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救鲁止齐兵,夫差伐齐欲图伯
齐国陈氏,世代得到民心,一直有纂逆的想法,后来陈田代齐,取代姜氏成为齐国统治者。陈恒为相时,想除去齐国,高氏剩下的势力,对齐简公说,鲁国邻齐,却与吴一起伐齐,这个仇不能忘。于是简公命国书为大将,高无平,宗楼,大夫公孙夏、公孙挥、闾丘明等都来参加,率兵车千乘,简公亲自送师出国,誓要灭鲁才回。
这时孔子回了鲁国,听说齐兵在鲁境,准备伐鲁,说,鲁国是父母之国,现在受兵,不能不救。于是问弟子中谁能出使往齐,以阻止齐兵伐鲁。这里,孔门弟子,子张,子石都愿意去,孔子不准。子贡离席问道,我可以去吗?孔子同意了,子贡便辞行往齐。
子贡到了汶上,求见陈恒,陈恒知道子贡是孔子的高徒,这次前来,必然是为了游说,所以准备好了脸色等待。子贡坦然进来,旁若无人。陈恒问,先生这次前来,是为了鲁国作说客吗?子贡说,我这次来,是为了齐国,不是为了鲁国。鲁国,是难伐的国家,相国为什么要伐鲁呢?
陈恒问,鲁如何难伐?子贡说,鲁城又低又薄,他的护城河又小又浅,他的君上弱,大臣又没有能力,士卒不善于战斗,所以说,鲁国难伐。我为相国考虑,不如伐吴,吴国城高护城河又深又广,兵精甲利,又有良将防守,吴国易攻啊。
陈恒奇怪的问,你说的难伐与易攻,为什么与事实颠倒,恒不理解。子贡说,请相国屏去左右,为相国解答。陈恒便屏去从人,悉心请教。子贡说,我听说,忧患在外的,则攻取弱小的国家,忧患在内的,则攻取强的国家。我猜测相国的用意,并不愿意与齐国诸位大夫共事,如果诸位大夫攻破了弱鲁,那么诸大夫有功劳,相国什么也得不到。这样诸大夫势力更加强盛,而相国则危险了。如果移兵伐吴,大臣外面被强敌所困,里面又受相国所制,这不是对相国更有利吗?
陈恒顿悟,说道,先生的话,真是开我肺腑,但是现在兵已经在汶上,如果移兵伐吴,别人会怀疑我,怎么办?子贡说,相国先按兵不动,我请往南见吴王,让他去救鲁而伐齐,这样就可以移兵战吴了,别人也不会怀疑。陈恒大喜,对国书说,我听说吴兵正想伐齐以救鲁,我们先屯兵在此,不可以轻动,先打探吴兵的动静。国书同意,陈恒便先回齐都。
子贡星夜来见吴王夫差,说,上次吴鲁联兵伐齐,齐恨鲁入骨,现在兵已经到达汶上,伐完鲁后,必然伐吴,大王为什么不伐齐以救鲁。这样,击败万乘的齐国,收纳千乘的鲁国,兵威临于诸侯,吴国可以称霸了。夫差说,之前齐国答应世世代代臣服吴国,寡人才班师,现在他不来朝聘,寡人正想前往问罪,但是寡人听说越国正在勤于政务,训练兵士,有谋吴的想法,寡人想先伐越,再伐齐国不晚。
子贡说,不可,越国弱小齐国强大,伐越得利小,但放纵齐国,后患大,如果害怕弱越却避让强齐,这不是勇者所为;追逐小利而忘记大患,不是智者所为;智勇都失去了,又怎么能够称霸呢?大王如果担心越国,臣愿意为大王前往见越国,让他亲自前来向大王赔罪怎么样?
夫差大喜,让子贡前往越国,越王勾践听说子贡前来,让人清扫街道,在郊外三十里迎接,然后在上等馆舍招待,勾践恭敬的问子贡,高贤来到我这东海偏僻的地方,有什么指教。子贡说,我特意前来吊你,勾践再拜稽首,说,孤听说,祸与福相邻,先生来下吊,必然是孤的福,请先生教我。
子贡说,臣今天见到吴王,说服他救鲁伐齐,吴王对越十分心疑,准备先讨伐越,如果还没有报仇的志向,却让别人起疑,是笨人的做法,有报仇的志向,却让别人知道,是危险的行为。
勾践愕然问道,先生请以教我。子贡说,夫差骄傲而且喜欢佞臣,太宰伯嚭喜欢专权而善于进谗,君上用贵重的东西让他们高兴,然后又以谦卑的态度向他们行礼,然后率一军随着吴王伐齐,如果吴战而不胜,吴自然削弱;如果他战而胜,必然有称霸诸侯的举动,然后必然与强晋争伯,这样吴国就会空虚,越国有间可乘了。
勾践再拜致谢,说,先生来这,真是上天的恩赐,孤受教。于是勾践赠送子贡黄金百镒,宝剑一柄,良马两匹,子贡坚持不要。
子贡回见吴王,说,越王感念大王活命回国的大恩,听说大王有疑心,十分害怕,马上会派人来谢罪。夫差便留子贡在馆舍,过了五天,越王果然派了文种来吴,文种在吴王面前叩首,东海贱臣勾践,蒙大王不杀之恩,能够得以供奉宗庙,就算肝脑涂地,也难以为报,现在听说大王兴起义兵,要诛强扶弱,所以让下臣贡上前王珍藏的精甲二十具,屈卢之矛,步光之剑来祝贺大王。我主请问大王什么时候起兵,将会遍寻境内,选三千人,跟随吴师,勾践愿意亲自披甲,争做先锋,亲自面对箭矢,也不畏惧。
夫差对子贡说,勾践果然有信,准备亲率三千兵随我伐吴,先生认为怎么样?子贡说,不可以,用他的士兵,又驱使他的君主,未免太过了,不如用他的兵,辞去勾践本人 。夫差便让文种回去。
周敬王三十六年,越王勾践派大夫诸稽郢率三千兵,来助吴攻齐,吴王夫差征调九郡兵马,大举伐齐,另外在句曲兴建别馆,种植秋梧,取名悟宫。让西施搬过来避暑,等到胜齐回来,在悟宫过完夏天才回。
吴兵准备出发,子胥来誎,越国在,是我国的心腹大患,齐国,只是疥癣小病。现在大王兴兵十万,只为疥癣小病,而忘了腹心大患吗?臣担心伐齐未必能胜,而越国的祸患立刻将至。
夫差大怒,孤发兵已经准备了一段时间了,老贼说这样不祥的话,阻挠我的大计,应当什么罪?说完想杀子胥,伯嚭说,这是前王老臣,不可以诛杀,不如让他去齐国约战,假借齐人杀了他。夫差说,太宰妙计。于是写信细数齐国伐鲁又轻慢吴国的罪过,让子胥带着去见齐君。
子胥知道吴国必然灭亡,带上自己的儿子伍封同行,到了齐都临淄,传达吴王的意思,递上书信。齐简公大怒,准备杀子胥,鲍息(鲍叔牙后人)誎道,子胥是吴国的忠臣,他一直劝誎吴王,吴王不听,他们已经势成水火,吴王想借我们杀子胥。现在我们应该放子胥回去,让他们互相攻击,这样,夫差必然受到恶名。齐简公便厚待子胥,告诉子胥对战的日期,定在春末。鲍息私下问子胥吴国的事情,子胥一直流泪,子胥便与鲍息结拜,子胥料定以后必然有祸,将儿子伍封托付给鲍息,改名为王孙封。
夫差选择吉日,从西门出兵,经过姑苏台吃午饭,吃完突然睡着,做了怪梦。梦醒,心神恍惚,来问伯嚭,寡人刚才小睡了一会,梦到了很多事情。先梦到进入章明宫,看到两个锅煮炊不熟;又看见两只黑狗,一只向南,一只向北狂吠;有两把钢锹,插在宫墙上面;又看到流水不息,流进殿堂;后房有声音很大,不像钟声和鼓声;前园没有种其他的植物,却突然长出不少悟桐。太宰为寡人占卜吉凶。
伯嚭占完,贺道,大王的梦是好兆,正好应在兴师伐齐上。臣听说,章明,意思是破敌成功;两锅炊不熟,说明大王的盛德有余;两狗在南北叫,是四夷臣服,诸侯来朝;两锹插宫墙,是农夫尽力,田夫耕地;流水进殿,是邻国贡献,财货前来;后房有声音,是女乐之声,表示太平安乐;前园生出悟桐,梧桐是作为琴瑟的材料,说明大王此行,必然大胜。
夫差虽然喜欢伯嚭拍马屁,但心中并不释然,又告诉王孙骆,王孙骆说,城西阳山有一个异人,叫公孙圣,多闻博识。夫差让王孙骆召公孙圣前来。
公孙圣听到王孙骆来意,伏在地上哭,他的妻子在旁边笑道,他一直想见吴王,现在突然听召,激动的流泪。公孙圣说,你不知道,我推算今天将死,我和你将永别。王孙骆催公孙圣上车,公孙圣来姑苏台见夫差,夫差将梦中的事告诉公孙圣。
公孙圣说,臣知道说了必死,但臣不得不说。大王的梦,正应伐齐,章是战而不胜,败走章皇。两锅炊不熟,是大王将会败走,不能吃上饭;黑狗南北叫,黑是阴类,将会败走阴方;两锹插宫墙,是越兵入吴,掘吴社稷;流水进殿,波涛漂来,后宫会为之一空;后房有声,是宫女被俘,叹息的声音;前园长梧桐,桐是作棺材的,等待殡葬的意思。希望大王放弃伐吴,并将太宰免官治罪,然后向勾践伏首谢罪,则吴国可以安定,大王可以自保了。
伯嚭听完大怒,野人匹夫,敢在这里妖言惑众,应该诛杀。公孙圣睁目骂道,太宰居高官,食厚䘵,不为主尽忠,专门阿谀,以后越国伐吴,太宰能求得免死吗?夫差也大怒,野人无知,满口乱言,不杀必然惑众。令左右将公孙对斩首,公孙对仰天大叫,皇天知我有冤,忠却有罪,无辜身死,死后愿不要把我埋葬,将我扔在阳山下,好让别人看到,以影响后人。夫差命人将公孙圣尸体扔在阳山下,说,你的肉会被豺狼吃掉,骨头会被野火烧没,形影都灭,又如何能影响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