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骗局,如果是明牌跟你玩,你敢玩吗?
明牌的骗局还叫骗局吗?
他们说这个骗局本质是一个游戏,叫骗局的游戏,说骗局是为了吸引眼球。
你看,他们都敢吸引大家的眼球,怎么可能是骗局呢?
告诉你,骗局都是见不到光的,所以不是骗局。
一个骗局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如果一个骗局能花很长的时间去编织制造,那它的成功率就越高。
汪琳结婚生子又离异,前夫分了一部分财产之后带着孩子去了另一个不近不远的城市。
离婚的时候分的财产本来就不多,汪琳没有特别厉害的职场经历,加上这几年疫情影响经济下行找工作特别难,特别是找到能维持她的生活的工作真是太难了。
汪琳不是个颓废的人,很快她就到处投简历,打电话,刷招聘网站,只要有点机会,不是太离谱的机会,她都尝试了。
这大半年来,也收到了一些面试机会,甚至去一些公司进行试用,发现了各种不靠谱,有天天打鸡血洗脑3个月不发工资的,有上班18小时后刚下班又叫回去加班的,也有自上而上一路毁三观潜规则的,一旦找工作难,各路妖魔鬼怪趁机出来收割廉价劳动力,甚至有些直接卖人头。
辗转又半年,经过3轮视频面试,2轮现场面试,终于锁定一家成立不久的贸易公司的行政岗,工资属于行业中等水平偏下,规模不大50多人,胜在工作氛围轻松,公司不断在招人中,核心部门岗位稳定。
汪琳一开始有所怀疑,这公司会不会是空壳的或者骗子公司,这节奏也太慢了吧。
但看了公司每周发布的业绩数据从零开始稳步提升,再看公司的日常运作,却又没发现任何的问题。
人习惯于适应环境,她不久就适应了公司的环境和节奏,上级领导和公司高管们非常亲和有水平。
过了两个月,公司领导让汪琳去租赁两家门店,要求是免装修的,节省成本,疫情发生三年了,还是很容易租的,有些业主还给了3个月免租期。
门店开业那天,人声鼎沸,好不热闹,落实了,汪琳感叹总算上岸了,这年头真怕遇到空壳公司。
于是,公司领导开始描绘壮大的发展蓝图,各部门扩大招人,原先的一些老员工纷纷离职。
这时候需要变更公司法人董事监事等等了,于是汪琳请示领导,领导说:你找人吧,要严格筛选,遵纪守法,维护公司利益的员工。
老员工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表现的极其抗拒,宁愿走也不担任法人,说大家都知道做法人是有风险的,领导说保住老员工吧,那只能找新员工了。好说歹说,新员工也都觉得有风险,汪琳没办法,只能以身作则,自己做了法人,谁让领导那么信任自己,然后才在三番四次保证中说服了几位关系比较好的同事做监事、董事。
领导知道后,表扬汪琳敢为公司做出奉献牺牲,提前通过试用期,并且调薪500元/月,也表示为了安全考虑公司的印章证件均要交由领导亲自保管,汪琳大受鼓舞,觉得公司发展迅速,自己备受重用,总算迈过了难关,生活也有着落了。
接下来,公司邀请大家到门店参观,依旧是生意兴隆,和每天发布的销售日报完全匹配。
接着的公司全员大会上,领导颁布一系列的股权激励的措施,弯弯绕绕一大堆设计,但是看上去激励人心。
例如先分析国家大运,到行业产业信息,再说公司的前景,再分析当红产品,套入公司的股权公式,承诺购买公司的激励产品之后,一年内可以有多少收益,等公司上市之后,能分到多少股票等等。
大家热血澎湃,千万富翁指日可待!
此时体现领导就是格局高度不一样,人声鼎沸时拉大家回归现实:“目前虽然我们坚信国家行业和公司的未来是美好,但是竞争很残酷,我们是新生力量,必须要时时保持忧患意识,否则必然会前功尽弃甚至破产!大家如果有信心,就参加我们的股权激励吧,特别是老员工必须要买,我们也需要大家团结起来,为公司的明天赌一把!”
公司领导推荐甚至要求大家购买公司的激励产品和公司一起赚钱,苦口婆心合情合理。
首先出资认缴的还在公司的老员工,三十万、五十万地买,买完还说,这些都是以前公司的做激励的时候大胆投入的收益。
羊群效应加上激情洗脑,有心留下来和公司一起发展的,甚至是相信国运的同事,百分之九十九都买了。
汪琳作为备受重视的法人,眼看那么好的投资机会,自然掏空家底并且四处举债,豪扔三十万买理财买激励。
公司依然不断地壮大发展,新人不断,团队快一百人了,几乎都买了理财,领导也因为业务繁忙频繁出差国内外,一个月难得一见,大家微信群上喊口号“领导英明,为公司殚精竭虑!”
突然有一天,距离发工资不到两天,公司那十来个核心岗位的老员工突然消失了,微信不回复,电话也没接通!
汪琳察觉不对劲,于是找领导,结果发现领导们也失联了。
难道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也不可能,十几个人,不会全部发生意外。
汪琳等同事多方打探,结果发现剩下的差不多上百号人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不知道公司的对外业务联系人,不知道采购数据,不知道内部财务数据,运营数据也没有,更神奇的是如果他们现在继续上班,似乎又一切如常。
门店!汪琳他们去了门店,发现今天值班的也是新人,他们正在规范地按照程序进行清洁整理然后开门迎客。
这下完了!
汪琳他们一阵脊骨发凉,却不知道如何是好,投入的钱找谁去要回来呢?去报警吗?公司法人监事等等都是自己这批新员工,自己举报自己被公司骗钱了。
不安的情绪迅速蔓延,所有的人都聚集在公司,群情激昂,矛盾直指汪琳,谁让她是公司法人,说不定她跟他们是一伙的,在这装可怜。
汪琳哪见过这个局面,上千万的资金,哪里赔得起,恐慌之下她最终还是报了警。
钱不知去向了,自然作为重大诈骗案立案处理,法人董事监事等一群人被拘留,其他人回去等消息。
警察办案很有效率,很快就摸清了门路。
这家公司股权穿透之后,上面的都已经是空壳公司,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已经换了很多次,现在公司的领导和那些老员工不是第一批人,至于为什么这些人消失了,很明显大概率是逃到国外去了,拿到员工买的所谓理财产品的钱后,迅速地分了几十条线路,然后一层一层的转了出境外,找回的几率渺茫。
汪琳等作为法人董事及监事,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却没办法撇清责任。
看似简单的局,换一般人,却无法破解。
因为人很容易被环境所误导,当局者迷。
有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或者活在虚拟世界中,但是很快你会打消这种想法,因为你自己主观上要强迫自己相信并非虚拟,否则怎么活下去。
人的戒心总是容易慢慢松懈,公司领导带领着一帮老员工,把持着所有的信息出口,财务数据、日报、甚至门店的客人,都可以作假,甚至面试的时候都可以了解到每个人的家庭、经济情况、筛选出符合的人选,一旦一个人融入了群体,没人会怀疑权威的真实性。
一开始汪琳从警惕到放松再到完全信任,完全按照公司领导设定的剧本走。
接下来就是亦真亦假的说辞洗脑,当然大部分都是真的,夹杂这一点私货让人无法分辨。
最后就是规避风险,把法人变更为新员工,甚至不转移都没什么,都逃到了国外了,又能如何呢?
应该怎么防范?
也很简单,记住一点,就是在任何公司,收入和付出都是成正比的,不要想着有免费的午餐。
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任何单位长时间垫付任何的费用,特别是大额的费用,一个正常的公司,是不可能让员工长期垫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