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读书法读书法还管用吗?

现在看到各种知识付费的栏目,什么样的讲座都有,关于写作的、关于个人成长的、关于让你文章秒变100000+的等等,让焦虑的人们对这些知识的向往简直趋之若鹜,可是真实的结果你又看到几个秒变“大神”的?

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曾国藩的读书法,此人很久都被认为是资质平平,反应迟钝,但是靠着自己的读书方法还是能考取功名,达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书,要怎么读才对呢?曾国藩教给孩子的读书方法主要有三条。

一、要读经典。

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三、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

经典,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经史子集”,当代很有优秀的作家的文章我们也需要多读读,对于熏陶情操很有帮助,但是我们现在的人别说那些文言文了,就是白话文的优秀文章读的都很少了。

文言文晦涩难懂,这个好理解,但是白话文为什么读的也这么少呢?因为缺少趣味,真正的好文章都是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只有多读几遍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而我们缺少的恰恰是多读几遍的耐心。

曾国藩可以做到一本书不理解就绝对不去碰下一本书。我们的借口就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一天看点新闻就要落后于别人了。其实那些新闻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伪知识”罢了。你看了之后,不过就是增加了茶余谈资,你以为的是机会也想试试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个“接盘侠”!

那些经典就真的老了吗?

经典真的不值得读了吗?

经典真的不再经典了吗?

觉得我们不再需要经典的是大多数人,因为精英毕竟是少数人。当你听到大领导讲话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是不是的会引用《论语》、《史记》、或者唐诗宋词中的名句,你才发现原来我们的祖先是那么的智慧,自己怎么以前就没哟发现呢?

经典之所以经典当然有它的经典之处,经典像一杯茗茶,需要细细品味;又像一坛好酒,俞久弥香。

每一部经典都写出了人性,虽然这个时代在变,但是人性却基本没有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

一本经典,值得我们反复玩味。

自古以来我们的书就很多,现在是更多了,要想把书都读完,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所以读书要有方向,很多人读书都是读到什么书感觉有趣就接着读,可以说什么都看,十八般武艺,那是痒痒稀松。还自以为是博学多才!

什么事都仅仅是知道皮毛,所以什么事都不能做到最好。

现在很多的老板都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基本就是追着趋势走,追的快一点或许还可以喝碗汤,如果没赶上就只能成为被宰的“韭菜”了。

读书要专,要把自己在的那一行的专业读懂,读透,读精。读书要光,要把自己专业相关联的书都要有所涉猎,这才叫广。

如果你能把自己这方面的专业做的非常好,那么其他地方也将不错,因为很多事物都会有一个同性,这个做得好,那个也可以做得好。

曾国藩用最笨的方法,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漏过任何的知识点,在文学上自成一派,后来还是这样的土方法用在军事上,同样让他功成名就。“书山有路勤为径”大多数的时候最笨的方法往往是最捷径的方法。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