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往事》创作随笔三

2018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相遇《简书》,我便有了一块创作园地。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本该退休赋闲在家,然而我却选择了一条苦行僧般的生活。

我们这茬人,那几年一到50岁便退居二线,赋闲在家,即使上班也是喝茶看报,来去自由。因为在体制之内,坐享其成,好吃好喝,养胖了身体,褪化了思维,失去了动手能力,降低了免疫力,未老先衰,富贵病接踵而至。 真正的不幸和痛苦其实莫过于此。我们常常看到的一种悲剧是,高官厚禄,养尊处优以及追名逐利,埋葬了多少富于创造力的生命!

对于一个文人,郭世乐先生说过一句话:“一般人只有一个命,而文人有两个命,一个是生命,一个是使命。”这个“使命”我理解,就是文化传播的使命。如果我也养尊处优随大流,蹲在家里,东阴凉倒在西阴凉,打塌嘴、溜闲话、耍扑克、下象棋在那舒服等死。我想,这绝对不是我要的生活!尽管劳动的过程无比艰辛;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人生的幸福在于过程的精彩,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我必须肩负起我的使命,重新投入苦行僧般的劳作,只有在劳作中,人才是健康的充实的。我们的生命才具有一定的意义。

正是这种使命感的驱使,我一直在努力、在前进,一边忙于公司的事务,一边创作我的创作。在《家族往事》沉睡期间,迄今为止,共计在《简书》写文160篇,20多万字。

到2020年,我的《家族往事》沉睡达三年之久,该是醒悟的时候了,我从电脑里把它叫醒打开,开始第三稿的修改校对,计划在《简书》连载。期间,老婆去了呼和浩特女儿家,专职照看外孙子。我则变成留守老翁坚守阵地,专职于我的创业和创作。

老伴儿不在身边,吃饭洗衣倒不是大问题,跟前还有父母、岳母及几家亲人住在一个小城,你请他叫能对付一顿算一顿,小区门口也有几家食府,自己也能动手做点简单的家常便饭,这些都好解决。

最难熬的还是回到家里的寂寞孤单,偌大的房间,没有老伴儿的唠叨,没有孩子的嬉闹,地下掉一根针都听得清清楚楚。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有得有失。失去的是团聚的天伦,得到是安逸的环境,自己可以在这个安逸的环境里,自由自在的阅读和写作。所以,工作之余,清茶一杯,好书一卷,与大师对话,和灵魂畅谈;思绪犹如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天马行空,一篇篇拙作便应运而生。看着简书那个大拇指被文友们点亮,评论区留下的溢美之词,简信里一段一段心与心的对话,感到莫大的欣慰!

我这个人生性孤僻,好静不好动,上了年纪以后更不愿意灯红酒绿,纸醉金迷,除了工作上的必要应酬之外,其他无效社交几乎隔离,专心致志研究我的《家族往事》。

现在网络年代,人们的阅读以短、频、快为主,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口味,我把原来的20多章的《家族往事》拆改为现在的41章,每章约3000多字,就这样在《简书》也算长文,文字上也做了较大的改动,内容有增有删,有的章节纯粹推到重写。

《简书》是个小众平台,但它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无论电脑还是手机可以随时随地改动。我的写作依然还是从别人下班开始。因为,八小时之内我的主要精力要分配给我的工作,八小时之外除了吃喝拉撒睡,便以陪伴《简书》为主。

为了便于写作、修改,我把计划发表的《家族往事》全部转成“私密”方便修改,只要有时间就打开手机进行劈砍,直至自己满意为止,以至现在形成一个习惯,电脑上写好的文字全部转在手机上,在手机上修改才觉得能全身心投入,思维也很敏捷。因此,我的更文时间平均为11天,41章《家族往事》总共用时15个月。11天时间里,我要改,我要写,我要和文友们互动,回赞点评。

老年人用电脑耍手机,最大的障碍是眼睛。人到50以后,除了大脑还不咋糊涂之外,其他器官,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都开始褪化下垂。唯有眼睛不下垂,但下泪。老眼昏花,怕光怕风泪流不止。电脑盯久了,眼睛发胀、发涩、发痛。后来,女儿不知从哪里发现一种进口药物,说能治怕光怕风这种病,给我网购了一大包,吃了半个月确实很见效。现在连续在电脑上趴半天,眼睛也不觉得累,不觉得涩,不觉得痛,泪眼婆娑减轻了许多,无疑给我的写作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读者至上,质量第一”,是我始终坚持的理念。因此,精雕细琢就成了我的为文之道,每更一章力求接地气上干货;我也不追热点,不强迫日更,不参加《简书》的任何活动,无所谓钻与贝,所思所写就如十月怀胎,水到渠成,自然分娩。就像一个农夫一样,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不管丰歉,年复一年地劳作。所以,坚持下来就有不少收获。

原本不企望别人对这些文字产生多大兴趣,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一个小小心愿而已。没想到在《简书》连载后,简友们给予了极大地鼓励与支持。《家族往事》共计41章,13万多字,我初步统计,阅读量累计达40多万人次,每篇平均近1万的阅读量;收到评论8700多条,每篇平均200多条;累计点赞量达到2万多人次,每篇平均480多赞;还有60多个官方和民间的专题,只要我的文章一发表,便被一抢而空。虽然目前,还没看见自己的文章能够荣登“简书钻每日发放总榜”,但老夫也心满意足了。因为我既不是投资大佬,也不是日更达人,更没参加任何活动,能够在简书这块园地,静下心来,为我钟爱的文字挥毫泼墨描龙画凤,得到文友们的认可,足矣!

写下这些随笔,不是出于什么原因或目的,就是想做一个简单的总结,既有创作的经历,也有创业的经历、生活的经历,或者也可称为一些创作花絮。我想 一个人绝对不能停留在自己的成绩面前,沾沾自喜而不再前行,那是可悲的。但是,自己的过往同样应该总结,只有总结过去,才有可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有必要把这一段经历大约地记录下来。

促使我写这篇随笔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简友给我留言,提问了好多问题和建议,让我很感动。《家族往事》固然感动到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相比《家族往事》更出彩的是,那近万条的评论都是发自肺腑的鼓励和赞美,哪怕一个点赞,一句问候,我觉得都极其珍贵。何况有的文友还不惜劳神费力,为我的拙文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独立成文的熠熠生辉的评论,作了一首首精彩纷呈的雅诗。这些都是我一直前行的动力。我坚信,在广大文友的支持下,《简书》这块创作园地必将春色满园,百花飘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