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笔记

正面管教引言

1、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

娇纵VS惩罚VS和善而坚定

2、积极的暂停

3、专注解决问题

改掉惩罚的积习,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

4、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5、正面管教拼图中的几块拼版

理解孩子的四种错误行为目的

和善与坚定并行

相互尊重

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社会责任感

家庭会议和班会

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给予鼓励



第一章 正面的几个方法

需要注意的几点:

1、 平等不意味着完全相同,成年人对孩子的引领和指导是很重要的。但是孩子应该得到同等的尊严和尊重,在和善而坚定的氛围中发展自己的人生技能。

2、今天的孩子缺乏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环境中才能培养出。

(1)他们被以爱的名义给予太多,无需付出努力和投入,因而被剥夺了发展出对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能力把握生活中的起伏。

(2)父母忽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剥夺了孩子以负责任的方式做贡献来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反而埋怨孩子,嫌他们没有责任感。

3、停止惩罚不意味着允许孩子为所欲为。

(1)让他们去体验与其享受到的特权直接相关的责任。否则,孩子只会成为依赖和接受的人,通过操纵别人来得到归属感和责任感。

(2)有些孩子会认为做任何事都会招来羞辱和痛苦,而认定自己不该再努力。没有机会体验到自己很能干,就很难建立"我够好"的信念。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 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 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 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不理解什么意思?是指解决问题的能力)

4、内省能力强: 对个人情绪的理解,通过这种理解做到自律和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 善于和他人合作,在沟通中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

7、判断能力强: 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如果允许孩子为家庭生活做有意义的事情时与父母并肩做事、边干边学,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这些感知力和技能。孩子的大多数不良行为正是源于上述感知力和技能的缺乏。

正面管教型的互动方式:

一起制订对双方有利的规则,还要在遇到问题时共同决定对大家都有益的解决方案。当我必需独自作出决断时,我会和善而坚定,维护你的尊严,给予你尊重。

惩罚造成的四个R

愤恨、报复、反叛、退缩

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是基础)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自律)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

父母应该如何做

1、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尊重孩子

(1)用语言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是尊重孩子(比如:我看得出来你很失望)。

(2)相信孩子能经得起挫折并能由此培养出对自己的信心,也是尊重孩子。

3、尊重自己

不允许孩子以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你或者他人,并不意味着要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比如可以走开,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后,在跟孩子说: 很抱歉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今后,每当你不尊重我时,我会暂时走开一下。我爱你,愿和你在一起。因此,当你能够尊重我时,就告诉我,我会很乐意和你一起找出处理你怒气的其它方法。

4、不在生气是解决问题

当孩子违反了限制,不要惩罚,不要说教。最好问一些启发性问题:

1、发生了什么事情?

2、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3、你打算用什么办法来解决问题?

4、你从中学到什么能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和善而坚定的常用语

1、等一下就轮到你了

2、我知道你能换一种尊重人的说法

3、我很在乎你,会等到我们能相互尊重时再继续谈

4、要做、不要说(比如,平静地默默握着孩子的手,向孩子演示怎么做)

5、我们待会再说这件事。现在该上车了


第二章 几个基本概念

1、赢了孩子(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VS 赢得孩子(尊重理解,和善而坚定)

赢得合作四个步骤:

(1)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对孩子的同情(理解感受,如果有,可以告诉孩子你的类似感受或行为),而不是宽恕。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2、自尊

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评价,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否则,孩子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

把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允许孩子经历失败,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

3、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怎么做比做什么更重要

说话的语气往往最能准确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感觉,需要营造一种让人感到亲近和信任的氛围。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更重要。

(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怎么做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之一)

阿德勒的基本概念

1、孩子是社会人:  当他们处于"求存"状态时,会出现所谓"不良行为",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行为。

2、行为以目的为导向

3、首要目的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4、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

5、社会责任感或集体感

6、平等(尊严和尊重)

7、犯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

    矫正错误的三个R

(1)承认: 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 我向你道歉

(3)解决: 让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8、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



第三章 出生顺序的重要性

概述: 出生顺序相同的人往往具有相同的特点和行为。

孩子把自己和兄弟姐妹做比较,如果兄弟姐妹在某个方面做得很好,自己的选择就只能是以下四选项之一:

(1)在一个完全不同的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2)竞争,努力做得比其它孩子好

(3)反叛或报复

(4)因为相信自己赢不了而放弃

1、排行最大的孩子:  提供机会让他们感到输了也没什么、不必凡事求第一。

2、排行最小的孩子: 擅长操纵别人为他们服务,显示自己的重要,来获得自己的价值感。

提供机会给孩子发展责任感、自立和自信意识。"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

3、排在中间的孩子: 大都比较随和,很能同情弱者。帮助中间的孩子减轻受挤压的感受。

4、独生子: 既可能像老大,也可能像老小,取决于他们是像老大那样被赋予更多责任,还是像老小那样被溺爱。

当两个孩子年龄相差4岁或者以上时,他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就会减少,竞争也会较少。

家庭氛围

在推崇竞争并且塑造竞争的气氛家庭里,孩子之间的差异就会增强。在推崇合作并塑造合作气氛的家庭里,孩子间的不同会减少。



第四章 重新看待不良行为

什么是不良行为?

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发展适宜性行为、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或者因为一个偶然事件导致我们转向受"原始脑"操纵的行为(此时唯一的选择只有权利争夺或退却,而无法沟通。)

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

当我们重新来看待不良行为,不再把责任感等同于责难或者羞辱时,其结果对孩子和大人都是令人鼓舞的。

积极的暂停:

我们就能够自己先"暂停"以梳理自己的情绪,直到我们能深思熟虑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对孩子作出反应的时候。

我们要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学会控制我们自己的行为,将我们的行为转变为鼓励孩子的行为改进,并且不损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孩子行为不当时,他们会选择四个不恰当或者错误的目的,以获得建立在错误观念之上的归属感和价值感。

四个错误观念和错误行为目的

1、寻求过度关注-- 错误观念: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利-- 错误观念: 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者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 错误观念:我得不到归属,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 错误观念:不可能有归属感。我放弃

错误目的表: 第68页到69页

详细阐述了孩子的目的,家长或老师的感受,想采取的感受,孩子的回应,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家长或老师主动的、鼓励性的回应。

帮助识别错误目的和观念的线索

1、第一条线索: 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1)如果感受到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很能是寻求权利

(2)如果感觉受到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利

(3)如果感受到伤害、失望、难以置信、或憎恶,孩子目的很可能是报复

(4)如果觉得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或无助,孩子的目的可能是自暴自弃

沮丧和愤怒,都是对最初感觉的第二回应,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愤怒和沮丧的背后是什么呢?",找根本原因。

2、 第二条线索: 当你要求孩子停止其行为时,孩子的反应。

寻求过度关注: 孩子会停下来一会,但不久会开始原来的行为,或其它引起你关注的行为。

寻求权利: 孩子继续不良行为,并可能言语顶撞,或消极抵抗。

报复: 孩子以一些破坏性的行为或伤害的话来反击你。常常会升级为你和孩子之间的报复循环。

自暴自弃: 孩子往往很消极,希望你快点放弃努力,别在打扰他。

当我们面对做出不良行为的孩子时,我们太容易以愤怒和沮丧的第二反应来回应,而不是停下来想一想: 这孩子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要对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作出反应,而不是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

鼓励会消除孩子对不良行为的需要。

对每一种错误目的的有效鼓励方式:

详细见第77页到82页

目的揭示法: 识别不良行为的第三种方法。

整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客观而友善,有两种反应会让你知道自己是否猜对了。第一是认同反应: 孩子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笑,哪怕他同时回答"不对"。另一种反应是简单地回答"是"。



第五章 当心逻辑后果

逻辑后果的误用: 把惩罚伪装起来当逻辑后果!

自然后果:

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比如,站在雨中会被淋湿,不吃东西,就会饿。

这里不允许借题发挥(比如,我早就告诉过你了...),而应当对孩子正在经历的事情表达同情和理解(我敢肯定肚子饿了/得了低分/丢了自行车很难受)。在适当时加上一句:"我爱你,我相信你能处理好。"

当计划改变你的行为并让孩子体验他们的选择所产生的自然后果时,事先以尊重的态度和孩子商量是非常重要的。

自然后果通常是培养责任感的一种方式。

决定你自己要做什么:

决定自己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

不宜采用自然后果的四种情况:

1、当孩子处于危险中。

2、花时间训练。

3、当自然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时。

4、当孩子行为的结果在孩子看来不是什么问题时,自然后果就不会奏效。

对幼小孩子,监护(防止孩子出现危险状况的唯一办法)、转移注意力、转移孩子的行为是三大法宝。

逻辑后果:

它不同于自然后果,它要求一个大人或其他孩子,在家庭会议或班会上介入。重要的是,要觉得哪种后果能为孩子创造有益的学习体验,鼓励孩子选择负责任的合作。如果一个后果让人感觉更像是惩罚,就要选择正面管教其它工具。

逻辑后果四个R:

1、相关: 后果必须与行为相关。

2、尊重: 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是和善而坚定地执行。

3、合理: 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不是为了孩子吃苦头),并且从大人和孩子角度看都是合理的。

4、预先告知: 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某种行为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

逻辑后果的目的是为了停止不良行为并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为了报复而给孩子造成痛苦。因此,逻辑后果的另一个名称是转移孩子的行为。

转移孩子的行为:

当一个逻辑后果能将孩子的行为转向一个有用的(有贡献的)行为时,它就是有效的逻辑后果。

我们是为了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学习,而不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孩子在感觉良好时,才会做得更好。

逻辑后果与行为的错误目的

1、使用逻辑后果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是,要考虑行为的错误目的。有些适合(如获取关注),有些不适合。(?)

2、不论孩子的错误目的是什么,逻辑后果都可能完全不适合。(逻辑后果适用于哪种情况?如何使用)

小结:

1、 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运用比较难。在理性的时候,大人知道自己的关键目标是促使孩子成为幸福而有责任感的人。然而,大人们太容易陷入权利之争,太容易受情绪支配而把"赢得"孩子变成"赢了"孩子。

管教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

2、其它或许更有效的方法:

设立日常惯例、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请求孩子的帮助、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决定你要做什么而不是让孩子做什么、以尊重孩子的态度执行决定、拥抱、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选择会带来的后果而不是强加后果。

.



第六章 关注于解决问题

错误观念: 大人认为要先*受到伤害,才能有所收获,以至于我们必须通过伤害孩子来教给他们分辨对错。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主旨: 问题是什么以及其解决方法是什么?当大人肯花时间训练孩子,并放手给孩子充分的机会施展解决问题的技能,孩子们就会成为出色的解决问题能手。

关注于解决问题的3R1H:

相关、尊重、合理、有帮助

这和逻辑后果的四个R很相似,唯一不同的是1H-有帮助,因为它强调的是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为问题付出代价。

惩罚性建议 VS 解决问题的建议

如果可以让孩子选择他们认为最有帮助的建议,而不是由别人告诉他应该选择什么,或者由班级会议/家庭会议决定要当事人接受哪个方案,会极大地增进孩子的受尊重感和责任感。

"冷静期"价值:

在试图解决问题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冷静。让孩子理解并学会这一点非常重要。积极的"暂停"可以帮助我们不受"原始脑"的支配。

如果双方在冷静下来之前无法对行为冲突视而不见,至少要用"我句式"来表达感受和意图,而不能用伤害性的评判和指责。

在布置"积极暂停区"时,要遵守以下原则:

1、花时间训练。教孩子使用"积极的暂停"或者"重新振作起来的时间"的一个好方法就是把它用于你自己。可以布置"在振作区"(自己取个喜欢的名字)。

2、让孩子们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地小地方。做能帮助孩子们心情好转的动作,比如读书、玩玩具、休息或听音乐。

3、事先和孩子们(或学生们)商量好一个计划。向孩子解释在试图解决问题时,做一个暂停,直到自己的感觉好起来,是很有帮助的。

4、要教给孩子们,当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任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者做出补偿。

(1)如果"积极的暂停"已经足以中断有问题的行为,那就没有必要每一次都找解决方案。

(2)当看上去确实适合紧跟着找解决问题方案时,用启发性问题帮助孩子探讨自己选择造成的后果,并用自己学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启发式问题

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要求孩子参与进来,自己思考,并确定对他们最重要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方案,而不是强加后果。

典型的启发式问题

1、你当时想要完成什么?

2、你对发生的事情有什么感觉?

3、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发生?

4、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

5、你怎样才能把这次学到的东西用于将来?

6、你现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想法?

提问时要格外注意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孩子们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性趣时就,"为什么"才能起作用(不建议直接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听起来在指责,会招致孩子的戒备)。

提问注意事项:

1、不要预设答案。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情烦躁,则不能提问。

3、你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内心。

总结--关注于解决问题能让孩子学到:

1、从错误中学到东西,需要做什么。怎样解决,如何做。

2、怎样才能发挥孩子们的优点: 当孩子自己或者一起参与选出最有益方案,他们就会收到鼓励,以建设性方式运用自己力量。

3、错误是学习的机会:犯错不可怕,是学习的途经

4、怎样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

5、怎样停下来、冷静下来并解决问题,而不是做出反击。

6、怎样创造性面对出乎意料的问题,而不是心绪败坏,放弃努力。

7、怎样培养恰当的(有益于社会的)回应方式。

对刚开始学习正面管教方式的父母,应该每次只做一件事,并且记住不要害怕不完美。要结束管教战争,就必须避免权利之争,并营造长期有效的氛围: 尊重、承担责任、充满自信、足智多谋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




第七章 有效地运用鼓励

引言: 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丧失信心的孩子,他们的不良行为是在让你知道,他们没有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而且他们对如何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抱有错误的信念。鼓励是大人帮助孩子时应该学会的最重要的技能。但这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况且许多成年人不知道什么是鼓励。

鼓励不容易做到的原因:

1、大人们习惯以负面方式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作出回应,而不是处理隐藏在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

要记住行为不当的孩子其实是在说"我只是想有所归属",有时的确有困难。

2、大人们抱有错误观念:坚信惩罚能促使孩子们改善他们的行为。对惩罚很善长,对鼓励不得要领。

3、在发生冲突时,孩子并不一定能接受鼓励。

什么是鼓励?

1、鼓励是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我有能力,我能贡献,我能影响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我知道我该怎么回应"的感知力。

2、 鼓励是教给孩子们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所必须的人生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3、可以简单到先从拥抱开始,帮助孩子感觉好起来。

鼓励的时机: 如果鼓励不成功,可能是时机不对。认识到冷静期的重要性增加成功的机会。

相互尊重:(包含以下态度)

1、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信任

2、对别人的观点以及你自己的观点的兴趣

3、承担起你对问题所应负责任的意愿

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则来教给孩子这种态度。思考如何融合时机、赢得合作与相互尊重。

改善而不是完美:

要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承认孩子的进步会鼓舞孩子,并能激励孩子继续努力。

着眼于优点而不是缺点:

大部分孩子可能85%都是优点,如果花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来关注15%消极方面时,消极方面会膨胀,而积极方面不久会消失。你看到什么就得到什么。

将不良行为转向积极的方面:

将重心转向解决问题,引导给孩子如何去做。

作出弥补:

在大人的态度友善而尊重的时候,而且当孩子参与决定该如何弥补的时候,这样做会特别有效。

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他教给孩子社会责任感,在孩子帮助别人时,会对自己感觉更好。

做出弥补是鼓励,因为孩子们因此知道能够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而不必担心受到责难、羞辱、痛苦。

需要注意,鼓励孩子做出弥补,他们并没有逃脱不良行为的责任,是在不伤尊严和受尊重的情况下学习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避开社会压力:

当处于社会压力之下时,自己走开,或以尊重的方式请他人离开,以便能私下自己解决问题。

安排特别时光:

1、父母和孩子之间

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感觉到他们对你很重要)。提醒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孩子(为了和他们在一起的快乐)。当你太忙而孩子期望你的关注时,让他们接受你当时没有时间会容易得多(提醒他们特别时光)。

父母和孩子的睡前特别时光(不能以此代替白天的特别时光): 相互说一下白天最伤心和最开心的事。

起初可能孩子会因为有机会诉说伤心事而过于激动,甚至哭起来。那父母耐心地等孩子平静下来,说"我很愿意听你把心事告诉我。等明天你不那么伤心时,我们再来谈谈,看能否找到个解决办法。现在,说说你的开心事吧。"如果孩子不想说,那父母可以说说自己的开心事。在孩子们渐渐习惯之后,就以一种就是论事的方式来说伤心事,随之还会提出如何解决或今后如何避免类似问题的想法。

2、老师和学生之间

放学后花几分钟时间和一个孩子在一起,并且不谈论孩子的问题,问一些这样的问题:你最喜欢做的好玩的事是什么?然后告诉孩子你最喜欢做的事。这能帮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鼓励并停止不良行为。(原因一是孩子觉得受到了特别关注;二是老师不提行为问题出乎她的意料;三是当让孩子分享完之后,你再你分享自己的一些事情,是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感受到价值感和归属感。)

鼓励VS赞扬 (详细表格见P148页)

赞扬可能会使孩子改善行为,但孩子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的人"。鼓励的长期效果让孩子自信,赞扬是让孩子依赖他人。

成年人对赞扬的另一个错误看法,是他们能"给予"孩子自尊。但自尊是培养出来的,是从应对失望、解决问题以及由错误中学习的大量机会中获得的自信和能力感中培养出来的。

成功运用鼓励的前提:

需要大人具有尊重孩子、对孩子的观点感兴趣的态度,以及为孩子提供能够使孩子培养出不为别人的负面观点所左右的自信而培养孩子的人生技能的愿望。

如果你要对孩子说的话是赞扬还是鼓励感到困惑,想想下面问题可能会有帮助:

1、我是在激励孩子自我评价,还是依赖于别人的评价?

2、我是在尊重孩子,还是在摆家长的架子?

3、我是看到了孩子的观点,还是只看到了我自己的观点?

4、我会对朋友这么说话吗?

鼓励自我评价: 关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评价错误或者不好的地方。

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 意味着你的用词和期望要非常明确。

首先要告知或者示范具体步骤,让孩子明确知道要求,消除沟通误区,再让孩子逐步独立完成。

一旦你认为给孩子的训练足够了,就要通过问孩子来检查一下。比如"要收拾厨房,你认为该做哪些事?"

花时间训练并不意味着孩子做的就会达到你的满意,改善是贯穿一生的过程!

日常惯例表:

让孩子参与制作日常惯例表,然后让他们按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收到鼓励。由此的好处是你可以不必再唠叨!

教孩子把犯错看作学习的好时机

启发式问题: 让孩子更多地参与(主动)而非说教(被动)。只有在鼓励性和尊重性的氛围下,真正对孩子的回答感兴趣时,启发性问题才会有效,也就是说不要希望孩子给出你想要的答案。



第八章 班会

概述: 班会和家庭会议是给孩子们机会,培养"七项重要感知力和技能"中所有优点的两个最好途经。

在班会上,学生通过相互致谢以及通过头脑风暴来找到对人的尊重的解决方案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问题前,至少一天的冷静期是必须的,但让孩子们等待超过三天就太长,会让他们失望。

成功班会的态度和指导原则:

要避免不要把班会当做说教的另一个平台。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

有效班会的八大要素:

1、围成一个圆圈

2、练习致谢和感激

3、设立一个议程

4、培养沟通技巧

5、懂得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

6、角色扮演和头脑风暴

7、分辨人们之所以做一件事的四个理由

8、专注于非惩罚性的解决方案

班会的目的

1、向别人致谢(我要感谢某某同学...做的某件事--感谢要具体,包含所做事、对他人的帮助、任何让人感觉好的事)

2、相互帮助

3、解决问题(头脑风暴,专注于相关的、尊重的、合理的、有帮助的解决方案。开始时,最好通过一些假设的情形让学生们得到练习,这样不会使学生们夹杂自己的情绪对同学进行责备。)

4、筹划班级活动

班会指南

1、使用议程: 在全班人都能接触到的地方放一个记事本,有问题把它写到议程上,可以落上自己的名字,但不要把问题涉及到的同学名字写上去。等学生们学会了尊重并帮助别人时,就可以写其他同学的名字。议程上的问题要按照时间顺序在规定时间内讨论,没讨论完的留待第二天继续,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2、使用冷静期: 对年龄小的孩子,要向他们解释在解决议程上的问题之前等待几个小时或一两天目的,是提供冷静下来的机会,这样才能以尊重的态度解决问题。

3、围成圆圈

4、班会的组织: 启用下面的程式,班会的成功率会提高。

(1)从致谢开始: 用一个小物件作为发言棒,顺着圆圈传递。传递时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一致。

(2)宣读议程上的第一个问题,问是否得到解决。如果有时间可以问问这位学生是否愿意分享是如何解决。

(3)如果问题没解决,就顺着圆圈传递发言棒,让大家发表建议和意见。从提出问题的写生开始传递,终点是排在这名学生前的最后一个人。建议传递两圈,因为听过别人的发言之后会有更多的想法和建议。

(4)把每条建议都原汁原味地写下来

(5)宣读所有的建议,然后问问题涉及的学生,他认为哪一个建议最有帮助。如果涉及多个学生,让他们各自选择,如果他们的选择相互冲突,让他们私下商量,找对双方都有用且不冲突的。

(6)问做出选择的学生,愿意何时执行自己选择的建议。你可以给出一个有限的选择,这会给学生们一种承担责任和实践承诺的感觉。

老师的态度和技巧

1、放弃控制,邀请孩子合作("请坐好"活动--帮助老师体验正面管教的基本原理,详见P174)

2、做出榜样: 老师带头使用礼貌语言

3、问启发式问题(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而是需要解释和说明)。比如双向提问,你想让孩子们知道,你认为他们太吵闹了,就问:"有多少同学觉得现在太吵闹了,有多少人认为不算吵闹"。你越少表露你的看法,孩子们就越能独立思考。

4、要为一些问题承担起责任

5、要客观,不要评判。当孩子感到可以不受评判地讨论任何问题时,他们就会把很多事提出来。

6、寻找每个行为背后的积极意图。


第九章 家庭会议

家庭会议与班会的区别:

1、家庭会议应该每周一次,而不是每天一次。

2、决定应该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做出,而非"多数票"原则。

3、家庭会议应该包括对下周活动的讨论。

4、家庭会议结束前的最后一项,应该用来计划下周的家庭娱乐活动。

5、家庭会议应该以一个全家人参与的活动来结束。比如一起玩个游戏、吃爆米花或是每人轮流给大家制作甜点并给大家端上来。

6、围着一张干净的桌子坐,有助于专心解决问题。和班会不同,桌子在家庭会议中不会成为屏障。

家庭会议的"构件"

1、主席:应该轮流做,孩子们会很乐意做。职责包括召集开会、带头致谢、开始解决问题、第一个持发言棒发言,并监督发言棒逐一传递、以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意见或提出建议。

2、秘书: 也应该轮流做,任务是记录会议讨论内容和做出的决定。

3、致谢: 每个家庭会议都要让每个人向每一个其他家庭成员致谢为开始。

4、感激: 可以致谢也可以说出自己的感激。让每个人说出一件让自己感激的事,有助于我们想到原来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需要我们感激。

5、议程: 可以放到全家最受欢迎的地方,建议用打孔机打孔的纸,并保存这些讨论过的议题到家庭会议册里。

6、解决问题: 讨论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不是考虑后果,可以明显减少权利之争。

7、计划家庭活动: 让每个人平等地参与到计划大家都喜爱的活动中来,家庭成员就会更乐意合作。

8、计划家庭娱乐活动: 这是家庭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但被很多家庭都忽略了。可以用"家庭娱乐表"来计划和实施家庭娱乐活动。

9、讨论家务事: 要在家庭会议上讨论家务事,以便让孩子来帮助解决做家务的问题。孩子们自己的选择会更愿意合作。(例如,家务事转盘、带口袋的"家务表",一个写着"未做家务",一个写"完成的家务"、或者把每天主要完成的两三项任务贴墙上)

家庭会议是向孩子传递积极的感觉,并让他们参与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操纵别人。能带给孩子们幸福感、自信感、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能培养孩子"七项重要感知力"。还能提供家庭娱乐、相互尊重、解决问题的体验和幸福的回忆。

为家庭会议增添趣味

1、家庭格言表

2、感激纸: 感激的态度不会自然产生,而是需要学习

3、致谢纸: 营造积极的气氛。不要期待完美,孩子之间的口角是正常的。当孩子以及家长们学着致谢并接受致谢时,负面情绪会大大减少

4、家庭娱乐表

5、"我从错误中学到..."活动

6、晚餐计划表


第九章  你的性格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生活态度取向: 你从孩儿时代开始,就积累着大量潜意识的决定,这些决定共同形成了你的生活态度取向。它代表着你在生活中做出的以何种方式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决定。

当孩子们感知他们的世界,对其做出决定,并得出一些包括"因此,我必须..."的信念的基本结论时,性格取向就形成了。

1、基本生活态度取向: 当你感到自己的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受到威胁或不安全时,所采取的行为。

2、次级生活态度取向: 当你有安全感时所采取的通常行为。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详见P221页)

1、以控制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

比其他取向的人更难忍受批评和羞辱,这是一个程度问题。以控制为取向的人相信,能避免批评和羞辱的最好办法就是保持控制。记住,这是一种个人的信念而非事实。在具有控制性取向的人看来是批评和羞辱的情形,另一个人看来会付之一笑,这是一个感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控制别人通常不是以控制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关注的焦点,他们想要控制的是自己和局面,以获得安全感。然后,孩子们容易将此理解为对他们的控制,并且可能会反抗。

2、以力争优秀为生活态度取向人:

很多都想力争优秀,不愿成为无意义和无足轻重的人。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免自己的无足轻重和无意义。需要注意的是,那些力争优秀为己任的人,极少想要比别人优秀。他们只是有一种错误信念,认为如果自己不是出类拔萃,自己就不够好,这往往导致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或者追随父母的脚步把一生都耗在证明自己上。

3、以安逸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

希望能远离情感上、身体上的痛苦和压力,然而,避免痛苦和压力成了以安逸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最在意、决定着他们的行为的事情。其它取向的人不会为痛苦和压力而狂喜,但他们不会把避免痛苦和压力当做生活的第一要务。

这可能会造成更多地压力,因为他们当时避开了一些似乎会使他们不舒服的措施,但因为孩子只会提要求而不懂合作,这些父母在将来会遇到更大地发麻和压力。

4、以取悦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

在感到不安全感时,会把免遭拒绝当作其行为的主旨和基础。这会导致别人占据优势,或他们被搞得不胜其烦。他们可能讨不到好,或者别人不一定会感激他们的作为和付出,因为以取悦为生活态度的人根本就没问过他人想要什么。


搞清楚你的生活态度取向:

"有压力时"是理解生活态度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当我们感觉到压力或者不安全时,我们才会陷入到自己生活态度取向的消极行为中。这些行为往往是我们和孩子产生权利之争的根源。

我们会选择一种取向作为自己的处事方式,这是在日常感到安全时所采取的。当感到压力、不安全或威胁时,我们会回到基本取向。

也就是说,在不同条件下、不同情形中,我们会选择不同的取向,但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持"必须如此"的取向。比如一个以控制性为生活态度取向的人可能会为了控制而讨好他人。


四种生活态度取向的优缺点(详见P227)

1、安逸型

最大的优点: 能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让孩子看到随和、圆熟、行为可预测的好处。

可能的缺陷: 对孩子过于宽容、娇纵,孩子学会索要无度。

可能需加强: 建立日常惯例、设立目标并且一起解决问题。

2、控制型

优点:能教给孩子组织能力、领导力、坚韧以及对规则的尊重。

可能的缺陷: 僵化、控制,可能会引起孩子的反叛或抗拒。也可能让孩子变成讨好者。

可能需加强: 放手,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技巧,启发式提问的技巧,以及让孩子更多地做出决策的技巧。

3、取悦型

优点: 教给孩子友善、体谅、谦和、折中等

可能的缺陷: 逆来顺受,积怨(你欠我)。当过于艰辛去讨好给自己造成负担,并且没有相应回报,可能会怨恨和沮丧。被讨好的人可能也会怨恨、沮丧或者报复。(别人期待他们回报)

需加强: 想信孩子自己能解决问题,真诚表达自己清晰,学会给予和接受,开家庭会议。

4、力争优秀性

优点: 为孩子树立成功和成就的榜样,激励孩子出类拔萃。

可能缺陷: 说教,期望太高,让孩子觉得力不从心。以正确和错误看到事情,而看不到其它可能性。

需加强: 放弃自己对"正确"的需要,走进孩子内心去发现什么对孩子更重要,记住做事情"正确"的方法不止一种,并且确保将无条件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当做学习的机会。



第十一章 综合应用

积极的"暂停"

躲进卫生间或者读小说,都是做为家长撤离冲突的一个好去处。不论采用哪种冷静方式,最重要的是尊重的态度。

1、家长: 可以和孩子们事先约定一个暗号,表示我需要一会"暂停",我知道我情绪好起来以后能做得更好。要安慰孩子们,你的离开不是要离开他们,而是为了照顾你自己的情绪,因为你知道只有当大家的情绪都好起来时,才可能相互尊重、互相合作地解决问题。这是向孩子们示范一种在生气时尊重地处理自己情绪的方式-- 有什么情绪都没有关系,但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2、孩子:  教给孩子当你感到烦恼或生气时,到你自己房间或者冷静角去做些能使自己感觉好起来的事。比如读读书、玩玩具、听音乐或者睡一会。当心情好了,再出来找爸妈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对三岁以下的孩子,父母陪孩子一起去"暂停"。


情绪的撤出:

冷静期的目的是为了从当时的情形中撤出来,等到情绪上的冲突平静下来,而不是进入权利之争或报复循环。

离开现场是撤出情绪的一个好方法。但情绪的撤出并不意味着爱心的撤离,只是从造成冲突的情形中撤出来,都应紧随上鼓励、训练、将孩子的行为转向积极方面以及在冷静期之后解决问题。


日常惯例表:

可以避免早晨的麻烦和就寝时的争斗。


睡前分享:

当孩子们察觉睡前父母急于摆脱他们时,他们会觉得归属感受到了挫折。他们会以各种方式做出失望行为,比如上厕所、喝水。当他们感觉到你真的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待几分钟来分享一些事情时,他们就能体验到归属感,而不再需要做出不良行为。比如让孩子说说这一天最伤心和最开心的事,然后父母也分享自己最开心和伤心的事。


不介入孩子们之间的争端:

孩子们打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让父母介入。

如果介入是强化了孩子对于如何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信念。

当大人拒绝介入时,或者通过同等对待他们使双方处境相同时,打架的最大动机就被消除了。

在以下情况下,对孩子们打架置身事外会有困难或者不可取:

1、 有些大人发现几乎不可能对孩子打架漠不关心,尽管他们相信这是最好的做法。

2、当孩子太小时,他们可能会对彼此造成严重的伤害。

3、老师们要为学生的安全负责,不能对学生打架袖手旁观。

如果不能忍受置身事外,并且决定介入,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孩子们处境相同"。

1、不要偏袒一方或试图确定谁对谁错。不要成为法官、陪审员和执法官。必须一碗水端平,要同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不会让一个孩子形成"受害者"心理,另一个也不会形成"欺压"心理。

2、给双方同样的选择。比如,各自到各自的房间,等你们觉得不会打了再出来,还是想一起到一个房间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处理孩子行为背后的观念很重要,要知道孩子们何时感到了失望并需要我们的鼓励。鼓励可以这样:"宝宝,我能看到你在生气。"(说出孩子的感受就是很大的鼓励)"妈妈抱抱你好不好?"当孩子得到的是爱和理解,而不是惩罚和蔑视时,会多么惊讶么?当孩子好转时,可以说"你愿意去帮助你的妹妹或弟弟感觉好起来吗?你想先给她个拥抱,还是想让我先抱?假设大孩子因为太生气而不愿拥抱,你可以说"我能明白你现在还没有准备好。我要去安慰你妹妹或弟弟。等你准备好了,你可以过来帮帮我。


无言的信号:

比如说要考虑冷静期,以及要做到和善与坚定,这些方法强调的是行动,而不是言语。当需要说话时,话越少越好。可以提前约定信号,用信号提醒孩子事情,这样就不用唠叨!


给孩子提供选择:

大人给出的选择应该是尊重的,并且着重于情形的需要。选择和责任相关,还与尊重他人并方便他人相关。

当提供选择之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的时候,会让孩子感到被赋予了权利,他们确实能有选择。如果孩子不想要你给出的选择,而想要别的,这个"别的什么"是你能接受的,那很好。如果不是,可以说"那不是一项选择"。然后再重复一遍你给出的选择以及"你来决定"。


"你一...我们就..."

应该以一种能表达出如果条件不满足你就退出的语气说出来。然后,就不再去在意,要让孩子们去体验自己选择带来的结果。如果做不到不在意,那无论怎么说,都会变成一场权利之争。


零花钱:

零花钱不应当用来作为对孩子的惩罚或奖励的工具。当孩子们有零花钱来买东西时,他们会更负责、更珍惜。

零花钱不应作为让孩子承担家务的手段,要用家庭会议教给孩子与承担家务有关的责任感。

小结: 当我们用友善的态度来运用这一章介绍的方法时,会很有效。你的态度、意图以及方式,是成功的关键。



第十二章 家里和教室里的爱与欢乐

概述: 正面管教的首要目标,是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在生活和关系中体验到更多的欢乐、和谐、合作、分担责任、相互尊重和爱。爱和欢乐是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全部目的!


三个提醒: 可以在我们和孩子的关系中避免偏离体验到爱、欢乐和满足的轨道。

1、我们做什么永远不如怎么做更重要。

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会决定我们怎么去做。言语背后的感觉通常能最明显地从说话的语气中表现出来。

2、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

认为我们必须完美,是一条最容易使我们偏离生活中爱与欢乐的歧途。"矫正错误的三个R"能是我们回归正规。

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很容易陷入对别人行动的反击而不是主动行动。当反击孩子行动时,我们自己却用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想教给孩子尊重别人。在反击过程中,一心想要(没经过思考)通过责备、羞辱和痛苦让孩子为其行为"付出代价"。我们没有考虑这对孩子的长期影响。

3、有时候,我们必须反复学习同一件事。


表达我们无条件的爱:

孩子们经常不知道自己有多么重要,不知道父母有多么爱他们。当父母过度关注于孩子的不良行为,以至于眼中没了孩子,孩子眼中也没了自己。

有时候父母为了保护孩子或为孩子好,而做出羞辱孩子的事,让孩子感受不到爱。大多数父母是以爱的名义在运用惩罚。

记住,在孩子感觉更好时,才会做得更好。没有什么事能比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觉更好了。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营造出合作的气氛对于教给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是社会责任感的根本,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孩子有很好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极大地改善人际关系和人生环境。把这些能力教给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和孩子相处时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榜样是最好的老师。


解决问题的四个步骤:

1、不要搭理对方(转身走开比留下来打架需要更大的勇气)

a. 做些别的事

b.为冷静期留足够时间,然后采取以下步骤

2、以尊重的态度讨论发生的冲突

a.告诉对方你的感受,让他知道你不喜欢所发生的事情

b.听对方说他的感受以及不喜欢什么

3、一起找到解决方法

a.找出一个一起玩或轮流玩的方法

b.道歉

4、如果你们无法一起解决问题,就会寻求别的帮助

a.把问题放到家庭会议或班会议程上

b.和一个家长、老师或朋友商量

在和孩子讨论过这些技巧之后,让孩子们就假想情形做角色扮演,以不同方式解决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