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的清晨总是格外的早,不论是否清醒,露水的渐渐蒸干提醒着你该迈步向前了。
位于各个偏僻处的田地里,鱼肚白的天残留了最后一丝凉风。植物正在蓬勃,菜农从清晨就开始劳作。各式蔬果是菜农的依赖,但是都要趁新鲜摘下,错过时节,就只能烂在地里。从春天开始播种,春夏两季的充沛雨水,让各式蔬果长势良好。
早市马上就要开了,菜农得迅速准备好货物并抢占一个好位置。在此之前,他们得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先下田地。蔬菜在风中微微地摇摆,菜农要在其中挑选成熟但是鲜嫩又不过分老化的植株。这活要熟悉地里长势的老农来做,鲜嫩而显得美好的蔬菜最容易被售卖出去。
做成一道令人食欲大开的美味佳肴之前,蔬菜们还得在菜市呆上一段时候。它们是否有吸引买菜者的独特魅力是决定它们到底要呆多久的关键之处。
价格也是很关键的,菜农们先打听其他商贩的价格,遇到买菜人,或许还要问问:“你买的多少钱?”心下有了计较,要暗暗的思量,什么样的价格才最合适。定价亦不能太低或太高。低了赚不回本钱,高了则吸引不了买菜人,很有可能无人问津,败在自己手里。也得根据时间调整价格,人少了,该回家了,想脱手得下定决心,不可犹豫。
太阳升起,赶集的人也到了。三三两两,再到接踵而至。从满摊满眼的新鲜景象到零零散散的收市景观,日头毒了。
剩下的蔬菜或许被菜农带回家当做今天的馈赠,还有些则被降价处理,也到了令人满意的一家,准备被端上桌成为午餐或晚餐的一道。
菜贩会坚守很久,他们常常夜里两三点就要赶去农贸市场挑选合适的货物,在天未亮或已白时回来,摆货上架。买上几天,可能给蔬菜喷水以保持新鲜。
不逢圩的时候,天气不好的时候,时间晚了的时候,不到节气的时候,我们都是从他们手里卖到合适的蔬菜。
这一篇仿的是《舌尖上的中国》旁白,风格比较浓厚吧。
我们下篇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