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与理性的螺旋型上升探索

1.前言

写在前言,我计划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内,完成这篇文章,大概字数的我也不敢限定,随我的思想发散来看吧。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在于,我要记录下我思维的每一个闪光点,我记得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不经过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想通过这一类文章的记录,把我的思考过程串联起来,把我在青春岁月里的记忆保存起来,留下一些痕迹,证明我的存在不是碌碌无为也并非行尸走肉。每个人都有选择人生的权利,而我想有一个充满思考的生活。希望在我人生回首往事,不会因为我过了太多平凡而又无趣的人生而抱憾终身。这就是我写作的原因,也是我对自己的鞭策,以及对未知的向往和期待。

2.宗教—理性与感性认知的起源

当我们人真正开始思考,哲学的三大永恒命题便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去往何处。面对茫茫宇宙,寂寞的星球里只有人类一种智慧生物,就像在一张白纸上画下了一条线,我们像两端无限延伸,却看不到终点。人类恐慌地寻找着自己存在的意义,这个时候,我们迫切地希望寻求一个点,直线最开始的一个点,来证明这条线的启始不是充满偶然性的,人类需要用必然性的东西来证明我们的存在,于是神出现了,他在白纸上点下了人类最初的一点,而人类的出现也由此不再是偶然出现,而是神必然的产物,这是人类通过理性的思考在认知条件不完善的条件下,对自己所处位置的一次理性思考,由人类感性的害怕和恐惧心理开始,指导着理性哲学第一次向前迈进了一步。神创造了人,给了人类一个合理的存在理由。而在<<进化论>>出现之前,工业发展水平受限,人类的认知能力远远达不到后来的水平,宗教的解释权也被教廷一类掌握话语权的阶级所掌握,于是他们下了一个定义,把这条直线的两端定义为天堂和地狱。人的一生是有罪的,你在一张白纸上留下了一点,于是你必须向两头延伸,所有的人都奔向两端,寻找生命的意义,上天堂下地狱。由于人的趋利性,往往大多数人都选择充满美好的天堂,于是,奔向天堂和地狱的直线变成了一天一方延伸的射线,理性的选择带动了感性思维的发展,人类开始发现自己有更改命运的机会。大航海时代,地理大发现带动了世界贸易,工业革命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生产力。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认知水平开始不再是二维平面的点,线,面。人类开始进入了探索世界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寻求自我的定位,在这个死胡同里,人类已经没办法解决上帝这个存在,上帝的一点已经阻碍了人类选择幸福生活的权利,无神论开始兴起,哥白尼的日心说,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一切的科学理论发展都围绕着打破旧思想,创造新未来,人类最为精彩的时代就此展开。人可以自由选择自我的命运,理性思考的能力极大的创造了社会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感性追求自由的浪潮,并且互相促进,进入了人类历史第一个高潮,以资本主义的名义打败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用最为理性的资本,代替了皇帝。在这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宗教的作用极为重要,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浪潮而被淘汰。但是理性哲学的启蒙和感性认知的过程最初的开始是来源于神,宗教的信仰也正源于此。那些世界名画上的诸神,也随着时代发展,由神变人,最终被收藏进了博物馆。这是人类的认知的一次伟大的突破,正式宣告了人类在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上找到了最初的答案,人类不再受自己本能的感性恐惧去寻找一个创世神,不惧怕人类的偶然性,科学发展让人类明白了,智慧最终会产生,而智慧生物的最终版本目前为人类,我们找到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不再需要神创造我们,而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的方向也由这张白纸的二维平面像三维立体空间拓展,我们开始发问,我们到哪里去。

3.共情—理性与感性的交际舞

人不畏惧死亡,人从出生开始便知道终点是死亡,人畏惧的是突如其来的意外和对未能完成心愿的遗憾。就像爱情,如果告诉你,一年或者两年后,你们会分开,会失去所有的联系,再无法找到对方,请你们在这段时间内尽情相爱,我相信在这个目标期间,两个人会非常包容对方,因为知道终点,所以可以忍受。我们常常在爱情中患得患失,在爱情里寻找安全感,无非就是害怕这突如其来的离别。为何我们在处理工作的时候往往喜欢制定规则,制定规范,因为我需要在安排一份工作时尽最大可能减少人的干扰,人在其中处于一种工具的位置,作为流水线的一部分,而不能以自我的心态去对待。生死,工作,爱情,所有人能经历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理性与感性相互交织,互相作用,在某一类型的事物上我们需要感性最大化,包括亲情,爱情,友情或者一些人际交往,只有感性在我们的思维中处于主导地位,才能使我们愉悦得去参与其中,一旦我们投入感情,那么我们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主观立场,理性的分析只有得失和利益,我们仅仅在要考虑一个决定或者选择被大多数人或者利益相关方接受,就基本达到了共情。然而共情是在感性认识中非常难以做到,因为人往往以自我为出发点,这是理性的自私性交织在感性情感中,我们往往认为这是自私或者自我意识强烈,其实人类最核心的本能是利己性,这也是大部分人无法在一段感情中做到游刃有余的原因,大部分人都会用忍让或者转移目标的方式去解决两个主观立场之间的矛盾,然而其实,很少有人去站在对方的位置去思考一件问题,即使我们这样做了,对方的利己性也无法做到看到我们为对方做的事,作为己方自然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为对方做了,怀疑对方能否和我们一样付出,于是这次的感情就变成了一段相互试探的算计。大部分的人在遇到如此的境地都无法做到共情,甚至无法在一段矛盾出现后发现矛盾的主体是什么,认知的局限性和交流的障碍导致我们疲惫地去分对错。理性和感性交织在每一件我们身边的事情和遇到的人,在此中,我们需要认清自己的立场上利己主义的作用,感性的喜好和理性的付出得失,共情便能够成为处理一件事和处理两个人,一群人关系的润滑剂。领导力和团队效率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共情,在交流中多站在对方角度,共他人之情,达自我之目标,用文化,精神以及相对刺激的经济手段提升效益,这便是合格的领导工作。我们真的不要把下属当作工作,也不要把上司当成傻瓜,这就像把自己老婆当作傻瓜,以为她不会抓住自己出轨证据一样可笑。但即使我们都认清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共情太累了,算计太多,太困难,理性的惰性让我们畏惧,于是我们此时便需要感性的刺激,为了未来,为了赚钱,为了前途,来刺激自我在某些事情上迎难而上。理性和感性就像舞台上的两位异性舞者,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在思维这个舞台上舞出精彩的节目,而共情就是这支舞蹈的名称,有时男演员体现阳刚之美,有时候女演员要演出温柔,每一件事每一个情感的共鸣都是可以在思维的曲谱上找到固定的音符,而我们需要的是多练习,形成直觉反应。

4.思维的力量

人的思维是绝对充满魅力和力量的,我们都喜欢与聪明人交谈,在这个过程中,不管是聆听还是辩论都是对自我思维的换水,让我们开动我们的思维从另一种思路去理解一件事物。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去体验思维的力量,当我们翻起历史,那些数字,那些人物,那些地名,统统在我的面前浮现,于是思维的力量作用于这样平面的文字,发散性地展现出去,你可以用第三人称的时间去分析看待这幅展开的画卷,也可以用第一人称的行为去体验这一段历史。思维让我们拥有最基本的感受世界之大,把平面的二维世界用三维立体的效果呈现在我们的脑海,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我们通过遇见不同的人,遭遇不同的事,阅读不同的文字,发现不同的地方去锻炼思维的力量,就像铁匠锻铁一般。经历,他人的经历,自我的经历,构成了我们的思维,各种感官的刺激,经由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主观认识,传递到大脑,如同一个合格参谋制定了一份详细的简报,而一个作家又笔走龙蛇,把一份丰满的信息传递给我们的精神中枢,让我们在愉悦的过程中拓展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人们越来越反感窝居在家中读书,而对旅行这一件事有着狂热的喜悦,因为我们的大脑也具有感性的喜好,它也希望能够愉悦的接受思维的锻炼而不是枯燥的重复。我们做一件事其实都能化为我们思维的力量,任何一个事物都能引发我们的思考,不经思考的人生就是简单的重复。我们每天过一天,却不对今天的事有所回忆,便不会形成太过强有力的记忆,往往在我们的记忆中只有少部分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事情,而对某年某月某日遇到的某个人再也想不起来了,因为我们在锻造思维时,关于这个人,重复的太少,于是我们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人为什么是健忘的,因为我们总是选择遗忘那些对我们无关紧要的人和事。爱的反面不是恨,是遗忘。当我们选择强行去遗忘某一个人或者事情的时候,我们很难去立马去实现,而且这个过程很痛苦。我们不妨根据思维的规律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再去认识一个人,再去经历一段让你感觉美好的经历,用眼前的感性刺激代替角落里堆放的积满灰尘的垃圾。这就是为什么鼓励大家用一段新的感情去代替旧日情人,因为爱永远都在,我们爱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特定的人,谁来早来晚都只不过占据了你思维最深刻的一个位置。爱情,事业,友情,人生都是如此,不必念念不忘,不必去遗忘的角落太过在意,我们要做的就是合理运用我们最为强大的思维,去拓展我们的认知,去发现更广大的世界,而不是为了某一件事某一个人放弃自我,那是懦弱者的顾影自怜,那是自我陶醉者的悲哀,做一个强者,勇于不断强化自己的思维,不甘在固化自己的内心世界。

5.内心独白

人总是有很多时间和自己说话的,人的理性和感性往往在一大段时间内都是互相排斥的,白天和夜晚常常刺激着人的思维,白天的我们冷静且思维严谨,夜晚的我们放下了那一层的保护外衣,感性如同一只精灵偷偷地飞出来拥抱我们,告诉我们,你可以不用那么辛苦了,请放松,我们常常在夜晚与自我对话,在黑夜中寻找真正的美好。我们凝视深渊,深渊也同样凝视我们,夜晚的黑给我们与自我对话的机会,用我们自己所能表达的一切需要去和本我沟通,去发现自己的脆弱,发现自己真正所爱,发现我们被压抑的情绪。我们是人类,长时间的理性分析,会破坏人类最原始的冲动感和追求自由的心,只有躺在床上的深夜,才是心灵对自由追逐的时间,我们可以对自己说,亲爱的自己,你辛苦了,你一直以来的努力我在见证。这些话,白天我们也许觉得矫揉造作而无法表达。任何事物都一体两面,这样的内心独白给我们的不是顾影自怜的脆弱,而我们可以通过自由地抒发感情,自由地排遣我们的痛苦,从而打造一个坚强的灵魂,我们用脆弱抚慰心灵,而用坚强面对未来。一个人必要的事情就是对自己最真实的告白,动物都是需要心理暗示的,人也不例外。对自己友好地表示一下感谢,在这个深夜,放纵自己的脆弱,去打造坚强的盾牌吧。这一段,我不想单纯的理性分析各种情绪或者我的认知,我想感性地抒发我对自身的爱,对不断追逐目标的自己提出表扬,我给予我自己最美好的祝福,不再是在深夜追悔失去了谁,而是前尘往事,我失去了最美好的自己,我最应该关心的人是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照顾自己,关心自己,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更多了,生而为人,我不必对不起任何人,我歌颂我这美好的一生,虽然有各式各样的枷锁,有主动,也有被动的,但是我始终在奔向自由,自由源于心灵,内心强大而宇宙万物皆可包容。

6.所有的哲学都是自圆其说

“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自圆其说。”这是我某位领导说的话,我认识他正好一年半,很多次开会我都需要记录,这句话,我觉得是他最经典的一句话,莎士比亚有句话,一千个人心中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思考的角度不同,哲学的具体体现和思维方向也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所有的哲学思想都是为了闭环,把一个意向化的道理通过论证最终推导至结论,用方法论的方式去完成世界观。我们往往会为一个偶然的哲学火花去创造一个钻木取火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去发现摩擦,去发现热量,去发现燃点。这就是哲学的魅力,那种在寂寞的星空中寻找明星的愉悦,就是哲学的愉悦。在我们对我们的理论自圆其说的过程中,不断磨练我们的意志和思维能力,就像一个拳击手不断地重复击打。自圆其说是哲学很重要的一个过程,甚至可以说它决定了这个角度的思考有没有进行下去的意义。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我们坚信不疑,哪怕是它的反对者都学习马克思主义,因为它从根本上解决了被反驳的机会,无论用什么主义去辩驳,都只能辩驳社会主义是否能够达到,用道德,伦理甚至乌托邦去抵触社会主义,但是,最终这个理想点是存在的,为什么社会主义的存在无可争议,就在于此,因为它这个终点是可见的,尽管我们可能无限遥远,但是马克思用一个终点超越了同时代,前人所有的学说,所有人都描绘了过程,亚当斯密等人都描绘了社会的过程,而马克思描绘了最终形态。人类的感性认识是追求美好生活,追求更好的生活,在这个最终目标里马克思告诉我们,可以达到!这是千年以来,所有伟大的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我们用乌托邦,伦理,社会形态等等去解释它的不合理性,不过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补充,人的劣根性确保了完全公平,绝对平等的不可能存在,人类的感性认知中确实有对美好的追求,但也有嫉妒和排他性。我们认为的伟大是脱离低级趣味,但是真正的伟大是有血有肉,经历艰难险阻而不惧于前,马克思的伟大就在于,在混沌和认知过程中发现最终结果,然后推导出形成过程,自圆其说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社会的,哲学的,历史的,经济的,各类项目中存在的漏洞。在此之后,所有的后来人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上增加砖瓦。哲学是一个思维模式的过程,最终形成一种学问的结果。其实我们在这条路上目标终点,就是我们理性的坚持,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克服艰难险阻就是我们感性的坚持。合力驱动我们探讨科学的彼端。我们学习,交流,看山观海,一切的行为都是为了认知,去认识世界的真相,去发现科学的更远一步,于是说,认知构成了我们最为基础的世界观,如同人的骨骼一般,然后用各种学问和技能去增加血肉。这个造人的过程就是自圆其说。每一个人的认知终点,技能的最高层次都是哲学,也就是老子所谓的道。为什么太极是个圆,道就是圆,闭环,对于自身所有理论在认知,结构,消化之后形成解释。在某种意义上,简单来说就是,我认为1➕1为2,我先有了这个认知,然后再回过头推导为什么2是1➕1。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的,越是基础的学习越是灌输式的,越是高级的学习越是推导式的。我们回过头看我们的学习生涯,都是如此,先认知得结果,再学习,由结果推导过程,最终自圆其说。我对我这位领导的这句话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的一个词,让我对我的认知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名词解释。我愿意用一个比较长的章节去述说我的一些想法,有些概念我还不具备系统的理论解释,只有我一些结合生活朴素的认知,去做一些自己的思维解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自圆其说。最后说一点吧,马克思主义应该是目前人类所能看到的最极限的社会模式,尽管我们很难去实现,就像约等于不可能是等于,但是这个过程进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在践行他的理论,他的道路,我们每个人都要圆他的学说,北欧其实已经部分接近了。我们要相信科学,哲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也是一门哲学。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哲学思维的结果,然后去努力践行它,这就是我们思考的过程,每一天都很精彩。毕竟,不经思考的人生只不过是昨天的重复,不是吗。

7.抽象的个别性是脱离定在的自由,而不是在定在中的自由。

今天我看见马克思这句话,我想作为标题,开始新的一个章节,我个人认为,此处的自由并非是狭义上的生理或者精神,而是指作为人,人类本身生命个体存在的偶尔性,属于不可控的一部分,这一类存在的偶尔在道家学说中,称之为遁去的一,我们人类是必然存在的,这种必然性是基于动物性本能,在物种间斗争,与自然斗争最终形成的生命,充满智慧的个体族群,可以称之为人类,然而在这个进化的过程中,熟练运用火,发明工具,而不是长出翅膀或者多一个脑袋,这就是偶然性,也就是生物个体的自由,最终促成了群体性的必然性演变。我们在哲学思辨中经常用抽象的不可到达性去解释绝对的存在,然而多走的一步,前进的一个单位就是自由,这个是必然存在的偶然。是脱离群体性演化出来的1.01而不是0.99的无限循环。而这个多出来的大于0.1就是人类理性思考达不到的忙点,必须由感性意识去发觉。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来源于细致精密的推导以及灵感的突然觉醒。自由就是感性认知演化而成的具象化的行为准则,而定在就是如同化学元素表排列整齐的每一个位置都代表一个元素。时间空间或者在三维,或者四维的概念里,我们都必须把我们的科学理论重新开始,但是哲学就是站在未来的角度去解构先在。我们追求的精神自由,物质自由以及各种自由都太过具体,自由就是不拘束在定在的逃脱解,是放在棋盘外面的一颗子。我们看似自由的人生和理想,在历史长河中也是定在,是排列在无限种趋于无穷的梦想理想的一个范围内。绝对的自由理论上无法存在,我们没办法测量范围,也就无法圈定在内或是在外。普世意义上的自由就是各种条件满足的行为允许,而我认为马克思在这里表达的自由就是不受条件限制,超过圈定,而存在的于绝对值范围内的0。我们的宗教里用神佛来代替这个自由的结果,因为完美,因为这是唯一的解释。佛教有一句话,不在此岸,不在彼岸,可能想表达的意思就是这个。我感觉我还有很多的例子可以去证明,但是证明本身就荒谬的,这是个不可证明作为唯一解的存在。我在思考哲学的最美妙处在于它千万让你证明一个存在而又无法证实的存在,用绝对的答案去解释一个绝对解释不了的理论。在这个螺旋型的思辨过程中形成我们个人的世界观,以此来引导方法论去实践性寻找自我世界观的证明。我在一些书本上找到了有名作家和我观点相符的理论,在我没看过这个理论之前我便有了如此的想法,令我欢喜万分,让我看到了思考的力量,也让我充满了对寻找真理的期待。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明。

8.活着

今天我的开篇是一个词或者“活着”。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都不同,可以是生理上保持生体机能,可以是精神上获得社会认同,也可以是自我意识存在。我们在这个词上可以拓展出生存,生活,价值,认同等等。我的理解为自我意识到个体存在。在这里我先解释一下我对自我意识的理解,简单概括为我想。由人的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形成意识,然后用神经传导至动作机体进行行为,整个的行为过程我称之为自我意识的主观能动。这是构成一个人活着的重要标志。当然我们也可以引申我们每天重复的工作或者生活,过着一样的每一天,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所以有很出名的话,我在20岁死去,而在80岁入殓。我们内外理性驱动的动力消失,感性认识的淡泊是一个人对于生活冷漠的开始。我喜欢活着,是喜欢我自由控制我身体去思考,去行动,去认知。如果某一天,他人的信息,他人的行为代替了我的思考和行为,那我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至少他只有生理机能而不存在其他价值。我们的社会科技进步导致的社会伦理问题甚至是人工智能以及之前的克隆技术,引发的一系列思考,本质来说,就是当物质代替了人类的行为,人类的存在如何被证明,存在的意义是否由此消失。我热爱生命,当我写下这几千个字时,我是通过我的思考来述说我的观点,在这个每天定点的锻炼中,我体会我身体机能的改变,我思考时我感受到我内心情绪,精神各种作用的过程,我思故我在。我们人类最大的恐惧在于无法被证明必然性,而由偶然性产生的力量,让我们惴惴不安,我们一直寻找人类存在的意义,这是我们活着的证明。认知的无限延伸必然会导致自我意识的衰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彷徨,求助,我们需要一个坐标,标记我们来时路,指引我们的方向,这就是哲学本质上的人文主义。所有的人类已知的学科都在努力证明人类活着。人类活着的意义,就是哲学的最终命题。反过来是否的,哲学本质上是人类的学科,反过来,哲学的最终命题是人类活着的意义,就把主谓语的关系搞错了。人活着,拥有理性思考和感性认识,在交错作用下认知的提升就是人类不断求索的过程。活着是一个目的,也是一个过程。真心拥抱生命的人都是每一天都记忆犹新,每一天都感受到自我意识的存在,每一天都用最美的感情去认知这个世界。生存还是毁灭,这不是一个问题。生而为人,我们是为了活着而孜孜不倦。人如果活着感觉没有意义,这就是最好的解答。我是为了证明我的存在,而在努力践行自我的认知,在自我认知的方向我在努力践行。

9.迈向新时代

思维的拓宽很大一部分来自知识的搜集和整理,形成固有的认知和思维习惯,最终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时代因素是最为核心的要素。个人与时代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我们用几千年的文化和积累去不断稳固最为基础的关系,供给关系,供求关系,生产关系等等,而今我们所有的科学进步都是在围绕几大因素去改善平台。人的基本物质精神需求是恒古不变的,食色这是从古至今最为本质的追求。现在基本所有的娱乐都或多或少包含了这一点。我们并不是在基本的物质精神需求上寻求突破,而是不断地更新平台,改变食色的方式。包括房产,包括金钱,都是为了获得更好的交配选择以及自身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就像公狮搏斗争夺母狮的交配权。我们能够在何处寻找到新的刺激点,改变已有固化了的物质精神需求,谁就掌握了迈进新时代的钥匙。

人类一切的行为的初始都是为了更为理想的物质精神生活,在这个过程中人始终是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性上对美好的追求促进了理性认知的解放,用更加激进的手段去争取,所以这个时代本质上还是有阶层的,我们都对下一阶层充满了同情,那是我们害怕万一的坠落,我们都对上一阶层充满期待,因为我们都不断努力以期待新的攀登。新的时代在我的眼里是必然存在的,在不知多少年后,我的预想是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不再是爬楼梯而是攀登,在同一个崖壁上有优先也有落后,崖壁底端是一张大网,有人摔落可以重新攀登。这我能遇见的最远的新时代。人生而知努力攀登而不惧跌落的痛苦,既保持对向上的冲劲,也不必对坠落者同情,害怕自身也同样如此。我们不必十项全能,我们只需要成为一个轮轴或者螺丝。人类的理性必然是无限消除负面的影响,而感性激励着每一个人都愿意朝着积极的方向迈进。所谓的积极和负面并不是人的情感或者行为带来的危害,而是更好的物质精神保障和最低限度的失去带来的危害。如果能达到这一点,新的时代将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最为和平的时代,美丽的新时代。

10.人的商品性

人最大的一个属性就是商品性,从古至今,我们都在不断评估一个人所具有的价值,而在现代社会,我们不再是笼统的描述一个人具有的价值,我们用分割的方法,把一个人的价值分割成无数分,并且为需要的部分支付价格。我们可以从一个现象发现这个问题,在一些网站都会有一个问题被很多人回答,为什么我们的现在社会不再有那么多大师。这个问题就很好得体现了人对自身商品性越来越细化的分割。比如医生,比如律师。更比如公务员。我们去区分内科,外科,我们去区分民事诉讼还是刑事诉讼,我们会去区分基层扶贫公务员还是中央部委的公务员。而我们不接触这个几个职业的人在二三十年前可能才只是初步笼统有这几个职业的观念,在五六十年前可能知道区分大城市和乡村医生,清官还是贪官这些面具化的概念。这就是随着大多数人的认知的提升,对待职业的价值有了更细化的分割,有了更高的平台去认知各个分割开的价值更重要。比如张三家的中央部委干活的儿子就更容易比李四家当贵州大山里扶贫的儿子更得村口媒婆的青睐。我只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里其实我们大多数也不曾明白很多职业的划分,而在高考前我们选择学校时就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绝大数人对将要学习的专业存在的价值和细化的概念根本不清楚。人的商品性很大程度就取决于他的职业。诸葛亮只会存在于历史上,而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用几个部门甚至几十个部门取代他的位置,尽管这在一些突发性大事上会存在决策迟缓,但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不可能把运行放在人的上品行和价值上,它必然是分割这个位置的价值和作用,用越来越多的部门去取代,达到任何部门的瘫痪依旧可以运行的地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很多地方去办一件事,这是没办法。因为把一件事的流程都集中在一个部门,相当于把所有的价值聚在一起,而不是分割,这是危险的,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一个政治体制的运行必然是越来越多的部门,越来越细化的流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一个盖章和一个签名都必须分属不同的单位。这就是人的价值分割。而作为在其位的人,因为他所处的位置也就存在了商品性,盖章的商品性和签字的商品性。如果你是张三想同时偷偷摆平两件事,必然比这两件事集中在一人手上时付出更多的代价,也更难。因为分割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商品性。所谓的商品性也就是价值的物质体现。这个时代本质上超越以往任何时代,就是因为我们不在需要某个人的意志去代替我们认知,我们大多数人所具备的能力能够填充整个机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齿轮,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大师,也没有伟大的人。因为我们把他们的价值都分割了,我们可以用总数量去抹平个体的差异。这就是人类的进步,也是知识和认知带来的进步。我们不再需要小农经历的精耕细作,我们需要的是流水线化的机械生产,尽管这少了田园风光的诗与远方。人的商品性因为唯一而高,因为泛滥而低。我们千百年来终于在大工业生产的年代消灭了唯一性,寻找到了普适性的代替。当然在未来未知的领悟可能会出现一批新的大师,但是可遇见的是他们也不会是到单打独斗的人,而是紧紧利用利益捆绑出来的有庞大的商业集体背景的一群人。再也回不去了,一旦放在了手中的镰刀进入了大工厂,一切都不会回去了,现代的资本属性人,比以往更优胜劣汰,本质上就和工业革命前的伦敦一样,你不在是有一个有价值的人,你是一个拥有商品属性的人。

11.一个男人的24小时

早8点,晴,微风。

我想应该是昨夜的酒喝的有点多,爬起来的时候还有一些头疼,神经拉扯着头皮,死死地不肯和枕头分手。牙膏差点拿成了洗面奶,都放在一个漱口杯里,懒得去伸手。

早8点半,晴,还是微风。

我拿着手机终于在早就知道的前提下错过了早餐,我用上个厕所避开了最后的15分钟,并且刷了15分钟手机,肚子叫了,那就到办公室拿咖啡定一下吧,反正开会的话应该就不会有感觉了。

早9点半,云多了,风停了。

这段话上周我好像已经听过一次了,大概是早饭没吃出现低血糖幻觉了,该死的早餐还是应该去享用一下,明天还是去吃一下吧,都是那该死的生物钟让我去厕所方便。

早12点,云散了,也没有风。

去吃什么好呢,还是解决一下吧,中午好好休息一下,午休是我今天最大的慰籍,一两个小时比晚上有用多了,还是扣一会手机吧,就一会。

午2点45,看不见窗外的云,也感受不到风

眯了一会,我竟然醒了,再接着眯一会吧,看看手机,一会儿又要上班了。

下午4点,那朵云有没有动呀,风好像吹它了。

我有没有动呀,从下午上班开始,好像没风吹我呀。

晚6点半,看不见云了,只感受到风。

我想要去吃完饭散步,也许运动中可以感受到。

晚10点半,漆黑一片。

我该睡觉了,和今天告别,期待明天的到来。明天还是会有云有风,我的日子又和昨日再见。

12.论伤感的被动力量

人的情感是具有力量的,理性引领人遵循过去的行为,感性驱动着人进行超越自我的行动。就像人的直觉反应一般,人的各种情感也会根据不同程度的强烈和衰弱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行为。这种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受控制,对人产生影响。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的方向由个人性格决定。悲伤作为个人最常出现的情绪,在在细微处作用于人的行为,而且并不为人在最初发现。伤感不同于悲痛等情绪容易被情绪带动出现歇斯底里的症状,而往往绵延持久,且时常挥之不去,又无可奈何,大多数伤感起于小事的积累,而最终积累达到高潮。我们总是对突发的情绪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而对基于某些细微情绪导致的积累问题不重视,就像悲伤慢慢累积成愤怒,失望或者痛苦,我们对自身缺乏长久地了解,也缺乏有效去舒缓悲伤的手段,用忽视的方式去隐瞒自己的情绪,并把这种方式称为成熟,这种悲伤的力量是促使我们成熟的一个重要推手,少年到青年,青年到中年,悲伤和失落将贯穿我们的人生,只有到老年,对于死亡的恐惧压倒了一切情绪,人最原始的情感被激发出来,我们才能够从少年时代的悲伤情绪中走出来,为何少年不多愁,因为他还未意识到悲伤的力量如此巨大,为何中年尝遍愁滋味,只因悲伤的力量他无法抵挡。挫折,人情世故,爱情,友情都是悲伤发酵的酱缸,是渲染人生色彩的颜料,也是击败理想的最终武器。真正导致我们成熟的标志不在于午夜的大醉和雨中的狂奔。在某一天的晚上,因为挤不上最后公交车,慢慢走回家的过程就是成熟的过程。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是如此的巨大,而对于个人而言,北极的冰雪和赤道的沙漠都是遥远的,影响我们的只有那么一公里距离,我们甚至都没办法去探知环境的改变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人的强大自我必然是战胜这些负面力量,然而现实是我们选择接受一些我们无法抗拒的过程和结果,并将此称之为遗憾,深埋心底,在过往的经历中寻找安慰,成熟的标志打败了多少无可奈何的妥协,而妥协就是人生最无奈的悲壮,我们现代人的勇气不在于直面失败,而在于接受失败,甘于结果并安慰自己。不危机生命的情感必然被隐藏在角落里,面对死亡的恐惧压倒了所有的人性。

13.读书 和青春有关的日子

“我们登上并非我们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选择的剧本。”爱比克泰德。

我很少引用别人的话,我想我这本自传性质的篇章全都是我个人思维的结晶,但我今天在看视频时,因为世界读书日而推荐读书,其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很喜欢,并以此作为我今天文章的题记。既然马上就是世界读书日了,我就想谈谈我对读书的理解。这大概可以让我追溯到我高中时代,那时候智能手机刚刚出现,寄宿制的学校,每周娱乐的方式除了谈恋爱和运动,大概没人会觉得还有第三个选择。我最开始热爱阅读也是出于偶然,在于我几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在我初一的某个早上,我记得我起得很早,并不是我热爱学习,而是我起床补作业,实在是懒,不愿意做作业,又发现逃不过,那天出奇地快,我在早饭前半个小时把所有的作业都应付完了,奶奶还没起来做早饭,而我而睡不着了,于是我在家里的小隔间里找有没有有意思的杂志看,很多篮球的杂志包括扣篮,灌篮都翻了无数遍,还有在可的便利店里买的哆啦A梦和柯南的漫画。我记得因为是偷偷早起,灯光很暗,于是我便抽了一本看上去像漫画书的一本封面泛黄的书,原来是一本人物传记,很老,有几页都没了,是讲希特勒的,我当时根本弄不清希特勒和斯大林,我只在中央六台陪我爸看过几部电影,根本不认识,我想着翻着看看,总比再看那些我都看过好多遍的杂志强。多年后的今天,我根本不记得那个小隔间里的书放到哪里去,老家拆迁,都被卖了吧。但我脑海中一直记得一句话,一句在第三章的结尾,单独加粗的一段,“从现在起,他不想做画家了,他要做个政治家。”,我从那天起,我突然发现看人物传记是如此的惊心动魄而又热血澎湃,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天都早起15分钟,包括把吃早饭也放在了公交车上进行,从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到二战人物,从海盗传记到地理大发现,我想这是我对阅读第一次产生了如此浓厚的兴趣,这种我认为的癖好和毛病甚至出现在我早恋的情书里,我会在传给初恋的纸条里说我对希特勒和斯大林的看法,会表达我对基德,黑胡子以及德雷克的向往,甚至于我会觉得她也应该多看看我看过的书,虽然最后我分手了。第二个片段因为动漫和日剧,2012年左右,网络上还充斥着更多没有版权的作品,我每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追剧,和现在很多追剧党一样,那时《孤独的美食家》才刚刚第一部,堺雅人还没有那几部知名的作品,而我开始喜欢看日本的历史剧,第一部就是96年的《秀吉》和之后的《国盗物语》,初看历史剧,真的很累,人物,年代,时代背景通通都不懂,单纯跟着主角进行人生旅程,油然记得第一集中丰臣秀吉还是一个光着屁股追逐太阳的中二少年,很热血,很主角。我拼命地想知道这个人他是谁,他干了什么,好在高中的图书馆还是对我们开放的,而且在学校里有个新华书店,我绝大部分的零花钱基本都贡献给了买书和吃。我会在中午大家都在教室里午休的时候,吃着零食,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拜托,这本书的人名,就让我看了一个多星期。我会在晚自习的时候尽快做完作业,然后看《德川家康》,一共14还是15本,这个小说太长了。我开始通过这些去接触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然后我又开始认识周国平和王小波,又一发不可收拾地接触尼采和叔本华,我想我的高中同学们应该对此影响颇深。整个高中时代的我大概是那种很不爱好学习的人,也从来不复习和背书,但是我很喜欢读书,这大概在当时包括现在也没几个人理解我。第三个片段是大学,哦,这真是一段不想回忆的过去,因为很累也很孤独,我的唯一开心的时候大概是认识我当时的女朋友,我记得刚开始接触我就在和她拉练过程中一边爬山一边谈哲学和做饭?从安徽的山里回来,我帮她借了4本全集的《源氏物语》,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可是直到两年后毕业分手了,她貌似也没有读完这本书,这难道不是一个悲哀的故事嘛,现在想来,我身边的人很少和我有精神共鸣的,乃至于两个人能够好好地就某一个观点或者想法进行交流,这也是我最为得瑟的一点,原来我在孤独的同时也充分地享受自我价值的体现,哪怕是不被人认可的和探知的。少年时代的梦,总是热血和汗水,包含着勇气和青春,最终被现实打败,但是我毕竟有我所热爱的东西一直陪伴着我,从不务正业到个人价值的存在,我总是用我的行为去诠释我对我自己内心青春的定义,也许是那些恋爱的美好,也许是那些运动中汗水带着血汗,但我记忆中最真实的美好永远是偷吃零食看着《浮士德》的高中午后,坐在教室的角落里看着前面趴下的一群人,最甜美的回忆应该是在山中拉练,拉着一个女生对她大谈尼采的酒神和黄鳝怎么做最好吃还有一个怕辣又爱吃火锅和烧烤的傻瓜。年少时的梦到现在我依旧保持着,尽管舞台并非我选择的,剧本并非我选择的,但起码我至少有演绎我自己的自由,人生而自由,在自由过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翅膀,并不会随着记忆的消散而失去自我。

14.命运在不经意间敲门

如果某一天的上午告诉你,明天你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想我会去写下我的回忆,就像海伦凯勒去拥抱光明那般去拥抱我自己。时间真是一把锋利的长刀,斩断了我们与过去的种种,即使是记忆,也随着时间慢慢挥发最终我们选择妥协,对过去妥协,对现实低头。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妥协,来源于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我们在准备画笔的时候,已经想好了这副画作的呈现。我们都是虚伪的人,因为我们有期待,期待就是对现在的不满和困惑,却又无法表达我们的情绪,转而用另一种积极的方式面对。酒鬼用酒精去铺垫他醉酒后的狂歌,我们用希望来点亮现实的昏暗,并以此达到某种类似于麻醉的效果。命运在我看来就如同一个天平,在摇摆不定中寻找平衡,在左右两边添加着砝码,对于过往的留恋其实就是现在的我已经失去了,对于未来的憧憬是源自对未得到的向往。我们最大的烦恼就是未做好准备去迎接意外的美好,也没有做好准备去失去已有的东西。我对现实的苦恼,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我对过往的后悔和对前路的迷茫,在那些我本以为美好的日子里,我没做好失去它们的准备,在我不经意得到的时候,我也没有迎接它们的到来。世界就是如此的公平,如此的理智,又是冷酷且无情。我没有准备好,命运却已经敲开了我的门。如是想来,人一辈子应该会有很多后悔和期待,然而又都被时间击败,那些模糊的身影,那些想做而又没来得及做的事情,构成了我们记忆中的光影。所谓风花雪月,如梦似幻的真实都给不了我内心的寂寥和落寞以安慰,此去经年,唯有太阳东升西落能让我感受时间的强大。人类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追逐生命中的必然性,只因为我们是偶然的产物。实际上我们都是屈服于命运的,没有人能够解释他所做的一切并非命运的安排。偶然给了我们侥幸的存在,然而偶然是必然存在的产物。你不过是选择看似无数条线路中的那一条,但其实那也是一种必然。悲观主义者的存在就是因为此,偶然存在于必然,所有看似不可预测的事物,最终都是必然会存在的,只不过你我无法计算,也无法统计。人是悲观的,绝对意义上的乐观是不存在的。永远不要抗拒命运的安排,因为所有的抗拒都是命运。这是哲学意义上的悲观,而非人生态度上的,我可以拥抱阳光,拥抱自然,热爱工作,用一切可以描述的行为和精神去面对现实,然而现实是你所做的一切都具有偶尔性和不可预测的未来,如此人无法摆脱悲观。感性的认知摆脱不了理性的分析,人认识自我的第一步,就是认知悲观。人从树上到地上,发现火和利用工具,一步一步走来,伟大的人类在于认知自我的悲观属性而去无限消除这种影响。自然的影响,生理的影响,以及精神上的恐惧感。我们永远无法摆脱对自身命运的思考,在这个思考中我们无奈与命运做抗争,最终发现这种抗争也是命运的安排,只不过我们一厢情愿得认为我们摆脱了。命运在某年某月某日敲开了你的门,这就是你人生发生转折的开始。所有的感性认知都在对抗绝对,所有的理性思考都在依偎在绝对中寻找价值。

15.读书的风味

读书就如同品尝美食,在酸甜苦辣之中吃出愉悦和她的风味。

我们读历史书就要拿出吃烧烤喝啤酒的豪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光着膀子左手铁签子,右手玻璃瓶,那真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情。那滚滚红尘,那深宫遗梦,那芸芸众生,马路牙子边纵横捭阖,几杯浊酒下肚,顿生古今多少事,都在青史一笔间的英雄寂寥。

读散文,我们要脱下带着灰尘的外挂,穿件孔乙己的长衫,要一碗黄酒和一只大闸蟹,非得把螃蟹腿角落里的肉都挖出来才好,砸吧着嘴说一声地道才好。散文就不像历史非得气贯长歌,也不似小说小桥流水娓娓道来,散文就是一阵大风,一笼细雨,虽偶有长河落日圆的高山大海,但本质还是湖泊里的大闸蟹更有一番滋味,海蟹虽吃过了瘾,但不免少些滋味和消磨时光的乐趣。

相比本帮菜的浓油赤酱,我更喜欢粤菜的清淡,读诗词也是也一样的,稼轩长短句里,我最喜欢的一阙,不是醉里挑灯看剑,也不是何处望神州。最值得回味和赏析的是他的少年不识愁滋味。娓娓道来的既是少年不知愁和中年愁滋味对比,也表达了他对那种悲观表现下积极的人生态度,正所谓,天凉好个秋。清甜的风味跃然纸上,不曾有浓烈的刺激,却在淡淡的回味中品味人生厚重的乐观。

食色性也,孔夫子也知道人的欲望都在于此,感官享受和精神食粮都是人的必需品。在大米和面食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美食来点缀我们的味蕾。诗词,散文,小说等等的文学作品都是为了让我们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在文字间寻找美好的情感共鸣。但是,所谓过犹不及。我们现在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被大量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冲击着。就像炸鸡和火锅,在味蕾上我们可以被刺激着每一根味蕾神经,在极端的刺激下感觉到兴奋和畅快,在跑完了一万米之后喝下一罐冰可乐。这是一种不自然的享受,油腻和麻辣以及碳酸带来的冲击并不能持久,反而长时间的摄入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削减我们对其他美食的兴趣和品味。久而久之,我们会陷入一种病态的追求刺激的过程中。读再多的鸡汤,我们并不能获得有益的知识,并不能拓宽我们的认知,而是在一种自我意识里陷入盲目乐观的境地。那种朋友圈,抖音上所谓励志的文案,那种消费主义的陷阱,都在一步一步侵蚀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不反对品尝刺激性,我也喜欢喝可乐,可提供我每日所需的依旧是白开水,喝太多的可乐只会增加脂肪和血糖。

清汤白水,浓油赤酱,八大菜系。我们的文化里有太多的经典值得我们一看,我们的世界有太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思索,哪怕是哲学的究极三问,也值得我们去攀登一下高险的山峰。食之境界也同时就是读书境界,在美食中体会制食不易,在读书体会人生精彩。

人生因五颜六色而精彩,也因五彩斑斓而绚烂。

16.道德的价值

道德往往与几个名词共同使用。法律,规则,自由。道德这个事物,很多人都有过论述,培根,尼采,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等,我不想去解读他们认为意义上的道德。不同的认知,对一个事物的主观看法和描述都不一样。尽管德谟克利特说过,“我要论述一切。”但实际上不同的认知层次,对于同一件事论述也不同。道德在我看来就是具有规范性普适性的人性行为导向和精神指引。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比中,道德和法律的概念被简单的对立起来,道德被狭隘地定义为曲线救国或者潜规则一类的事物,不再具有理性和客观性,仿佛我们一说起道德就是个人的,主观的,谈起法律,规则就是客观的,群体的。道德在我的认知中,它应该是法律和规则这些标准化事物之外的东西,就像自行车链条里的黄油一样,缺了自行车也能骑,但终究没那么顺畅。道德其实很多种,但是总结成一点就是本心,不干扰和侵犯他人利益而做出最符合实际行为的价值引导以及选择利益最大化,与理性主义有所违逆的人性感性驱动。举个例子而言,就目前疫情来说,国外很多人都不愿意戴口罩,认为隔离和戴口罩是对他们自由的侵犯,严格意义上确实他们有不戴口罩,不配合隔离的权力,在国外,人身自由高于一切。但是,个人不采取相应措施,这仅仅保障个人的自由,而忽视传播病毒给他人带来危险的可能性。这时候国外法律提倡自由就与绝大部分的利益相违背,这就需要道德的约束,利用道德的手段去为绝大部分的利益群体服务。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中认为人的道德在一部分时候并不是出于对他人的共情,而是出自对于自身代入时的不安和忧虑。他在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我觉得可以这样引伸出来另一个例子,当你看见一个人牙疼的时候你会迫切地问他疼的位置以及疼痛程度,甚至你也会有隐隐的牙疼出现,这时你也许会出于你认为的帮助或者同情或者共情去帮助他解决牙疼的问题,并且感到快乐,因为你感受到自己帮助他人的愉悦。但其实,这就涉及到道德的一个层面,我们为什么要共情,很明显,在这个他人牙疼的过程中,我们虽然是局外人,但是同一物种的我们自然而然想到如果我们也牙疼怎么办,于是我们首先问了相关的信息,并且拿出我们认为的方法去让牙疼的人实施,通过他的试验来证明我们是否能够处理好牙疼,处理好万一发生在我们身上上的情况。道德就是如此,没有一件法律规则一定让你,一个非牙医,去关心爱护一个牙疼病人,但是你的道德感会提醒你,你的自身处境,最终促成了你去帮助他人。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道德的力量就在于共情他人,而安慰自己。我们丢一块钱给乞丐,更多的是想着自己在困难时能够有人帮助自己,期望道德的力量会有一日反哺自身。剥开道德中我们所能赋予的美好词汇和描述,那么我觉得亚当斯密在其书中的另一段话可以概括这种情景,“无论人们会认为某人怎样自私,这个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这样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自己的事情,虽然他除了看到别人的幸福而感到高兴以外,一无所得。”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或多或少的有过使命感,在一些事物的刺激下对英雄人物也充满敬意和憧憬。这也是我们道德的力量,所谓道德就是引发我们内心积极的一方面去完成针对他人消极的事情,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收获,这就是我们道德原点的驱动力量。我们崇拜英雄,部分是对他业绩的赞美,对他伟大的羡慕。更多的还是对自身的考虑,期待着成为英雄或者被英雄救赎。古代那么多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剧本,都是那些落魄书生对前途渺茫的精神反抗,通过这种方式来寻找自我梦想的实现。对英雄的赞美,对丑恶的揭露都是他们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可奈何,于是他们道德地认为英雄会出现,对英雄道德般的赞美。道德是一个中性词,其中既包含了对理性世界的补充,也反应了人性对自身的忧虑,行为上的定义改变不了心理上的需求和彷徨。所有人都是害怕,害怕世界的偶然性,害怕那只猿人不肯从树上下来,也害怕那堆火焰被大雨浇灭。自然的选择,我们惧怕,于是我们办法用公式证明猿猴下树,并用道德告诉它,树下是它最好的归宿。

17.英雄的黄昏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天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以毛泽东的一首词作为我今日文章的开头是因为我特别喜欢这首词,寥寥数十字勾画了数千年的历史脉络,下阕表现了人民而非英雄创造历史,表达了毛对历史创造者主体的思考。多少年来,历史是对英雄的颂歌,是帝王将相的家谱。自马克思以前,从未有人提出普罗大众创造历史。我们读历史很容易被带进主角的思维,站在某一平台或者上帝视角去审视问题,就仿佛我们读哈姆雷特就要去选择生存还是毁灭一般。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有理由也有能力去怀疑一切,判断一切,审视一切。然而抛开我们的代入感,我们是否能够站在某一高度去看待历史,或者说如果回到历史中,我们是否拥有主角光环?答案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定的。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这里辛弃疾显然也陷入这种主观的代入感,以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古人的处理方法。总是把创造的历史附加于重要历史人物身上。我们选择性地看见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在历史书上的那一页,在这背后是几百年关陇贵族积累的实力。我们往往看不到厚积薄发的过程,却想当然地由结果推导出过程。我们如今总是喜欢拿日本,拿美国,拿所有的发达国家去推导中国未来的房价,股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由结果推导过程,这是所有读历史人的通病。如果我到元末,在当时的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动加入自己当地的军阀,因为生存。就是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交通如此便利的现在,我们绝大部分人仍没有走出家乡和省份的能力和勇气。我们读历史也是一样的,我这一章写的是英雄的黄昏,因为我们总是看见夕阳而去思考朝阳的存在,不对的。我们应该眺望朝阳而幻想夕阳。我们读史书,在古代如何描述一场瘟疫或者病毒传染。是岁,大疫,亡数万人。而不是现在的吹哨人,也不是这个山那个山。只有八个字,写出来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我们选择性地喜爱英雄,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都是我们自己人生的主角,但是在社会,历史那些庞大的舞台上面,我们只是一颗灰尘。我们崇拜英雄,赞美历史书上纵横捭阖,驰骋疆场的豪杰,然而,我们在这个时代绝对不会再创造一个英雄了。哪怕有,也是人为特意塑造的为达到某种目的的泥塑偶像罢了。我们信息掌握得越多,对英雄的颂歌就越少,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方式强行创造偶像,来满足自我的幻想。为什么厚古薄今,因为前人的功业大部分是为了满足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如今的偶像是为了大众情绪的宣泄。英雄也好,偶像也好。哈姆雷特不会再问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了,如果要问,也是大众让他问的,可能他也不知道自己问题的意义。时代的滚滚浪潮,已经不允许原始的英雄出现,资本,政治的全方面控制,使得英雄无所事事。另一方面,我们不再信仰英雄,我们相信自我,我们不再需要一个人站在队伍的前列,高呼着口号去奔向他所指向的方向,这个时代,英雄的落寞,也预示着信仰的全面崩塌,我们怀疑一切,热爱资本,痛恨权威。我们不再是凯撒手下的罗马市民,不再是拿破仑麾下的铁骑强军,更不再是冲进柏林的红色旗帜。我们不仅失去了英雄,在否定英雄的过程中,我们也否定了所有英雄自带的光辉和特质。我们心中唯一的英雄只有不确定的自己。那些偶像,那些青春的信仰,只不过是追忆似水年华的感慨,也被用来称颂。虽然我们没有英雄交响曲,没有尼采,没有超人,没有理想国,但是我仍热爱这个黄昏,因为在这个夕阳落下,明日的朝阳将照亮所有人,而不仅仅成为少数人的风景。

英雄因人民而出现,也因普罗大众而消失。我们人性中的懦弱需要英雄主义来拯救,然而我们在拯救过程中又担心英雄太过偶然,于是我们用另外一种更科学,更必然的方式取代英雄。我深刻体会到英雄的存在消亡其实不过是乌合之众内心的赞歌和鄙夷。如果按照这个思路不妨去看看姜文的电影,在他的电影中我能看见英雄落寞的背影,不管是骑马远去的张麻子还是被砍头的农民亦或是马小军。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8.写作的初衷

不知不觉来到了第18个篇章,我慢慢习惯了梳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树立我自己的思想坐标,我每一次的思维畅游最终不能离开这个点。每一次和不同的人交流,我都能有点共鸣或者思路,在洗澡或者运动时慢慢思考,最终花开成果。我的总标题为感性与理性的螺旋型上升探索,因为我的所有的思维必然是感性得出,经过自我理性分析,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得出结论。整个过程缺一不可。

第一次我把我想写书的想法告诉的人是大学的一位故人,尽管在经历了种种坎坷之后,我们最终分道扬镳,不再相见。然而回顾那些时光,我很感谢她能够不鄙夷或者嘲讽我的想法,对我表示了充分地肯定。也是自那时开始,我决定写点我自己的东西。时光荏苒,我在某些方面的不成熟最终让我失去了她,现在想来我确实伤害了她,不只是她,还包括另外的人,这里就不说了,此生大概不会再相见,就把遗憾放在身后,而面向未来吧。在我开始写我的文字时,我已经做好了被不屑,被嘲讽的准备,所以我对这些文章的定位就是自娱自乐,不是为了和别人争吵或者辩论。我思我想我写,都是我自己思考过程的兑现。我觉得一个人能够反思很重要,而收敛锋芒,与人平和更重要。也许一辈子,我都没有机会达到宠辱不惊的平台,但至少我能够平静地面对大江大海,观山潮而听风雨。我对我自己,对工作,对生活都是如此,能够做就去做,不能做也不勉强,属于我的,积极而不强取,不属于我的,随他去罢。

今天和一位经常探讨问题的朋友聊了一些,在她的一些观点上,我至少不完全赞同,原谅我始终觉得她有点偏激,而我自我认知中不太认为那些社会问题和我有关,我可以评论,可以了解,但其实那些男权,女权还是人权和我都没关系,就像她说的站在强者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我是同意的。我并不是那些被权利的人,说不好听的吧,我并不是娶不到老婆的反女权,娶得到老婆的男人哪个还会在网上耍键盘啊,我同样也对女权主义者无感,我也不是那些自视甚高的田园女权的舔狗罢了。男权女权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婚恋引发的。其实我如果不那么做,不显得那么没情商,没品味,我还是能够有一些市场的,事实上我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我李永昕并不需要标签化我自己,这是我的固执。简单来说,我可以包装我自己,但我不愿意。我希望爱我的人是因为我这个人喜欢我而并非找个抱团取暖的或者崇拜,职业等等其他原因。扯远了,回到我和这位朋友的问题上,至少她的看法,我认同一部分,不全部接受。强者是不分男女的,只有弱者才会像螃蟹一样在群里互相拉扯着对方,才会把另一方或者另一个群体贴上标签。舔狗有钱了还算是舔狗嘛,那是温柔的暖男。大男子主义者有钱有势这不就是霸道总裁了。说白了很多人不过是被标签化的工具人呀。爱狗人士,绝大部分的所谓自律星人不是吗,发个朋友圈标榜一下自我顿时感觉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诸如此类的,还有把化妆啊,买鞋啊,精致生活作为标签标榜自己的,说明内心太贫乏了。我爱打篮球,我打后卫需要速度,我打内线需要包裹好,于是我会去买一双合适篮球鞋,这就是我买鞋的目的。我买AJ可以呀,可我实在没必要为了情怀买单,说白了乔丹打球年代绝大部分人都还在吃奶呢,有什么情怀,就是炫耀吧,有这个时间去篮球场挥汗如雨,去健身房增加力量,去跑步吧。热爱乔丹,却没有对胜利的渴望,热爱科比,也没有做事认真的精神,哪里是喜欢,就是追逐潮流罢了,说个偶像就是证明自己跟上了流行罢了。我06年喜欢科比,在华邦,在新体,在老体,从科2到科8大概十几双鞋都被我打篮球打坏了,它们就是一双鞋子罢了,那些寒冬腊月,夏日酷暑,每天一千球,一个球场就我一个人我也坚持下来了。虽然没有打球很厉害,但至少我努力了,天赋不够。从大学大一到大四,学员队就拿过一次冠军,不说一己之力吧,至少最重要的一个吧。回忆往事,很多人都是理论派,嘴炮党,当一个人真正行动是如此的艰难,大家所谓的热爱,纯粹就是喜欢看个比赛,吹个牛而已。

我单位的一位领导在值班时和我聊天跟我说,小李呀,人总是要多学习,学历很重要,你只有站在更高处,更高的平台才能望得更远。我很认同,不管是领导,同事,朋友,在他们身上我能够寻找一些对我有用的东西,这也是我的学习。我很不屑的是吹牛的人,夸大自我的努力,停留在自己的过去不可自拔。以前我也是这样的人,现在我对我自己过去的一些东西感到后悔。我从来不惧怕未知的挑战,我惧怕的是我自己认为我自己就这样了。这也是我写这些文字最想表达的一点,世界远没有那么理想,人永远要多重打算,把自己的思维拓展出去,用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规划好自己各种目标和道路。

我不必成为所有人都热爱的那种人,但我必须成为我心目中的那个人。我是成功是失败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我是我自己,并非那些标签化和表面保持完美人设的那种人。真诚不光是对别人,也是对自己。我是如何,世界就应该是如何。我站在这里,我就是有我存在的价值。我是李永昕,并非他人都可以取代或者贴标签的。

19.论青年的力量

五四青年节,很多人都转发了那个何冰的视频《后浪》,我看了5遍,并结合18岁以来从少年到24岁之间短短的经历,我想谈谈我的几点看法,探讨对青年应该具有的几点力量的思考。

一 坚持的力量

我们跑步时常会听一些激昂澎湃的音乐,从而刺激我们的肾上腺素来达到跑完预订目标的作用。以小见大,生活中其实我们也是在达成各种各样的目标,有的近在咫尺,有的长久之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会经历挫折或者遇到困难,我们徘徊,痛苦,也有过失落,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于是,我们需要一些肾上腺素来刺激精神,让我们勇往直前,这个视频很好的在疫情期间给所有人,特别是正在工作学习的你我提供正面的力量。正能量的作用就在于此。然而,我们忽略了一点,生活并不是跑步,不是短时间屏住呼吸一口气冲过终点的,我们需要调节,需要忍耐,需要面对挫折,需要克服心里的障碍,在这个长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所能得到的那一点点刺激往往会被平凡所淹没。作为青年,也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时常反思自醒,不是为了给自己打一针肾上腺素,而是提醒自己,我不需要,我能坚持。坚持每日看似相同的日子,坚持太阳东升西落还能依旧欣赏朝阳和晚霞。一个人最大的勇气,在我看来就是直面平凡,但坚持自我。以我而言,作为一个意外,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踏入了这个圈子,在四年后来到了这个地方,有苦恼,也有后悔的东西,甚至我以前一直相当一个老师的梦想也不可能实现了。我很喜欢凯撒的一句话,我来我见我征服。我来到这里,我有了我对这个圈子环境的认知,我要征服我自己。这就是我自己的坚持,我不是很喜欢但我不放弃去做一些事情,这也是我的坚持,我深刻地知道我并不是故事的主角,在时代的大浪潮中我只是一颗平凡的水滴,但我会选择坚持,不是为了其他任何原因,只为了我要征服我自己。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如果我没办法逆流而上,至少要紧跟浪潮不落后。伟大的人从事伟大的事业,平凡的人坚守平凡的人生,都是胜利,坚持就是胜利。

二 学习的力量

我这里提到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科或者工具知识,还有向生活,向他人,向自己学习的力量。我其实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学习到了一点东西,并且我有感觉他们对我的启迪正在发挥着作用。我尊敬每一个被我学习的人,无关乎岗位,学历或者其他,工作中的东西也可以代入到生活,集体的思维也可以作用于个人,慢慢观察和与他人交流就是我学习的方法。在这里生活工作近两年了,很多人身上的闪光点和特点我都有学习到,也许有些明显,有些还未曾质变。我越发喜欢在别人身上看到我没有的东西,尽管有时候我固执地不愿意去接受,但我始终报以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我学会了很多,比如认知,比如长远目标,比如规划生活,以前我朦胧的有一些概念,但是在身边人的交流中我知道了明确的表示,这是我的努力,同时我也非常感谢能够和我说这些的朋友和同事,无关其他,出于对学习的认知,我很尊敬他们。作为青年,首先就是学习,学习自己该学习的一切,去思考自己是否能够接受他人的教育,而不是抱着自己的想法故步自封,年轻的力量在于能够学习,而不是狂妄自大,自负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三 品德的力量

在这个社会上最重要的品德其实就是共情,与他人共情。不管是友情,爱情还是各种感情。人的感情最初的开始都是来源于对自我的爱,我喜欢上了一个人,夜不能寐,寤寐思服,那我在深更半夜想的一定是那个女孩子喜不喜欢我,同理可得对待他人也是一样的,我现在所能体会最多的就是不给他人添麻烦,更深层次的共情我还没能做到。品德就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意识能否控制自己的情感,与他人形成共鸣。打篮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一直告诉我的好朋友沈公子一定要多传球,先把队友带动起来,当他们有了自信,防守,跑位都会积极起来,你可以先做好防守抢篮板等脏活累活,然后让别人对你形成共鸣,靠情感交流,带动队友,而不是一个人只会运球单打,把队友晾在一边。热爱这个运动的开始,就是把自己的情绪传播给他人,你给出了正面信息,别人才会给你正面的回应。永远不要想着自己一个人能搞定一场比赛,带动他人,毕竟我们能够控制的只有自己的想法。打篮球如此,其他也是如此,和我打篮球的伙伴我都希望能够在球场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不是在那里因为一个球投不了或者不怎么会打而被孤立。我永远相信我的队友会投进他手里的球,我要做的就是给他篮板保证。

我一直在不断记录我的生活,积累我的力量,只不过有些东西看得见,有些东西还未曾起作用。在我思考我个人存在意义的过程中,我也失去了很多人,我同样不后悔,毕竟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美美与共,和而不同。我不喜欢唱高调,颂赞歌,不喜欢做门面生意,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精神。青年需要力量,去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过程中,其实更需要内敛,中国人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不适合张扬,山崩于前而面如平湖者,可为上将军。在这一点上,我还不够,毕竟还需要锻炼,处变不惊暂时还做不到,可以作为一个目标,去慢慢实现。前浪后浪不是对立的,我们仔细看波浪的运动是有惯性的,前浪后浪都在遵循自然规律以同一个姿态去扑向海边的礁石,我们所能选择的其实并不是与运动轨迹相反而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也不是热血三分钟,而后又回归平静。我们可以选择做池塘的小漩涡,也可以选择做大海的巨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是在努力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后浪。也是我认为青年最该具有的精神力量。

20.始终保持斗争性

矛盾的动力来自于斗争,只有源源不断的斗争才能发现我的存在价值。网络上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在二十岁的年纪已经死去,却在七十岁埋葬。‘’其实在我理解看来就是在年轻时已经失去了斗争的勇气,与环境斗争,与一切斗争的勇气。什么是斗争,简单来说就是不断拓宽自己的舒适区,也可以深层次讲就是拓宽我们的价值面。我们往往抱怨平台,抱怨环境。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去斗争。人是一个矛盾的生物,智慧赋予了我们挑战的勇气,也给予我们软弱。我们顺从了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顺从了社会趋势。我们都在干着别人为我们安排好的事情。就像广为流传的奶头乐文化一样。我们追逐的东西都是享乐主义的产物。我们不再具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也不具备打破一切的能力。我们突出人性,强调个人,却不断在我们中沉沦,在群体中迷失。试看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都在扮演者别人为我们写好的剧本。我也是如此,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懦弱的人,就在于身上的牵绊和软弱性以及惰性让我无法认清自我。我本不应该如此不具有斗争性。当然更有一种病态的斗争性也是不可取的,是否定一切,挑战一切,这是一种盲目自大的表现。我们太需要斗争。却反而陷入了形而上学的陷阱。我很恐慌,我怕被同化。我更恐惧,我所坚信的一切是他人和环境的安排。人的斗争性应该是为我这个存在服务,让我充分发挥我的价值。君子和而不同,应该是每个人都在矛盾中发现自我,发现群体中的个人是多么的夺目出众。没有,我穿着最鲜艳的衣服,泯于众人。我要为我之前的勇气重新下个定义,除了面对困难,面对现实,迎接挑战是一种勇气。更重要的勇气,是保持自我的斗争性,在否定自我中寻找自我的价值。我心中隐隐有一个想法在跳动,可我实在无法说清楚那一点的存在。我只是不断在尝试,哪怕在千篇一律的人群中,我能找寻到自我的存在。人性的光辉不仅仅在在我们中发光发热,而应该是在人群中熠熠生辉。我热爱生活,热爱我这仅有一次的生命,生命在我这里的体现是矛盾的运动,是不断斗争的前进,是对大众的不屑一顾。除此以外的生命太过暗淡了,我恐慌那样的生命,不具有斗争性的人性是黑暗中的小船,除了追随波浪的流向,没有了前进的方向。我所有的文章都必然是从我出发,到我结束。任何我们都是对自我的排斥和亵渎。脱离人群的流浪者比迎接欢呼的英雄更值得我去铭记。因为英雄被我们迎接,掌声,鲜花。而流浪者只有背影和前路的未卜。我们需要英雄去指引普罗大众的方向,代替大众的价值。可在我心中我更想为那位无名的流浪者欢呼,为他的勇气呐喊,他离去了,不知去向何处,但他离去了,摆脱了围城,摆脱了鲜花掌声,去追逐黑夜的寂静以及明日的朝阳。我们太缺少这样的斗争精神了,我们太需要被这样的精神鼓舞了。这个时代将会迈向一种病态的方向,而你我众人既是推波助澜者也是感同身受者,不能说悲哀,只能说我们太聪明了,我们构建了一个舒适的围城,并且惧怕出去。我们的肾上腺素已经被各种汹涌澎湃的感官刺激所吸引。我们的侠客已经死在了江湖了。这是历史,我们最终不是被环境打败,也不是被核武器或者各种自然灾害所打败。人类终将被自己的围城困死,然后围城为我们盖棺定论,这就是最悲哀的。文明不接受孤客,悲观主义者的自我否定也走错了方向。我们盲目乐观,打激素般积极向上,却不曾回头看看我们一路行来,缺失了多少美好的风景。我年纪二十,我等待着七十埋葬。这就是我们所有人的归途。一切资本都伪装了思想者,一切的文化都被包装,被出售。屠龙者成了巨龙,这个论断不确切。从来没有屠龙者,只有追逐利益的普通人。你,我,他。都是靠着身上的标签存活,如果没有屠龙者的标签,也没有巨龙的标签,我们将不知如何继续我们的人生。

斗争来源于不得,也终将因为不得而选择妥协。很久没有继续我的这些篇章了,以斗争性结束25000字,也表达我对我自己目标缺失的失望,对自己也死亡于命运铁蹄下的人生的缅怀。

21.安全感

我们毕生所求在于获得稳定安全感,为此我们可以道德高尚,也可以卑鄙无耻。追求安全感是人性最为直观的体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男性劳动力和土地就是安全感。封建王朝,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就是安全感。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安全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金钱。

22.滑稽广记(1)

各位,各位看官。

常言道,人生百态。而我看来,我们越来越趋近于统一的姿态和形貌。群山之中依旧能见远近高低各不同,而人群之中,千人一面亦是常态。曾有言,幸福总是相似,而不幸各不相同。但我又觉得,幸福充满不同的喜悦,而不幸充斥着相同的悲伤。你说这是不是挺滑稽的。

我作此文,想将支离破碎的生活用一种自嘲或者嘲讽他人的方式记录一下,完整地串联起精彩和平凡。就像拿着时间去沟通白天和黑夜。生活中有时候充满了荒诞和偶然,在每一件事看似不关联的进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戏剧性的结局。

我们每个人都是个独立个体,生来孤独而又害怕孤独,母胎之中伴随着的黑暗催促我们去探索光明,寻找认同。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决定文化,文化又固化行为。在这巩固的物质三角关系中,嘿,又有精神层面的追求在作为,强化这种关系。于是,我们的社会性出现,离群索居者不是能够独自生存的神灵,就是失去社会生命的疯子。滑稽的地方在,我们自己都在迫切地为这种寻求独立和追求认同之间不断寻找定义去解释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

昨天你抬头看着云不错,你也说不清为什么这朵云不错,大概是美的,美得让你觉得不错。美是谁定义的,是你吗,不,你是感觉美,你通过认知来获取美的定义!你如何认知这种定义,是教育,是学习。那么你这种审美便不具备唯一性,你的审美是经过定义过的,你只是在寻找与这种定义先匹配的正确选项。音乐,美术,艺术创造都可以以此类推,那么我们想,既然你选择出的正确选项被你告诉了别人,你告诉你的朋友,你的粉丝,你说你们看那朵云好美,他们也说这多美呀,你把你的正确选项告诉了他们,于是他们说你创造了这定义,于是你成了发现美的第一。把一个做对题目的人称赞为出题者,这很滑稽。第一个说云美的那个人是创造者,从今而后的所有人都是修补者和阐释者。

我站在烈日炎炎下,看着那多云超过了一个小时,我持久感受的反应是累而不是美。通过虚化那些限定,我们总是主观去意会那些美好,如果我们去结合场景中各种条件去仔细观察一个行为或者想法,那么很多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哦,对不起,我们是人,我们的主观才是最重要的,我们只会提取那些我们认为的好的东西,忽视那些对我们观点不利的因素。

我们何不食肉糜。因为,我知道肉糜能吃饱呀,你问我肉糜在哪里,你自己去找呀,和我有什么关系。

23.滑稽广记(2)

辩论真是一件无意义的事,其实我们并非在辩论中分辩对错,而只是想要通过话术去击败对方。在文明的新时代,我们采用决斗,语言的决斗这一种传统方式去决定胜利。决定一个命题对错的,不应该是时间的检验和无数实践的探索嘛。而我们用几分钟去,一段话,把与对方相反的答案打包塞过去,还妄图获得对方的理解,抛弃对方持有的论据。胜利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无论我们怎么辩论都没办法证明1+1=2是错的,如果我要作为反方去辨倒这个命题,无非就是二进制的1+1=10罢了,我自己都知道我实在诡辩偷换概念。将一个大命题的某个条件置于矛盾的主体,而隐藏了矛盾真正的实在。其实在历史中类似滑稽的事件比比皆是。广为人称道的还璧归赵就是个笑话,一个国家不以一个经济军事力量作为发展的第一要义,天天只在乎无光紧要的面子,局限于一城一地得失。将国家大将置于嘴舌之能的客卿之下,岂不也是一叶障目。不可否认渑池之会和还璧归赵体现了一个国家外交层面的智慧和气节。然而,基本面全面被压制的赵国,在战场上打不赢,一切都是泡沫罢了。

我最近和朋友举了一个例子来证明一件事,假设我有100万,在市中心全款买了100平的房子,那么在这个交易中我完成了交换,我现在的资产没有变动。第二年房价变化,假设房价下跌了1倍,那我的房子100平,只值50万。我于是再贴了50万,卖了原来的房子,共得100万,在同小区买了200平的房子。最后结果就是我用150万买了200平市中心的房子。第二个假设,第二年房价涨了1倍,我卖了100平的房子,卖得200万,我于是再贴200万,买了同小区200平的房子,最后结果是我花了300万买了200平市中心的房子。在不考虑各种其他项目支出和人力资本投入,仅仅看最后性价比来看,如果房价下跌,我们买的房子可以花更少的钱在同位置买更大的房子,如果房价上涨,我们如果不卖出房子,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其实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升,所以在不加高杠杆的前提下,房价的上涨时除非有两套以上房子可以出租或者卖出房源获取收益,不然不如下跌或者维持现状,以期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在当今目前看来,经济下行开始缓慢增长,未来收入预期不会大幅度增长的前提下,我个人认为应当适当保留一些现金流和可出手的固定资产以备不测风云,当然我这也是我自己的一点点小小的认知,仅仅是荒唐之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757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478评论 1 2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540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59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03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29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59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83评论 0 19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55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37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64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27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20评论 3 2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9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5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6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60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