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经济头牌是金融业,是其第一大产业,其产值已经超过了制造业,全世界的金融业都以美国为样板。但是,最近美国金融业接连发生坏消息,包括美债遭遇抛售狂潮、硅谷银行突然倒闭等。
针对硅谷银行倒闭,最初的表态是在美国存款保险范围内解决,即25万美元以内的存款是安全的,超过的部分,储户自求多福。但这个表态吓到了金融市场,引发对金融的信任危机,导致股市大跌,金融股是重灾区。最终,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表示不顾存款保险额度,凡是硅谷银行的储户都会得到兜底。
这次事件再次让人们刷新对美国的认知。美国这个国家一向以“耍赖”著称,总能编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吃后悔药,但这次仅3天的功夫,美国自己就食言了,可见,美国这次是真的有点怕了,怕硅谷银行演变成另一个雷曼兄弟,2008年金融危机再次卷土重来。
其实尽管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排名比较靠前,但对美国金融的影响力却并不那么大,因为美国的金融资源高度集中在前5大集团。不过美国政府和美联储的担忧也不无道理,毕竟这么多未参保的高科技公司发不出工资,影响的都是中流砥柱的美国中产阶级,所造成的后续影响很难讲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虽然美国政府采取措施保护存款的作用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但美国仍然面临主权债务危机,这需要涉及两党之间的政治协商才能解决。最新的预算方案包括征收25%的富豪税,但这可能会受到共和党阻挠。毕竟共和党中不少议员自己就是被征税的对象。
这也使得美国政治上的分歧导致了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由于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掌控情况,两党无法就此达成共识,互相博弈。如果不能在最后期限之前解决债务上限问题,美国可能会面临实质性的违约危机。
然而,世界各国早已预料到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采取了措施来应对。自去年以来,许多主要国家已经开始抛售美国国债,因为它们认为美国的信誉已经严重受损。根据统计数据,在过去的14个月里,全球各国的央行已经净抛售了752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中国和日本的央行是美国政府的最大债权人,他们持有的美国国债最多,占比最高。但是,这两个国家最近减持了美国国债,中国在2022年减持了17%的美国国债仓位,目前持有美国国债的金额已经降至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也在2022年开始减持美国国债,已经累计减持了2245亿美元,目前的持仓量很有可能跌破万亿美元关口。这表明,世界各国已经对美国的债务违约做好了准备,他们在抛售美国国债以规避风险。就连跟班小弟都在抛美债了。你说尴不尴尬。
一方面,全球各国央行抛售美债,导致美国信用下降,且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危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还想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继续从全世界借钱,但这样只是推迟了债务危机的爆发,而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虽然美国两党闹归闹,但在收割全世界方面,它们的利益却是一致的,通常会在最后时刻达成提高债务上限的决议,避免债务危机的真正爆发。但真正的问题在于美国能否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债务规模,否则债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将成为不定时的炸弹,最终可能导致无法排除的债务危机。
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和持续的财政赤字,以及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造成美国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借钱消费的习惯在全世界出了名,政府也是如此,加上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霸权地位和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美国能够轻松地从国际上借到资金,以保证自己的支出。但是,美国政府的盈利能力远远赶不上其支出速度,因此历史上美国曾多次爆发债务危机,近年来更是频繁发生,如2008年次贷危机和2020年新冠疫情。美国政府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债务不断攀升,也成为了近几十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的一个重要导火索。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十年内,美国仍将面临严重的财政赤字和债务违约的风险。
除了经济因素外,政治利益也有很大关系。美国两党为了取悦选民,都有着扩大债务规模的内生动力,导致债务上限不断提升。这种政治文化在其他以选票论成败的国家也存在,但其他国家由于没有美国那样的全球经济霸权,从国际上借钱融资的能力较差,对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危害远远比不上美国。债务上限不断提升对全世界都会带来危害,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美国债主,伤害最大。中国手中持有的美国国债面临的风险包括债务违约和美国国债价格下跌。全世界各国央行正在减持美债,希望美国政府能够通过节省开支的方式缩减自己的债务规模,不再重复之前债务越滚越大的老路。
中国、日本等全球央行减持美债后,倾向于将资金用于购买黄金。黄金被认为是一种天然的货币,比美元更加可靠。同时,美元正在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类似于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情况。此次危机的不同之处在于,美联储大幅加息的同时,俄乌冲突持续深入和扩散,美国等西方国家冻结了俄罗斯的外汇储备,使得美元的国际声誉遭受沉重打击,全球开始新一轮的去美元化进程。因此,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美国能否偿还美债时,美债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
希望接着美元信用逐步丧失的东风,人民币的国际化能够有更大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