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神秘,成为他们手中的日常

当一件艺术品穿越千年出现在你面前时,你会不会好奇,它是怎么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其实绝大部分艺术品是经过巧匠的修复后才重现其风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类神奇的修复艺术。

锔完的瓷器1200万也不卖

锔(jū)瓷是一种中国传统补瓷工艺,能把碎了的瓷器用工具复原,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早在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就有记载,锔瓷一般分为两大派,一类是以修复生活用品为主的粗活,也叫行活;另一类是经过艺术加工为达官贵族、八旗子弟享乐服务的细活,即当活,也叫秀活。

《清明上河图》锔瓷匠人

中国有句歇后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正是锔瓷要用到的工具,锔瓷技艺发展至今,根据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形成了山东、河南、河北三大派:山东的金刚钻为皮钻、河南的金刚钻为弓钻、河北的金刚钻为砣钻,虽然形状不同、操作不同,但钻头却是相同的,锔瓷的过程也大致相同。

金刚钻

锔瓷的第一步是找碴拼接,匠人拼好瓷器碎片并用绳类进行固定;

第二步要定点打孔,根据瓷器的纹饰结构,确定打孔位置及需要的锔钉数量,不同瓷器厚度不一,需要在合适的位置打孔,既不能打穿也要保持对称。

敲锔钉细节图

第三步制作锔钉,将锔钉嵌入已打好的孔里,用小锤子轻轻敲打使其贴合,敲打的力度也要适中,锔钉的制作最能体现匠人锔瓷水平,匠人也会为了追求艺术美感,在锔钉样式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因此演化出金钉、铜钉、花钉。

最后,用鸡蛋清和瓷粉调和补漏。

至此,瓷器荣升到前台艺术展示地位,待陈列架上静看云卷云舒。

锔补笔筒

下图是由六块出自五个朝代、五个窑口、五种材质的瓷片,以锔钉相连,最终拼接成的一个茶盏,七合盏,有人愿意出1200万购买这个茶盏。

七合盏

修补过程说来简单,下刀的力度、打孔的位置,都是长年累月积累的功夫,锔完的瓷器不仅恢复了原有功能,摇身一变,成了独具观赏和艺术价值的瓷文化艺术品。

剥芯补断 书画重述传奇故事

古旧书画流传至今,不止一次被揭裱,每一次的装裱都像是一场皮肤移植手术,这种修复技艺发展至今,衍生出了以“苏裱”为代表的南方流派,以及以“京裱”为典型的北方流派。

书画修复除了要求匠人掌握基础的装裱技巧外,还要具备极致地耐心。

先看一组对比图

修复前后对比图

修复艺人需要对受损的画芯进行清洗,热水烫后,用羊肚毛巾挤吸出脏水;

接下来,小心翼翼揭取腹背纸,要保证不能伤及命纸和画芯

清洗、揭裱

所谓命纸,可理解为托住画芯生命的纸张,这是书画修复中最重要的步骤,托纸直接和画芯接触,能最大程度地影响作品的寿命和效果。

补断纹细节图

揭命纸时会带起画幅的细部和纤维,需要滴水以修补极小漏洞,遇到有虫蛀或断裂的,要以1-2毫米细的宣纸贴在断纹处,破旧古画往往会贴满画芯背面,这对匠人的耐心是极大地考验同时这也是同书画原作者交流的另一种形式。

对书画接笔

偶有书画中因破损造成部分内容缺失,要求匠人对其进行接笔,接笔人必须对原作笔法有深入了解,以保证书画作品的协调统一,处理完画芯再重新托上命纸阴干。

至此,书画重新揭开面纱,向世人展示它的风采;一副好的修复作品能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出其修补痕迹,不得不说,书画修复不是一般人能做得来的。

十万金线、六千孔雀毛,重塑无价黄袍

缂(kè)丝——丝织品中的“爱马仕”,坊间有“一寸缂丝一寸金”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的用途就是黄袍了,黄袍加身,天下至尊。

且看修复前后对比 ☟☟☟

要做到和原物一模一样,首先得清楚朝代流行元素,匠人根据博物院提供的复原图纸进行复缂,类似于书画修复流程。

第一步清洗丝织品表面污垢,先除去泥土,再使用蒸馏水和雨水洗,遇到有特殊斑使用氧化法;

第二步事先做旧所用的材料,黄袍属于“高级定制”,有些材料辗转几大洲才能找到

孔雀毛

单就上面这身黄袍的修复,用了10万米进口的金线,6000多根孔雀羽毛,6斤以上的普通彩色丝线,我仿佛能听到孔雀的呼救声。

缂丝细节图

第三步缂丝,大的破损需要重新缂一块补上去,小的破损则需要用丝线穿,很多在我们看来差不多的丝线,在匠人眼中却是千差万别,一旦选错了颜色整体的效果就变了味。

大块缂丝

撇开图案边缘、选色变化等等,织就一副作品往往要更换数以万计的梭子,完全只能靠人工,一件黄袍大概需要3个人花费2-3年的功夫。

黄袍局部图

黄袍中的图腾,其经纬线不同于常规的款式,要求缂丝时压实每一条丝线,保持一毫米10根的进度,其难度不言而喻,但复缂完成后各位看官眼前一亮,目的也就达到了,是不是瞬间觉得花钱去博物馆很值当。

祛霉褪灰,600年古寺辉煌依旧

在历史的长河里,古建筑修复属于大面积的工程,往往涉及到多领域协作修复,需要在了解原设计师的建筑理念上进行创作,在建造、维修过程中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北京智珠寺吊顶修复为例:

智珠寺吊顶局部

在永乐年间,作为御用印刻藏文典籍、佛教经文的场所,智珠寺的吊顶也有其文化特色,不同于瓷器、丝织品的揭裱,吊顶修复的第一步,采用的是油麻批灰技术揭下彩画

揭彩画细节

第二步匹配彩画用纸,吊顶彩画选用上等皮、麻成分的原料,比书画用纸要厚,碍于今天无法找到当时的皮纸,修复时选用与其相似的纸代替。

清理中的彩画背面

第三步清洗画面污垢,要掌握恰当的干湿度,使用稀释的酒精擦拭油灰,直至画纸里外都达到一定的纯净,这批次的彩画用的是比较厚的矿物质材料,干时很脆弱,遇水时易化,这是吊顶修复的难点。

唯一一块较为完整的彩画

接下来要对彩画进行托裱,沿用传统的脱筋纸浆,加明矾等防虫、防霉。

第五步清洗吊顶木板阴干,这是强劳力清洗工作,直至木板表面无任何污垢灰尘,同时,修复松动脱落,补上缺失的板块,原木板用燕尾插槽连接,未使用铁钉。

最后,将彩画与木板进行装裱,按原来彩绘图案和原来木板的位置,方向不变,重新裱回原处,一块吊顶的修复才算完成。

修缮完工的智珠寺

当我们参观大殿时,除了感慨永乐年间厚重的文化,也不得不为匠人高超的修复技艺所折服,是他们用双手褪去尘埃,让文物在世人面前大放异彩。

修复艺术凝结的是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在岁月的经纬里给予时光以永恒,愿每一件带有匠人手心温度的物件,能温暖世间每个残缺的瞬间。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757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478评论 1 2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540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59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03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29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59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83评论 0 19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55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37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64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27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20评论 3 2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9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5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6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60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