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学习收获

        从九月份到现在,整整三个月时间,我通过读书和听课,一直在学习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理论和操作,现在告一段落,学习收获总结如下:

        心理课目标的三个境界:1.让学生学习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有正确的认知。 2.让学生通过体验,对自己和周围环境及他人产生正确的认识:我所认为的和实际上别人对我的不一样。 3.保护学生真实的自我、自由的精神和独立的人格,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成为了比过去更好的自己。

        心理老师的三个层次: 1.告诉学生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言传,讲授心理健康知识。2.和学生一起做,一起体验,一起成长。身教,以身作则。3.自己好就是最好的课堂。文化熏陶,道大于术,你是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理念:人本主义认为所谓的心理疾病只是人们应对外界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御措施。积极心理学相信人天生都有人性的能力,生命向上,人性向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在治疗层面,而在教育层面,要挖掘出人们的潜力,激活人性中的真善美。

        心理健康老师的教育理念和人文观:相信学生天生具备积极心理品质,也相信学生有能力有办法擦亮他的金字招牌。我们心理健康老师要做的,只是接纳、陪伴和支持,借助真诚的力量实现心灵的交融和碰撞,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生命蓬勃生命。

        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首先是心灵的自由,学生人格的独立和自由。其次是探索的快乐,学生愿意参与体验,享受其中,体会成长与发展的快乐。

        大心育:大心育包含德育和心育。道德教育即伦理教育,源于心理体验。没有真正的体验,就没有真正的心理教育,也不会有真正的德育,而且非常容易教成两张皮:嘴上知道,行动上做不到。大心育就是让孩子主动掌控自己,主动体验,引起感受,形成认识,继而上升为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大心育通过体验式教育让孩子的身、心、灵自然发展,让孩子心理健康,实现道德自由、人性自由、灵魂解放。

        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的注意事项:首先,暖场技术(游戏)和课堂要匹配。可以采用放鞭炮的形式:先是啪啪啪几个小鞭来暖场,再是嘭一个核心技术来统一六大感官(眼耳鼻舌身意)去体验。其次,课堂技术的组合运用要采用包子形式,简单又融合。不用花卷形式(内容和游戏太多太杂太乱),不用馒头和肉丸形式(内容和游戏太单一),也不用肉夹馍形式(内容和游戏不匹配,两张皮)。最后,课堂中自然和强化的比例约为五五开,让心理健康课成为学生放风的窗口,让学生感受到被爱、被接纳,感受到自由(打着强化的自由)。

        职业规划:职业规划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早,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后续可以不断调整。目标越明确,学习越有动力。可以制订一个个小目标,一个个小目标,就是一个个人生的加油站,一个个奋斗的动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一步步突破自己,成长自己。

      生涯规划课的形式:生涯规划越早越好,早早在心中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未来不断调整。课程形式有:生命线、时间线技术:立足现在,回顾过去,规划未来;未来的职业:我为自己掌舵,十年后的自己;生涯线路图:对未来畅想的能力、具体行动能力、制定目标的能力、执行的能力、人生意义的追寻的能力(墓志铭);兴趣的培养:提升投入的能力、积极情绪管理。对未来把控的能力:要着眼于中长期的利益目标开展活动,不能急功近利。

        心理健康老师能做什么?守好阵地(三尺讲台),先下手为强,影响学生(未来的人才)。把握先机,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尽我们所能点亮一个孩子,让学生早学早受益,人生少走一些弯路,让更多的人因为心理学而受益。知行合一,让知识通过实践落地,用在生活当中。

        心理健康老师的成长与督导:第一步,能做一般孩子的一般心理问题的辅导,能对突发的孩子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能够长期的上心理健康课,能做一些校园心理文化的建设。第二步,研究教师心理健康的服务培训的问题(教师心理工作坊)。第三步,帮助班主任做班级管理中需要心理学的东西(专家)。第四步,运用心理学去帮助教育教学过程(学校心理学专家)。

        合作能力要素:合作是一种能力,既要保留自我,又要融入他人,既要融洽,也要高效。合作要素包括:首先,要接纳和欣赏他人。其次,要时刻觉察,觉察当下合作中自己的状态和小组的状态,切忌得意忘形。然后,边界的设置,自我与重要他人的界限和相处的比例要合适,我的意志和他人的意志要有机统一,和而不同。

        心理健康课堂的游戏和活动:要避免过度的游戏化:游戏不能仅仅停留于表面,为了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还要避免过度的训练化,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然后才是激发潜力。

        心理健康老师的启蒙作用:心理健康课堂不仅仅是纠正孩子的错误认知,澄清观念,强化积极,更要带领孩子体验、参与、分享,带领孩子去看新世界。不要过早地让孩子社会化,不要让孩子过早学会世故所以不要固定课堂合作的形式,要灵活多样,要让孩子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有尽可能多地体验合作,体验不同的角色。

        学一千种方法,不如掌握一种规律。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最大的规律是三位一体。围绕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心理课堂上有一系列的三位一体,如发展过程(讲解、体验、分享),导师角色(时而在前、时而在后、时而在左右),教师基本功(描述技术、此时此地技术、会心技术),动力(个体、小组、空间),动力模型(以点带面、以面带点、点面协作),状态(物理空间、心理空间、会心世界)等等。其中,教师角色三位一体中讲解、体验和分享要有机结合,它们的比例和顺序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学习目标灵活调整。形式服务于过程,过程服务于内容,内容服务于目标。教学模式不能死搬硬套,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我们要边学习边实践,不为自己设限,也不依赖环境,没有团体活动室,在教室里也可以进行体验式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课,不能运用游戏分组,我们可以让前后桌组成四人小组,团体辅导课一样可以进行。体验式团体教育课成为常规课,关键在于技术的创新和运用。技术是根植于理论的,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制作成具体的教育技术,让学生深入体验,有所认知和感受,再分享与表达,教师总结与提升,这样学生就完成了主动学习的过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高于现实的、崇高的教育理想,并为之终身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郝巧莉

                            2020年12月1日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