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兵法(50)】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

时间:2016.10.4(云10年)星期二,第125天

空间:高新区

天气:晴

千百年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组成部分的儒释道三家,通过相互的渗透、融合,从生硬的捏合到有机的化合,各家的思想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提高。有人说不同事物能够融合,必须有其契机,而中庸之道就是儒释道文化融合的契机。儒释道相融的结果,则扩大了它们的共性。儒释道相融两千年,它们到底有哪些共性呢?

最近将中庸相关有见地的知识整理了一下,特拉出来分享。

第一,儒释道都讲“自然文明”

在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上,儒讲“天人合一”,道讲“道法自然”,都是大系统理论,是“自然文明”。佛的大系统理论集中表现在“缘起论”或“因缘论”上。佛经曾给“缘”下过这样的定义: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佛认为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都有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与条件;离开了关系和条件,就不能产生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即所谓“诸法由因缘而起”,“法”指事物。世间万事由因缘而生,因缘和合而生物。因缘论是大系统论,是佛教的根本原理之一。

因为儒释道都以大系统论的观点看世间的人与事,所以儒释道都讲“顺应”,讲立身的境界,具体为佛之“随缘”,儒之“素位”,道之“任自然”,其根基都是“自然文明”。

第二,儒释道都讲仁爱慈悲

《易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孔子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道家讲“明哲保身”,佛家珍惜一切生命,以“不杀生”为戒律之一。

生是一种天命之性,求生是动物与人的本能,儒释道都有适生的性质。重生者必然讲仁爱慈悲。

儒家讲仁,孔子说“仁者爱人”,“己立立人,己达达人”。道家讲“慈”,老子“三宝”,以“慈”为首。佛以“慈悲”为本,“缘生缘灭有由来,终赖慈心熄祸灾”。佛既重客观“因缘”和合,又重视主观能动性和仁慈之心。佛讲“菩萨”和“普度众生”。佛学家赵朴初在《佛教常识答问》中这样解释“菩萨”:“凡是抱着广大的志愿,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而得到究竟安乐(自度度他);要将自己和一切众生一齐从愚痴中解脱出来,而得到彻底的觉悟(自觉觉他)——这种人便叫做菩萨”。所以菩萨的要义就是“普度众生”、“自度度他”、“自觉觉他”。

在心性论上,儒家主张“性善论”;道家主张“复归于婴儿”,“众人皆孩之”,即赤子之心;佛家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放下屠刀可以立地成佛”,这是人性之“自然”。

在社会态度上,老子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儒家有“即民见天”;佛家有“普度众生”,“众生未度,誓不成佛”。它们都不脱离“民”,把“芸芸众生”(民)视为“天”,视为社会之“自然”。

在人生态度上,儒释道都重精神生命胜过肉体生命。儒家讲“舍生取义”;道家讲“重生而不怖死”;佛则主张“一切舍”,包括生命,王安石《寒山》诗曰:“但能一切舍,管取佛欢喜”。

佛、道的慈悲、利己利他与儒家的恻隐之心、性善论、立人达人、民本人本思想相应,在历史上影响最大,它决定了中国文化是人道主义文化。儒、道与佛稍有不同的是,儒道讲仁慈并不废兵。孔子主张“足食足兵”,又说“我战则克”,又说“仁者必有勇”。老子把“慈”定为“三宝”之首,又说“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他们都认为“兵”是“凶器”,圣人只有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它,因为不用兵来抵御强暴,社会就不能和平,就有违于仁慈。所以,它们都主张用兵慎重,只要达到目标即可,“战者果而已”,不能穷兵黩武。战争本身是残酷的事,最好不要发生,最好是化敌为友,或不战而屈人之兵。不得已发生了战争,也要尽量使双方少死人。儒道把仁慈与正义战争融合为一,这种学说,以人道为标准讲正义

第三,儒释道都以“和”为目标

“和”是儒家的道德目标。孔子主张“和而不同”。《中庸》就是“和谐”的哲学。老子的“道法自然”,就是“天乐”——天人和谐,“人乐”——人人和乐相处。

老子还论及国与国的和平共处。他认为国家无论大小,都要谦虚平等,尊重对方,在交往中各取所需,而最要紧的还是大国的态度,他说:“大国如能对小国谦下有礼,自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如能对大国谦下有礼,自然能取得大国的兼容而平等相待……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无论大国小国都要谦下为怀,但是最要紧的,还是大国应该先以下流自居,这样天下各国才可相安无事”。

佛的因缘论把引起事物存在的因缘关系分析得很细微,既有涉及主体性质、成分与作用的各种“因”,又有体现同时或异时关系的各种“缘”,一切存在都是由许许多多“因”、“缘”整合而成。所谓“因缘和合”而生“法”。佛尤其重视社会人心之“和”。儒与佛都重社会实践,主张积极有为,自尽其性,自完其心。

佛教徒在古印度称“比丘”或“沙门”,中国佛教则称“和尚”。和尚,以和为上,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人间不可一日无喜神。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慧远大师以“和而不同”巧妙地坚持沙门独特的生活方式。因为“和而不同”,儒释道既能和谐共处,又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儒释道以“和”为价值取向,与它们的大系统论和自然文明观是一致的。

第四,儒释道都以“中”为大本

以“和”为价值取向,必然以“中”为大本。

儒家视“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道统;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而庄子在《庄子•则阳》中也说:“冉相氏执守中道,随物自成,与物混同”;佛家以龙树的“中观论”和吉藏的《三论玄义》为端绪,融合儒家的中庸和道家的中道。佛书《牟子理惑论》从孔子的“无可无不可”入手,进而抓住了中庸的多元文化观,推崇中庸“中以处事”的精神。

第五,儒释道有共通的社会理想

儒释道的自然文明观、仁爱慈悲的人道主义以及中和理念,决定了它们的“大同”、“小康”的社会理想。然而什么是“小康”、“大同”?

禹汤文武时代的社会,以礼义制度治国,各安其分,生活富足,名之为“小康”。子游发扬了孔子“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秩序观念,或者还吸收了墨家“尚同”思想,提出《礼记•大同》思想。《礼记•礼运》中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赡。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而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既是对古典的崇尚,也是对未来的憧憬。

从《老子》“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到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道家农业“小康”的社会理想。老子“小国寡民”理想中有众生平等的大同因素。

佛教在当时的创立,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它对人世间也是有一种理想的。例如,根据《增一阿含经》记载,佛陀谈到转轮王统治的社会情况时说:那时候世界上土地平整,如镜清明,食物丰饶,遍地皆生甘美果树;时气和适,四时顺节,人身康乐,少病少恼;富足如意,食不串苦;金银珠宝,散在各地,与瓦石同流;人民大小平等,皆同一意,相见欢欣,善言相同;言辞一类而无差别。这与儒家、道家的“大同”、“小康”类同,成为佛家普度众生、众生平等主张的思想基础。

这些都说明“大同”、“小康”在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

第六,儒释道都讲因果报应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报应源于一种自然率,报应就是平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儒释道都讲因果报应。

《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说:“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寿。”老子说:“强梁者不得其死。”道家《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佛教讲因果报应,强调主体自觉。它要求信徒通过“五戒”、“十善”脚踏实地去求佛。佛教因缘论认为,今生一切是前世安排,来生幸福全看今生积德行善。佛教的因果报应,涉及过去,指向未来。

儒释道都讲报应,虽然所依据的理由不完全一样。《左传》记郑庄公预言他干坏事的弟弟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子故待之。”老子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看来是一种生活的逻辑。所以应该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所以,儒释道都讲“报恩”。

《诗经•小雅》曰:“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儒家道家都重子女孝顺。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什么是“四重恩”?赵朴初在栖霞寺佛学院对学僧解释说:一报父母师长恩:他们对我们有养育教育之恩;二报众生恩:我们的生活,依靠大众多种多样的劳动,我们应以同等的劳动报答他们;三报国家恩:我们居住在国土上,享受公民一切权利,应该奉公守法,以庄严国土利乐友情(利人)来报恩;四报三宝恩:佛教导我们诸恶莫做(有害大众的事不做),众善奉行(有利大众的事多做),自净其意(熄灭贪嗔痴烦恼),饶益有情(行菩萨道,修六度)。

赵朴初认为“四重恩”中以众生恩为主。他曾赋诗说:“饮水洗我心,不忘掘井人。”人的一生报恩是无尽的。在报答社会方面,佛、儒都讲舍生取义。

第七,儒释道都讲“忍”

道家“贵柔”、“守雌”、“不争”、“顺命”的思想本身就是“忍”,道家主张以德报怨,道家之“忍”包含在“阴柔”哲学之中。

“忍”是佛教“六度”的第三度。“六度”就是成佛的六种方法。它要求“自度度他”时“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佛教的“忍”包括“忍苦”、“忍辱”。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地藏菩萨“安忍如地”、“代众生苦”,代表了佛教的慈忍精神。所以佛门说:没有忍性,成不了菩萨。禅宗五祖名“弘忍”,南岳曾有一个佛教大师名字叫“忍”。“仁人之心即佛心”,佛对现实生活问题是主张容忍的。

儒家讲忍辱负重。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庸》说:“足以有容”。为了实现崇高的目的,需要足够的气量,需要自我克制,有时需要惩忿窒欲。

从孔子的哲学看,“忍”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因忍而乱大谋,因忍而坏大事,孔子不主张忍。《论语》中有孔子的话:“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当有人说到“以德报怨”时,孔子反问道:“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于是他说:“以直报怨。”儒家哲学原旨之“忍”是自觉之忍,有阳刚之气与坚定的意志。

因为儒释道都重忍。“忍”是中庸文化的一个重要德性。急躁好动的人是没有忍性的。所以,在动与静的关系上,儒释道都偏于“静”。佛家讲“禅定”;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道家讲“抱一”;儒家主静,《大学》有“静而后能定”,周敦颐在《周子全书》中也说:“立人格必主乎静。”

因为有忍性,能静定,所以,儒释道在行为方式上都看重“后发制人”。儒家讲“退避三舍”;老子主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他知道什么是英雄,什么是胜利,但他后发制人,处处以弱者的姿态出现。他知道,要洞悉明处的情形,自己必须处于暗处,而且身处暗处更安全,不与人争光明,自甘黑暗,能使人心归服。和“知其白守其黑”一样,他也知道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荣耀,为了“长保”成功与荣耀,他乐于把耻辱和责任尽可能多地留给自己。所谓“知其荣、守其辱”。老子对“雄”,对“荣”,对“白”,不是不知、不要,而是“长保”。要“长保”,按老子的观点,就要立足于反面,守雌,守辱,守黑。他给出的世界观、人生观是有力量的。他把人生观定位在“趋利”还要“避害”两者之上。

第八,儒释道都以谦逊为美德

儒家的信念是“满招损,谦受益”,其道德形象是“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佛家将“骄”列为十恶之一;道家以“谦”为美。《庄子》中有一个“双妾”的故事。阳子到宋国,住在旅馆里。旅馆老板有双妾,一美一丑。美丽的受人鄙视,丑陋的反受人尊敬。阳子问是什么缘故,旅馆的小伙计说:“那美丽的自以为美丽,忸怩作态,大家感觉她丑陋;那丑陋的自谦其丑,朴实可人,大家感觉她美丽”。由此观之,谦逊是儒释道三家的共性。

第九,儒释道都以俭为美德

老子以“俭”为宝,说“俭故能广”;孔子则“温良恭俭让”并举,《左传》记宋国宰相子罕不受宝玉,“以不贪为宝”;佛则把“贪”列为十恶之首,主张苦行。

谦逊、俭朴的美德来自中庸圆融、顺应、内敛的本质。

儒家讲“中庸”,讲“人伦之和”;佛家讲“中观”,讲“众生之和”;道家讲“中道”,讲“天人之和”。儒释道固有的“中和”理念,必然使它们走向融合:不仅有融合了佛、道的宋明性理之学,而且有融合了儒、道的中国佛教。它们相互汲取与自己相通的东西,而相互汲取的结果又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庸文化:既有孔孟心态,又有老庄风格,还有佛陀精神。中庸之道博厚高明,儒释道共存的心理基础大,共处的“公约数”大,这使得儒释道不仅能在中国文化中和谐共存,而且在一个人身上也可以和谐共处。林语堂曾说:孔子是“工作状态”,老子是休闲状态”;禅僧契嵩也说:“以儒治世,以佛治心”。儒释道角度不同,各有妙用,和而不同,并行不悖。可见,中庸之道是儒释道融合的基础,是中国人性格的秘密,是人生的大智慧,更是中华文化的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曼德拉的大名相比家喻户晓,伟大的南非总统,被称为南非国父,我想如果没有他,那么南非可能还是一个被摧残被殖民的国家...
    凯旋城阅读 330评论 1 1
  • 春雨春风,江山催绿,又匀脂粉描春趣。桃秾李瘦海棠羞,黄莺底事殷勤语? 把酒凭阑,水青天碧,轻舟一片烟波里。安排细柳...
    江南烟雨阅读 416评论 1 13
  • 好雨知节情 每每随风行 夜静悄悄下 润物细无声 旱田逢雨露 冬苗深鞠躬 农家心中喜 明年唱大丰
    曹会镇阅读 4,618评论 42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