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干国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课堂实录

刘丽赏依据录音整理


课堂现场
课堂现场

2017年1月20日,丙申猴年大寒,这是晨山学校双语部永无岛教室第一学期的最后一天——期末庆典的日子。预报说这天最低温度会到零下五度,但清晨只是风多了一些凉意,水未结冰,草儿青青依旧。早饭时朝霞灿烂,一切都预示了这是一个并不太寒冷的好天气。

1

早饭后,教室里没有响起平日的吉他声,因为在期末叙事的内容中安排了吉他弹唱,为了保持神秘和新鲜,小飞侠们暂停了晨间的弹唱。这一天早早响起的是悠扬的古筝声。

这一天的晨诵是干老师来上。八点不到,永无岛教室里已坐满了人。今天除了小飞侠们还有赶来参加期末庆典的大飞侠们,以及结束了期末庆典的其他年级的老师们。

古筝声里干老师端着一杯茶走了进来,“学到今天,梅花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几个小飞侠答道“都喜欢,都挺好的”,干老师笑了,说:“以后看见女孩子,问你喜欢哪一个,你说都挺好的,这是什么意思吗?”这一下所有的人都笑了,课堂就从这样轻松的对话开始了。

干老师继续刚才的对话,问第一桌的凯同学,他喜欢哪一首梅花诗,凯同学犹豫着,这时有小飞侠小声提示《山园小梅》那首好。干老师马上说:“一首诗喜不喜欢,不是因为这首诗好,而是因为什么?”在这样的追问下,所有的小飞侠都开始了思考。“你喜欢一首诗肯定是有个地方和你的心碰撞了一下,喜欢总是有原因的,所以不要听别人的答案。也许我该问的是哪首诗打动了你?”这样的解释后,小飞侠们都明白了,教室里不再有提示的声音,多了思考的神情。

是啊,你喜欢哪一首呢?

婷同学说她最喜欢《早梅》,是因为那种提早开放的精神,这是个喜欢向前冲的孩子。馨同学说喜欢《山园小梅》,并解释了原因,他们都读过干老师写的《一生只够两句诗》。洪同学说他最喜欢“梅雪争春未肯降”,舒同学最喜欢《梅花绝句》,干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逐一给出幽默的解答,小飞侠们都乐了。对于舒同学喜欢“曾为梅花醉似泥”,干老师如是说,如果你热爱一项事务,就要爱得那么热烈。年轻的时候就要那么热热烈烈地爱一场,年少的时候对于某些事物就要痛痛快快地爱一场,山园小梅对小飞侠来说固然好,固然高,但总还是显得有点远了,这时候你会更喜欢浓烈一些——“曾为梅花醉似泥”,这个年龄是要沉醉,要疯狂,需要“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前一个我”这种美好的感觉。

小飞侠们静静地听着思索着,他们这个学期开始在吉他、街舞、素描的世界里遨游,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找到了自己的热爱,这样的话语引起了他们深深地思考,所以他们的眼睛都是明亮的。

2

干老师话锋一转,古人的心情往往随着太阳,随着我们的大地在慢慢地变化。你们知道,一年四季当中,古人在哪一个季节写出的诗歌最多,哪一个季节最少吗?这一下小飞侠们被难住了,在场的每一个大飞侠和老师们也都在迟疑,到底哪个季节,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是不确定。

小飞侠们都在摇头,有声音迟迟疑疑地出来,“春和秋吧?”。干老师未置可否只是继续追问,哪个季节又最少呢。看到小飞侠们不确定的眼神,干老师直接说,毫无疑问,夏天的诗歌最少,秋天最多,春天第二,冬天第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季节和诗意是有关联的。这一下大家都明白了。

那么一天当中诗歌何时最多,这下回答的声音肯定了很多——傍晚。其次呢?晚上和黎明。对的,中午最少。干老师肯定了大家的猜测。

诗意往往呈现出与某个季节吻合的特点。梅花,本来是开在早春,可是诗人要写得是一种黄昏清冷的感觉,给我们一种与生命节奏相吻合的感觉,我们要思考的是生命更喜欢哪个时段呢,所以在农历的天空下,我们要感受大地的温度,感受万物的灵性,同时,更要深刻地感受词语的温度,和你的心灵在词语中的体会。

3

在二十四节气中,我们是从哪个节气开始的。孩子们一起说“冬至”。你认为应该从哪里开始,这里没有等学生答复,干老师直接解释到其实是可以从任何一个节气开始。随后他用吃饭的圆桌哪里是主席是中心来进行解释,就圆桌而言,哪里都可以是起点,并没有固定的中心,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是一个圆,所以从哪里起始都是可以的。但因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总有些日子是不同的,我们的农历诗词从冬至开始是我们给出的一个时间。那为什么是冬至呢?干老师继续提问。

这个问题可是难不住小飞侠的,马上有小飞侠就接出来了,冬至是阴阳转换的日子,是由黑转白,也就是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天开始要慢慢地变长了,与之相反的就是夏至。就这样大家再次做了立法的回顾。

黑夜最长则是冬至,与此相对的白天最长时就是夏至,这样就分成了两部分。有白天最长白天最短,那肯定还有什么。

小飞侠们七嘴八舌地说,肯定还有一个平均的日子,一样长的。于是春分、秋分就清晰了。

干老师在图上指出,如果是这样,按照太阳,也就是白天的长短,就应该这样划分,春夏秋冬,可是我们的四季不是这样分的。为什么?

因为虽然白天最短,但还不是最冷的时候,什么时候是气温最低的时候?

小飞侠答大寒,干老师顺势提醒,是今天这一天。孩子们的眼睛都亮了。

就这样干老师将孩子们从古人那里引向了身边的生活。

“但是气象预报错了,不知出了什么差错。本来天气预报报的是零下五度。我兴冲冲的跑去看放在室外杯子里的水,应该都是冰了,可是一点冰都没有,这是偶误。”

大寒是大地感受到的最寒冷的日子。它是在冬至一个月后。与之相对应的,哪一个节气会是最热的时分——大暑,夏至之后的一个月,这个时候是大地到达了最热的时候。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就这样清晰了。

有小飞侠提出质疑说那是黄河流域才会有的现象,干老师提醒同学们想一想在这里大寒是不是最冷的时候。同学们纷纷点头表示同意,那么这个规律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适用的。

我们的几个节气都很有意思,干老师提示同学们想一想立春跟哪个日子总是联系到一起的。有家长小声说和春节啊,是的,立春和春节是联系到一起的,人感觉到了,大地最冷的时候要过去了,因此也可以说立春是人复苏的日子,人是最敏感的。那么雨水呢,就是植物复苏的日子;接下来是惊蛰,那就是小动物复苏的日子。

这样一提示,在场的所有眼睛都明亮了。哦,是这么一回事呢。二十四节气,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意味,我们的先人用不同的方式做了记录。

4

PPT中出示了这样的句子“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敏锐地感受着物候的变化。春花、夏雨、秋风、冬雪,无不启发着他们的灵感。他们和大自然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留下了一首首伟大的诗歌。”

接下来小飞侠们一起复习读过的几首节气诗,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杜甫的《小至》、《至后》,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在同学们的声音中顺次走来。他们已经能够很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诵读声听来非常舒服贴切。

就这样从冬至、小寒(今年小寒恰逢腊八),直到大寒。PPT上出示了大寒的三候,干老师简单作了讲解,不易理解的“水泽腹坚”重点做了提示。

水结冰了叫不叫腹坚,哪里是水的腹?这样一题问,同学们很快就反应过来了,水深处结冰了才叫水泽腹坚。古代经常受到北方的游牧部落侵袭,常常是在冬天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水泽腹坚,黄河结冰已到深处,故此可以在河上纵马而行。随即干老师就转到晨山此地物候,我们这里是连水的皮也没有结冰,“波”是水之皮。所以我们不能把古人记录的拿来就用,而是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物候,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气候,用自己的灵魂感受宇宙在你所在的地方的脉动。

5

刚才所说的物候都是外在,而我们要进入到内在的。在这样的节气里,我们会想起哪些诗歌,哪些灵魂。所以老师们为大家选了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样的几句话,就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了即将一起朗读的诗中。

此时大屏幕上出示了诗句,古筝的声音再次响起。

干老师范读。然后请同学们齐读。小飞侠们在节奏上把握得很好,但是很显然诗歌并没有理解。

干老师指着题目和作者,请小飞侠们看看这里出现了两个人,他们都是谁?

小飞侠们先说出来的是诗人和“主人”,干老师告诉同学们要确切地说,应该是芙蓉山主人。

主人是个容易产生误解的词,干老师在这里特意追问“芙蓉山主人是不是说芙蓉山是他的?”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都不够准确。老师引导到,对于诗人来说,芙蓉山的这户人家是他借宿的地方,对于刘长卿而言,他们就是主人,至于人家姓字名谁是不知道的,所以称为芙蓉山主人。

明确了客人主人后,干老师继续追问,题目这里还告诉了我们诗人为什么要借宿。为什么?

有细心地小飞侠看明白了,“逢雪”遇到下雪了。

追问继续,那么这说明刘长卿此刻在做什么?

这一问,小飞侠们有些摸不到头绪,只是猜测是下雪了。于是老师引导着孩子们深入下去。

“他是在旅游吗?他是为了做客去的吗?还是为了写诗去了?”如此一问,同学们又都笑了,都在摇头,肯定不是,那么是去干什么了呢?

这里老师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答案,而是顺着学生们的回答,说他为什么去了我们不知道,是吧?

此刻,小飞侠们还在思考中,是啊,为什么而去呢。

停顿片刻后,干老师这样说其实全诗体会一下你就会知道。诗人是在赶往回家的路上,是归人。当然不是归到这一家去,只是他在漫长的归途中。我们现在高铁飞机就回去了,但古人,只能走路或者骑马,往往要走数天数十天,实在是太漫长了。

诗人是在赶路,在赶路的过程中,突然下雪了,已经没办法赶到前面的客栈了,所以只能叩开一家的门,问“我能不能借宿一晚呢”。就是在这样背景下,有了这么一首诗。

好,就带着这样最基本的理解再读一遍。

小飞侠们一起朗读,后面的家长和老师们也跟着一起朗读,这一次声音里多了一些沧桑和凄凉。

日暮苍山远……

6

接下来该走进这首诗的深处了。干老师如是说“每一首诗总像是一幅画,或者说像是一部电影。如果是电影的话总会有一个镜头,我们看电影的时候总是跟着某个人的眼睛做为镜头去观察。那么请问这首诗,是从谁的镜头去描写的?”

这个问题问得很新颖,后面听课的家长和老师们开始沉思,而小飞侠们则不假思索地说,是从诗人的视角来看得。

那么就从诗人的视角来看。干老师引导着逐句来理解。

日暮苍山远——苍山是哪座山?是芙蓉山吗?这一追问,学生都能理解,不是芙蓉山,是另外一座山。

干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确实有另外一座山就叫苍山。我们想像一下,刘长卿就是从苍山这里经过,前往芙蓉山的方向,所以离苍山越来越远。

从刘长卿的角度来讲,“日暮苍山远”,天色渐黑,眼看快要下雪了,于是赶紧快马加鞭,估计诗人是骑着马或者驾着马车。他在赶路,要下雪了,赶紧走哇。

此刻,他向前走看到了什么?

PPT中出示了天寒白屋贫。

馨儿说“看到了茅草屋,很破破烂烂的那种屋子。”

干老师笑了,“白屋”小飞侠们都理解为穷人家。那白屋是什么意思?

想同学说,下雪了屋顶上看上去白白的,所以说白屋。

这里又是一个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

干老师直接告诉小飞侠,白屋不是说屋子是白的。白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下雪是白的,但这个是不确切的。白还可以表示没有装饰。白屋不是说白色的白,而是表示没有装饰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屋子是肃静的,一无所有,空空的,就说是白。我们经常说“空白空白”取得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个没有什么装饰的空白的屋子,所以诗人在后面又用了一个词——“贫”,那你觉得这户人家可怜吗?有小飞侠在点头。

那你喜欢这样的人家吗?喜欢的举手?

干老师如是问道,所有的小飞侠没有一个举手的。大家都不喜欢这样的人家。

这是刘长卿看到的,寒冷的冬天,飞扬的大雪下,一个看上去空荡荡的屋子。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柴门闻犬吠

诗人要去投宿,结果迎接他的是什么?

小飞侠们纷纷说,是狗。

是狗迎接他吗?干老师追问,然后给出肯定的答复,肯定不是。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这一次同学们开始细想了,然后说是主人出来了。

想像一下会发生什么?

学生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就接着说下去了,主人肯定是会问客人要到哪里去,是做什么的,然后客人会说“敝人姓刘名长卿,是个诗人现在正在赶路……”那主人肯定是个读书的。一听说你是写诗的,马上就会请进来,把老母鸡给杀了,打开米酒,一起喝上两杯。所以这个时候就有了这个‘风雪夜归人’。这是一种理解的角度。

老师做了一下总结,请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从刘长卿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

第一句“日暮苍山远”写的是诗人背离苍山,在暮色苍茫中向着芙蓉山前行。
第二句“天寒白屋贫”讲诗人来到了芙蓉山主人所住的房屋前,看到冬天的暮色和纷飞的白雪里,有着几间清贫如洗的房屋。
第三四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讲狗对自己的到来吠叫不休,惊动主人出来,然后问明原委之后,热情招呼诗人进屋。我们可以想象将可能会有“设酒杀鸡作食”,让诗人仿佛归到了自己家里。

这一次读“风雪夜归人”时,孩子们的声音传递出的是一种温暖而非凄凉了。

7

现在酒也喝了,饭也吃了,身体也暖和了。那么,接下来呢?

学生中传来一个声音,“该走了”。大家都笑了。

干老师问,能走吗?现在还在下雪,睡觉也还早。那么既然你是诗人,你怎么答谢我呢?你看见我穷,是不是给我些银两呢?

学生又都笑了,有的在摇头。

干老师继续说,“如果你给我些银两,我肯定会说,你这不是瞧不起我吗,我请你住下来请你喝酒,不是为了银子,而是为了什么?因为你是诗人呐,你怎么证明你是诗人呢?你给我写首诗行不行,怎么写?”

学生的眼光投向ppt上的诗,老师也指过去,好,就这样写吧,请问这个时候这样写,写得是自己还是主人?

小飞侠们纷纷说:都写了。

干老师继续追问下去,应该写谁?

小飞侠们还在坚持,都写。

干老师继续追问下去“如果我要写一首诗,要答谢主人,要怎么写,是不是该写主人怎么好客,请我吃什么什么?”

这个问题小飞侠们理解了,反应过来说诗人没有这样写。

“是的,这说明诗人不是要往这条路上走,而是要恭维一下主人,说主人呐,像干老师一样是个高人呐。”

这一下一屋子的人都笑了

8

停顿片刻,等大家笑声歇了,干老师接着问下去“那怎么是个高人呢?高在哪里呢?

现在请你换个视角。刚才是诗人刘长卿的视角,现在镜头要变成芙蓉山主人的视角,再重新考虑下。”

日暮苍山远,是谁看到的?是主人看到的。主人此刻站在哪里看到的?肯定是柴门之外。站在柴门外,望远处,雪夜之中苍山远不远?

干老师朗诵起第一句,“日暮苍山远”,这一下苍凉辽阔的意境一下子都起来了。

读毕,干老师马上问“苍山远了,城市远不远?”

受到刚才朗读的影响,学生回答地很大声——“远”。

城市里的雾霾和喧嚣远不远?

学生们再次大声答道“远”。

干老师说那更远了。

那些烦心事,那些鸡零狗碎的事远不远,勾心斗角的事远不远?

是远,很远。此刻,坐在后面的家长和老师都进入了深思。

干老师说:很远很远很远……

干老师的声音也很远很远。

“那这个人高不高?”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高。”

干老师意味深长地说,比站在晨山还高。

这一次再读“日暮苍山远”,家长的声音也高起来了,这一次,师生家长朗读地味道都出来了。

干老师说“够了,就这五个字就够了。古人写诗就这样,五个字,一个心境就起来了,一个气象就出来了。他不会问今天肉多少钱一斤,那就没味道了。诗歌就五个字——日暮苍山远,气象格局很大。现在随着主人一转身,看到了‘天寒白屋贫’,家里一无所有,是不是很伤心啊?”

教室里所有的人都在思考。

此刻不需要孩子们回答,这时候需要老师直接回答。

“主人不会伤心,因为那些所谓有的东西都是什么啊?对有些生命来说,那些有的东西不重要,都是身外之物,都是多余之物。”

“你们知道中国诗人最大的偶像是谁?”这问题老师中有人明白,会心一笑,小飞侠们给难住了。

于是干老师这样引导,唐朝的诗人宋朝的诗人,都有一个偶像,杜甫有个偶像,王维有个偶像,刘长卿也有个偶像,他是……

这时候有个小飞侠喊起来——“干老师”,干老师追问了下“干老师?”,这一下全场笑声一片。

在这些孩子心里干老师一定是非常厉害,所以他才会认定了,干老师是所有那些大诗人的偶像。现在反应过来的孩子赶紧补充——是未来的。

干老师给了孩子们一个提示“他姓陶”,有学生喊了出来“陶渊明”。

是陶渊明。你们以后会读到一本书——《瓦尔登湖》,是美国人梭罗写的。干老师简单讲述了一下这本书,梭罗只带了一把斧头到瓦尔登湖,自己建木屋居住下来,什么都没有。你到了梭罗的屋子你就知道了什么是天寒白屋贫。

一方面你想追求一种干净的诗意的生活,一方面又贪恋着这个世界的东西,那能不能做得到?

这是一个很深奥的问题,干老师结合他十几年前做公益时遇到的一件事来进一步解释。当时一个大学教授要跟着做公益,要去贫困地区但要求解决抽水马桶的问题。如果解决了抽水马桶的问题,他就能去做公益。干老师说很好啊,这样的话就得需要水管,需要工人安装管道,最后你会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建造一个城市,需要把一个城市搬到那里去。

这时大家又笑了,但是笑里含着思考。

干老师继续说“你A也要,B也要,结果会是什么。如果你想要一种干净的生活,你要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就是天寒白屋贫。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提高了,你不一定要吃苦。现代人已经有条件可以在山野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是在古代,做不到。这是一种心境的写照,这些东西都是身外之物,我可以不靠他们生活,就是这种心境——天寒白屋贫。

可是,在苍茫的宇宙中,在一个单调的一间屋子里,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这样做得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什么?”

这问题问得不是孩子们,而是现场的所有大飞侠和老师们啊。

“你要逃避世间的喧嚣繁杂,可是这样就够了吗?不够。像陶渊明归隐到山林里,像干老师在晨山一样,总是等待着等待着……等什么?”

此时,小飞侠们又一次异口同声地说“在等待高人”。

干老师肯定了这个回答,是高人,是在等待着知音。一方面要躲开喧嚣的世界,另一方面这个柴门总是为某个人会打开着。所以当柴门闻犬吠,狗叫的时候,谁来了呢?是隔壁的老张来借盐来了吗?

小飞侠们笑了,肯定不是。

当柴门一打开,遇见是一个陌生人,说他是诗人。于是就有了一场灵魂的偶遇。

此刻PPT中打出了这样的话:

重要的是诗歌本身,是诗歌里若隐若显地站立着的那个人物的影子。它由刘长卿的诗句,和我们的想象,以及一个漫长的文化传统所共同构筑,只存在于诗句之中,只存在于对诗句的吟诵之中:

日暮苍山远——连苍山都在视线中远去,更何况尘世的喧嚣。
天寒白屋贫——这是一种留恋清贫的思想,就像后世元代的山水画,不再迷恋宋徽宗式的美丽的花鸟,而偏爱那残山剩水,那清寒和清苦,仿佛只有在这样的洁净里,才有对生命真谛的凝思。
柴门闻犬吠——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乃是我的心动,因为安于寂寞的我啊,在刻意避开尘俗的背后,一直渴望着知音,希望有一天,能够有一双摩挲诗句的手,扣开我长年寂寂的柴门。
风雪夜归人——我们都是这逆旅中的归人啊。对漂泊的浪子而言,我这清贫的白屋既是温暖和食物的源泉,也是被想象美化了的精神居所。这风雪中的一盏灯火,点燃它的,不是油脂,而是一脉相传的诗意啊。

换个角度,从假想的芙蓉山主人来看,再读。

这一次同学们的声音真好,把大家都带入了那份苍凉高远。

干老师做了总结,古诗中每一个词语都是一种符号。苍山寒山意味着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而日暮追求的不是繁盛的时光,贪恋的恰恰是将要衰落的时节,天寒白屋贫是留恋清贫的思想。宋徽宗的花鸟画很精美,年轻人肯定会很喜欢,可是我喜欢的是元朝时候的那种剩山残水,倪瓒的山水画,放佛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对生命真谛的凝视,这叫做繁华落尽见真淳。在繁华中我们的生命被遮蔽了,当他们落下的时候才能够看清生命的本质。当然我们现在只需要把这样的追求放在心底就行了。

此刻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是开花。我们喜欢这些但不必追求这些。如刚才所说,柴门闻犬吠这是一个孤独的隐逸者跟外面世界的一种交互,也许是一种干扰,但也许是一个外面非常美妙的风,美标的思想进入到我们的时空。人不管怎样坚守自己的孤独,你总得留几扇窗户对外开放,在刻意避开尘世的背后总期待着有一双摩挲诗句的手扣开我长年寂寂的柴门。

这几句话是转向所有的大飞侠和老师们讲的,是干老师的心声。

柴门、苍山、白屋、日暮还有寒天都是古代诗歌中已经成熟了的意象和词语,而诗人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意象“风雪夜归人”。我们都是漫长人生旅途中的归人。

这时干老师转向了学生们,我们今天就要回家了,可是家在哪里呢,现在是有爸爸妈妈在的地方就是家,未来呢?有老婆孩子的地方就是家。有笑声传来。

干老师继续追问“真的吗?再未来呢?”这一次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是的,再未来呢,家在哪里呢?

人总是在寻找着一个精神的家园,因此刘长卿写“天寒白屋贫”,那一间白屋就成了我们精神的象征,我们总想去寻找着这样一个坚强的居所,它既是温暖和食物的源泉,也是被想象了的被美化了的精神居所。这风雪中的一盏灯火,点燃它的不是游子,而是一脉相承的诗意,这是用诗句虚构出来一个极美的境界。

古筝声响起,最后,再一起读一遍。

这一次响起的是教室里所有人的声音。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是啊,这一天结束后,进入寒假,我们都要做风雪夜归人了。而晨山学校的“柴门”会一直打开着,等待着有缘的“风雪夜归人”。


干国祥对此诗的解读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924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02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716评论 0 23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78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166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10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84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76评论 0 19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96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59评论 2 24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7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1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64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4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3评论 0 19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3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20评论 2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