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向重,生活向轻

书和小圆桌

2016年得了一种集书的毛病,不得治,却得治。用了一年的时间把自己感兴趣的作家,觉得有必要学习的领域都搜罗了一些书籍。零零散散的教育类书籍——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儿》等;文学领域最为敬重的鲁迅先生的24册书、十本尚未全套的巴金文集;社科类有《哈佛中国史》、《历史的镜像》系列套装;布什自传、希拉里传等人物传记;励志有刘同的“迷茫”;就连家装和收纳也是入了图文并茂的日本作者的书。除了拆箱签收之时的喜悦感,充实书柜的成就感以外,我从这些书中收获甚少,只看了薄薄的两册《故事新编》和《野草》,还有均是以前的书籍和电子书。即便如此我还得承认2016年已经是我从初三暑假后看书数量最多的一年了,超过了大学里看的各种没营养却是打发空闲好方法的的网络小说——现在想来唯一有印象的也就是秦简的《庶女有毒》拍成了不忍直视的《锦绣未央》。

根据自己的症状诊断下,果不其然找到了蛛丝马迹似的原因:看书向重,生活向轻。正如几年前的网络用语“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我们经不起太累或太辛苦的休息方式,所以渐渐地已经很少能静下来好好看书了,总有各种理由说服我们做着更重要或者更轻松的事情,总有各种繁琐羁绊着我们难得想要静下来的时光。大多数的我们现在已经不习惯看书,却也并未抛弃阅读的习惯,我们更加习惯于在碎片化的时间里看一则新闻,读一个故事,叹一句生活。

一直以来,所有生活方式的演变也均是来源于生活的变化。在我之前还看书的时候,无非因为电视频道没这么多,其中90%的频道还是我不看的,剩下的少儿频道成天播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还有轮回播那些经典电视剧。虽然至今仍可带着情怀回味,但当时几乎看一分钟知道四十分钟的剧情的时候,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书籍,其实也看不懂作者的深意,只能作为故事看着,脑袋里还偶尔装着属于自己的人设,就这样五年级暑假看完了《呐喊》和《朝花夕拾》。初三的暑假发着誓要完完整整看完《士兵突击》,结果中考前觉得甚是宏伟的目标在一下子轻松之后便再无动力,还是看了不曾接触过的《春》、《秋》,那时候觉得自己就像是长在高家庭院里的一棵树,旁观他们喜怒哀乐,见证家族荣辱兴衰,每一个人都是鲜活的身影,脑回路里还筑着高家大院。至此以后除了在学习压力下自我放弃式地看过一些书以外,再无阅读书籍。现在的电视仍然播着我不爱看的电视剧,但是还有手机、电脑、各种app啊,我总是能分分钟从书里走出来,过着我不太满意却也乐得轻松的日子。

那么看书之重到底在哪里呢,生活所向的轻又在哪里?


区别一:载体之累

现在大部分人的闲暇时间的休息方式大多倾向于追剧、听音乐、看电影、刷信息流,所以每当我看到朋友圈里有不一样生活的小伙伴就会很欣赏他们的生活态度。书籍的载体虽然已多样化,但其最为惬意的阅读方式无非是捧着书,坐在太阳晒不到的影子下,光线充足,心情明媚。我曾一度反感电子书籍,觉得它缺失了书本的厚重感,将看书这一本应庄重的事显得随意化,去仪式感,却忽视了其变化本身是为了重新倡导阅读。而且我在享受书籍带来的厚重感的时候又埋怨其之重。捧着手重,平放着颈椎不适,买来支书架觉翻书不易,太过生硬,缺少美感。冬天仿佛更是个不适合看书的日子,独坐书房太冷清,置身于阳台又觉窗外萧瑟,每次都懒到把书放在枕边,侧躺在被窝看,翻一页翻一个身,只需一只手拎着一侧书页即可,左手冷了刚好向左翻身,换右手看右侧页。如此翻滚之中才看完几本书。

肯定有人要提那就看电子书籍就好了。虽然要轻松些,但仍比其他娱乐方式辛苦一些。看剧之时,我们多用支架,即使偶尔用手,基本上以万年不变的姿势就可以横扫几集。然而看书始终要翻页,个人曾单手划页久了出现了抽筋症状,无疑手机手、鼠标手的出现正说明了再方便的载体也有不能承受之轻。


区别二:情感之深

虽然手机的很多应用都会在不经意间撩起我们的情感,相片、音乐、电台、视频、适合于轻阅读的公众号,比比皆是。而看书所带来的情感始终与其他不同,第一次明显地感受这一差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高晓松的《鱼羊野史》。那是在七月份,读到某篇,情不能自已,便随手记录下当时的感触——《我的阅读观》。那时刚读完巴金先生的《随想录》,便给半吊子的随笔取了一个“正义凛然”的名称,里头写着:

“之所以冒昧地开始写这个尚未有过系统全面思考的文章,确实是一时兴起,不能自已。刚过十二点了,强撑着眼皮复习完最后一个单词的时候,发现自己正在逐渐清醒,不知是忧是喜,最近总抽不出时间来畅快地看一些书,这下刚刚好。打开的是高晓松的《鱼羊野史》,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想看看那些故事。从1月1日开始阅读,都是平平,只是感慨世界上总是发生着这样那样的惊天大事,唯独看完1月10日梁思成先生的故事的时候,终于不忍心继续看下去,不知道是为了不翻过这一篇,还是不想让后面的故事影响我此刻的心境:感动至深,饱含热泪。

这就是阅读给我带来的感触之一,这种感动远不同于其他经历所带来的感动。至于何处不同,我想我会用静谧、深沉、细腻来概括。相比于电视电影的声光电营造的几乎完美的氛围不同,综合效果下的声泪俱下不过是是一种被控制的感动,依旧被束缚,不够自由;而书籍不同,它给我们的留白多了太多,这种感动是慢慢流淌出来的,甚至一开始,都不知道这是感动的,也确实,这是各种情愫交融的时刻,总有一些朴实的文字在扣动你的心弦。"当时着手写下这些文字作为我内心最直接的感触,本意想要作为给自己回答“我为什么要阅读?为什么会爱上阅读?”这一系列问题的引子,结果并没有后文,搁置下来。

第二次有这种感觉是在今年看完《琅琊榜》电视剧后补上《琅琊榜》原著的时候。撇开微小的剧情差异和人设等问题,单论情感,看电视剧大可由着自己的情感随着故事剧情、演员表现力、背景音乐等一泻千里,觉得难过或者感动就哭一会儿;如若镜头扯开去了,我也能马上调节好自己,收起眼泪。而看书的感觉委实不能用任何关于情感的词组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起伏:心就像一个气球一样被打进了叫做情感的气,不忍让那气球里的气有一丝外泄。心中充盈却也胀得难受,泪水从眼角落下之时,竟不知为何要自己屏住呼吸,咬紧牙关。待到憋得不行,才换一口气,继续憋着。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实则我也鲜少如此激动,看书过程中每一缕情绪的迸发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区别三:时间之长

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指看完一部剧或者一本书所需的净时间,而是我们投入其中,完成一部作品所需花费的天数,一个更大概的时间。除去规规矩矩跟着电视台播放进度追新剧,去年我曾用三天时间看完了电视剧《红色》,今年用五天时间囫囵吞枣地刷了第一遍《琅琊榜》。而我能一气呵成看过的书却少得可怜,印象中较为深刻,能够为证的只有两回:一回是高三那年五月份,已经没有心思做作业、复习了,放学后便扎在书桌前用两天时间如饥似渴地读完了莫言的《蛙》,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大概与辅导书相比,莫言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实在太引人入胜了。第二回是今年窝在被子里看完阿加莎的《无人生还》。原因是深夜开篇,读不完不敢睡觉,怕做噩梦,好在故事短小精悍,花了两个小时读罢结局才敢入眠。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再以《琅琊榜》作个补充,看原著所花的净时间仅仅15小时30分钟,但我前后总计花了12天,比看剧多一倍有余。这些数字宣告着书籍又落了下风。


不知为何,我自己看书的时候能够专注,但总是不如看剧的时候坚定。我能一天里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看剧,但我看书时绝对做不到如此。大抵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匪浅。以前的电视节目没那么五花八门,观众的针对性没那么强,娱乐的方式没那么多,书籍绝对是一个可以看到更广阔天地的平台,看书也是能够点对点愉悦个人的方式。而现在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生活,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真真切切去外面看世界的人要远比早前更多;一只智能手机在身旁,便可以有十种以上的娱乐方式。看书成了那个不再那么受欢迎的方式……看书更需要主观投入,偶尔斟字酌句,看剧更倾向于被动输入,享受一段随剧逐流的时光。当然对于那些能从电视剧里看出很多道道的人,我也是相当佩服。一是自己能力不够,才会有此较为肤浅的立论。二是带着主观期望,希望大家在“颇感生活艰难”之余可以带着轻松愉悦享受看剧亦或其他娱乐方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诚然,在本文中生活向轻的观念有些被窄化了,大多用了电视剧来比较。一是这两种常见的消遣折射的是两类生活方式的不同,一个更为主动,一个较为被动。当然也是因为本人经历有限,只能以此来论证,就像我知道打游戏也需要很多精力,思维和双手都要很敏捷;侍弄花草也得深知其偏好秉性;音乐不仅仅是歌曲,更是生活态度的输出;摄影远高于拍照时摁下快门,留作纪念……而我只能用我了解的方式来探讨一些自己遇到的现象,就像十年前英语一中的真题《The Art of Unhappiness》,究其根本,变化是原因,也是结果。

很喜欢的两套社科类书籍

写在后面的话:

忽然还是发现喜欢以这种和大家对话的方式来交流,就像每一篇文章是写给你们的一封信。收到很多安慰我、鼓励我的问候,在此再次向这些小伙伴致以感谢。趁着今天这个主题,欢迎大家和我一起约书,可回复或私信你想和我一起阅读的书。我们约定一个时间段,一起看书,一起交流心得,人多可成群,安排一个顺序,把个人想看的书推荐给大家,也让我们走出自己的阅读舒适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354评论 9 209
  • 绚丽八月,终要告别。好习惯越建越多,速读初显效果,一月读完36本,发现原来不是不会发生,而是愿不愿让它发生。...
    糖糖Alice2021阅读 6,143评论 60 269
  • 十二月七号 晚 十时五分 这条信息让我坐不住了 这似乎是你第一次妥协 内心平淡的却比以往都复杂
    半眯眼小孩阅读 143评论 0 0
  • 这是鲁西北的一个村子,若不是月老的那根红线相牵,恐怕这辈子它也进入不了我的视线。一晃已经十几年了,从没想过仔细看过...
    旅行者qingchn阅读 359评论 1 2
  • 本程序员今天写第一个简书: A+B的求和: import java.util.Scanner; import ja...
    myz666阅读 21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