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手记#传统与现实,谁能碰撞过谁

#还乡手记#

传统与现实,谁能碰撞过谁

                                                                            赤 兔

我从小生活在豫西南的一个小县城——新野古城。新野县位于南阳盆地中心,是“三国”名城,南北交界,气候湿润,一马平川,良田丰沃。        

小时候,我对于自己出生于这样一个县城很是自豪,认为是最好的地方。父母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城镇户口(俗称“商品粮”),衣食无忧,上学前甚至还上过几天爸所在单位的幼儿园(这在70后年龄群体里应该不算多见),小学、初中都是离家只有5分钟的路程,并且都是县里最好的学校。等到上了高中,这种优越感愈发明显,因为班上绝大部分的同学都来自农村,从他们的话语、眼神里,满满的都是对我们县城同学的羡慕。可是这种优越感在我来到省会城市上学后被彻底打破了,在见识了省会的繁华,省会同学的新潮、洋气、多才多艺和字正腔圆、标准的普通话后,才意识到,喔,原来新野只是个小城。及至后来,参加工作后陆续去了全国很多城市很多地方,甚至出了国,更加认识到:世界之大,新野之小。

新野虽小,这些年也在很努力地发展,力争不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和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中落后。参加工作后,回家乡的时间很少,即便回去也是匆匆忙忙,今年春节回去,前后不到三天的时间,依然匆忙,却也感受到了县域发展在历史传承与变革创新、传统思维与新形势新事物碰撞中的矛盾,也感受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的不同,亲情发生的微妙变化。

猴戏的传承与发展

初三傍晚,我和家人一起去县里一个叫玫瑰湾的生态农庄逛灯会。这片农庄占地1000多亩,承办了民俗文化节暨花灯庙会,我们去的时候,农庄里人不是很多,有小吃、花灯、游乐场,还有民俗表演等项目,我们正赶上一场猴戏的尾声。表演者拉着两只穿着戏服的猴子,通过口令让猴子做各种动作,其中一只猴子看起来比较老实听话,让干什么干什么,另一只也不知道是还没驯好,还是过于调皮顽劣,一直看耍猴人的脸色,一个动作要重复几次口令才能做到位。即便如此,围观的人们还是发出满意的笑声。场子旁边,还有小自行车、箱子等一些道具。我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猴戏。

 新野猴戏,俗称“耍猴儿”、“玩猴儿”,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是“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曾在新野做过知县,吴承恩在任期间,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研究颇深,正是因为吴承恩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才为他创作《西游记》中活灵活现的美猴王形象提供了素材。《西游记》中大量运用了新野方言,如将动物动来动去称为“骨冗”,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称为“磨”,称“饺子”为“扁食”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方言及习俗了解之深。

 小时候看过的猴戏,有猴子钻圈、骑车、拉车、抬轿、敲锣,甚至还有和山羊等其他动物配合演出,非常丰富精彩。听老人们讲,更早些时候,耍猴都要唱戏,并让猴子戴面具、穿戏服,有内容有情节,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小时候我家有个农村亲戚就是玩猴儿的,比较精明能干头脑灵活,每到农闲时节,他都要外出“玩猴儿”,为家里挣点补贴。记得我们兄妹骑过的一辆儿童自行车,还送给他作为玩猴儿的道具。那时候的“玩猴儿”人都很敬业,也都很能吃苦,一出去都是好几个月,餐风露宿。但是猴儿耍得也很认真,动作、内容、情节、道具都很到位,不像现在,一般的民俗表演中的猴戏都是简单的让猴儿敬个礼、跑几圈、做几个动作,能骑个自行车、拉个车子什么的都算不错的了,甚至就是人猴互相打闹,哪种方式挣钱就用哪种。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环境不同了,猕猴作为国家保护动物要受到保护,外出耍猴儿还要办理“运输证”,同时耍猴儿人可能还要承受“虐待动物”的指责。其实,耍猴儿人对待自己的猴子是很有感情的,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甚至同吃同睡,这种情感是真实的。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这项民间艺术的发展,现在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在从事这项艺术,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不愿意学耍猴儿。虽然县里也为传承和发展猴戏做了很多工作,包括举办各种比赛、拍摄电视专题片等,但总觉得民间艺术始终要根植于民间,如果失去了街头巷尾、公园广场这个基本的载体,或者说如果在这些基本的载体上只能呈现粗劣的、简单低级的“戏法儿”,那么这项民间艺术的发展肯定会很尴尬。其实,觉得现在的孩子们真的很没有眼福,虽然他们有各式各样的玩具、花样百出的电子产品,但是,他们怎能像我们的童年,能够真真切切地体验与人与动物面对面的交流,以及来自真实场景的全方位的刺激与感受,这种成长的体会,是再多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也给不了的。

来自乡镇街道上的大堵车

 回家第一天,我哥说:“今年咱二叔、小叔他们都从外地回来了,聚一次不容易,要不咱一起回趟老家,给咱爸上个坟,再和叔们吃顿饭?”我也正有此意。农村的老家,我一直很少回,因为没在那里生活过,小时候都不常回去,更别说参加工作后,回去的次数更是寥寥。可是还没等我张口,妈先说:“人家都说,老人过世10周年后,结过婚的姑娘就不用去上坟了……”又是这样说,以前妈都觉得我工作忙,回去一次不容易,每年的清明、十月一、春节都是让哥回去烧纸,这一次,我没等妈说完,拦住了话头,说“我好多年没回去了,我想去看看爸,我想回去看看。”妈听我这样说,就同意了:“好,好,只要你想回,就回吧。”

 刚出县城十公里左右,经过一个乡镇时,居然意想不到地遭遇了大堵车,我以为只有在大城市才会堵成这样。堵成一锅粥的车辆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牌照,“豫、粤、鄂、京、云”等,还有来自省内其他市的,可见春节开车返乡走亲戚是一件多么流行的事情。车辆慢慢往前移动,远远地,我们看到了堵车的原因,原来有一辆车横在路中间,一群人围着一个穿制服的应该是协警的人员争吵,为首一个男的边对协警推推搡搡,边理直气壮地大声嚷嚷:“你凭啥不让我过?你就是故意想罚我钱!你就是故意的!”那个协警被从这边推到那边,但是一直没有还手,只是大声重复反驳:“我没有!我没有!我没有!”脸上是很无辜的表情。从我看到的十几分钟的时间里,那个男的一直在推,并且越推越厉害,而协警始终做到了没有还手、没有粗暴执法,从场面上看,但凡协警还一下手,非要打架不可。从开始堵车,到通过这一路段,平时几分钟的路程,却停滞了一个多小时。发生事故和争执的具体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论违不违章,该不该罚,怎能在大庭广众之下随意推搡执法人员?并且那男的在有意利用“故意罚钱”这样一个能博得群众同情的借口煽动围观群众站在自己一边。现在人们的物质条件好了,就算是乡镇农村买车开车的也比比皆是,可是开车就要遵守交通规则,交警部门也有责任维护好交通秩序,不论城市和乡村都应该是这样。可惜太多的人,只是学会了开车,并没有学会遵守规则,而且毫不自知、不以为耻,脑筋里固守着一种传统思维:车是我买的,我想咋开就咋开,我想走哪边就走哪边。而维护秩序的警力,又非常有限,一个协警力不从心地维护着混乱的场面,造成局面几近失控,交通瘫痪。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如此漠视规则,如此不尊重维护秩序的力量,一定是有问题的。这不是这个乡镇的错,这只是一个缩影。

 日渐衰老的母亲

 今年豫西南的冬天,罕见的低温寒冷。

这次回老家,明显觉得妈苍老了许多。从不戴帽子的她,今年冬天头上多了顶毛线帽,厚厚的棉衣包裹着略显笨拙的身子,因为劳累、寒冷和经常骑自行车奔波,一条腿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

要知道,妈可一直是以身体健康、腿脚麻利、能干会干著称的。

爸不在的这许多年里,妈始终独自一个人操持全家,用她的坚强、独立、忍耐让我们这艘家庭的船稳稳地行驶着,期间,妈妈经历了多少艰辛和无助,我们难以体会。

 妈非常能干,性子急,情商高(用老家的话叫“会事儿”),经常听人说她“有本事”。妈三十来岁便是县里一家轻工企业的厂长,印象中小时候家里总是有很多人来找她说工作,她还经常出差、外出开会,去北京、上海和郑州,出差回来总是给我们兄妹买糖果、玩具和衣服,我小时候有一件很漂亮的橘色毛绒大衣就是妈来郑州出差时在紫荆山百货大楼买的。

老家相熟的亲戚、熟人没有人不说妈能干、会操心的,前些年妈仗着自己身体好年龄不大,家里的所有事务大包大揽,我和妹妹再怎么劝,她总是挂在嘴边一句话“可管他哩,我现在能干动!” 记得有一年暑假期间,妈从老家坐公共汽车来郑州,我到小区大门口接她,远远看见她我吓了一跳,她一个人背个大包裹不说,居然还背着两只板凳,一问,才知道她觉得我家沙发太软坐着不舒服,特意从老家背来两个“舒服”的凳子。那一年,她已经快60岁了。妈还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国际形势,每天看新闻、看报纸杂志,在我家住的时候,每天吃完晚饭只要有空,都要和我们坐一起讨论半天国内外大事。

初四那天临走前,我仔细看了看妈,觉得她真是老了,头发更加灰白没有光泽,脸上更多皱纹皮肤黑而粗糙,更重要的是那双眼睛不再灵动,开始变得浑浊暗淡。看见她这样,我又心疼又生气。

 妈这个人,太固执了。回去那几天,家里太冷待不住,我在酒店订了房间住,离家很近,想着让她也住进去暖和暖和,结果她只待了半天不到,就吵着说“太热了太热了,不习惯”,耐心跟她讲热了可以调节温度,也可以开窗子,更可以穿得少一点,可是她根本就不听。前几年冬天来郑州也是这样,不习惯带暖气的屋子,光说“热、闷”。 本来她这个人就爱干活闲不住,也是因为她的能干、操心和对儿子的溺爱,造成哥对她的过度依赖,家务事几乎全部是妈在承担。自从哥生了二胎,妈有了小孙子,她更加过分,在我和妹妹看来,她简直是拼了命地干活,完全不顾自己已愈70的年龄、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的身体,依然天天炒菜、做饭、蒸馍、洗衣服、带孙子,还天天骑着自行车出去买菜办事。在家这几天,我看到妈每天抱着一岁多的小孙子,脸上笑得就像一朵花,眼睛根本就离不开孙子,孙子的一切一切都是好的,用嫂子的话说:“娃儿拉了一堆臭臭,妈都夸上好半天!” 前些年她逢节假日偶尔还来郑州住段时间,少则一个礼拜,多则一个多月,从来也没超过两个月的,近一两年干脆不来了,一说让来就说“我去了娃儿(孙子)咋办?”有时候妹妹看她实在累得受不了,接她过去住几天,她很勉强住过去,没几天便又着急忙慌着跑回去干活了。

 妈之所以有这些表现,骨子里还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在起作用,她总觉得给儿子干活就是给自己干活,是天经地义的是应该的。私底下她曾透露过心思:“现在能干动的时候多干一些,以后老到干不动了,你哥就得管。”我觉得这个逻辑很可笑,一是哥根本就不会以妈干活不干活作为以后管不管她的标准,哥是懒,但是对妈是绝对孝顺;二是假如哥以后真的不想管她,她现在干再多的活都没用,只会让哥嫂一家更加依赖她付出的劳动,只会更加加速她自己的衰老,只会让老到干不动的那一天更早到来;三是她有这个想法根本就是错的,我们兄妹三人怎么可能让她晚年没人管?只可惜她只愿意为儿子付出让儿子管。 我真的很奇怪,妈也是受过教育,干过工作的人,可现在哪里还有年轻时风风火火、思路敏捷、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的女厂长的一点影子?有的只是僵化的、封建意识浓重的思维。她现在退休工资一个月好几千,福利保障都不缺,可是跟儿子儿媳住在一起,她自己总拿自己当个保姆使。一方面跟儿女说着自己的身体大不如以前,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对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想法和居住环境做出一点点调整和改变,真的很没办法。

我现在只有祝福妈身体健康、平安顺心,就像若干年前天真可爱的女儿对她说的:“外婆,我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2018年的春节,由于禁放烟花爆竹,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和浓浓的硝烟味儿,老家的年味儿似乎也淡了很多。只是不大的县城里,遍布街道的全国各地牌照的汽车,和刚开业半年多的一家五星级酒店爆满的客源,在提示着大家,过年了,外地的亲人们,都回来了。

 每一年,回去,又离开;每一次,相聚,又分别。小城依然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变化,历史,依然会传承;现实,终将要面对。这次离开老家的时候,我突然生出一股浓浓的失落,甚至是恐惧:妈在,家就在,如果有一天,妈不在了,那我还有老家可回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