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理论

王宗岳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1简介:《太极拳论》,系太极拳的文献资料,中国人对于著作常喜好托古,假借古人之名为作者,传承给后世的人。太极拳界重要的拳论有两篇,一是张三丰的《太极拳经》;一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虽然实际的作者有待考究,但是仍被太极拳界奉为圭皋,影响学习太极拳的人甚深。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传统中国武术界门户之见甚多,而太极拳的支派亦甚众,然而所有的太极拳门派均不约而同地尊崇王宗岳《太极拳论》为太极拳界至文,足见其地位重要。太极拳名称始见于清乾隆年间武禹襄太极拳谱第一篇之太极拳论,武称作者是王宗岳。王宗岳生平不可考,他的长拳只有八卦五行十三势,发展自陈家沟长拳一路“十三势头”。

2张三丰版: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则有后,有左则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掤、捋、挤、按,即乾、坤、坎、离、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巽、震、兑、艮、四斜角也。进、退、盼、顾、定,即金木水火土也,合之则为十三势也。

原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3王宗岳版概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为一贯。 由著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皆是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4杨诺宾版

理论不过就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并非是什么不可撼动的神殿。对于初学者来说,自身的感觉不足以指引自己前行,因此,借鉴前人的经验就成为了非常好的选择。理解对了就对自己有帮助,理解错了就会害了自己。理论是一个引路的灯塔,现如今的问题就是“老灯塔很模糊”。你说他指的路错,但有走到正确位置的人;你说他指的路对,死在半路上的数都数不过来。我所做的工作就是站在灯塔的位置,清晰述出来时的路。无论观者是否相信我,那都是你的选择,我只负责阐述我的脚印。

《杨诺宾解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

解:首先要明了,太极拳论中的“论”是指论太极拳,而并非指“太极”。虽然一字之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正是因为如此,“太极者无极而生”中的“无极”自然也不是指易学中的无极,而是不走极端的意思。说明此拳为亦刚亦柔之拳。动静之机的“动静”是劲力开和时对于其感觉的一种形容,开合劲也正是太极拳的根本,故称阴阳之母。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解:就练套路而言,放松为合。掤为开(由于放劲依旧以掤为基础,在此只说掤),开既是分。技击中若要进入状态,须以此为基础,动静也是开合,这里除了自身的开合,也包含运动中与对手之间产生的开合,既是进退。技击不同于推手,通常抢夺空间不用直进直退的方式。推手中引进为合,落空为开。合时的“静”不是指毫无动静,而是松劲的一种感觉。

“无过不及”指既不过分又不会有所欠缺,是恰到好处的意思。“随曲就伸”也可称之为“舍己从人”,但非完全依从于别人。随曲就伸虽包含有舍己从人的意思,但不是简单的舍己从人,它还为舍己从人设定了一个量,与之前的“无过不及”相呼应。如果“从人”从得太过,就有可能成为“随倒就趴”了。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解:人指对方,我指自己。此处放大了刚柔的概念。刚与柔不仅局限于自身,而是放大至自身与对手之间的变化。“人刚我柔谓之走”,既是针对对手的刚而做出的变化。太极拳技击以身法见长,少有对峙现象产生,“走”是引动或周旋的意思。

“我顺人背谓之粘”,其中的“粘”不是一般意义的贴住,而是在与我技击时,对手内心中的一种被动感受。也就是失势的无奈感。犹如缠在身上拿不下甩不开的绳子一样,既不得机得势,又挥之不去,苦不堪言。而“我”则因得机得势而感觉十分的“顺”。所谓得机得势,就是有力抢占了时间与空间的优势。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解:“应”与“随”有随机应变之意,但是一定要分清随机应变的时机。并不是单纯的对手急来我也急,对手缓来我也缓。如果以此种概念应对,岂不是被动到底,永不翻身?“急应、缓随”是太极拳“后发而先制”概念的一种体现。

文中的“急”与“缓”先是针对自身,然后才是针对对手。所谓“急应”,敌来时我已经有所准备,我虽未出手,但是已经抢占先机,得机得势,可直接以 “上法”应对。给人以反应敏捷的感觉。“缓随”则是对手来时,我尚不得机得势,则以“借法”随之,以作缓兵之计,后再伺机而动。给人以不慌不忙又不失势的感觉。

【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解:“变化万端”是比喻个体差异的多样性。习练太极拳所依照的“拳理”是不会因这个多样性而不凑效的。只要能够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练习,即可逐渐掌握太极拳。起初学习形态(也就是套路),逐渐由熟悉形态而慢慢感受劲力,最终则可掌握到“神明”的境界。也就是在技击中做到“因敌变化而变化”的高深境界。但是这一境界不是一日之功,还需要“用力之久”。其中“用力”不是指盲目使用力量,而是指学会运用力量的变化。即松柔入整劲、整劲化为松柔的力量转换过程。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是对于身法的说明,也是太极拳中最重要的身法。其他有关纠正身法的注意事项,均是由此细化而出。“顶劲提起”与“松劲下沉”(气沉丹田)形成了对拉拔长的掤劲,与“不偏不倚”的态势结合,给“轻灵沉静”的太极拳,奠定了通向“身法自然”的基础。劲力升华后“蓄于无形、发于瞬间”的“忽隐忽现”也就正是得益于此基础的。根据我教学中的实践总结,身法问题是遏制习练者进步的最大症结。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又杳】

解:以练习推手为例,“虚”与“杳”均是对方推我时,由我施加给对方的感受。“杳”做“杳无音讯”讲,是让对手不得着力点。做到这点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这里细化说明:一般来说这里的“虚、杳”是针对化解直劲的而言的,毕竟直劲难防,侧劲难练。通常对于直来劲都是“松一侧,搬另一侧”,使对方失势,这么做虽然没有什么明显错误,但是与不给着力点的“虚”与“杳”还是略有不同。

变化着力点的方法类似靠桩。身体左右两侧,以缠丝劲分别上浮、下沉,这种应对方法动作幅度小,由于形成了整体变化,使对手难以找到具体着力位置,不敢深入。此时对手的感受既是“虚、杳”。

【仰之弥高,俯之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解:这里的“高、深、长、促”并不是对某些招法的解释,是对太极拳“度”的一种阐述。无论“仰、俯、进、退”,皆需有度。也就是通常说的“存心要精”。种“度”如果放在技击当中,可以解释为“即便技艺过人,也不能够轻浮傲慢,越是深入越是要谨慎”。掌握技法后心态就成为了重要的制胜关键。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概皆由此而及也】

解:对于劲力的掌握不仅要知己,也要知彼。仅应用自如是不够的,还要能够察觉对方的变化。“听劲”就是感知对手的力量。起先搭手听劲,由于长时间的练习,甚至可以感受出极为细微的变化。用“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来形容身体听劲的灵敏度,即便放上羽毛或落上蝇虫的细微重量都能感知得到。

通过以上听劲的掌握,逐渐会将听劲转变为一种敏锐、精准的判断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察势”。这样在技击中就会因察势在先而胸有成竹。“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也就是使对手无法判断出我的行动,而对手的行动却早已尽收眼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英雄所向无敌”怎能不是因此而及呢?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解:武术的种类有很多,虽然招式特点各有不同,但是大多数依旧没有摆脱以“体格”论拳技高低的模式。“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这些先天的强弱并非是学来的技艺,这一切是自然规律。(接下文为一整段)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解:(接上文)但细细品问太极拳“四两拨千斤”这句话,显然是要通过后天的锻炼来打破“体格优势”这一自然规律。看那些已经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们依旧可以与人比试武艺就不难发现这一点了。

此处的“快何能为?”并不是说速度快没有用,而是太极拳特殊的运动方式以“相对速度快”弥补了“绝对速度不足”的缺憾。从而使其对“速度、力量、技巧、体力分配”做出优化,使后天的技术优势占到了主导地位。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解:这里在次强调了身法的重要性;“活似车轮”既是身为轴手为轮,快速机动的技击方式。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强调身法。“立如平准”就是对立身“中正自然”的强调,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有可能达到“活似车轮”的境界。这也正是步入技击殿堂的钥匙,只有真正体悟到了这一点,才能够感受他的妙处。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解:“偏沉”不是指一侧用力,“双重”也不是指两腿平分力量。如果双重仅仅是双腿平分力量,为什么会有人“数年纯功”不能参透呢?“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是为了说明“动作协调则手脚灵便,而反之则会显得呆滞迟钝。”无论套路还是技击,都要将协调视为重要的环节。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就是告诉练习太极拳的人,不留意这一要点,即便是练上多年也难以掌握其精妙的劲力。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这里的阴阳是对于“协调”的形容,举例来说:拳路中的跳跃动作,两脚随“身法”腾起,着地时错落有致。不去过多的依赖腿部力量,是借整体劲产生腾空感。能做到这一点,也就基本找到了太极拳的协调感。

【粘既是走,走既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解:“粘、走”与“阴、阳”都是为了说明变化,不仅是局限于自身劲力的变化,也是自己与对手之间态势的变化。只有活用了这种变化,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称之为懂劲。(接下文为一整段)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解:(接上文)只有真正意义的懂劲后,才有可能做到不走弯路,温故而知新。而逐渐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

解:“舍己从人”不是抛弃特点而服从别人,是一种因敌变化而变化的高深境界。依照上文的阐述,做到这一点应该并不困难,但是由于个人领悟的差异,大多数都朝错误的方向去练习了。有些虽然偏差不大,但是起点时的小小偏差,导致所收获的结果确相差甚远。习练者不可着急,要在练习的同时细细揣摩。否则发现问题后,重新纠正从头再练,就会得不偿失了。

这也正是太极拳高深的地方,不仅要善用手脚,也要善用大脑。

【是为论】(告诉你怎么做,不如告诉你怎么想!)

解:“论”本身说明此篇文章,即《太极拳论》是作者“王宗岳”的个人感受。个人感受是带有个体差异之偏见的,所以才叫论。因此仅仅是一种练习的参考,要记住“参考”本身仅仅是“参考”而已,并非是绝对照做!这也就是“论”的关键之所在。由于此篇《太极拳论》由我杨诺宾详解的,自然也就带有我杨诺宾的个人观点,也就是我的“论”也包含其中。因此对于此篇“论”的作用,我也要在此做出新的定义:

“论”是经验,这种经验要为更多的“可能性”提供帮助。它并不是一个限制思维的牢笼,反而应该是“习练者发挥创造力的催化剂”。我希望我的论成为一个起点,是一个把可能性放大到无限的起点!这就是我对“太极拳论”的新定义,是我的《太极拳论解》。

《解拳经总歌》

【纵放屈伸人莫知】

解:不管是依靠功力操纵或发放对手,抑或是化解对方的来势,只有在劲力不为对方所察觉的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有效发挥。

【诸靠缠绕我皆依】

解:此句话确实是很有意思,只是标点的位置,就会引发不同的意思。我曾见过这样的解读“诸靠缠绕,我皆依”!而我则站在了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当然了,这也是实践后的总结:“诸,靠缠绕,我皆依。”

“诸”是无论任何来势,借助精湛的缠丝劲,我皆能够“舍己从人”一一化解。这并不是在显示自身的优势,而是着重强调缠丝劲的实际价值。

【劈打推压得进步,搬撂横采也难敌】

解:面对对方凶猛的来势,我不应溃退,而是应该伺机“进”身。“搬、撂、横、采”基本都是近身的用法,这些技法是没有打击造成的效果来得直观的,但是近身后他们所发挥的效果,却不是一般的打击技所能比拟的。

【钩掤逼揽人人晓,闪惊巧取有谁知】

解:大多数人都认为,复杂而凶狠的技巧是制胜的关键。殊不知真正取胜的关键,反而是那些惊炸灵巧的简单招式。

【佯输诈走谁云败,引诱回冲致胜归】

解:技击中取胜,不仅要靠高超的武艺,也要靠机制灵活的拳法战术。

【滚栓搭扫灵微妙,横直劈砍奇更奇】

解:有些小招式极为隐蔽好用,在实际操作中甚至可以达到如同偷袭一样的效果。另有些则是大开大合,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这类招式最好的用法就是出奇制胜。

【截进遮拦穿心肘,迎风接步红炮捶】

解:远拳、近肘、贴身靠,肘法多用于近身。拦截对方招式后的近身距离,使用肘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进身前则要多留意对方的步法,以攻击范围较大的拳脚应对是比较恰当的。

【二换扫压挂面脚,左右边簪庄跟腿】

解:腿法的应用不仅要弄清发力的方式,也要搞清楚发动攻击时最容易应用的具体位置。如:蹬一跟用足跟,插脚用脚面,扫堂腿用脚内侧等等。

【截前压后无缝锁,声东击西要熟识,上笼下提君须记,进攻退闪莫迟迟】

解:技击须攻防一体,打击、拦截、闪身,如环环相扣的锁链,一气呵成。时而声东击西,时而上惊下取,无论进攻还是退闪,攻防之间总要决绝果断。

【藏头盖面天下有,攒心剁肋世间稀,教师不识此中理,难将武艺论高低】

解:即使不会武术的人,也会在搏斗中应用一些迎头痛击、大开大合的打法。真正高明的技击,则是要躲开“皮糙肉厚”不易产生效果的打击部位,朝着较为隐蔽且容易凑效的要害处下手。而对于拳法的传播者而言,知晓这一点只是必须具备的基础之一,否则的话难称其为好的拳师。

本文为顾留馨之文顾留馨版本《太极拳论》解

刊于 《体育科技》 ( 4 )1980年。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于1980年7 月出版。

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间的山西人 ( 故称山右 ) 。1792年他在河南洛阳教 书,1795年在河 南开封教书。他的武术著作有 《太极拳论》[1]一篇,解释长拳 和十三势内容的残稿一 篇,修订了 《打手歌》 一篇和《阴符枪谱》,共四种。

《太极拳论》 以太极两仪立说;解释"十三势 "以八卦、五行立说; 《阴符枪谱》 以阴符 立说。阴指暗,符指合,故阴符意为 "静处为阴动则 符 ",正如阴符枪法的原则 "静如 处女,动如脱兔 "。王宗岳少年时读过经史,也读过 《内经》 、 《道德经》 及兵法等书,兼 通击刺之术 ( 击剑、刺枪 ) ,枪法最精。《太极拳论》 实际上是概括性很强的总结推手经验的论文,它所依据的 理论是我国 古代哲学朴素的阴阳学说, "一阴一阳之谓道 ",以此作为太极 拳的基本理论,就使 太极拳在广泛流传中不致练成刚拳、硬拳,也不致练成 柔拳、软拳,而是大家公认的 有柔有刚、刚柔相济。这应该说是《太极拳论》 的主要贡献。

下面,对 《太极拳论》 逐句逐段试作解释。

5王宗岳版

(一)、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说的是老子《道德经》的开篇。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易瑜伽认为说的是阴阳)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恒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谓太极,古人"谓天地 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太初、太一也" ( 《易系辞》 )。 这是我国古代的天体演化论,把太极形容为混沌初分后的阴阳两气,而混沌未分的状态为"无极"状态。也有人解释"太极" 是屋中最高处正梁的中心,意为最高、最中心的东西。

(太极图)呈圆形,内含阴和阳两个半弧形的类似鱼形的图案。太极拳采用这个名称, 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刚柔相济的拳术。

‥无极而生 " ,周敦颐 ( 1017一1073 )所著 《太极图说》 说 :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王宗岳说 : "太极者,无极而生",是根据 《太极图说》 而立论的。

‥阴阳之母也"意指阴阳两气包含在"太极"之中,所以说"太极"是 "阴阳之母 " 。

(二)、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古人认为太极是一个混圆体,包含阴阳两气。动时这个混圆体就起变化,分阴分阳,所以说太极生两仪,亦即 "动之则分"。静时仍然是一个混圆体,阴阳变化虽然相对静止 ,但阴阳的道理完全具备,所以叫做"静之则合"。

上面五句话,讲的是太极拳的理论,下面就根据这种理论来阐明太极拳 推手的要领,方法。

一说太极拳创造于清初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左右,创造人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此说法相信张三丰是虚构人物。)他写的太极拳的原始理论 《拳经总歌》 有 : "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 "两句话,王宗岳据此进行了发挥。

另一说太极拳是武当道人张三丰所创,学习太极者皆视张三丰为祖师。历史上是有张三丰这个道士的,也是习武之人,并且还有流传下来的《太极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记载。因此,此说法似乎更可信。((三). "无过无不及,随屈就申"

(三). "无过无不及,随屈就申"

推手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来屈伸进退,要随看对方的动作而采取攻防动 作,不可主观,不可盲动,要随对方的屈伸而屈伸,人屈我伸,人伸我屈 ,要和对方的动作密切不离,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要不顶不丢 ; 对方进一寸 , 我退一寸 ; 进一分,退一分。退的少了成 为"顶",退的多了成为"丢 " 。

‥直来横去,横来直去"是武术各流派的共同经验,太极拳推手还有形象上 缠绕绞转 的"粘随"特点,可练习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以利了解对方的动向 、力点和快慢,作 出判断来克制对方。这比单凭目力来判断对方动向的拳种 ,多了一种侦察能力 "听劲 "。

(四)、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

推手时要放松,攻和防都如此,逐渐练出一股"柔劲"来。刚劲好像一根硬木 头,坚实但变化少。

柔劲好比钢丝绳,变化多。俗语说软绳能捆硬柴。但从理论上讲,柔能克刚, 刚也能克柔。

单纯的柔是不够用的,太极拳主张"柔中寓刚"、"刚柔相济",粘与走都要以柔 为主,柔久则刚在其中,人以刚来,我以刚去对抗,这是两方相抗,不是"引进落空"、"借力打人"的技巧,而应该"人刚我柔"地把对方力量引开,使之落空不得力。

所以学太极拳推手一开始就要放松,心身都要放松。对方刚来,我总是柔应 ,便对方 不得力,有力无处用,这叫做"走化",目的是我走顺劲,造成有利于我的形势,使对 方走背劲,造成不利于对力的形势。

当对方来劲被我走化形成背劲时,我即用粘劲加力于其身手,使之陷入更不 利的地 位,从而无力反击。粘好像胶水、生漆粘物一样,粘走相生,刚柔相济,这是推手的重要原则。

"粘"这个字,是三百余年前俞大猷、戚继光等提出来的,武术书上最初见于明 朝俞大 猷的《剑经》,在他的对打棍法(不是套路的对打)中有时用粘字。到清初,太极拳推 手就完全用粘劲,于是"粘 "的用途日广。

练粘可使人的反应变快,触觉灵敏,所以能做到随对力来劲粘走相生,克敌制胜。

(五)、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动作快慢要决定于对力动作的快慢,不能自作主张。首先,手臂放松,触觉灵 敏,才能急应缓随,处处合拍。 只有触觉灵敏了,才能做到 "彼微动,已先动 ",才能制人 而不为人所制。

(六)、"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

动作虽然千变万化,而粘走相生,急应缓随的 道理是一贯的。

(七)、由看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这是太极拳推手功 夫的三个阶段 :即着熟、懂劲、阶及神明。

一 、看熟看的是打法、拳法、拳势,譬如看棋。中国武术各拳种的套 路,就是各个不同的" 势"联贯组成的,每"势"都有它的主要攻防方法和 变化方法,错综互用,这就称 作 "拳术"、 "拳法"、 "拳套"。不讲技击 方法的套路,称作体操、舞蹈、导引或 八段锦。有些拳种只讲姿势优美,实 用性差,称作花拳绣腿,是表演艺术性的 武舞( 讲究实用性的称作武艺 ) 。 练太极拳推手,首先是身法、手法、步法.眼 法和每势的着法(攻击和防御 的方法)要练得正确、熟练;特别是练拳架,首先姿 势要正确,拳套要联贯 熟练和呼吸配合好。然后在推手、散打中进行试用,捉 摸每个看法用得上, 还是用不上 ;用上了,用劲对不对等。这是前人教太极拳 的次序,即首先要 懂得每势的看法和变化,不可瞎练,漫无标准地划圈。

二 、 懂 劲 看法练熟即可逐渐悟出用动的粘随.刚柔、虚宜、轻重以 及屈中求直.蓄而后 发等道理。有些人学推手好谈懂劲,但不研究看法, 这是跳班、越级的方 法。只追求劲,不讲求看法,往往无从捉摸,不看边际。 因为, "劲附着而 行,劲贯着中",看法如果不从实际出发,舍近就远, 劲也就随着"看法"而失去 应有的作用。 懂劲以后,着法的使用才能巧妙省力。看法和懂劲都要和呼吸自 然结合, 不属拳法的动作不可能结合呼吸,例如两个吸或两个呼凑在一起的动 作就不 可能结合呼吸。 懂劲质量愈高,推手时威胁对方的力量也越大,看法的 使用也更能得机 得势。 懂劲主要是从推手实践中悟出来的。只练拳不练推手, 对懂劲是谈不上 的。想象出来的懂劲,一接触实际就不行。

三 、 阶 及 神 明 "阶及"意即逐步上升,亦即台阶、梯子,须一步一涉 爬上去。 "神明 "意即神妙 高明,随心所欲,形成条件反射,熟能生巧。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 及神明 "这句话,总的意思就是踢、 打.跌、摔、拿等着法熟练后,逐渐悟出 " 劲"贯看中的技巧,掌握"劲" 这个总钥匙, 不求用着,而着法自然用得巧妙,最 后达到 "妙手无处不混然" 的程度。

(八)、"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用力 "系指练功夫,不 是指用力气。全句意为 : 不经过勤学苦练,就不能豁然贯通 忽然完全悟解 ) 。

坚持练拳推手,钻研掌理,会有好几次"豁然贯通",功夫是没有止境的。

青年时期、壮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各有一次或多次对拳理的"豁然贯通"。

通过向有经验的师友学习、交流和反复研究掌理,功夫才能练到自己身上,对疗病 保 健,增 强体质才有帮助。

太极拳发展至今,主要的传统套路有陈、杨.武、吴、孙等五式,陈式 还有老架.新 架和赵堡架三种,都是讲究每势的着法的。传统套路都有这种 讲究着法、运气的特 点。

懂得着法,拳套才容易练正确,不致练得千奇百怪, 也才能和呼吸结合得好, "气与 力合",疗病健身的效果较高,又可节省练 拳的时间。

(九)、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 "

"虚领顶劲"意为头顶要轻轻领起往上顶着,便于中枢神经安静地提起精神来指 挥动 作。

关于气沉丹田,说法不一。这里可能是指腹式深呼吸,吸时小腹内收,隔肌上 升,胃 部隆起,肺部自然扩张。呼时小腹外突,隔肌下降,胃部复原,胸廓自 然平正。

身心兼修, 内外并练,着重在内壮,这也是被称作 "内功拳 "的太极拳的一个特点。

"气沉丹田"不可硬压丹田,也不可一味"沉气",而要"气宜鼓荡",并且练拳时的腹 式 呼吸只能用逆式,不能用顺式。

顺式是吸气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呼气时小腹内收,结合在拳套内就只能始终 "气沉 丹田",有降无升,所以一定要用逆式。

如果用顺式腹式呼吸,对练拳推手都是无益的,因为攻的动作都要借地面反作用 力, 必须气沉丹田,劲才能往前发。那能有劲要往前发,而呼气时小腹卸内收之 理?

逆式深呼吸是引进时吸气,小腹内收 ; 发劲时小腹外突,气沉丹田。

内 功拳种的"形意". "八卦". "南拳 "、 "内家拳",都是用腹式逆呼吸 的。

王宗岳高度概括了太极拳的理论(那时只有陈式太极拳一种,没有流派),对呼吸运 气 只讲了一句 "气沉丹田 "。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基本上概括了太极拳对立身中正.松静自然地运气练拳和推 手 的要求。

(十)、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不偏不倚"是说身体姿势不要歪斜而失去中正。不偏是指形体上、神态上都要自 然中 正,不倚是不丢不顶,不要依靠什么来维持自己的平衡,而要中正安舒,独 立自主。

"忽隐忽现"是说行气运劲要似有宜无,忽轻忽重,虚宜无定,变化多端,使对方难 于 适应 顾此失彼。

( 十一)、"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承上文,既要做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还要做 到,对方从左方用力攻来,我左方虚 而化之,虚而引之 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 ; 如对方从右方用力来攻,则我右方虚而化 之,虚而引之,也不与顶抗,使来力落空。 这就是不犯双重之病。

练到处处能虚而化 之,虚而引之,就是棋高一着,从而使对方缚手缚脚。

"虚 "和 "杳 "都是 不可捉摸的意思。]( 十二)、"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b] "弥"字作"更加"解释。我运用粘化划弧的引进落空的方法,对方往上进 攻,我高以引 之,使有高不可攀,脚跟浮起,凌空失重的感觉 ; 如对方往下 进攻,我低以引之,便 有如临深渊,摇摇欲坠,愈陷愈深的感觉 ; 若对方前 进,我渐渐引进,便其摸不到我 身上,有进之则愈长而不可及的感觉,经我 粘逼进攻,对力越退越感觉不能走化。

这四种情况都是粘走相生,不丢不顶我顺人背,我得机,得势,彼不得机、 不得势而 出现的。

上述推手技巧只要认真实践,人人都可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但这种推手 技巧可说是无 止境的,因之可说是一种活到老、学到老的健身防身的技术。

推手双方功力相等,不容易发挥出这样的技巧,如果差距大了 ( 例如力量、 耐力.速 度.灵敏.技巧等相差大了 ) ,这种高级技巧就会显示出来。]( 十三)、"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如我,我独知人 "b] 这是形 容触觉、内体感觉的灵敏度极高,稍微触及,便能感觉得到,立即走化。 功 夫练到技术高了,便能做到 :一恨鸡毛,一只苍蝇或一只小虫轻轻触 及人体任何部 位,都能感觉得到并立即有行动对付 ;在推手时,便能做到他 不如我,我能知他。]( 十四)、"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b] 这句说明王宗岳是唯我独尊的。他生于二百多年前,那时,中国武术家还认为 近身搏 斗技巧在战场 上还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十五)、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 "b] 这种拳术技巧的门派是很多的,它们虽然姿势动作不一样,但不外乎是力大 打力小, 手脚快打手脚慢。 ( 十六)、"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 ( 为)也"

所谓有力打无力,大力胜小力,手快胜手慢,都是先天赋有的本能,不是学出 来的。 看来,这两段话,有宗派观点,有形而上学的论点。 说其它拳种是 .旁门 ",而自己是 正门,是正宗,这确是宗派观热。

力大胜力小,有力打无力,手快打手慢,是一种规律,但力量和速度也 不是先天自然 之能,也需要学习锻炼才能加大力量,加快速度。因此, "非 关学力而有( 为)也"这句 话是错误的。太极拳从名字的含义来讲是有柔有刚,有轻有重,有快有慢,既要栋习 。 四两拨千 斤",又要练习"混身合下力千斤",所以单纯强调一方面,就有片面性, 就是知其一而 不知其二了。]

( 十七)、〝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 ; 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 为"b] 察 (打手歌) 里有 "四两拨千斤"一句话,显然不是用大力来胜人; 看到年纪耄 ( 意为 七,八十岁)或耋(意为八、九十岁)的人还能应付众人的围攻,取得胜利, 可是老人体 力比较差,动作 此较迟钝,还能御众取胜,说明 "快"也不一定能取胜。

过去认为《打手歌》是王宗岳的作品,有人从拳论中 "察四两拨千斤之 句 "的.察 "字来 判斯《打手歌》是王宗岳以前人的作品,这是很对的。后来核对了陈家沟原 有的四句 《打手歌》,才断定六句的《打手歌》是经过王宗岳修订的。

这四句话是强调小力胜大力的技巧作用。](十八)、"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b] 始终保持平衡,身法端正,要像秤准一样;身手圆活如车轮旋转.,不但不受 来力, 还能把来力抛出去;无论来力多么直大,要粘着走化,不要顶抗,如果 粘着处放 松走 化不受力,这叫做 "偏沉 ",能做到 "偏沉 ",就能顺随,使对方 有力也不得力,有力 无处用,推手时要避免两方相抗,如果两方相抗,不能够 ‥偏沉则随",动作就会滞 钝,结果还是力大者胜力小者。]( 十九)、 "每见数年钝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b] 常常见到勤练太极拳推手多年的人,不能很好领会"懂劲 "和"粘随走 化 "的道理,往往 不能制人,反而被人所制,这都是用力顶抗,犯了双重" 之病而不自觉所致。

王宗岳这段话是在二百年前讲的,那时候太极拳不作为老弱病人练的拳, 而是体格强壮者练的拳,他们不懂双重之病,不能制人,大都为人所制。而练推手的大都是力量不大的人,基础薄弱的人,加上不懂"双重"之病 不懂着法,难怪有些练摔跤的人或练拳又硬又快的人说.一般练太极拳的是豆腐架子。

(二十)、"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 离阳;阴阳相 济,方为懂劲"

要避免这个"用力顶抗,不能走化"的毛病,就要懂得阴阳的变化。阴指柔、虚 、轻、 合、蓄势、吸气等 ; 阳指刚、 实、重、开、发劲、呼气等。

粘逼中随时可以走化,所以粘也是走;走化中随时可以转化为粘逼,所以走也是粘。

有开有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有虚有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样虚实、 刚柔、 开合.变化灵活,才可以使对方顾此失彼,不知所 措,应接不暇,处 处被动。 阳刚 不能离开阴柔,阴柔不能离开阳刚。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有 柔有刚,阴阳相济,虚实页互变,柔刚错综,才算 是懂 劲。]

( 二十一)、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b] 懂劲以 后,粘走相生,越练越细巧精密,一面实践,一面多思考,常常默想捉 摸 其 中道理,学思并用,就能逐渐做到从心所欲,身手更为轻灵,威胁力更大, 搭手即能 判断对力力量的大小、长短、动向、快慢,依着何处即从何处反击。]( 二十二)、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学者不可不 详辨焉。是为论"b] 推手本来是舍己从人的技巧,顺应客观规律,不自作主张;如果自作主张用固定 的手 法,逆客观规律,必然会出现丢、顶、硬撞,不能引进落空,反而引进落 实,造成失 败,这是多误于舍近求远。差之毫厘,结果是谬之千里。

练拳、推手也是这样,学的人要详细辨别这个 道理。

易瑜伽(人名)《王宗岳太极拳论》详解

6哲学理论

1.《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孔颖达疏:“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宋代理学家则认为“太极”即是“理”。《朱子语类》卷七五:“太极只是一箇浑沦底道理,里面包含阴阳、刚柔、奇耦,无所不有。”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道者,天地人物之通理,即所谓太极也。”

3.谓天宫,仙界。 三国魏阮籍《咏怀》之七二:“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园囿拟上林,馆第僭太极。”《云笈七签》卷八:“太极有元景之王,司摄三天之神仙者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425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58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186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48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49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54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0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36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39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05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04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6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99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1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7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80评论 2 26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