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生平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文学家,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他所走过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代表性作品有《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生活在俄国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迅猛发展的时期,以他那独特的“残酷的天才”,描绘了俄国“过渡时期”大城市的贫民区和黑暗角落,“极其有力地反映了中、小市民在资本主义蜕化的风暴中的慌乱心理”。陀思妥耶夫斯基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1. 早期的生活与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21年10月30日(公历11月11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医生的家庭,父亲米哈伊尔·安德烈耶维奇毕业于医学院,1812年俄法战争期间当过军医,1821年离开军界到莫斯科马里英济贫医院当医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母亲玛丽亚·费特罗夫娜出身于莫斯科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爱好文学和音乐,是孩子们的第一位老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父母是虔诚的教徒,孩子们从小就感受到宗教气氛,这种影响还出现在他后来的创作中。

1834年,他进入莫斯科契尔马克寄宿学校读书,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了茹科夫斯基和普希金的诗篇,也接触了英、法一些作家的作品,对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837年5月,他与哥哥迫于父命进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他深入学习了普希金与果戈理的创作,广泛地阅读了莎士比亚、高乃依、拉辛、歌德、席勒、雨果、巴尔扎克等西欧古代与近代作家的作品。他崇拜普希金与果戈理,也敬佩席勒和巴尔扎克,后来是他第一个把《欧也妮·葛朗台》译成俄文。1843年8月毕业后,他被分到彼得堡工程兵团工程局绘图处工作,一年后辞职以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1844年初冬,他动手写第一部中篇小说《穷人》。这篇处女作于1845年春完成。小说写成之后,通过他的好友格里戈罗维奇介绍给涅克拉索夫,涅克拉索夫立即推荐给别林斯基。别林斯基读完后,十分赞赏,迫不及待地会见了《穷人》的作者。别林斯基当面称赞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您写出了一部了不起的作品。”“您触及事情的本质,一下子揭示了最主要的东西。我们这些政论家和批评家只会发表议论,我们竭力用言词来解释这一切,而您是个艺术家,寥寥几笔就一下子形象地展示出本质的东西,让人用手可以触摸得到,连最不明事理的读者都能立即明白一切。这就是艺术的奥秘,就是艺术真实!”从投稿、看稿、到别林斯基接见,一共只有三天的时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称这三天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

小说《穷人》的主题是表现“小人物”高尚的行为、磊落的胸怀、无私的爱情和美好的内在品德。玛卡尔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第一个理想的“好人”形象。他与《白痴》中所塑造的梅什金公爵一样,并不是滑稽可笑的人物,而是悲剧人物。作者着重揭示了他们的心理悲剧。

继《穷人》之后,陀思妥耶夫斯基又发表了他的第二部重要作品--《两重人格》(又译为《孪生兄弟》、《同貌人》,1846)。作者认为这部新作“比《穷人》高出十倍”,“写得异常成功”。然而,出乎作者所料,小说发表后,不为读者立即接受和理解,并且几乎成为作家全部文学遗产中最有争议的一部作品。别林斯基开始称赞过《两重人格》的成就,但后来也对《两重人格》作了最尖锐的批评。他在1847年1月发表的《1846年俄国文学一瞥》中说:“在《两重人格》里还有另外一个根本的缺点:这就是他的幻想色调。幻想这东西,在我们今天,只能在疯人院中,而不是在文学中占有地位,应该过问的是医生,而不是诗人。”别林斯基的批评,导致他们二人之间思想的分裂。

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重视和珍惜《两重人格》。1847年和1859年,他先后两次打算修改这部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愿。直到1866年,即事隔20年之后,才作了一些删减和文字上的润色。作家之所以特别重视这部作品,是他坚持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相当精彩”,戈利亚德金这个“重大典型”是他“首先发现”的。从这部作品开始,陀思妥耶夫斯基始终没有停止对“两重人格”主题的探索和挖掘。

4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的小说还有《女房东》(1847)、《白夜》(1848)、《涅托奇卡·涅兹瓦诺娃》(1849,末完成)等。在这些作品中比较明显地表现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特点。

2. 流放彼得堡和重返文坛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对空想社会主义发生了强烈的兴趣。1847年,他因参加彼得拉舍夫斯基革命小组的活动遭到逮捕,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最后几分钟里又改判流放西伯利亚。陀思妥耶夫斯基当兵的时候,结识了税务员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伊萨耶夫及其妻子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非常同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当时的处境,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却把这种怜悯和同情看做是相互间的爱情,因而对她产生了热恋。1855年,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的丈夫患病去世,又经过一段曲折的恋爱过程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结婚了。

19世纪50年代末,沙皇政府对被得拉舍夫斯基小组成员的政治惩罚结束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获准退职,回到阔别10年之久的彼得堡,恢复了公开的文学活动,先后发表了中篇小说《舅舅的梦》和《斯杰潘契科沃村及其居民》等。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活动中的一个新时期。但是西伯利亚的苦役和流放从肉体上和精神上摧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他本来患有癫痫病,经过长期的折磨,病情更加严重了,造成他精神上的消沉。他背叛了青年时代的信念,拒绝参加任何政治斗争,号召妥协、顺从,宣扬人在宗教中、在道德上的新生。他脱离了国内的先进思想,皈依了宗教世界观。

60年代初,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观发生变化,这突出地表现在《死屋手记》(又译为《西伯利亚的囚犯》,186l-1862)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1861)两部作品中。《死屋手记》是世界文学中揭露暗无天日的监狱生活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它真实地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但是作者又宣扬了逆来顺受、超阶级的人类之爱。《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是一部随笔式长篇小说,它采用的是一种快速而热情的讲故事的手法,比在《穷人》里更加深刻、更加满怀同情地描写了在已经资本主义化的俄国大城市里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悲剧,但是作者又宣扬了顺从和受难的思想。1862年夏,陀思妥耶夫斯基第一次出国游历了德、意、法、英等国,并写成了《冬天记的夏天印象》(1863)。1864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中篇小说《地下室手记》。这是一部哲理性作品,也是作者最复杂最难懂的作品之一。它以近乎冷酷的方式把一个既认识到自己遭受不幸的原因、但又同一切美好品质绝缘的思想者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陀思妥耶夫斯基认为,他首次塑造了一个能代表俄国大多数人的人物形象,并揭示了他那种畸形的、带有悲剧性的性格。

3. 60年代及以后的创作

1864年4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妻子玛丽亚·德米特里耶夫娜·伊萨耶娃患肺病去世。他与哥哥共同创办的杂志亏损严重,他负债累累,精神上痛苦不堪,癫痫病的发作也更加频繁。迫于生计,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出版商签订了一个出售版权的合同。为了按期交稿,他接受朋友的建议,特意聘请了速记训练班最有才干的学生、未满20岁的安娜·格利戈里耶夫娜·斯尼特金娜和他合作。安娜很崇拜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常同情他的处境,因此她与作家合作异常热心。工作的顺利进行使作家对女助手产生了好感,很乐意同这位可爱的姑娘畅谈自己的写作计划或回忆往事。他们每天在一起度过4个小时,从10月4 日起到29日,在短短的26天里,不仅完成了一部自传体小说《赌徒》,而且他们之间还滋生了爱情。安娜是一个聪明活泼、心底善良、富有青春魅力的姑娘。当陀思妥耶夫斯基向她求婚时,她爽快地答应了。1867年2月15日,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安娜举行了婚礼。这时,陀思妥耶夫斯基46岁,安娜21岁。婚后不久,他们出国旅行,直到1871年7月才回到彼得堡。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安娜的结婚,出自真正的爱情结合,这是作家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安娜不仅细心料理家务,而且成为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他们共同生活的14年,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上最多产的时期,他的全部著作中有一半是这个时期完成的。其中有1866年11月安挪用速记帮助作家完成最后一章的小说《罪与罚》、《群魔》(1871-1872)、《少年》(1875)、《卡拉马佐夫兄弟》。

《罪与罚》是一部具有高度艺术技巧的社会心理小说,也是一部全面体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独特风格的作品。叶尔米洛夫称它“是一部为人类感到伟大的隐痛的书,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凶残不仁的最强有力的世界文学作品之一”。它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

1868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发表长篇小说《白痴》,这是他在痛苦地探索“出路”时期写成的作品。作家想以基督徒式的正面人物“白痴”梅思金公爵作为人类的楷模、医治俄国社会脓疮的神医。但他并不了解人间痛苦和不幸的真正原因,更不能解决任何矛盾。《卡拉马佐夫兄弟》(1879-1880)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作者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被公认为是作者总结性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把展现现实生活图景、刻画人物与探讨俄国和人类命运的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对社会、政治、哲学、宗教和伦理道德等问题的观点。卡拉马佐夫家庭的矛盾和崩溃史,成了当时俄国社会生活的缩影。

陀思妥耶夫斯基原打算继续写《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第二部,通过描写三兄弟中的阿辽沙继续探索真理并成为一个殉难的革命者的经历,反映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的社会运动和社会矛盾。但这一计划未能实现。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的文学生涯达到了顶峰。他在作品中提出的对宗教、道德、政治的见解,以及对于人类苦难和幸福的探讨影响了西方一代人的思想,尼采和萨特等都曾受惠于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他的作品风靡西方,成为最受欢迎的19世纪作家之一。

陀思妥耶夫斯基于1881年1月28日(公历2月9日)因病与世长辞,被安葬在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寺院公墓。

生平与创作年表:
1821年11月11日 生于医生家庭
1834年 进入莫斯科切尔马克寄宿学校学习
1837年 母亲去世
1838年 进入彼得堡军事工程学校学习
1839年 父亲被杀
1843年 获工程兵少尉军衔,分配到工程局绘图处工作
1844年 辞职
1845年 发表《穷人》、《二重人格》。一夜成名
1847年 参加彼得舍夫斯基小组
1849年 被捕,12月22日凌晨7点,遭遇假枪决
1850年 流放西伯利亚
1854年 当列兵
1857年 与玛利亚·德米特里耶夫结婚,
1864年 妻子病故
1859年 退伍。出版《死屋手记》
1861年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1764年 《地下室手记》
1865年 《罪与罚》
1866年 《赌徒》
1867年 与安娜结婚
1868年 《白痴》
1870年 《群魔》
1875年 《少年》
1878年 《卡拉马佐夫兄弟》
1881年2月9日 逝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