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为君子:《论语》务实(《宪问》篇第十四)

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昌明,做官拿俸禄。国家政治不昌明,做官拿俸禄,就是耻辱。”

国家政治清明,应当有所作为,国家政治昏暗,还当官就有同流合污的意思,所以是耻。孔子做事进可攻退可守,给自己留有底线,就是恪守“不合作”态度,不同流合污。

14.2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问:“好胜、自夸、怨恨和贪欲都被遏制了,可以说是达到‘仁’了吗?”孔子说:“可以说难能可贵了,是否达到仁,我不知道啊。”

好胜、自夸、怨恨和贪欲这四种情绪是心中之贼,如果只是压抑住,不表现在外,就如同没有把贼人剿灭,只是囚禁在家,始终留有隐患。孔子要求更加积极,当仁充满内心时,负面情绪难以或不会产生。

14.3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孔子说:“知识分子如果只惦记着安逸生活,那就不配被称作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不仅仅要有知识,更要有志于投身推进社会进步,如果只是追求生活安逸,就不能冠以“知识分子”。

中国有很多专家学者,更不缺教授和老师,但是这些是否是孔子眼中的“士”呢?

14.4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动正直。国家政治昏暗,行动正直,言语谦虚。”

在黑暗政治压力下选择性地说话,并非畏惧,而是不要无端增加祸端。有一个思想史学者说过“我不会去和政治肉搏”,可以作为这一篇的注解。

14.5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必然有好语言,有好语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有仁心的人一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心。”

道德和仁心在一定的情境下,可以表现出美好的语言和勇气。但是单纯的勇气和好话未必是来自仁心和道德。

14.6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ào]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问孔子说:“羿善长射箭,奡力大可以把船掀翻,但都不得善终。夏禹和后稷亲自从事农业生产而的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君子啊!这个人真是崇尚道德啊!”

可见武力不是长期成功治理社会的最主要力量,最主要的是君子之德。南宫适崇尚道德治国,他说的话很到位,语言有浅白,所以孔子不答,没有必要对南宫适的话再补充或评论什么了。

14.7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说:“君子或许个别时候未能保持仁的境界。但是没有小人是仁啊。”

君子也可能有过失,但君子本心仁,有志于仁,有过失也是“君子之过”。但是小人的发心就是追求私立,所以不会成为“仁”的人。

所以做事的关键是看做事的初衷,判断一个人的关键是看起发心。初衷和发心是为公还是为私,是为天下公还是为小团体的公,这就决定了做事的境界和仁义与否。

14.8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无悔乎?”

孔子说:“爱一个人,能不劝勉他吗?忠于一个人,能不规劝他吗?”

无论是亲情、亲子关系,还是管理带领下属,这一篇都适用。

14.9 子曰:“为命,裨[bì]谌[chén]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孔子说:“外交辞令的撰写过程是,由裨谌写草稿,世叔进一步研究,出使官员完善大意,东里子产增加文采。”

一个外交文件的起草编纂,经过四个不同专长的人按流程完成,可见管理水平之高,治国要求之严。

这是“得人善用,和衷共济”的很好案例,完全值得当代管理借鉴。

14.10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有人问孔子子产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对他人有恩惠的人。”问子西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呀,没什么好说的。问管仲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他是个人才啊:剥夺了伯氏家族三百户的土地,只能吃粗茶淡饭,但终生对管仲没有怨言。”

管仲处理事情、执行法律非常公正,让涉事者心服口服,对执法者毫无怨言,真是难能可贵。

各类组织中的事务错综复杂,各有各的观点和利益,领导者处理事务的一定要本着公正的态度,方能让人信服。也才会有领导力和威信。

14.11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孔子说:“贫困中没有抱怨很难做到,富贵中没有骄奢相对容易做到。”

处贫难,处富易,人之常情。所以富贵者,不可连容易的事情也做不到,出富贵,要低调谦虚。

14.12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孔子说:“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还有余力,但做不了滕、薛两个小国的大夫。”

大国大家族的家臣有威望,职务单一,小国政务繁杂,两种工作场景需要不同的能力,所以要知人善用。

大公司的高管人员未必能在创业型公司发挥作用,道理类似。

14.13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如何成就完美人格,孔子说:“像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清廉自律,卞庄子的勇于行动,冉求的才艺,再加上礼乐的修养,也可以说是完美人格了。”孔子说:“现在完美人格何必一定这样呢?见到利益就考虑起正当性,见到危机考虑付出生命,长久居于穷困却不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也可以说是完美人格了。”

智、廉、勇、艺(智慧、自律、勇敢和才艺)这些资质,再加上礼乐修养可以成就完美的人格。但是这些资质难以获得,孔子认为可以讲一个等级——要用正当性评估利益,要勇于救苦救困,要信守诺言,也可以说完人了。

智、廉、勇、艺必定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有一定的成果才算是具备这种资质。普通人应从孔子说的次一等入手用功。

14.14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是真的吗?他老先生不言语、不笑、不取他人利益?”公明贾回答说:“那是告诉你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是到该说话时再说话,别人不讨厌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烦他的笑;应该取的时候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孔子说道:“是这样的吗?真的是这样的吗?”

14.15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孔子说:“臧武仲凭借防邑,请求立他的后代为鲁国的卿大夫,虽然有人说他不是要挟国君,我是不信的。”

14.16 子曰:“晋文公谲[jué]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说:“晋文公诡诈,不正派,齐桓公正派,不诡诈。”

14.17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为此自杀了,而管仲没有死。管仲不够仁义吗?”孔子说:“齐桓公多次联合诸侯,不是依靠兵车和武力,这都是管仲的功劳啊。这是仁啊,这是仁啊!”

召忽和管仲都是公子纠的老师和重臣,主公死了,召忽因此自杀是仁,而管仲活下来了,是不仁吗?孔子认为管仲活下来的贡献更大,不用武力统一诸侯,这才是仁啊。

仁不是刻板拘泥教条和戒律,而是有仁心,将仁义体现于具体的事功中才是真正的仁!

有志于仁,并把仁具体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才是当代人行仁行义的关键。

14.18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rèn]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子贡说:“管仲不算有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还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在左边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

仁者看中大的成功,不被过程中的小节困扰。发心纯正,志向坚定,对能力有信心,则大刀阔斧勇于执行,不被“繁文缛节”困扰,所谓“成大事者不纠结”。

14.19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被文子推荐)和文子一起晋升为卫国的大臣。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可以称得上“文”这个谥号了。”

自己提拔的下属晋升到和自己同等的级别,还正常相处,似乎忘记了提拔推荐的功劳,这是心怀广大、秉公办事的美德,连孔子都赞赏。

在大机构中,要有这样的人,不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党羽,而真是发自内心举贤,值得称赞。

14.20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孔子曰:“仲叔圉[yǔ]治宾客,祝鮀[tuó]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孔子谈到卫灵公的昏庸无道,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没有亡国丧权呢?“孔子说:“他有仲叔圉接侍宾客,祝鮀管治宗庙祭祀,王孙贾统率军队。像这样,怎么会亡国丧权?”

可见多元化的人才关乎国运。对于其他组织也是一样。至少短期如此,长期呢?如果没有能够容纳和吸引人才的制度保证,人才迟早成为一个问题,导致组织失败吧。

14.21 子曰:”其言之不怍[zuò],则为之也难。“

孔子说:”一个人说话大言不惭,那么做起来也就难了。“

通常大言不惭,不是轻率就是欺人,不要指望能落实行动了,说这话的时候就体现了。

14.22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陈成子弑杀了齐简公。孔子在家斋戎沐浴后去朝见鲁哀公,告诉哀公说:“陈恒弑杀他的君主,请出兵讨伐他。”哀公说:“你去向季孙、仲孙、孟孙三大家族报告吧!”孔子退朝后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可君主却对我说‘去向那三大家族报告’。”孔子到季孙、叔孙、孟孙三人那里去报告,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说:“因为我曾经做过大夫,不敢不报告。”

那时孔子已经告老还乡了,得知弑君的事情后,还是沐浴更衣去鲁国国君处,要求讨伐,因为根据春秋时代的法律,对弑君之人,人人得而讨之。

但是鲁国大权在三大家族手中,所以国君才对孔子说”去问那三大家吧“,孔子去问了,他们不同意讨伐。孔子只能感叹:”我是做过大夫的人,我有责任告知,不敢不告知啊!“

这就是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责任使然,必须行动。

还有《左传》记载,孔子还评估过出兵后的获胜把握大,所以才跟国君报告。孔子对于出兵的大事非常谨慎。

14.23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如何辅佐君主。孔子说:“不要欺骗,但是可以直言冒犯。”

孔子教导子路对待上司,不可以报喜不报忧,阿谀奉承,必要时要坦诚直言,哪怕上级并不喜欢听这些话。

君子的刚直不阿,体现在在做下属时,敢于就事论事,哪怕让领导不悦。也自然会体现在做领导时,保持警醒不可以只听好话,更要有肚量和沉着冷静对待下属的对自己意见的争论。

有这样的沟通文化,整个组织文化大体上也可以健康了。

14.24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说:“君子在大事上成功,小人在小事上成功。”

什么事大事和小事?大事可以是世俗丰功伟业,小事是日常办事顺利。大事是追求仁义道德,小事是谋求财富名利。大事是追求人生完美人格,小事是追求具体技艺的纯熟。

都是追求通达和成功,因为志向不同,而有了大事小事之分,也有了不同人生的巨大差异。

但是成就大事不可放弃小事,追求小事者,也可以逐渐提高到大事中去。

14.25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子说:“古时候的学者为自己而学,现在的学者为别人而学。“

在孔子时代为己之学是道德修养等学科,为人知学是辞藻、文学、政治等学科。为己之学是为人之学的根本。孔子认为他那个时代的读书人已经有些不注重道德之学了。

也可以按照当今学术界的现象解读,为己是学到后对自己的内心产生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为人之学是学习后主要为了讲给别人听,做给别人看。古时候人们学习主要是为了提升心得力量,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现在学习是主要向别人证明我有学问。

学问有两类,一类就是以给人体验和领悟为主的,另一类就是帮助他人为主的,但是第一类好了,方才有第二类的效果吧。

很多管理和商业的知识、方法、工具和技巧,还多是偏向于第二类知识。但是真正管理大师还是以人生智慧作为其管理哲学的基本。

14.26 蘧[qú]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派人来孔子处,孔子和这个人坐下后,孔子说:”先生做些什么呢?“来人回答说:”先生想减少过失,但是还没能完全做到。“来人出去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好一位使者!“

蘧伯玉是一位贤人。他派使者来见孔子。孔子很尊敬来使,和他坐下来说话,还问蘧伯玉的状况。来使非常谦卑,不说“欲无过”而说“欲寡过”,而且还没有完全做到。来使的谦虚体现了蘧伯玉和使者的修养,孔子很赞赏。

可能因为孔子的影响,使得谦虚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美德。谦虚不仅是降低自己的某一方面的水平,更是接纳批评,因此谦虚使人进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政党莫不如此。

14.27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本章重出。

14.28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曾子说:”君子思虑的不超出自己的工作范围。“

专心思考自己的工作,不要朝三暮四,引起心绪的混乱。当代职场这样想也没错,但在组织运作的整体观下会更好。

14.29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孔子说:”君子对言过其行感到羞耻。“

14.30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君子道德体现在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

孔子谦虚地认为自己的德行还不满意。正因如此孔子仍孜孜以求,并勉励学生日日进步。

14.31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子贡经常评判他人。孔子说:”子贡啊,你够好了吗?我没有那个闲工夫啊。“

14.3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而担心自己能力不够。“

类似句子再次出现,文字略有差异,可能是否孔子反复叮咛,弟子如实记录。可见意义重大。

从职业发展角度理解,在没有职位前提前储备能力。这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思路。

从创业的角度理解,在产品被客户认可前,在得到投资者认可前,应当有自己对产品和企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内核。

从人生价值角度讲,在于自己价值的内在和自我认可,不在于外部的评论。

14.33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孔子说:”不事先臆测他人欺诈,不假定对方不值得信任,但是有苗头立刻能觉察到,不也是贤德吗?“

贤人内心清明,自然不生疑惑,待人处事真心对待,但明察秋毫,时时刻刻能感知当下,对方的欺瞒能立刻觉察,从而坦然应对,”君子坦荡荡“

普通人内心不明,所以总是怀疑他人,处处提防,忧虑算计,”小人常戚戚“。

贤者就是智者,通过智慧和道德的学习,可以达到智慧和德行自然流露,光照他人。这是就我们修学孔子学问的一个阶段目标。

这一章颇有佛家明心见性,时时观照的意味。

14.34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微生亩对孔子说:“孔丘,你为什么这样四处奔波游说呢?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和花言巧语吗?”孔子说:“我不是敢于花言巧语,只是想救治那些顽固不化的人。”

微生亩应该是比孔子年长的隐士,可以直呼孔子名字。孔子不卑不亢表达自己的追求——我不是花言巧语博得当权者的认可,而是看到这个时代的病态和乱象,我要出来医治。

14.35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孔子说:”把千里马称为’骥‘,不是因为它的能力,而是说它的德性。”

好马经过调教训练才能被称为’骥‘,有通人性之意,更加难能可贵。

德才兼备之人,人们总是赞扬其德。

德性要么被忽略,要么流于形式,但生而为人,在职场还是在家庭,都要有基本的人格品德底线和追求,要主动地、理性地梳理思考自己的道德集合。

14.36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用恩德来对待怨恨,怎么样啊?“孔子说:”那又如何回报恩德?用公正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回报恩德。“

以德报怨要么是忍耐,要么是虚伪,都不是孔子认可的。用公平正直对待他人的怨恨,不因他人怨恨而有额外的举动,该怎样就怎样,就事论事,将对方的怨恨当蛛丝一样拂去。

但对恩德我们以恩度对,不是用利益对,否则就是小人的算计了。

这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14.37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孔子说:“没有人知道我啊!”子贡说:“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你呢?”孔子说:“不抱怨天,不怪罪于他人,学习人事,通达天命,知道我的只有上天吧!”

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非其一己之力可以挽回,他苦闷,但没有抱怨天。孔子推行的政治主张不能够被主流当权者接受,他没有怪罪他人。

孔子学习人事,渐渐能知天命,所以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倘若孔子了解天命,所以能够知道他的只有天了。

孔子对待命运的捉弄坦然处之,可能就是他对天命的一种理解和默契。

14.38 公伯寮[liáo ]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向季孙进谗言说子路坏话。子服景伯把这事告诉孔子,说:“他老人家已经被公伯寮迷惑了,但是我还是有能力干掉公伯寮。”孔子说:“大道行得通,是命。大道行不通,也是命。公伯寮怎能影响命呢?”

虽然具体历史背景不清楚,但是从文中看孔子如果同意,可以授意子服景伯去干预此事。但是孔子没有。反而说有“命”在影响道的推行,似乎是把问题的结果交给了命运。

人世间不能违背的是“义”,不可与天争的是“命”。如果知天命,则安于天命。如果天命不可知,则君子以“义”安命。凡是“义”所不可为的,则就认是命所不有。即使靠着人为的努力可以去争取,也不会去做无用功。这里是孔子“知其可为而不为”。

知道适可而止是企业经营和日常办事中非常重要而又困难的决策。孔子告诉我们不必非要到穷途末路,头撞南墙才“知止”。如果想尽办法强行推进依然会触犯“义”,即相关利益者之间某些基本的正当原则,那么就此认命,停止行动。

14.39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孔子说:“贤者会逃避无道社会,其次离开动荡的国家,其次避免国君不好的颜色,其次避免君主不好的言语。”

贤者的明智能够选择自保以谋求志向的伸展。根据具体境遇不同,要避开混乱社会、动荡的国家,还有觉察大人物对自己的态度发生变化时,要考虑离开。

但是孔子没有选择离开和躲避,这是孔子勇猛刚劲。

14.40 子曰:“作者七人矣。”

(接上章)孔子说:“这样退隐的人已经有七位了。”

14.41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

子路在石门住了一宿。早晨守门人问:“从哪里来?”回答:“从孔家来。”说:“是那个明智不可能成功还去做的人哪里吗?”

当时的场景可能是孔子派子路会鲁国探家,子路在城门外住宿,早晨与守门人的对话。该守门人很可能是位隐士。他对孔子的评价千古流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似乎不符合功利的理性思维,孔子为何如此?是孔子内心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孔子理解的知天命。天下大道不行,这是历史时局所限,即天命所限,但是孔子践行使命不可不为的动力就是他的命。

孔子的使命没有体现在当时的政治中,但是却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或许这就是孔子的知天命,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原因所在。

使命感被当代企业和组织所接受,很多大型企业都会陈述自己的使命和愿景。这种企业和组织的使命能发挥巨大力量的关键是从“使命”变成高管和员工的“使命感”。

14.42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kuì]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kēng]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孔子在卫国时,正在击磬,有一个背着草筐的人经过孔子门前,说:“这个磬击打得有深意啊!”过了一会儿他又说:“真可鄙呀,磬声硁硁的(好像在说没有人知道自己),没有人知道自己,就自己作罢好了。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趟过,水浅就撩起衣服走过去。”孔子说:“说得真果断啊!真这样的话,就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

看来也是一位隐者或者听出孔子演奏中的心声,或许看到在礼乐不兴的时代还在教弟子演奏礼乐,非常不合时宜,所以说出他的想法,要知道社会的深浅采取与之适应的方式,不可一味坚守自己的观念和态度。这正是隐者的策略。但是不是孔子的策略,即使是乱世孔子也有自己的坚守,所以说的也很干脆,没法和这样的人争辩了。

隐者的话没错,但是孔子就是孔子,他们的差异不在于指挥层面对社会时局的看法,而在于内心的志向。

14.43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子张说:“《尚书》上说:‘殷高宗守丧,三年不谈政事。’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只是殷高宗,古人都是这样。国君死了,所有官员都各司其职,听从冢宰的命令长达三年。”

为父母和国君守孝三年的传统持续几千年直到清末。是深刻的传统,也是用行动证明孝是人品的象征,人品胜过当下的工作。

具体到本章是对继位的新国君而言,三年内不要讨论政治,不要发号政令,由冢宰代行君权。这既是向天下宣告忠孝,又是保持政策连续性的一种方式。

新官上任,不要急着对过去的政策发表意见,更不要急着改弦更张,要冷静观察学习一段时间,再评论和发布不迟。

14.44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孔子说:”领导者崇尚礼制,那么百姓就容易听从指令。“

礼在内心中主要是”敬“、”和“,在外表现为制度,如果崇尚尊重礼制,那么从上到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都更容易遵从相同模式。

14.45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子路问如何成为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认真对待工作。“问:”就这样吗?“说:”修养自己使他人安乐。“问:”就这样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百姓安乐。修养自己使百姓安乐,尧舜也未必完全做到吧!“

孔子的回答”提升自己的修养,以恭敬心对待工作。“子路觉得恐怕不够,所以不断追问。孔子的再次回答还是以提升自己修养为主。领导者和当权者的个人修养至关重要!

另外,使百姓安乐是千古难题,纵然尧舜也未必能做到。所有当政者和领导者应当警醒。

14.46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壤叉开两条腿坐着等孔子。孔子说:“你小时候不谦恭不敬兄长,长大了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老了还不死掉,真是个害人的家伙。”说完,用手杖轻敲他的小腿。

14.47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阚党地方的一个童子来传信息。有人问孔子:“这是一个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人的席位上,和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个求进益的人,而是一个急着想成为大人的样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298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701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078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87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01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410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29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12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24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9评论 2 24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03评论 1 25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68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94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7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3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312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本篇分为四十四章,以评论人物为主。对象包括孔门弟子、政治人物以及诸侯国君,论及诸人的道德水平、政治才能、性格特点、...
    梅朵阅读 617评论 2 9
  •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
    共剪西窗烛阅读 426评论 0 0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5,978评论 0 4
  • 公元:2019年11月28日19时42分农历:二零一九年 十一月 初三日 戌时干支:己亥乙亥己巳甲戌当月节气:立冬...
    石放阅读 6,82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