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窑诗话》|情志(29)

文章系原创首发

三、古典诗学对情志的特殊要求

(三)深远

情志深远,指情感深醇、意趣新幽。

这是在真诚、雅正的基础上,对诗歌情志所作的进一步要求。《文心雕龙·明诗》赞《诗经》“六艺环深”;称阮籍诗意“深遥”,《体性》篇说“嗣宗俶傥,故响逸而调远”。钟嵘《诗品》夸《古诗十九首》“文温而丽,意悲而远”“清音独远”等。我们说的“深远”,与这些论断是一脉相承的。

情感精深,即情感的深厚精醇,来源于感受的深切、涵盖的博大。感受深切,情感必然厚重或精醇;涵盖博大,情感又必然超越个人的狭隘私利而关注他人或国家民族的命运,而令诗歌赋有震撼力或启发性。正因为如此,情感深的诗篇,无论题材大小,对于读者都会产生极大的撞击、感染和同化的艺术魅力,也会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请看杜甫的七律《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贫困宁有此,祗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是杜甫晚年之作。公元767年秋,杜甫从夔州府的瀼西迁居东屯,把瀼西草堂借给刚从忠州来的吴某居住。吴在州里当司法参军,是杜甫的亲戚,这首诗是杜甫迁居东屯以后写给吴某的。在诗中,杜甫特地告诉他一件事情:在草堂西邻住着一个孤苦伶仃的妇女,常到草堂前打枣吃,杜甫一向不加干涉,而且知道她贫苦无奈,还对她很亲切;现在你来住草堂,并不知道这个原委,将枣树编进了篱笆。显然,这不是为了防范远来的过客,因为远客临门当热情接待,不会舍不得几枚枣子;那么,也就用不着这么认真编插篱笆去防范一个孤苦无依的妇人了。但诗人说得很委婉:在说明妇人孤苦无奈才来打枣,因为她心怀恐惧更应对她亲切之后,退一步讲,(这位妇人)虽然恐防你这位远来的新房客不让她打枣是多余的事(你一定不至于如此),但编插起篱笆来,尽管这不一定是防范她,那她也会当真认为你是对付她的。最后一联,照应前面,说明这个孤寡妇人并不是因为懒惰,平时已诉说过由于官税、地租等搜刮压榨,使她穷到骨髓;从这个贫困孤寡妇人想到兵荒马乱、连年战祸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真令人泪流满襟!

注释:

一、深远合道

现代人对于深远这个词并不陌生,也较易理解。但是,从古文化、古典诗歌的角度而论,只有合于道的“ 深远”才能成为真正的深远。这就要求看情志深远时必须站在道的角度上来看。如果背离了道,那么这个深远必不能长久,既然不能长久,自然也就不能称之为深远了。

试对深远解释如下:

深远:

⒈ 影响、意义等深刻而长远。

⒉ 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深远的引证解释:

⒈ 指思虑、计谋等深刻而长远。

引 《战国策·赵策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唐 李德裕 《条疏边上事宜状》:“缘 回鶻 犹在 云州,颇扰边境,据二州踪跡,必无深远之谋。”

⒉ 指意义深长。

引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论》:“余读《司马兵法》,閎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宋 苏辙 《春秋论》:“求之太过,是以圣人之言更为深远而不可晓。”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一章:“这场战争对于东方人民和世界人民来说,意义是多么伟大、多么深远啊!”

⒊ 指时间的久长或空间的深广。

引 汉 枚乘 《七发》:“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元典章·吏部六·吏制》:“书吏有闕,於月日深远书吏内精选亷干才能,有功无过者充补。”夏曾佑 《小说原理》:“此种小説,流布深远,无乎不至。”

  1. 深微远大。也作「深邃」。

引 《汉书·卷六九·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修正,柔毅敦厚,谋虑深远。」《三国演义·第一四回》:「知公忠于朝廷,然天道深远,幸勿多言。」

二、《文心雕龙》对深远的相关阐述

“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犠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

“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木铎起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 《文心雕龙·原道第一》· 刘勰

“ 夫作者曰圣,述者曰明。陶铸性情,功在上哲。夫子文章,可得而闻,则圣人之情,见乎文辞矣。先王圣化,布在方册,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是以远称唐世,则焕乎为盛;近褒周代,则郁哉可从:此政化贵文之征也。郑伯入陈,以文辞为功;宋置折俎,以多文举礼:此事迹贵文之征也。褒美子产,则云“言以足志,文以足言”;泛论君子,则云“情欲信,辞欲巧”:此修身贵文之征也。然则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 颜阖以为:“仲尼饰羽而画,徒事华辞。”虽欲訾圣,弗可得已。然则圣文之雅丽,固衔华而佩实者也。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宁勿思?若征圣立言,则文其庶矣。”

—— 《文心雕龙·征圣第二》· 刘勰

“ 三极彝训,其书言经。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

—— 《文心雕龙·宗经第三》· 刘勰

《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创作的文学理论著作,刘勰认为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一切“文”的写作,归根结底都是对“道”的某种阐发。所谓“道”,联系书中上下文看,主要是指儒家正统思想。所以在文章阐发“道”的途径方面,作者提倡“征圣”与“宗经”,因为“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原道》篇),而圣人借以“明道”之“文”,最典范的便是儒家经书;经籍不但可以提供作文的思想准则,同时也演示了一篇“文质彬彬”之作撰就后的崇高境界。

这里有两点是需要说明的:

一是:从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立场、观点来看,“ 深远合道”这个论断是没问题的。至少刘勰不仅是这样阐述的而且他还流露出这个“道” 主要是指儒家正统思想。

二是:自五四以后西学东渐,现代学者多喜欢用西方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即使古文、古典诗歌也不例外。

对于这种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已经暴露出很多问题。打个比喻:古文、古代诗歌如同一片祖林,以前伐木的人少,尚可砍伐一二;现在是林地少伐者众,在这样砍伐下去,古典传统文化的传承堪忧。

从刘勰创作《文心雕龙》的情况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而又是大融合的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交织,十分尖锐。这种情况虽然和《文心雕龙》的产生没有直接联系,但《文心雕龙》出现于齐梁时期又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分割不开。

刘勰出身于寒门庶族,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青年时期进钟山定林寺,在寺中高僧.僧祐的指导下,对佛法有了更精到的见解,而在整理寺.院典籍时,刘勰阅读了寺.院所藏各类文献。《文心雕龙》的成书年代,据书中《时序》篇“皇齐驭宝”诸语,及《梁书·刘勰传》所载刘勰负此书干求于沈约车前而“约时贵盛”等推考,当在南齐和帝时(501—502)。刘勰撰此书的动机,一是受到“君子处世,树德立言”的传统人生哲学的激励;二是不满于当时文坛“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而有意纠偏;三是有感于“近代之论文者多”,但“各照隅隙,鲜观衢路”,故“弥纶群言”,撰著此书。

显然,在外来文化大行其道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无疑是丹素异彩、识昧圆通的文论精凿,将其视为艺苑之秘宝也不过分。

现在人们对于古典文化和古典诗歌上,最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从古代的文史资料来看,古典文化是起于上古且传承有序的;可被现代的学者用西方的思维一讲解就出现了诸多偏离。举个例子来说,上篇讲的《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见《回窑诗话》|情志(28)注释)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

单看这首诗,认为它涉及男女私情,生活浮靡,浓软轻艳,荒于情色,即使上升至“殃国祸家”也算合情合理。

可是若从《读曲歌》整体来看,也不尽然。如:

打坏木栖床,谁能坐相思。三更书石阙,忆子夜啼碑。

奈何许,石阙生口中,衔碑不得语。

娇笑来向侬,一抱不能已。湖燥芙蓉萎,莲汝藕欲死。

欢心不相怜,慊苦竟何已真芙蓉腹里萎,莲汝从心起。

种莲长江边,藕生黄檗浦。必得莲子时,流离经辛苦。

人传我不虚,实情明把纳。芙蓉万层生,莲子信重沓。

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黄檗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紫草生湖边,误落芙蓉里。色分都未获,空中染莲子。

此类诗歌与“ 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明里不见人头落,暗地使君骨髓枯。”作用一样,都是警诫世人的。二者之间不同是:前者明.佛后者劝道。

让现代人一解,往往跑到性、色.情、女人、艺术审美上去了。这是学习古典诗歌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但被带歪了道,再改就很困难。

三、杜甫《又呈吴郎》释

又呈吴郎⑴

堂前扑枣任西邻⑵,无食无儿一妇人⑶。

不为困穷宁有此⑷?只缘恐惧转须亲⑸。

即防远客虽多事⑹,使插疏篱却甚真⑺。

已诉征求贫到骨⑻,正思戎马泪盈巾⑼。

注释:

⑴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⑵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易·恒》:“妇人吉,夫子凶。”
⑶扑枣:击落枣子。汉王吉妇以扑东家枣实被遣。扑:打。任:放任,不拘束。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⑷不为:要不是因为。困穷:艰难窘迫。《易·系辞下》:“困穷而通。”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难道。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⑸只缘:正因为。恐惧:害怕。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⑹即:就。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防:提防,心存戒备。一作“知”。远客:指吴郎。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⑺使:一作“便”。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甚:太。

⑻征求:指赋税征敛。《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⑼戎(róng)马:兵马,指战争。杜甫《登岳阳楼》诗:“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盈:满。

历史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即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今重庆奉节)的第二年,当时杜甫56岁。

吴郎,即吴南卿,是来自忠州的一位“司法”(州政府的军事参谋),是杜甫的晚辈姻亲,暂住夔州,与杜甫关系很好。杜甫在夔州有两处住宅,一处是靠近市区的瀼西草堂,一处是在东屯农庄的茅屋。平时他居住在瀼西草堂,当时是秋天,杜甫负责管理一百顷公田,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杜甫搬到了位于白帝城东十余里的东屯。搬家后,将瀼西草堂借让给吴郎住(有《自瀼西荆扉且移东屯茅屋四首》记其事)。

杜甫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时,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他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这位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插上篱笆,禁止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以前杜甫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所以此诗题作《又呈吴郎》。吴郎的年辈要比杜甫小,杜甫不说“又简吴郎”,而有意地用了“呈”这个似乎和对方身份不大相称的敬词,这可能是让吴郎易于接受。

评价:

该诗自古评价不一,大体而言算做诗歌没有问题。

《汇编唐诗十集》:通涉议论,是律中最下乘。

《诗薮》:杜七言律,通体太拙者,“闻道云安曲米春”之类;太粗者,“堂前扑枣任西邻”之类……杜则可,学杜则不可。

《四溟诗话》:太白不成语者少,老杜不成语者多,如“无食无儿”、“举家闻”、“若咳”之类。凡看二公诗,不必病其累句,不必曲为之护,正使瑕瑜不掩,亦是大家。

《唐诗归》:钟云:许妇人扑枣,已是细故,况吴郎之枣乎?当看其作诗又呈吴郎,是何念头?钟云:“无食无儿”四字不合说不苦,近人以此为不成语,何故(“无食无儿”句下)?钟云:于困贱人非惟体悉,又生出一段爱敬,彼呼就者何人?又云:菩萨心肠,经济人话头(“不为穷困”二句下)。

《杜臆》:此亦一简,本不成诗。然直写情事,曲折明了,亦成诗家一体。大家无所不有,亦无所不可也。

《杜诗集评》:李因笃云:盛唐唯公有此等诗,未见超脱。吴农祥云:虽非公佳处,亦可见公爱物济世之心。

《杜诗详注》:此章告以恤邻之道也。……“无食无儿一妇人”句,中含四层哀矜意:通章皆包摄于此。此诗是直写性情,唐人无此格调。然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痌瘝一体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卢世㴶曰:杜诗温柔敦厚,其慈祥恺悌之衷,往往溢于言表。如此章,极煦育邻妇,又出脱邻妇;欲开示吴郎,又回护吴郎。八句中,百种千层,莫非仁音,所谓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读杜心解》:若只观字句,如嚼蜡耳。须味于无味之表。

《杜诗镜铨》:此与《题桃树》作,皆未可以寻常格律求之。体贴深至(“不为困穷”句下)。

《五色批本杜工部集》:邵长衡云:此诗说有佳者,吾所不解。王慎中云:不成诗。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叫化腔,亦创格,不害为切至,然卑之甚。纯用议论,亦是新体。

毋庸置疑,古人对杜甫的《又呈吴郎》评价基本都是中肯的。评价不一是就诗本身而言的,并不是针对杜甫。

自魏晋已降,文人就开始将诗歌与政治分离,但对于诗歌的教化作用仍然没有放弃。故说,《又呈吴郎》一诗,“通涉议论,是律中最下乘。”。

古代诗人在对诗歌的探索中是严谨慎微的,为什么说诗歌要与政治脱钩?看看一柱楼诗案就明白了。

《一柱楼诗》是清代徐述夔创作的诗集,其中最出名的一首:

莫道萤光小,犹怀照夜心。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出自清代徐骏的《清风涛》

另一方面,古代诗人似乎一直在诗技和诗道中摇摆,尽管他们也知道追求作诗的技巧是不好的。杜甫在写《又呈吴郎》一诗的时候已经是晚年,人们对诗中藏拙颇有疑议。是人诗俱老,返璞归真,还是偶作书简不经意间流露?这已无从考证。

与杜甫同时代的一位将领张巡也留下了两首诗:一为《闻笛》诗,一为《守睢阳作》排律。

闻笛

岧峣1试一临,虏骑2附3城阴4。

不辨风尘色5,安知天地心6?

门开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音。

注释:

  1. 岧(tiáo)峣(yáo):形容山岭高峻,这里指屹立的城楼。

  2. 虏骑:指安庆绪的叛军。

  3. 附:紧贴。

  4. 城阴:城北。

  5. 风尘色:指敌情。

  6. 天地心:古代迷信,以为一切(包括战乱)都有上天安排。

守睢阳作

接战春来苦⑵,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⑶,分守若鱼丽⑷。

屡厌黄尘起⑸,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⑹,饮血更登陴⑺。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⑼。

注释:

⑴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

⑵接战:指交战。

⑶侔:等同。月晕:指月亮周围的晕圈。

⑷若:一作“效”。鱼丽:一作“鱼鳞”,是古代的一种阵法。

⑸厌:压住。黄尘:指叛军进攻时所扬起的尘土。

⑹裹疮:指包扎伤口。

⑺饮血:指浴血奋战。陴(pī):指城上有射孔的矮墙。

⑻移:改变。

⑼心计:指破敌的谋略。

这里要留意的是:同遇安史之乱,同为忧国忧民,同为唐诗,为何杜甫的诗为世所重,而张巡的诗说之甚少?

其实历代对张巡的评价都很高,对其诗明清两代的评价犹高。

明·吴乔《围炉诗话》:张睢阳《闻笛》诗及《守睢阳》排律,当置《六经》中敬礼之,勿作诗读。

此说最为确切,即不将张巡的诗作为诗读。

这大概与古人的信仰有关,张巡等死后,唐代宗李豫亲自下诏为其立庙,以时祭祀。至清代,张巡的塑像还被请到太庙中,成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与历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血食达千年之久。

将张巡与杜甫比较不难发现,像张巡与文天祥已经被立庙祭祀,这和对杜甫草堂的纪念不一样。他们像神一样被后人供奉,而杜甫只能作为诗圣被后人传诵。

《大戴礼·曾子天园》:“倮虫之精者曰圣人。”又《易本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杜甫是恪守儒道的,但是对于国家危亡,百姓疾苦等等除了同情,也无可奈何。而张巡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诗歌的“情志”的,对于这种情况杜甫应该不会没有体察。

从“ 即防远客虽多事”来看,杜甫似乎已经意识到儒在当时的转变,那就是从圣人变成了客人,甚至是远客。

杜甫所感怀的大概是:本是中国人却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了颠沛流离的远方客。

屈原也曾说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若是上求,追寻圣人之道倒好理解;若是下求,下至何处,路在何方?

这对于儒和古典诗歌来说,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298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701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078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87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01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410评论 1 21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29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12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24评论 1 23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79评论 2 24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03评论 1 25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68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94评论 3 23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14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7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43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312评论 2 26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章系原创首发 三、古典诗学对情志的特殊要求 古典诗学对于诗歌情志的特殊要求,不同于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所具有的...
    小茉莉花阅读 697评论 2 48
  • 文章系原创首发 三、古典诗学对情志的特殊要求 (一)真诚 诗歌情志的“真”,根据李元洛的论点可以从内在的真和外在的...
    小茉莉花阅读 623评论 1 43
  • 文章系原创首发 二、古典诗学情志观流程 (二)魏晋:“缘情”说 但是,曹丕还只是从“末”上着眼,并未从“本”上发掘...
    小茉莉花阅读 542评论 0 40
  • *文章系原创首发 三、古典诗学对情志的特殊要求 (二)雅正 雅正,即合于礼义,真善一致。 诗歌的基本性能,对内是抒...
    小茉莉花阅读 599评论 0 44
  • 文章系原创首发 二、古典诗学情志观流程 在第一章第一节中,我们从发生学、形态学和社会学的不同视角审视了我国古典诗歌...
    小茉莉花阅读 687评论 3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