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彼得林奇1

股票这个东西就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只能悟道而不能学习。


首先,林奇上来就说,业余投资者要比专业投资者业绩更好,这句话很多人都特别爱听。凭什么我们只能当韭菜?林奇的道理很简单,你自己做的蛋糕,比外面买来的更好吃。不是吗?他说基金经理大多都是浪得虚名,业余投资者只要有心,按照专业的方法来做,完全可以比专业的人做的更好。

彼得林奇统计,75%的基金投资业绩,连市场平均水平都达不到,这是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如果你买沪深300的指数基金,那么你终将跑赢75%的专业投资者。但很可惜,大家的投资成绩往往并不理想,特别是那些上学的时候学习很好地人,往往投资一塌糊涂,因为他们学习好,就是因为太听老师话了,这些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轻信别人,从来不独立思考,所以经常会听信股评,听信专业人士的意见,而缺乏质疑的态度。所以他们总是轻易地投资,往往都是在高点,大家情绪激动的时候入场。

彼得林奇就此总结一条投资圣经,千万不要对任何无法用笔将公司业务描述清楚的股票进行投资。换句话说就是,你不把投资逻辑写下来之前,千万不要去投资。

1要写这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你要看好,

2写这个公司的业绩,包括主营收入,利润,毛利,净利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市盈率。

3写跟同行比较,真的突出吗?主要比较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毛利,净利还有增长情况,

4要跟自己历史比较,是高了是低了,比较市盈率市净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股息率。

5就是预计一下极端的情况,比如10年股票不涨,这个公司会怎样,市场估值会到什么样,你靠股息能收回多少?

6还有做一件事,收集负面消息。别光看好的,还要看看大家对他有什么恶评,并分析这些负面是不是主要因素,还是过度反应了,又或者是暂时现象。


彼得林奇的富达基金技术部门,做了个统计,以证明定期定额投资的有效性,他说1940年你投1000美元,购买标普500指数,52年后,你的资金变成了333793美元,好像也没多少是不是?但如果玩法变一下,你每年都定期投入1000美元,52年后,你一共其实只投资了52000美元,但你此时会拥有355万美元。结果是增值68倍,还有一种玩法是,在每次股市下跌超过10%的时候,你除了定期投资那1000美元之外,再追加1000美元进去,结果是你52年来一共只追加31次,所以你一共的投资是83000美元,但52年后,你的总计收入又神奇的翻倍了。变成了630万美元。本金增值76倍,可见,定期定额投资,这么简单的一个游戏,让你获益颇丰。

林奇的经验是,你可以买很多的白马股,因为这些公司的业绩非常好,但如果你想获得超越市场的回报,你最终还是要在成长股上下功夫,而买成长股跟创投是一个道理,也就是要玩概率的。大概有一半的成长公司,如期成长就很不错了,剩下的一半会让你失望。所以他们管这种原则叫做,最少5只股票原则。也就是说,你要是投资成长股,就要至少选出5只股票出来。不要集中押宝,因为这种成长的确定性,并没有白马股那么强。

林奇是个乐天派,华尔街说他是没有周末焦虑症的。什么是周末焦虑症呢?说的是华尔街到处都是经济论坛,比如著名的巴伦圆桌会议,就经常是周末召开,而大家一碰到一起就会叨逼叨各种坏消息,什么全球变暖,什么战争,什么经济减速等等。所以周末会让人的心情很焦虑。而这种情绪会让很多投资者在周一卖掉股票。彼得林奇说,他印象中的圆桌会议,基本上除了悲观就是悲观,1987年股市暴跌后,1988年很悲观,1989年更悲观,1990年甚至比前两年还要悲观。而实际上股市却已经连涨了3年,而事实上90年下半年股市才开始回调了,但悲观的却有点离谱。连出租车司机和理发师都给你推荐看跌期权。当时几乎所有的媒体全是负面消息,什么艰难度日,房地产市场崩盘,金融危机,不知这次美国要衰退多久等等。

这时候彼得林奇想的是什么?他说他认为理发师可能完全就没搞清楚看跌期权是个什么玩意,当这些人都稀里糊涂的做空股市的时候,说明做空已经是强弩之末,应该是加仓买入的时候。那个时候他已经辞去了麦哲伦基金的工作,但他用个人的账户疯狂收购股票,这次显然他又赌对了。从走势上看,91年上半年股市就涨回来了,而且之后一直涨,95年之前连个像样的回调都没有。96年之后涨的更凶,一直涨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的前夜。可以说这波大牛市,让标普指数翻了近4倍。

宏观分析有用吗?肯定是有用的,但他并不是百分之一百的有用,因为股市并不是宏观经济的映射点,他是人们预期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大家觉得越来越糟,那么股市就会下跌,而如果现实越来越糟糕了,但大家却一心向好,这时候宏观经济就会跟股市背离。比如现在,明明经济下行,但房子就是涨,因为大家都觉得国家不会让房子跌,房子跌了经济就更完蛋了。别管事实是不是这样,反正他就这么想了,你能把它怎么样。所以房子还在涨,彼得林奇从来不相信这些过于悲观的预言,他和巴菲特一样,其实都是那种赌徒,只是他们赌的是大概率事件,他们赌美国不会完蛋,美国还很牛逼。相比于那些赌世界末日的经济学家们来说,双方的胜率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赌国家不完蛋的至少胜率高达99%以上,而赌国家完蛋的,胜率不到1%,而且这些投资大师们,其实心里很鬼。你真赌国家完蛋,自己能捞到好处吗?国家真的完蛋了,恐怕即使你能做空,也会损失惨痛吧。

所以这么看,其实赌国家不会完蛋,似乎是一个无风险的赌局,赌对了赚大钱,赌错了大家都完蛋,自己也不会受到更大的损失。所以他们才能每逢遇到危机,都信心满满的加仓。而从不担心,股市一蹶不振。而事实上,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股市跌下去早晚会有起来的一天,跌的越深,说明你未来获利的空间也就越大。所以新手爱牛市,老手爱熊市,新手喜欢上涨,因为马上就能赚钱,老手却喜欢下跌,下跌才有捡便宜货的机会。

彼得林奇说,逢低买入四个字说起来很简单,但每一次危机都看起来比上一次更加严重,但最后危机之后你才发现,其实就那么点事。但当时往往是被恐吓住,不敢加仓的。所以他建议,如果投资经验不多的业余投资者,定期定额买股票,是个很傻却很高效的投资手段。我们既然是菜鸟,那么我们买股票就要少用判断,而多用概率。还是那句话,股市就是预期的反应,而预期这玩意很害人。他总是在最危险的时候膨胀到无限大,而在最安全的时候反而彻底崩溃。只要你是个正常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林奇告诉大家,做股票要有大局观,什么是大局,你看股市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基本能达到12%,远高于债券和其他投资,或者说,只有股票这种投资,才能跑赢通胀。这其中有无数次的世界末日,但最后都不影响,股市再创新高。大家只有走过来之后才逐渐明白,原来一直持有股票也是能赚很多钱的。相反每次都频繁买入卖出,到未必能赚到钱。但大家往往又是健忘的,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让他来操作现在的股市,他还是心有余悸。

所以股市下跌没什么好惊讶,就好像春夏秋冬更替一样,冬天一来你就觉得是世界末日了吗?显然不会,那么股市一跌,你为什么就不相信他能再涨回去呢?彼得林奇有一个绝招,那就是股市一大跌,他就去读历史,回想那41次历史上股市暴跌的经历,往往看着看着,心里就不恐慌了。

彼得林奇建议普通投资者构建投资组合,什么叫组合就是把不同的资产打包在一起,比如你的投资中要包括一些债券,因为债券是还本付息的,他每年都会给你产生收益,所以这笔钱是你生活的保证。他自己在退休后由于不赚薪水了,所以就加重了债券的投资。然后除了基本生活保证的钱之外,大部分都投资于股票之中,因为这块是能够给你资产带来增值效果的。没有东西会比股票长期的增值效果更好。当然手上还要留有半年左右的生活费,这一块作为应急资金,存放在随时可支取的货币基金里比较好。如果你一个月的生活费是5000元,那么也就是说你差不多有100万就能让你财富自由,留下3万元,存在货币基金里,100万买国债或者国开债。剩下的钱全部投资股票就行了。如果你还上班,有稳定的收入,那么债券这部分投资,可以视情况而定,分解到货币基金和股票里面去。

当然还有一类股票,他们甚至比债券还好,因为股息收益率高。而且每年业绩还在增长,比如银行股,比如白马股。在熊市里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投资机会,买到股息收益率高于6%的公司,基本上就算买到了摇钱树,通常用不了10年,你的所有投资都能通过股息收回来。这相当于10年之后,你白得到一棵摇钱树。除了银行之外的那种稳定股息的股票,涨的其实一点不差,格力和伊利基本都是10年10倍的走势,这还不算分红。也就是说算下来年化收益,远超30%。买这样的股票,投资10年,相当于你买了一个保底6%的年化收益,最高30%几的年化收益的债券。这个涨幅超过了北京上海的房价涨幅,问题是他还有很好地流动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持续性。所以如果你依旧对市场恐惧,可以先从股息率的股票做起,如果实在被套,起码还有每年的固定收益。怎么也比你存银行强多了。

彼得林奇喜欢股票不喜欢债券,他说债券只能保证你的生活,而不能让你赚钱。所以如果你生活没问题的话,那么应该尽可能的多持有股票。甚至更加激进一点,你保证必要的生活,也没必要买债券,有股息收益这些股票,肯定要比债券更好用。通常情况下,你不但能得到股息收入,还能再不定期享受惊喜,股市一涨,你这些股票可能还有不错的价差回报。只有在特殊时期,比如股票市场太疯狂的时候,才是债券投资的好时机。但债券这东西,持有一时可以,持有很长时间往往麻烦就大了。他说你以为债券安全,错了,如果遇到通胀上升到2位数,那么债券几乎必然是赔钱的,债券市场价格会下跌2-3成,不次于一次股灾。你要抛售必然严重亏损,如果不抛售,你拿到还本付息,那么肯定也被通胀吃掉了大半。所以只要货币的贬值趋势在,债券投资从长期看,就是会赔钱的。

有人问了,买股票会赔会跌啊,如果遇到大跌,你的股票怎么办呢?这里彼得林奇只给了一个最最最笨的办法,拿住不卖。对,就是挺住。

彼得林奇很同意巴菲特的观点,经常告诉买他基金的投资者,说你们如果不能够忍受自己的股票跌50%,那么最好就别买我的基金。当然也最好别进入股市。如果你连20-30%的亏损都忍受不了,那么最好股市连想都不要想,这里不适合你。而你如果非进来,一定会赔钱的。所以大家要思考了,如果你的投资损失20-30%,你是什么心态呢?如果害怕了,恐惧了。睡不着觉了,说明你的心态不适合股市。最好连基金也不要买。


如何挑选基金。林奇说基金也是靠投资股票或者其他标的来赚钱的,所以基金也有周期,一只基金的风格如果专做成长股,那么他在白马股疯涨的时候就会表现很糟糕。去年底开始市场风格切换到大盘股上了,这半年一直是大盘蓝筹在涨,而中小盘跌的很惨烈,创业板都快新低了。所以长信量化这些以成长股,小盘股为标的的基金自然就跌的厉害。那我们该不该换基金呢?千万不要!如果你能算准周期,那也就不用去买基金了, 所以这东西可遇而不可求,就像你走在路上遇到堵车,频繁的变换车道,并不一定比老实排队走的更快,还很容易发生剐蹭。换句话说,也正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在不断地变换车道。才造成了市场风格的周期波动,放心用不了多久,风格就会重新回来的。

投资者反而要格外担心那些基金风格连续切换的,那么什么是好基金,不是一直涨的基金就是好基金,因为谁也不是神,这个肯定做不到。好基金的标准就是,如果他要投资大盘股,在大盘股涨的时候基金净值涨的比这些大盘股快,而大盘股跌的时候,基金净值跌幅有限。这就是好基金。相反也适用于小盘股。如果他明明是投资小盘股的,却在他的持仓中发现了茅台的股票,这个基金就有问题了。他之前业绩好,很可能就是赶上了。这种追热点的基金,未来的业绩是很不确定的。

那么有人问了,小盘股好,还是大盘股好呢?彼得林奇说,回顾历史,小盘股的波动比大盘股剧烈的多,如果你发现小盘股的表现大幅落后于大盘股,那么往往也就意味着投资小盘股的机会到了。1986年-1990年,罗素2000为代表的小盘股一共5年只涨了不到50%,远远落后标普500的114%,但到了1991年你会发现,这一年小盘股报复性大涨70%,所以总体上来看双方是差不多的。

中国市场适用吗?看看茅台的市盈率,已经到了23倍,已经差不多跟很多成长股持平了。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老齐劝大家,如果有价值股的,你可以长期投资一直拿着。如果没有价值股的,现在最好也别买了。好公司得有好价格才是好股票。现在的价格显然已经不低了。所以后期风格切换,应该随时发生。当然,彼得林奇也说,这种转化你虽然知道会发生,但却永远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发生。所以只能耐心等待,有的时候可能几年都不发生。股市就是这么个市场,他不等同于赚工资,这个月有收入,下个月还会有。股市就是做生意,很可能就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就吃三年。中国股市也许是7年不开张,开张一次够吃7年,

所以彼得林奇说,买基金的时候,你恰恰不应该追求那些目前市场最热的,涨幅最好的基金,而应该逆向去看。比如现在A股涨的好的是价值股,你反而应该去关注那些成长股基金里面的明星基金。一旦市场风格切换你就能赚大钱了。而不应该去买价值基金里面涨的好的,因为他们涨的好,恰恰因为他们仓位重,一旦市场风格切换,你就损失惨重。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基金排名第一,然后再过两年,竟然排名倒数,主要就是因为这个道理。仓位重和激进,让他突然中了大奖,吸引人的眼光。但周期一来,他激进仓位重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彼得林奇做过研究,如果你买主动型的基金,长期持有行不行呢?其实如果以10年为周期计算,基本上也就跟指数打个平手。所以其实意义不大。别看很多基金在短期内打败指数,但这都是暂时的,长期来看,他们其实优势不大。甚至还不够手续费和管理费的支出。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你去找一只沪深300的基金,和一只中证500的基金,然后两个各买一半,每年动态平衡一次。沪深300涨的多了,你就多买点中证500,中证500涨的多了,就多买点沪深300,他们的基金也很好找,如果你用证券软件,在市场里面买ETF,这是没有手续费的。而且资金当天进出。对应的代码是510300和510500.如果你说你没有股票软件,要在场外买,这基金挺多的,比如景顺长城中证500,建信中证500,华夏中证500ETF连接,南方中证500etf,景顺长城沪深300增强,国泰沪深300,博时沪深300等等。大家可以看哪个顺眼就买哪个,被动基金的业绩差距不大。基本上都差不多。或者大家看看哪个费率低就买哪个。如果你非让我选一个,景顺长城沪深300增强是000311,建信中证500指数增强,代码000478,这时候用定投的思路多买点中证500,应该未来有不错的收益。

至于基金的规模,一直有人说别选择规模太大的基金,他们可能很难管理。业绩也不会太好,当然彼得林奇同志肯定是不同意的,他说他的麦哲伦基金10个亿美元的时候就有人说他的规模大了,增长估计够呛了,直到他140亿美元规模了,批评的人还在那叨逼叨。他的意思就是资产管理能力和盘子大小一点关系都没有,牛逼的人管的钱就是多多益善。

还有可转债基金,比如最近定增被限制了,那么可转债可能会迎来大的利好,原来大家能拿股权就不会发债券,因为借钱是要还的,而发股票不用还,现在股票发不掉了。可转债就变成了一个需求很大的市场,这东西好处就在于,股票涨了就变股票,如果股票跌了就变债券。相当于保本付息。所以在熊市里面,可转债特别抗跌。下跌有限,但向上的时候空间挺大。所以往往在熊市最阴暗的日子,可转债基金都有很好的表现。

封闭式基金,我们之前也讲过。往往在牛市之后会有巨大的分红,在熊市里面有巨大的折扣,这都是大家可以投资的基础。但可惜现在A股之中封闭基金越来越少了。

这就是彼得林奇关于选基金的一些经验,基金跟股票投资,完全是相反的,股票可以趋势投资,而趋势的要义就是一定要买强势股,但基金不一样,基金最好的方法就是定投,而定投就一定不能买表现抢眼的基金,换句话说基金一定要买跌不买涨,特别是虎落平阳的那些明星基金,我们用定投的思路逐渐的参与进去就好。最好别买头部的涨的特别好的基金,因为往往你买进去他就开始暴跌了。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继续讲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今天说说麦哲伦基金,也就是彼得林奇管理的基金,到底是怎么选股的。


股票不赚钱,你应该去当基金销售员

在人们的印象里,彼得林奇是爱投资小盘成长股的,但其实并非如此。麦哲伦基金也在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投资风格和选股风格上有明显的不同。彼得林奇就说,他刚入行的时候,股票投资者基本快成为一个濒临灭绝的物种了。富达公司也不得不关闭基金。而麦哲伦基金是封闭的,投资者不能赎回,只能在市场上卖出。所以幸存了下来,1977年彼得林奇被任命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

彼得林奇说,他自己当时还是个菜鸟,也没有明确的选股风格,他当时就是看心情。他找公司的标准就是5个,小盘和中盘成长股,发展前景改善的公司,股价过低的周期股,股息收益率高不断分红的公司,以及其他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公司。所以,彼得林奇认为什么股票都是可以买的,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要低估,且企业经营好转。彼得林奇的命也不错,1979年股市发生了好转,标普上涨了18%,麦哲伦基金跑赢市场,涨了51%,他继续增持旅馆,餐饮和零售业。彼得林奇买餐饮股票,他不光要看报表,更重要的是去吃一顿。

彼得里奇当时还看中了一家自助建材超市,这给他的印象更深,这家公司叫做家得宝,里面卖家居建材,而且服务很好价格还便宜。他说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再也不用去小五金店受气了。他说这个行业处于发展期,股价也很便宜,只有25美分。他亲眼看见了生意红红火火,所以就买进去了。但后来他又卖掉了。这简直让他把肠子都悔青了。15年来,这家公司从25美分,一直涨到了65美元。上涨了260倍。所以彼得林奇也有骑上大牛股被震下来的时候。

彼得林奇不同于巴菲特的持股不动,彼得林奇总是买入卖出,换手率都是300-400%,他在1977年9月刚买入了周期公司的股票,到11月份就抛掉了。秋天买房利美的股票,第二年开春就卖了。基本上持股就半年时间。彼得林奇说,他频繁改变投资,并不是由于投资策略改变,而是他在拜访上市公司的时候,发现了更好的公司。后来彼得林奇也反思,其实很多公司应该要持有更长的时间,他早期的这种频繁交易,让他错过了很多的大牛股。比如著名的联邦快递,他5块钱买入,10块钱卖出了。但这公司2年后涨到了70美元。他管自己早期的这种操作自嘲为是拔掉鲜花浇灌杂草

但他这种频繁操作也有好处,就是逼着他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调研,4年下来他竟然熟悉了大量的公司和行业。这个时候他管理的2000万美元的小基金受到的这种训练,为他以后管理几十亿美元的基金做好了准备。

彼得林奇的学习从未终止,他也不可能懂那么多的行业,所以他找到一个捷径,就是富达基金与上市公司安排的午餐会。他会有选择的挑选,跟石油行业的人,以及跟零售行业的人,一起来吃饭。然后聊聊天。这种方法有助于他对于行业的前景的把握。普通投资者没有机会怎么办呢?其实不怕,你总有职业吧,你之所以从事这个职业,就说明你对这个行业是看好的,那么为什么不去买你从事这个行业最好的公司的股票呢?

1980年是卡特政府的末期,美国为了抑制经济过热,把利率提高到了最高水平。彼得林奇发现了大机会,一个是保险股,一个是银行股。利率高,银行却跌破了账面价值。不得不说彼得林奇的敏锐,在利率最高点,恰恰是股市最不乐观的时候,而在这个期间,追加金融股的投资,相当于既买到了稳定,又买到了成长,而且还是逆向投资的。因为只要市场一涨,必然是保险股成为先锋,而利率最高点,未来必然是降息周期,对于银行和保险来说,未来会越来越好。彼得林奇发现,亚特兰大银行,股票市盈率只有市场平均水平的一半,而随后5年,这家银行还跟另一家银行合并,股价借此上涨了30倍。

尽管麦哲伦基金业绩不错,但受到市场不好的影响,投资者就是这样,他还是会非常悲观。所以麦哲伦4年投资收益是4倍,但由于大量投资者赎回基金,使得他们的规模只扩充了2倍多。这让彼得林奇也很苦恼,他不得不卖掉很多心爱的股票。他们也曾努力的刺激销售,把申购费率由3%降到了1%,这才引发了大家的一点兴趣。但结果,股市却又崩盘了。尽管此时他的股票市盈率已经达到了3-5倍,彼得林奇说,这个市盈率下面买股票,你想亏钱的都难。而他的持仓大部分都是二线股,大盘蓝筹股,很难让人激动了。所以他会选择小,因为小了奔跑的才能更快。


疯了,重仓一只块破产的公司

股票分析师也不傻,他们知道自己会背锅,所以就倾向于推那种大家一块背锅的产品。比如大家都知道的大白马股,你赚不赚钱我不管,反正你不赚钱只是你买入的时机不对,而我的推荐没问题,因为所有的股票分析师都会推荐,在A股什么贵州茅台,格力电器,中国平安,伊利股份都属于这类股票。所以基金经理几乎不可能,从股票分析师那里得到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而在当时富达公司,很多的基金经理都要做二次研究,然后他们相互交流的时候,经常会互相推荐股票。而在公开会议上,为了鼓励大家多提股票,他们不允许反驳和评论,你只能默默的听着。其实基金经理在买入了一定数量的股票之后,特别爱找别人交流,特别是同行,希望别人认同自己,这样别人在自己之后买入这个公司,那么股价就能涨起来了。

彼得林奇在1981年以后,逐渐变成了一个更有耐心的投资者,他的基金年换手率从300-400%下降到了110%,一年基本就换一次仓位。他特别喜欢那些,每年盈利增速20%左右的公司,他说这就是大牛股的最基本条件,如果这个水平保持3年,他的盈利水平就是现在的2倍。如果保持7年,就是现在的4倍以上。那么理所应当,他的股价也会翻4倍。

彼得林奇总结,如果你投资低估的周期类股票,或者被错杀的股票,能让你有翻倍的机会的话。那么投资于零售业和餐饮类公司的股票,会得到跟高的收益率。这些公司你看起来他们好像已经是白马股了,但他们的增长速度甚至和高科技公司一样快。高速增长,而且还有巨大的先发优势。别人要想一夜之间超过伊利,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一夜之间打败诺基亚,苹果却做到了。雅虎也几乎在那几年突然就被干的蒙圈了。最后输的连名字都保不住了。

麦哲伦基金在这一段时间,最大的重仓股就是零售类和金融类企业,这些公司都有共同的特点,资产负债表稳健,发展前景良好。当然这也得益于他独立的思考和操作,他们公司并没有安排人对他的投资进行监管。

到了1982年,林奇的投资也开始变化了,那时候的借贷利率已经达到了2位数,为此彼得林奇也不得不抛售股票,去增加国债份额,他说很简单,现在买债券比买股票的预期收益率都高了。所以这就引出了他的另一个投资原则,如果长期国债的投资收益率高出标普500股票指数红利收益率6个百分点甚至更多的时候,那么你理所当然应该去卖出股票买入国债。利率顶峰的时候,其实确实是投资债券的好时机,因为未来利率下降,债券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也许能获得超额的收益率。不次于股票市场。而股票往往要等到利率跌到谷底的时候,才开始启动。比如2013年我们利率到达顶峰,那时候余额宝都7%的收益,随后就是债券繁荣期。一直持续到2014年下半年。投资债券的收益都能达到15%左右,在降息之后,股票市场才开始复苏,2014年下半年开始走出了大牛市行情。随着股票的到顶,债券又开始迎来第二春,但好景不长,市场利率已经降无可降,所以债券的第二春也特别短暂,基本在几个月就结束了。现在就是股债双杀,可以慢慢捡股票,但一定别去投资债券了,因为未来利率还会涨,债券价格还会跌。

另外,彼得林奇说,股市黑暗期往往都是过度反应,比如财经评论总是喋喋不休,好像汽车销量暴跌,三大汽车就要集体破产一样,但仔细一看克莱斯勒汽车账上的现金就10亿美元,这种行业萧条,往往都是周期性的。特别是零售业务,肯定会有起来的一天。如果要是行业很好,个别公司却表现很差,那个时候才是真的问题。

当时整个华尔街都认为克莱斯勒肯定要完蛋了,而彼得林奇亲自去调研,发现这家公司还在正常经营,而且产品卖的也还都不错。开发创新上也都充满活力。于是他不管华尔街的悲观,大举购买克莱斯勒,成为了他的第一重仓股。他压上去了5%的资金。这是证监会允许的最大的投资规模了。很多同行都说他疯了,竟然买一只快要破产公司的股票。而且不光在克莱斯勒上重仓,他还买了其他公司,一共他在汽车股上投了11%的仓位,一个市场最不看好的行业,彼得林奇却一掷千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勇气。

其实也许当时的林奇根本就无所谓,因为他真的调查过,这些公司的业绩正在逐渐好转。当时他还接受了著名的金融类电视节目的华尔街一周的专访,主持人问他投资操作的时候,林奇说他通常把基金的投资组合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小盘成长股和周期股,另一部分是保守的白马股。一旦股市下跌,他就卖掉白马股,多买小盘成长股和周期股。一旦市场回升,他就反向操作。在整个他的投资生涯中,早期在麦哲伦基金规模很小的时候,他的投资基本集中在大公司上面,但随着麦哲伦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他的投资反而集中到了小公司上面。

股市大跌,彼得林奇也赔的很惨,当时他们的投资组合损失了30%,这对于基金来说可谓是损失惨重了。但他却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逢低买入的好机会。巨大的财富往往都是在这种股市大跌中才有机会赚到的。

彼得林奇大的坚持,让他获得了回报,克莱斯勒的股价在8个月内就涨了一倍,其他汽车股也都上涨。而1983年4月麦哲伦基金也破了10亿的里程碑。随后就开始有人说,他们的基金规模太大了,很难再突破了。

1983年后,麦哲伦基金开始进入了成熟期,这时候也就是彼得林奇说的基金晚期,随着他们的规模不断扩大,选股策略又有变化了。有人批评他们选股太多,他们拿了900只股票,基本上把全市场都吃进了,这样的基金根本不可能战胜市场。所以断定,大基金注定是一个平庸的基金。但这次林奇又任性了,他说我就喜欢持有很多股票900只不算多,我后来持有1400只股票。但老子就是能打败指数。神不神奇。为什么会这样,你看他的结构就知道了。虽然900只股票,但有700只加起来还不到基金的10%,这么做主要两个原因,一个是很多公司本身就小,买点就到上限了,还有就是观察仓,本身就不确定,买回来只是为了更好的研究。只有在特别看好的情况下,彼得林奇才敢于重仓。

有两种投资思路,老齐多说一句,一种是自上而下,现在投研机构一般都这么分析,也就是从宏观先做判断,然后到精选行业。最后才是把行业里的个股拿出来分析。先确定宏观上适不适合股市投资,接着分配行业比例,最后按着分配的比例,再去套个股。如果宏观看的好,行业选的准,那么个股其实无所谓,因为往往行业一涨,个股都会涨,只是涨的快慢的区别。还有一种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先去海选公司,然后把好公司集中起来,自动的分出行业。从工作量来看,后一种比前一种大很多。毕竟行业也就几十个,而公司却有几千家。彼得林奇就是后者,选择了一种最麻烦的投资方法,他当时重仓汽车,完全是无意识的选出了很多汽车股所导致的。选出了这么多公司,他才确定,汽车行业的反弹是确定的。而他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让人看不懂。因为汽车股根本不算成长股,之所以后面涨的快,就是因为之前被行业利空压的太低了。


遭遇股灾 如何才能拒绝败走麦城

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在晚期的选股策略,彼得林奇说,投资股票就像结婚,你结婚之前会考虑离婚的事吗?你一定是看对方哪都好,想跟他过一辈子才结婚。日后过不下去了才会离婚。但希望离婚永远不会发生。

他说增持股票很麻烦,通常要买上好几个月,如果买的速度快了很可能自己的买入行为就能够打高股价,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他希望的就是在一个尽可能低的位置吃饱货。

彼得林奇早期专心研究公司财报,而后期他更喜欢旅行,他去旅行并不是要看什么名胜古迹,自然风光,而是要看看这些地方有没有他要投资的公司总部。而他似乎特别热衷于这种拜访公司的活动,也许他是个全世界知名的基金经理,感觉彼得林奇很上瘾,很享受这样一个过程。

随着麦哲伦基金规模扩大,彼得林奇的目光也投向了欧洲,于是他从全国旅行开始了环游世界,他在欧洲也是一家公司一家公司的看,一条线路上包括瑞典、德国、意大利等国家,他要拜访几十家企业。

那些年,彼得林奇的麦哲伦基金,投资国外的仓位大约有10%,大部分回报都挺高,其中回报最好的是标志汽车,沃尔沃汽车,斯坎迪亚公司等等,1984年,标普500指数下跌了6.27%,但麦哲伦基金依然有2%的正收益,1985年,由于大量投资汽车股和外国的股票,麦哲伦基金取得了43%的优异业绩,这期间他还重仓了IBM,但他说,这个有点糟糕。

业绩好了,买入麦哲伦基金的人也就更多,所以彼得林奇也就更忙了。他要不断的找到好股票,然后把申购来的钱投进去。但他最后发现,所谓的好股票,往往就是自己已经持有的那一只。他举个例子,比如房利美,他说这家公司的基本面正在逐渐的变得越来越好。1986年,麦哲伦基金突破了50亿,他买了更多的汽车股,还买了医院,陶氏化学,辉瑞制药,可口可乐等公司,这些都是重仓。而在欧洲也是一样,沃尔沃成为了他的第一大重仓股,还有新英格兰银行。

86年的麦哲伦基金,取得了24%的回报,87年的上半年又有39%的回报,美国股市历史新高。各大媒体开始鼓吹大牛市来了。但彼得林奇这只老狐狸,却生平第一次战略转移,把进攻变成防守。他恰恰觉得周期该结束了。甚至他偏爱的汽车行业,他看到分析师的乐观预期之后,觉得并不靠谱。于是他开始大幅减持汽车,大量减持银行。房利美和储蓄与信贷机构的股票也能抛就抛。仅仅87年麦哲伦基金在不到一年资产规模又翻倍,达到100亿美元。这可能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投资者信心爆棚。

彼得林奇本来在87年就想退休的,但深深的责任感却把它留了下来,因为正如他预感的那样1987年10月份,股市开始崩盘。幸好他之前做好了准备,抛出了金融股,但坏消息是,他闲不住的手,又买了其他股票。而这一年,奇葩的事情也发生了,就是彼得林奇竟然跑输了市场,87年股灾之前,麦哲伦涨了39%,而同期的标普500指数却涨了41%,

好就好在,彼得林奇见过大跌,他刚刚当基金经理的时候就遇到过,当时股市大跌20%,他的基金上涨了7%,这让他昏了头,以为自己很牛逼了,但却再下一波调整中,让自己的一切幻想都破灭了。他的基金也开始补跌,而且跌的很惨。甚至比股市跌的还要深。这其实不难理解,因为他太激进了,所以这几乎成为了他这几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一旦股市跌的很惨,麦哲伦基金就跌的更惨。在他掌舵基金的时间里,一共发生了的9次都这样。从无例外。包括这次1987年的下跌。但他也说,这又怎么样呢?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在大盘反弹的时候,涨幅更大。所以尽管死过去了,但他就是那只打不死的小强,每次都缓过来了。彼得林奇常说,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最受伤的股票。

1987年的下跌是惨烈的,刚才也说了他上半年还赚了39%,但年底一结账,只剩下1%了,也就是说这一年不幸的是,亏掉了将近4成利润,但幸运的是,幸好他还能盈利,这也让他又创了一个记录,那就是连续10年保持盈利。麦哲伦基金的损失有多大呢?8月股市崩盘前,麦哲伦基金的规模110亿,而到了10月,只剩下了72亿。这时候他面对的是巨大的赎回压力,当月申购要买入的只有6.89亿,而要赎回的金额是13亿,接近1:2,这让彼得林奇不得不大比例的卖出股票。他说如果不是巨大的赎回压力,他可能会做的更好。

但也不能全怪投资者,因为很多账户都是保证金交易,股市暴跌,打爆了他们的杠杆,让他们爆仓了,被证券公司强行平仓,卖掉他们的股票。有的甚至在地板上被卖了出去。这让彼得林奇第一次感受到了,透支炒股是多么危险。所以还是那句话,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做这种高风险的投资,终有一日,会被杀的片甲不留。你赚钱了还会追加,赔钱了肯定想捞回来,所以赌博这种东西,往往是直到赔光翻不了身了为止。

后来市场反弹,但因为强周期结束,这些周期股也只是昙花一现,比如克莱斯勒汽车从20美元涨到了29美元,然后3年后又跌回了10美元。彼得林奇发现克莱斯勒的业绩开始逐渐让他失望了,所以他先跑掉了,87年股市崩盘后,他把配置的重心放在了成长股上,而不再是那些周期股。另外通用电气这种蓝筹股,也成了他的重仓股。他说这些股票都被严重低估了。而且未来业绩没有问题,他还在熊市里加仓了很多金融基金类的股票,一旦市场好转,这些股票的涨幅很大。

结果就是虽然1987年损失惨重,但1988年麦哲伦就缓过来了,取得了22.8%的业绩,1989年取得了34.6%的业绩,90年他就辞职了。他在麦哲伦基金的最后一天,这只基金的规模高达140亿美元,现金头寸14亿美元,这也是股灾给他的教训,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这时候他已经不看好周期类的股票了,他说造纸和钢铁,这个时候已经相当不景气。他喜欢金融,医疗,烟草比如那个著名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这是美国历史上涨幅最大的公司,还有一些商业零售以及房利美,要知道房利美一只股票就给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为富达基金公司赚了10亿美元。

当然有过五关斩六将, 就得有走麦城的时候,彼得林奇也在很多股票上吃过大亏,他总结道,当一家公司即将灭亡的时候,千万不要押宝公司会奇迹般的起死回生。他亏钱最多的是德克萨斯航空公司,这家公司让他亏了3300万美元,还有新英格兰银行,他低估了这个地区的经济衰退。这让他亏损了一半多。在最后几年的克莱斯勒上,他也赔过钱,这让他总结,如果投资周期类股票,就像是在赌21点,时间拖得越久你最终会把赢来的钱都输光。所以周期类的投资秘诀就是,在他业绩最耀眼的时候,华丽丽的转身走掉。一旦周期不再了,业绩会越来越糟。而周期的表现形式就是PPI,如今中国的PPI从2017年2月开始拐头向下,这也就预示着一切周期类股票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彼得林奇投资的高科技股票,自始至终都是赔钱的,这让他很伤心,这就包括了那个大坑IBM,后来巴菲特也一脚踩了进去。彼得林奇说,他不懂高科技,又没有禁住诱惑,所以才会亏钱。那么问题来了,谁又懂高科技呢?这个事甚至那些大佬都不懂,阿里,腾讯百度一年投资了多少高科技公司,成功地凤毛麟角。所以这事可能完全没有把控度,他们作为防守型投资还可以,如果想要赚钱,最好还是远离高科技。因为对于明天的事,还真是没什么人能说的好!

这就是彼得林奇的职业经历,从明天开始他将告诉我们,股票投资的一些感悟了,这到底是科学呢还是艺术,又该怎么能把不确定的东西,尽量的转化为确定的。咱们明天再见。


大牛股就在你的身边 抬头可见 更触手可及

各位书友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彼得林奇的投资之道,前几期节目我们讲完了他的投资经历,如今我们要讲讲他的投资哲学。他说选股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不能过分强调某一个极端。比如认为选股是科学的家伙,往往会过于迷信数据分析。一头扎在财务数据里面。但显然数学家和会计师,跟投资大师没有半毛钱关系,对财报理解最深的人,却做不好投资。这个已经说明问题了,另一个极端是,大家只把他当成艺术,天天不去调研,而是找各种灵感。最后就只能赔钱。而实际上现在市场中那些玩技术分析的股民,大多数都是这一类,觉得几根划线就能把股票完全讲明白,哪有那么简单。

彼得林奇的方法就是严谨的科学分析,加上艺术的决策以及实地的调研,由于它是大的基金经理,所以他的手头有几乎华尔街所有的研究报告。并有专门的助手为他制作精美的图表,分析相关数据。但他说,其实这些有用,但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沃伦巴菲特就从来不用这些玩意。

辞去了麦哲伦基金经理的职务后,彼得林奇也从职业投资者变成了业余投资者,他没有了助手也没有了信息优势,所以他关注的股票也就越来越少。原来他总是能推荐上百只股票,而他退休后只推荐21只股票。他说,作为业余投资者你又没有上百亿的大基金,根本没必要找到那么多好股票。有几只就足够了。

他经过了华尔街十几年的历练,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完全不同了,他看到股市大跌反而高兴,看到股票上涨反而沮丧。他说过度低估的熊市才能找到便宜的好股票,这让他很兴奋。相反股市高估之后,他找股票就变得很费力, 一点成就感也没有了。连长期投资的大牛股,股价也超过了本该有的盈利水平,甚至透支了未来几年的业绩,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彼得林奇他的分析是不用什么均线系统的,而是把公司的盈利水平做成一条曲线,跟公司上市之后的股价叠加。理论上他们应该保持一个标准增速,同涨共跌。但个别情况是公司的增速会高于股票价格的增长,这时候股票被低估。相反就是股票被高估。这其实就是我们之前说的PEG的概念,也就是用公司股票的市盈率比上净利润增长速度。如果小于等于1,则具备投资价值,如果大于1,则不具备投资价值。这是彼得林奇独步华尔街的分析方法,而且他把这个指标具象化了,画在了K线图上,让数据一目了然。当他看到股价上涨幅度远远超过了收益辅助线的时候,他就会看空。这就是彼得林奇,留给我们最著名的股市密码。这本书即使您什么也没记住,这个绝招也一定要记住。

1992年,道琼斯和标普500已经高估了,而彼得林奇追踪的小盘股却没有高估。而此时,美国很多人为了避税,所以抛掉那些亏损的股票。而这正是彼得林奇等待的机会,他一般都会在年底,跟大家做对手盘。趁机买入那些股价重挫的股票,他说一般几个月后你就能赚上一笔。在小盘股上表现尤为突出。

他说,股票投资最大的风险就在于不熟悉。盲目的听人推荐买入股票很可能造成这个风险,其实业余投资者手上有20只股票也就足够了,毕竟作为一代大师,彼得林奇也就专注20只,所以你哪怕就了解10只,5只,也并不丢人。关注的越少才能越聚焦,逐渐的熟悉他们涨跌的周期。在风险来临之前抛掉,在曙光到来之前潜伏。比如老齐也经常会提到那几只自己看的懂的股票,其他不是不想回复大家,是真没什么研究,也根本看不懂。未知的领域才是最恐怖的,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你就慌的不要不要的。而如果是自己熟悉的公司,我甚至根本都不用看公司的股价。每天看朋友圈就知道他们的生意怎么样了。

长期持有并不意味着买入不卖,这是彼得林奇跟巴菲特的最大区别,他可以很关注,但不一定非得一直拿着。在股价涨幅过大了,透支未来业绩之后,彼得林奇是会抛掉的,而抛掉之后他也会继续关注。一旦公司回到了他的价值合理区域,他会继续拿回来。他的这种买入卖出,完全是对公司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作出的。他说如果一个公司的股价,反映了他未来3-5年你的价值回报,当然应该抛出,落袋为安。3-5年内,你总有再把它买回来的机会。

为了克服掉卖了股票就不再关心的恶习,彼得林奇要把他的每一个股票都记录在笔记本上,并给出详细的记录。时长拿出来翻阅,并找人提醒自己。一旦股价回归了,就要果断出手。

彼得林奇希望买到那种持续改善,业绩越来越好的。而不是那种虽然一直在增长,而增长越来越慢的。所以即使一家公司,依然可以赚很多钱,但赚钱的速度慢下来了,这也会引发他的警惕。他告诉其他投资者,股价并不是你买入和卖出的理由,很多人错误的理解价值投资,说股价比过去低了,就要买入,而股价比过去高了就要卖出。这是不对的。老齐多说一句,彼得林奇的要求太苛刻了,现实中股价跌了买入的人都少的可怜。大家往往都在追逐热点。很少有人去关注价值。如果你能做到股价低了,敢于买入,那么至少在成功的路上已经走了一大半了。至于彼得林奇说的这些,您能听就听,可以作为更高的要求,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分辨公司的好与坏,那么很简单,你的世界里只关注指数基金就好。根本就不用研究基本面。世界一下清净很多,你能把50指数,300指数,500指数,创业板指数,以及红利指数,还有恒生指数和标普指数玩明白,在国内已经鲜有对手了,一年赚个20%左右,一点问题也没有。所以没必要对自己要求太高。投资这个事,跟考大学真心不一样,千万别难为自己。反而容易适得其反。买指数多容易,指数根本不用任何担心,就是越跌越买。子弹打光了也不要紧,因为他迟早都是要涨起来的。可以说按照老齐的方法做,最后想亏钱都难。但如果一选股这事就不好说了,万一真选了个垃圾股,踩到狗屎也不是没有可能。

彼得林奇之所以敢选股,那是因为他会选股,他选的股票也都局限在那几个行业里,还记得他给自己做的总结吗?他从未在科技股上赚过钱,反而赔了不少。让他赚钱的除了汽车就是金融,要么就是零售股。而他选择零售股很有一套,就是去逛街。但他不是去shopping而是去看别人shopping,当他看到沃尔玛门口川流不息,看到很多孩子在玩具反斗城流连忘返,他就知道这是牛股了。事实上玩具反斗城从25美分涨到了36美元,涨了144倍。但也不是所有零售股票都好,比如购物中心一出现,原来的百货商店就完蛋了。彼得林奇买入的百货商店股票,也赔了不少钱。

彼得林奇自己也喜欢上了购物中心,他说去购物中心做调研,甚至比去上市公司拜访效率还要高。他也发现了一个投资的技巧,那就是你喜欢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应该问问自己,是不是也喜欢他们家的产品。如果你连他们家干什么的都不知道,那就彻底完蛋了。比如老齐家里全是格力的空调,每年都有屯茅台的习惯。牙膏都用云南白药的,我媳妇每周五晚上都要看跑男。

彼得林奇的做法,也是一样,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老男人对买东西实在不客观,于是他更加关注自己的三个女儿,他放任他们买买买,然后时刻留意他们衣帽间,看看家里的冰箱里又添置了什么饮料和食物,这些都是他投资股票的依据。有一次他的女儿给她推荐了一家辣味餐厅,但他却忽略了,结果错失了一支大牛股。还有他家的孩子很喜欢gap的衣服,但他也没太在意,结果这只股票5年涨了10倍。他甚至说,他女儿们发现牛股的能力,超过了世界上所有的基金经理。

他的女儿还给她一个选择,叫做美体小铺,这个店卖沐浴露起家很受消费者欢迎,当时市盈率40倍,每年收益增长率30%,这在彼得林奇的体系里,肯定是高估了。但当时市场整体偏高,比如可口可乐市盈率30倍,收益增长率是15%,于是如果他要选择的话,会选择可口可乐呢?还是美体小铺呢?彼得林奇向基金推荐了美体小铺,因为他更喜欢高增长的,而且是持续的,小的,高增长的公司。他判断,这种连锁的模式,可以维持这样一个增长率扩张,结果他对了,6年时间,美体小铺股价上涨70倍。所以可见,成长是多么强大,如果有成长作为保证,即使股价买高了,买贵了,也问题并不太大。


跟彼得林奇学抄底?哪些是宝,哪些是雷一眼分辨

今天我们继续讲彼得林奇的战胜华尔街,昨天说到了他通过逛街也能选到几十倍的大牛股,有人跟他说,一家公司涨20倍了,以后很难涨了,所以不要太贪心,还是应该抛出了。然后去投资那些计算机类的热门股。彼得林奇不以为然,他说是否贪心跟涨了多少没关,而跟公司的增长有关。比如沃尔玛,他就面临涨了20倍要不要抛的问题,但他说沃尔玛这个连锁的模式太成功了,他只在全美15%的地方开设了分店,还有85%的地方可以继续开店,所以他的增长空间巨大。1980年的时候,沃尔玛的股价上涨了20倍,如果你在此时卖出,虽然可以大赚一笔,但要知道1991年的时候,沃尔玛涨了整整100倍。所以企业的股价上涨了多少并不是问题,而问题是他的增长是否可以持续,如果增长持续,股价都不是问题。

90年代的时候,美国出现了中国现在一样的现象,房地产大繁荣之后,商业地产崩盘,住宅也面临着崩盘的局面,那时候美国人都对房地产绝望了。到处都是卖不出去的房子。但彼得林奇却觉得,似乎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商业地产崩盘了,而住宅其实很可能是过度反应了,他认为中等住房的价格似乎还在上涨,这就是他找到的证据。此时他又逆周期而动,在巴伦投资会议上推荐地产股票。但根本没人相信他的鬼话。他说美国利率下降,而且居民的购房能力比十年前要高很多。除非经济永远衰退下去,否则美国房地产的春天肯定会再次来到。而对于地产公司们来说,他们的股价已经过度反映了市场的悲观情绪,基本都下跌了80%,而在他们的财务上,却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资产上升,负债反而下降了。也就是说开发商们的资产质量在改善,另外,订单也已经排到了2年以后,而股价却是极度悲观。果然这家公司,没用很久,股价就涨回来了。甚至那些巴伦投资会议的投资者还没有来的及买入,这种黑马股的黑色就消失了。彼得林奇也会从他的荐股名单中,删掉他。所以这点还是彼得林奇那个理论,也就是周期类行业性衰退不可怕,总有起来的一天,相反最可怕的是,行业还挺好的,公司却快逆行业而动,业绩出现下滑。这才是最危险的。

彼得林奇说,如果你投资零售企业,库存是你要看的重点。如果存货高于正常水平,那么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管理层可能是在掩饰销售不佳的现实。随后他们必须要降价处理,必然影响业绩。陷入价格战的零售企业是不值得投资的。他举例看上了一家室内建材公司,他说这家公司快速增长,不景气的时候依然盈利,而且缩减成本,提高了利润率,还连续5年提高了股息率,换句话说这家公司已经万事俱备,就等着房地产回暖,然后就会迎来景气的回升。那么老齐也举个例子,2016年初的时候,格力电器是不是也是一样呢?净资产收益率依旧保持很高水平,利润虽然下降,但这是受到整个地产大环境影响。公司业务还在扩张之中。股息率也在提高。关键是股价还很低,当时只有20块钱以下。所以老齐经常拿格力说事,这公司质地很好,只是受到周期影响,一旦2016年的房地产复苏,格力就会涨的很好。2016年几乎走出了翻倍的行情。而现在随着地产调控的周期恶化,2018年这家公司可能重新蛰伏,而且这次蛰伏可能会来的比较长久,因为现在地产调控还看不到头,这种蛰伏期恰恰是买入好公司的绝佳机会,让我们拭目以待。所以如果你还没有上格力的车,可以再等等看。现在正是他周期的顶点,股价自然也是不便宜了。

彼得林奇提醒投资者,如果我们买卖房子的时候,我们总是用到一个方法来估值,那就是比较法。股票也可以。一个相同的公司,业务水平都差不多,赚的钱也还好,理应有一个同样的估值,如果这家公司其他都好,就是市盈率低于同行,那么就说明他被低估了。

在熊市里,回购股票也是上市公司对于未来前景看好的一种表现,特别是那些贷款回购股票的,比如埃克森石油,当年他的股息率达到了8-9%,所以他后来想,干脆贷款出来把股票买回来算了。这样就不用付出股息了。而贷款的利率也就8-9%,而贷款还可以抵扣税收。所以这么做显然是明智的,这样以后他就不用再为这一堆股票分红了,而且贷款还抵了税,减少了支出。所以,当你发现他们公司本身,或者公司的内部高管开始买自家公司股票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买入机会。

彼得林奇说,他看财务报告的时候,都会死死的抓住一点,也就是公司的账面价值,比如资产负债表,我们之前讲过就是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换句话说资产-负债就等于股东权益,股东权益里面,最能确定的就是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个东西对比一下现金流量表就知道了。至于现金之外的资产,就可能包括房子,机器,设备,存货等等,这个财报就看不出来了。如果产品供不应求,比如茅台,他的存货也是资产。而且是一种会涨价的资产,这个也是确定的,其他商品,特别是陷入价格竞争的商品存货,则要打折了。

另外负债端也有重要信息,彼得林奇说,股东权益最好是负债的2倍,如果负债超过股东权益,就有点麻烦了,一般看到这样的公司可以不用往下看了,通常删掉就好。但有一种公司其实也挺冤的,他们有时候会选择延迟支付账单,反应出来就是应付账款比较高。说明他们对于上游有一定的把控力,能够压榨上游的账期。这也是为了改善业绩作出的努力。如果您觉得这些都太麻烦了,给你一个简单的估算法,那就是用资产减去负债,得到股东权益之后,再用股东权益减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然后剩下的这部分不确定的资产,你给一个5-6折的测算。然后再加上现金那一部分。这大概就是一个保守的账面价值。但这只适用于在熊市的特别熊的阶段找那些一般零售业破净的公司,大部分企业都很难这么去找。一般你都得以几倍的价格去买公司那些能够赚钱的资产。

彼得林奇还告诉我们,要注意那些低迷行业的优秀公司,有这么几个特征,公司成本很低,管理层节约,尽量避免借债,员工待遇不错等等,但增长速度却比许多热门的快速增长行业中的公司还要快。相反,那些会议室漂亮,公司高管薪酬过高的公司,一定内部等级森严,肯定业绩平平。彼得林奇举了个例子,就是阳光电器,这家公司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照样赚钱,这就是低迷行业的优秀公司的代表。这些公司的投资,往往能够跑赢市场一倍还多。还比如航空业,80年代的航空公司简直糟糕透顶。大量航空公司破产,对于航空业来说,这简直就是灾难的10年,但西南航空却是个例外,他的股价竟然涨了10倍。那么西南航空还有哪些特质,吸引彼得林奇,又让他与众不同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讲点干货!周期股的投资截然不同! 业绩低迷行业里的优秀公司,比如当年的航空公司,业绩一片惨淡,只有西南航空一枝独秀...
    guoke1937阅读 761评论 0 2
  • 阅读重点P127开始。 战场的角逐,说到底,还是勇敢、智慧、才能的角逐。 你可以用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充分地观察它们的...
    阿颜多多阅读 587评论 0 5
  • 技术分析:股指是最好的参照基本分析:把握宏观经济投资组合:根据行情调整成功者的启示:具备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超越专家...
    你在学校阅读 4,514评论 0 13
  • 图,主要内容:深度优先遍历,广度优先遍历,最小生成树。文中代码均已在VS2015上测试,空指针均为nullptr(...
    静候那一米阳光阅读 309评论 0 0
  • 今天是黄道吉日午睡醒来朋友圈有一大群穿上了婚纱。刚刚在聊婚礼,我说我想过很多次那天的我是什么表情会哭还是会笑,Z说...
    不洒脱阅读 2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