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生观之小议

          道教人生观之小议

——道教天师正一派道真堂堂主张三忠法师悟道心得



        被道家称为南华真人的庄子,在其《南华真经》(即《庄子》)中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这句话意欲告诫人们:如果想打动别人,只能用最真挚的感情来表达,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虚情假意或许能忽悠哄骗别人一时,但不一世蒙蔽别人。如果一旦被看穿,就是再真情实意,要建立新的信任关系,恐怕难之又难!如果每个人做到真诚,则会体现出“道家做人”的真谛,一个人也会由内及外、由养到守,将道法融入生活,在培积中气十足、扩成气量恢弘,成为有雅量、气量和心量的人。

        南华真人又说:“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喜好当面阿谀奉承别人的人,也必然喜好背地里诋毁别人。生活中常遇此种人,每次见面永远都摆出一副笑脸迎人的样子,但在背后诽谤甚至给你捅刀子的人很可能就是他。隋朝的王通在《中说·关朗》说:“亲朋有非义者,必正之,曰:‘面誉背毁,吾不忍也。’群居纵言,未尝及人之短。常有不可犯之色,故小人远焉……天下有道,圣人推而行之;天下无道,圣人述而藏之。所谓流之斯为川焉,塞之斯为渊焉。升则云,施则雨,潜则润,何往不利也。”这种大格局更是对南华真人经典语的解释和阐发,在遇小人时,做到“天下有道,圣人推而行之;天下无道,圣人述而藏之。”就是对所谓的伪君子和小人的最好回应。否则受伤的永远是“自己”。道教更是崇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应当遵从自然,遵从“道”,且在弘扬正道的过程中,逐步让自己或引导别人达到“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的“无为”境界。

        师父于庚子年腊月初一日午夜子时,梦中得祖师点化解惑,悟通了多年以来在道学和人学结合中未完全明白的一个哲学命题,即:两人同时敬神,以期求得神灵的护佑加持、消灾解厄、禳灾赐福,但结果完全不同,一人得到了内心想要的结果,另一人则完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师父梦醒后,随即拾笔记录下了梦中解惑的过程。       

      世人皆知求神灵,自心未必感恩情。

      欲解灾障问本心,以道观物而徐生。

      求神护佑者有两类人:

        一类:人心本善,遇难求解,真心供神,得神赐福。

        一类:人心本恶,受灾求解,伪心交易,反被又惩。

        道教以“道”名其教,树“道”为旗帜,“道”被列为道教“三宝”之首,为道教之最高信仰、道教教理之最高范畴。而崇尚自然是道教的重要特征。道教所说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意思,指事物“自己如此的”、“天然的”、“非人为的”一种运行状态。《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按照道教的这种旨归,第一类人是顺应本心、顺应自然的一种结果体现:他们能够在敬神祈福的过程中顺从本心之德、大道之德以求道、问道、证道,最后达到“得道”的道教最高理想境界,所以“真心供神,得神赐福”。正如正一法文师教戒科经中说:“人能修行、执守教戒、善行积者,功德自辅,身与天通,福流子孙。”

        第二类人是违反了道教之宗旨,逆天而为,急功近利,得到的当然是与之相反的结果:个人如果本心有恶,没有摒弃一己私欲,未能放下心中魔障和执着,也未随顺自然,则在求神赐福中,不仅不会有福报产生,而且更有甚者则是恶事会报应己身和子孙。正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所说:“但有恶心而无恶迹者夺算,若恶事而损於人者夺纪,若算纪未尽而自死者,皆殃及子孙也。”

        师父举例说明这两类人:

        世人对神灵是否存在?本就心里产生着很多疑问,可信可不信。当自身遇难有灾殃,在无助恐惧之时,才想到求神拜神,以求得神灵护佑,得到消灾解难。在人生辉煌、一帆风顺时,根本想不起神灵,甚至还不信奉神灵,会说天地间根本不存在神灵。

        一个人在世存活也只有短短几十年时间,可能无缘并无机会了解并感受到真神的存在(注:在朱元璋的《御制周癫仙人传》、曹植的《辩道论》、范晔的《后汉书·方术列传·左慈》以及脱脱的《宋史·陈抟传》等著作中都有佐证,不一一赘述)。如果以看不见、听不到为标准,妄下结论说不存在,则陷入了一种无知论的境地。正如一个人看不见风之流动,难道就说风不存在吗?武断的结论会让一个人陷入了彻底的“唯心论”中,即是“心动则风动”,而不是实事求是的“风动”引起的“心动”(风是可以被感知到的)。再如利用手机互打电话,难道人能看见连的“线”吗?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只是在用手机通话,关注了结果性的东西,未探求通过什么媒介进行通话,也看不到电滋波覆盖的信号,其实质是每一束错纵复杂的看不见的电波线实现着人与人之间的通话。

        为什么人们去求神拜神,去找法师做法化解灾难,有些人会很灵验,有些人不但不灵验,反而会更严重?这就是关键问题和关键点。因为求神灵的人心存善念不一,平时为人处世的善恶不一,则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心善之人,平时就积德行善,孝顺父母,助苦帮穷,遇到坎坷之事,去真心祈求神灵,并查己过而忏悔,供奉神灵属真心供养,只图心安吉祥,神灵肯定会扶护助佑,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并会让真心敬神求神者遇难成祥。

        心恶之人,平时就与人不善,坑蒙拐骗、唯利是图、急功近利,对人虚情假意,表面伪装,内外不一,遇到灾难,是得到善恶因果的惩罚,求神求解,不但心不诚,还心存侥幸,他的供奉只是用微弱的一点自认为的小恩小惠甚至一点点金钱,想利用神灵并与神灵做交易,而并不是诚心供养,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这样的人无论怎么伪装善面,也无法伪装自己的错误神识,神灵自会查清事实,不但不会庇佑于你,反而更会使你得到应有的惩罚,甚至殃及后代子孙,灾祸更多更甚。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他更不信神,也更不会认为神灵的存在。如果没达到自己想要的所谓“拜神求福”的目的,则会以恶传恶,诋毁神灵,污蔑神灵。

        这样的人,“因果报应”自会“如约而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供奉神灵时,付布施的人也是两种不同的心态,就拿同一金钱数字说吧,则是:

        一类人供奉了一百元,因为他心很诚,是真心布施供奉供养神灵,并心存感恩,供神如供自己父母,认为是应该的。这类人的慈悲善心善行神人共鉴,必有好的结果!另一种人也供奉了一百元,供奉布施时,他心里只是在行一种表面的礼节,而心里却想着与神灵“做交易”,施最小的钱,交换更大的利益,甚至心里还为施舍了一百元而纠结,是否施舍的有价值?如若得不到神灵的护佑,则在心里耿耿于怀,骂神骂道。这类人因为心中藏有“小”,因此不会得到任何良好的结局,甚至祸殃己身及子孙!

        此两种人得到的结果结局必然是不同的。仅从简单的结果判断,不能说明:并非神不存在,并非神不灵,也并非道法不真,而是求解之人的心态和为人处世的善恶修行不同。只有平时多积德行善,才会远离祸殃,福运连连!太上老君曰:“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道教普遍认为欲望是人产生善恶的根源,无论是治家齐国平天下,还是正心修身、提升个人素养,都要对欲望加以抑制。抑制则为善,放纵则为恶。《道藏∙为道章》中说:“欲者,凶害之根;无者,天地之原。莫知其根,莫知其原。圣人者,去欲入无,以辅其身也。”唐代道士李荣注曰:“有欲,则伤身,故云:凶害之根。无欲,则会道,故云:天地之原。”他认为“外去贪欲,自守无为,唯有圣人方能”。而一般人则是“凡情迷乱,蒙昧无知”,不懂得有欲是凶害之根,“今言去欲入无者,亦教凡流以为行也,能依圣行,可以成道”。《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将“清静”视为进入“真道”的得道境界,而有欲就是“清静”的对立面存在形式。因此,《清静经》称:“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每一个人只有接近或达到太上老君主张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则会提高生命存在的境界,将“小我”(自然属性的自我)提升拓展为“大我”(宇宙普遍的本我),达到与整个自然和宇宙的合一,在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前提下,有节制地满足自己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就会有助于自然与人、神与人的和谐健康共处,最终也将有利于人类自身更大利益的实现。

        反之,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宋代李道纯祖师在《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中认为的“有道之士,常以道制欲,不以欲制道。以道制欲,所以清心,所以静至”的状态,就一定会呈现出《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中“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只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的结局。对这类人毋宁说善果,恶果来迟都将是对其他善人的“不道德”!

        总之,《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充分发挥了《道德经》的“清静无为”与“大道至简”的思想,也将道教的人生观完全再现了出来,让学道、问道、求道、奉道、证道之人心有归属,在认真领会悟道“清者,浊之源;静者,动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以及“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的过程中,得“清静”之“道”,真正去追求一种身心与精神的超然洒脱、自由率真的境界,既不为物累,也不为心累,不为累而累,也不为不累而累——在“道法自然”中悟得“真道”!

        道常无欲乐清静,奉行道诫不妄为。

        刚柔相济驭天下,善恶分明何为累?


        (注:此文系道教天师正一派道真堂堂主张三忠法师在庚子年腊月初一日午夜子时,梦中悟道,醒时随拾笔记录,其弟子山真整理撰文。文字中有记述不妥之处,请师父及诸位道长道兄们批评指正!福生无量天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