲者在正式演讲之前,都经过小范围的试讲,并更新迭代,以便找到更合适更完美的表达方法。

003  结论常常不止一个

有些证据和理由,在不同人的眼里,可以有不同的含义,所以得出的结论,常常不止一个。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问题常常不只有两面性,而是多面性,所以需要谨慎使用条件句才创造多种结论。这也告知我们在写作、表达的时候,为了更加准确,需要全面思考不同条件下的情况,才能有说服力。

004  六天完成第一遍

这个速度并不快,但完成也就可以继续完美了。相信接下来的时间,可以更加深入思考,剖析书籍,拆解为己所用。也用别人能够理解,且准确的表达方式传递给大家。


171220,第九章,187~206,82%

今天看的时间比较少。

001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

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试图找出一件事的简单而又唯一的原因,而事实上这个原因是由许多共同起作用的原因联合起来的结果——这些原因共同起作用创造了事件发生所需要的整体环境。很多事情,往往不只一个原因引起的。

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原因,可能只是诸多个影响因素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原因。当然,我们可以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找到关键的那几个。比如从多位成功人士身上找到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或许就是比较重要的因素。

002  是相关还是因果?

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有先后顺序,可能会误导人们,将前面发生的事情当做是后面发生事情的原因,而考虑他们的因果关系,这常常就犯了一个错误。因果混淆谬误、忽略常见原因谬误和事后归因谬误。


171219,第六章至第八章,109~186,74%

今天才无意翻到书的背后,看到哈佛大学的名言——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地提出问题、思索问题。

一味地教知识,教方法,远远不如教思想,教批判性思维,这才是有智慧有厚度的老师应该做的。

001  推理过程常见的谬误

前面讲到看书或者文章,学会注重论点和找到论据,接下来就是要看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可以建立起来,能否有说服力。

几个生活中常见的谬误: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指如果某个方案无法解决所有问题,则这个方案就不应该采用,例如“家里添一套安保系统纯粹是浪费钱。如果贼要光顾你家,他们总归想得到方法,无论你装什么系统都不管用。”偷换概念谬误,指关键词语有多种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不同了,例如“柯蒂斯真不是个男人,酒吧里那个醉汉威胁要邹他一顿,他吓得屁滚尿流。他要不是男人,你又怎么解释他身上那些鼓鼓涨涨的二头肌呢?”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指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法,例如教育孩子不是老师的责任,而是家长的责任。

还有很多谬误,这里不一一列举,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常常不加思索得,一不小心思维就被别人带着走了,粗略想似乎很有道理,但其实里面暗含了许多谬误。

002  证据的效力如何?

事实断言有证据的支撑,才显得有力量。但远远不止如此,有证据了,还需要考虑证据的可靠性。怎么确定可靠性?有几个问题帮忙理解:你的证明是什么?证据在哪里?你确信它是你真的吗?你怎么知道它是真的?你为什么相信它?你能证明吗?

小标题是“证据的效力如何?”而不是“证据是否有效”,原因是证据没有最完美,只有相对更好的而已。证据类型包含了以下几种: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这些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使用,写作中也常常出现“个人经历”和“典型案例”,以论证要表达的观点。但这些也同样会造成一些谬误,例如以偏概全谬误、强求确定性谬误等等。

003  个人观察、调查报告、类比的可信程度?

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所以我们的观察自然也就包含了主观色彩。而调查报告,涵盖了多人的观察,是否就一定可靠呢?还需要看样本是否能够代表整体、调查是否重复研究过、调查问卷是否能反应调查者真正的想法等等。而类比,最主要还是看是否有大部分的相似性,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类比都是错误的。”

004  对自己的启发

好的文章或者书籍,有明确的观点,有论据,还有严谨的论证过程,有说服力,让人看了很难找到反驳的地方,自然就能够传播得更快,更远。所以,想要写好文章,这批判性的思维还是得培养起来,才能辨识好文章,从好文章中学思路,才能避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才能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论据引用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背景和适用条件,找到源头的一手知识,避免以偏概全。这跟古典在《跃迁》中提到的“功利学习法”有相似之处,一手知识,更加权威。


171218,第四章,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第五章,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纸质版,40%

今天开始阅读纸质书,手感就是不一样

001  注意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

如果说之前,找论题和论据是中心思想的话,那么接下来书中的内容,就是要教会我们如果甄别内容的真假,好坏。自上学时期学习语文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写作,或者回答问题,要注意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有些词语,本身就有多重含义。

作为读者,在阅读时候,常常需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才能弄清楚其表达的意思。这个时候,词典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熟悉的日常交流字词,我们一看就懂,但是一些陌生领域的专业词汇,那就需要查阅词典了。作为作者,在表达的时候,更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把意思说清楚。如果出现专业词汇,那还需要作出解释,方便读者理解。

002  注意词语中包含的感情色彩

书中举到一个例子是监狱对“自杀”和“惩罚自己的危险事故”两种不同的表达,这里“惩罚自己的危险事故”这个短语的意思不明确并不是偶然造成的,它是刻意用来淡化人们对其指代对象的情感反应。

003  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也就是对不同事物的重视程度不同。有的人重视自己,有的人重视集体;有的人重视合作,有的人重视竞争等等,在个人表达中都会暗含着这些个人的价值观。如何找到这些线索,可以采用反串的技巧。

004  些许体会

越发感觉这本书,不仅在教会我们如何识别别人表达中的深层含义,学会思考,也教会我们如何表达得更准确,更让人容易接受。


171217,第二章,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第三章,理由是什么,kindle版,27%

今天,又有了更深一点的思考。

001  为什么要把读书心得记录下来

一是为了自己回顾,二是为了表达和输出,创造价值。能够将书中精髓“教”会他人,那才是真正的掌握,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很希望读者能够给予反馈和评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因为只有在观众的反馈当中,你才知道自己讲得怎样,才知道对方是否理解。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场景,老师课堂上讲了好多知识点和解题思路,但学生根本就没听懂,没有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很差的。

以上这段话的结论是你们的反馈有助于我的成长

002  论题和结论的重要性

听讲、看书、演讲、写作等交流方式中,抓住论题和结论,无疑减少了很多思维的浪费,提高了效率。开会的时候,滔滔不绝,没有中心论题和结论的发言,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好的书籍或者文章,能够让读者快速抓住其精华。作为听众和读者,我们希望能够get到别人的点,同样,输出演讲和写作,也需要注意,是否能够让别人快速get到你要表达的意思。可以借助一些关键词理解或者表达:因此、所以、可以断定、由此得出等等。

003  论题和结论需要理由来支撑

一篇文章、一个演讲,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必须具备两个要素,观点明确和理由充分。TED演讲,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能够得以广泛的传播,是因为“专注于一个观点”,同时,借助多个案例或者调查数据加以支持,这就是有影响力有说服力的演讲。好的文章也是如此,有干货(观点)作为树干,有故事(论据)作为枝叶,才能够传达出生动的信息。

004  对自己的帮助

初步浏览这本书,让我联想到自己的两个相关的体验。

一方面是教学过程,一个强势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惧怕学生提出来的疑问和问题,反而会正视它,并且一起解决它,在这个解决的过程中,可能会修正自己的观点,这并不可笑。遇到这样的情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法客观看待这样的问题,甚至逃避。

另一方面是写作过程,我常常在“书写我心”和“为读者考虑”之间寻求平衡点,书写我心,没有考虑太多,就是把自己想到的写出来,这一过程虽然爽、直接、“高效”,但作用并不大,对自己的写作方面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为读者考虑,也就是产品思维,写一篇文章,也是在打造自己的产品,产品能够给别人带来价值的,才是真正发挥作用的。或许,写作初步阶段,尽管可以书写我心,因为本来“墨水”就不对,但要追求高境界,一定是对写作有所研究,对表达有所斟酌的过程。明确观点,寻找论据,构建思路,才能够打造一篇好的文章。


171216,第一章,学会提出好问题,kindle版,13%

001  阅读情况

由于下单买的书还没到,只能先看下kindle版本,也好,这样可以暂时抛开书的结构问题,先通读一遍。今天花在读书上的时间不多,还不到一个小时,但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要有信心。

002  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体验这过程,收获才深刻

我们认为比起简简单单让学生看一下答案,让学生切身“感受”一个人接受、拒绝、修正和组织这个答案的一点一滴的过程,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幅更加现实的画面,向他们展示获取答案的批判性思维的真实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深有体会,明明课堂上多次给学生讲解了解题的过程、方法和思路,但学生考试的时候,就是没能好好运用。原因是跟随老师后面走,顺畅无阻,一旦自己走的时候,就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老师选择当一名引路人,或许不如在背后给予指导和支持。

003  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

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知识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

淘金式思维,强调参与和互动。作者和读者、演讲者和听众之间展开对话。也只有在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挖掘到深层次的想法,才能达到理解的目的。在教学课堂上,老师满堂灌,学生单方面吸收,就如同海绵式一般的思维。真正有收获的,应该是淘金式思维,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对于自己有价值的金子。带着问题和目的阅读,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方式。

004  批判性思维价值观

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明说出来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的价值观是:自主性、好奇心、谦恭有礼、以理服人者逢之必敬。这是一种原则、规范,对一个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的基本要求。这就像为自己立法,在学习批判性思维之前,应该注重培养的这些价值观。也逐渐发现,相同价值观的人容易聚集在一起,随着人的成长,会吸引到相同价值观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物以类聚。

005  喜欢的一句话

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