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的美学》读书笔记

注:此文有大量原文引用,但并无牟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通知本人下架。另禁止转载。


[格式]

原文摘录

我的批注


作者:[日] 芦原义信

上篇 街道的美学


一 建筑的空间领域


1 内部与外部

(1)介绍

所谓建筑,通常是指包含由屋顶和外墙从自然中划分出来的内部空间的实体。换句话说,所谓建筑也就是创造边界区分“内部”与“外部”的技术。

因此,象大型雕塑或输电线铁塔之类不存在内部空间的实体,也很难说它就是建筑。

(2)日欧差异

下面针对的内部和外部来比较差异。

日本,”内”就是家,家以外的社会就是“外”。家具有内部秩序。而欧洲不分内外。家是城市或街道那样公共的外部秩序的一部分

具体表现为:

  • 日本个人活动基本在家中进行。西欧则是在外面进行,于是就成了在教堂祷,在公园休息,在饭馆吃仮,在广场谈笑。
  • 在西欧的家中和在外边一样地要穿着鞋,而日本则在家中要脱鞋(穿鞋到外边去时,有一种紧张感,脱了鞋就会有一种好不容易得到解放,舒心地回到家里的感觉。)。
  • 日本对建筑的外部不关心。相对地,往西欧各国,如在意大利广场等处所看到的,就廷建筑外部也采用了美丽的铺装,这种做法自古以来就很盛行。

所以,虽然日本人也许是在形式上学习欧洲的生活。但是,由于被家所制约而不能从事个人的、社会性的公共生活,在这一点上可以说基本上没有欧化。

2 墙的意义

(1)作用

建筑最重要的就是“墙”的存在。

(2)日欧差异

日本用木质材料,象日本这样降雨量丰富的地区很适于常绿针叶树的生长,特别是杉及桧柏等,其材质美观,加工容易而且强度也大,因此,作为结构材料、构造材料均可采用。

欧洲用砖石材料。

表现在:

1、厚度

  • 欧洲住宅的墙壁就有那么厚。伦教外的二联式住宅的分户厚 70cm,国住字的外厚 49cm,房间隔墙以 24cm 为标准。
  • 日本式住宅的墙壁就不会厚于 10cm 。

因为厚度的不同,日本等潮湿地区沿着否定“墙”的方向,西欧干燥地区沿着肯定墙的方向。

2、通风性

木比石好。

日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需要良好的通风才是保证人的凉爽舒适。

3、保温性

石比木好。

木头在保温方面是很差的,所以日本建筑在春秋季是非常舒适的、那么冬的情况就很冷了,得依靠钵、炕炉、被炉等直接采设施。

而窑洞住宅,可以说是冷气设备出现以前人类智慧的创造。

4、导热性(隔热性)

木比石好。

住房里铺着导热系数较小的榻咪,这样自然就形成脱了鞋坐着生活和直接在地板上铺褥子睡觉的习惯了。在西欧的砖石结构住宅中,地面铺装了比榻榻米导热系数大的石材,身体就必须与地板离开,自然也就形成穿着鞋在椅子上生活和在带腿的床上睡觉的习惯了。

5、吸湿性

日本的气候特点是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如果在日本这种地理条件下也采用砖石结构,夏天则会为凝结水和发霉而苦恼不堪。所以气候干燥是砖石结构发达的绝对必要条件。

日本的榻榻米除富有吸湿性,因此可以吸收就寝时褥子下面蓄积的水分。铺石地面由于湿性差,所以不得不使用带腿的床。

6、抗震性

木比石好。

不论哪一种砖石结构,抗震性均较差,而木结构则抗震性较强,这也是日本木结构之所以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7、结构多样性

此外,在日本等降雨量较多的地区,非采用坡屋顶不可。砖石结构做成坡屋顶十分困难,而木结构则很易做到。降雨还可促使树木生长。

3 城郭

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

世界大部分的城郭城市,多是城墙包围整个城市。而日本的城下町,则只有领主居住的城堡才有城墙保护。即日本古代以诸候的居城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城市,武土的宅邸在城外,民居均在城外。

围郭城市的分布是以干燥地区为中心。日本这样的城市形态,对沙漠上的人来说,无疑一天也不能安心生活。干燥地区的人们是孜孜不倦地用自己的力量修筑城,日本则是海洋这一地理“城墙”,是绝不存在“我们修建”这一概念的边界。

二 街道的构成


1 街道与建筑的关系

(1)街道是社区的一部分

特别是意大利人,街道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只是为了交通,而是作为社区存在的。

他们仍有一天去两次的习惯,他们绝不想取消柱廊下的仪式性散步。中年和黄昏时,大量人流在这个最大的城市走廊上来回遛弯儿。

因此,意大利人不但建造了街道,还把城市空地建造为人们会面的场所一广场

例外:英国是不希望城市社会模式的,因为没有比他们更热衷于田园生活的了。其最充分的理由就是,他们的城市在欧洲传中是最不健全的。泰尼森在诗中咏道:我讨厌广场和街道,然而还是在那里同熟人碰面…',英国人则建造了人们不会面的休息场所一公园

建议:人行道的路面铺装,希望能象客厅的地毯那样漂亮。

(2)街道是旅客评价一个城市的标志

自驾驶汽车的人恐怕都深有体会,限制速度或禁止停车的标志设置了很多,但是街道名字的标志很少。

没有名称的街道就象不知道父亲的孩子一样,是城市的私生子或弃儿。

(3)住宅区与街道

上图所述的具有田园城市风格前院的街道,是外部秩序渗透到内部秩序之中;相反,希腊或罗马的街道,则是内部秩序渗透到外部秩序之中

日本的道路与内部空的渗透被围墙所隔断,形成单週乏味的街道。这种构成可以认为是对宅前街道不关心,缺乏美化街道的观念。即使在所谓高级住宅区,也没形成西欧那种无围墙住宅区的美妙气氛。

例外:希腊或意大利乍一看,似乎也象日本那种以围墙围成的街道般单调乏味,但在建筑外墙上有着不同于简单围墙的门窗等开口,住宅内外沟通,生活的气洋溢到街道上。

但是,无论哪个国家都在向工业化发展,上述的近邻观念正在趋向崩溃,这乃是十分遗憾的事实。不知为什么,比起上述的近邻观念来,大城市的匿名性和无情性更能打动年轻人

大势所趋啊。

建议:

大学、植物园、御苑等大型公共空间应禁止沿道路建立围墙围墙应至少从道路后退 5~10m。若再进一步按和哲郎所说的“西欧式的空间统一”来考虑,那么干脆就可取消墙。有不少没有围墙的大学、植物园和庭园。可能有人会提出如何管理的问题,这是思想方法的问题。象日本这样治安教育非常普及的国家,是不需要围墙的,主要是从空间领域的观念上需要围墙。

关于植树也是同样道理。自家门前由市政部门栽植的行道树是属于外部秩序的绿化。自己栽植的树,对它的生长会感到高兴甚至能想象出它 10 年、20 年后生长的姿态。市政部门是否可让市民在他们的用地前面,根据各自的爱好种植行道树。或者即使由市政部门种植,是否也可与当地居民共同制订管理条约,光是这样做也会使市民的爱市精神得到显著提高。

2 街道的构成

街道正是由于沿着它有建筑物才成其为街道。

(1)街道 与 建筑物的面积占比

即使把这幅地图黑白反转了并列来看,作为地图来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就表明意大利建筑的内部空间与街道这样的外部空间,在质量上是近似的。

上面高大利地图黑自反转,就意昧着格式塔心理学中反转“背景”与“图形”的关系。毕竟,街道的构成基本上是由视觉确定的,因此,形态的视觉法则是很用的。

3 宽与高之比(DH)

(1)街道 与 建筑物的宽高之比

1、理论

那么,街道的宽度与该处建筑的高度之比是什么情况呢这里,设街道的宽度为 D,建筑外墙的高度为,让我们来研究二者 之比 D/H。根据笔者观察,当 D/H>1 时,随着比值的增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超过 2 时则产生宽阔之感;当 D/H<1 时,随着比值的减小会产生接近之感: 当 D/H=1 时,高度与宽度之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显然 D/H=1 是空间性质的一个转折点

D/H=2 左右的距离可以充分观赏该建筑的空间构成

2、实际

D/H 等数值可考虑在实际设计时应用。由城墙掛成的意大利中世纪城市中,因空所限街道狭窄,D/H≈0.5(因中世纪城市的街道不大一致,这只是大概的数值)。文艺复兴时期的街道较宽,达・芬奇认为宽度与高度相等;即 D/H=1 较为理想。

压抑的中世纪,D/H 值 也显现出压抑。

日本的街道也同样,日本的要比西欧的低矮狭窄。

正如在日本式房间里坐在榻咪上视线降低,日本建筑的内部尺寸全都做得很低。

当设计公寓式住宅时,为了获得冬至时的一定日照时间,自然都采用 D/H≈1.5 这一数值。

4 广场的美学

意大利各城市有许多漂亮的场,形成街道的中心

5 阴角空间

所谓“阴角”,以升为例系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所谓“阳角”系指升外侧突出的空间。在外部空间中,“阳角”空很容易创造,相对地,从道路与建筑的关系来说,“阴角”空间是很难成立的。

但现在大多都成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而“阴角”空间可以形成封闭性强亲切的令人安心的空间,进而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

可以用来做袖珍公园。

6 下沉式庭园技法与密接原理

到了本世纪,由于出现了挖掘部分用地使之低于路面的所谓下沉式庭园,从而找到了创造封闭式外部空间的一种方法。

比如洛克菲勒中心。

7 第一次轮廓线与第二次轮廓线

外墙是建筑整体构成的一部分

在日本的街道上基本看不到建筑外墙,但建筑外墙在制约街道方面也不是没有一点影响。虽然如此,但不如说是外墙上凸出来的东西形成街道的。这里把决定建筑本来外观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一次轮廓线”,把建筑外墙的凸出物和临时附加物所构成的形态称为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西欧城市的街道是由建筑本来的“第一次轮廓线”所决定,相对而言,香港、南朝鲜、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街道则多由第二次轮廓线所决定。

作者建议:

尽量减少“第二次轮廓线”就能使街道更美观。比如:

  • 应修改道路法,在市区道路上无论如何也不应随意设置电线杆、变压器和电线等,这样可以净化街道的第二次轮廓线,得到清爽的景观。废除电线杆埋线于地下,投资并不会增加,并且有利于改善景观。

  • 道略上的附属设施(略灯、长椅、垃圾箱、标志、引导牌、饮水器、邮筒、公用电话及地铁入口等等)由于均形成第二次轮廓线,故而希望能精心设计,在整体上与第一次轮廓线协调。

8 俯视景观

城市景观中的魅力之一就是俯视景观。

因为一般情况人俯视要比仰视自然

9 室外雕塑的意义

正如上面说到的”住宅区与街道“。

过去日本的习惯做法如象丸大厦那样,也是建筑物直抵红线把用地全部占满。即使在美国,早期的超高层建筑帝国州大厦和克菜斯拉大夏等也没有这种容积制的想法,建筑物占满用地,没有形成城市外部空间。

但由于现代这种城市规划手法,迎来了一个对雕塑家嵁称福音的室外雕塑新时代。

外部空间布置雕塑,作为修建高层建筑的补偿,一方面具有把美还原给社会的意义。

三 关于空间的几项考察


1 小空间的价值

那么,“小空间”意味着什么呢?首先,它是个人的、安静的、想象的、有诗意和有人情味的。与大城市的杂乱、喧闹、非人性等现状形成强烈比。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白天大空间的活动中放出来以后,便滞留在夜间沉寂的“小空间”里,或享受天伦之乐,或于书斋思索。

当我看到爱海诸岛及意大利南部等地中海沿岸的低层集合住宝时,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2 夜景——“图形”与“背景”的反转

(1)室内 - 座灯

室内设计时,取消天棚灯使用大量座灯,效果是很惊人的。一般来说,太阳从头顶上空照射就是白天,夕阳西下影子拉长就一变而成为夜的世界。夜晚(包括月夜)一般在低处设置人工光源较好。

(2)建筑

要真正把建筑作为夜景来考虑,就必须有一定通透性。现代建筑中,玻璃的意义十分重要,可以说这是中世纪石砌建筑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新的视觉形象。

作为夜景最美的律筑,恐怕要算细约公园大街的西格拉姆大厦了吧。

(3)霓虹灯

由于谈到夜景,就不能不提城市中的霓虹灯。从全世界来看除了组约时报广场等一两个美国的例子外,可以说象日本这样有着大量霓虹灯的国家还找不到。

难怪叫霓虹国。

一旦成为夜景,建筑本身就退出了主角的席位,闪耀在夜空中的霓虹灯变成了主角。这就好象美人消失,光是子裝饰着的橘窗。纵然霓虹灯的图案和色彩是何等漂亮白天也是不值一看的,只有夜景当中它オ显现出来。

3 留下记忆的空间

城市中容易理解或容易看到的东西最容易留下印象,进而引申出“形象”这一概念,并提出了构成形象的 5 个因素:路线、边缘、区域、节点和目标。

文学上的描写也是同样

四 世界街道的分析


1 几个问题

2 澳大利亚帕丁顿的并列式住宅与京都的町家

3 意大利奇斯台尼诺与爱琴海希腊诸岛

4 波斯街道——伊朗伊斯法罕

5 昌迪加尔与巴西利亚

下篇 续街道的美学


六 关于空间领域的考察


1 墙型建筑与地板型建筑

(1)地板型建筑 vs 墙型建筑

哲学家布鲁诺和海德格尔(M. Heidegger)从存在主义立场出发,强调建筑中墙的存在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由坚固的人为墙壁创造出内部有庇护性的空间,只有人们在那里居住,オ能达到自身本质的实现。这一观点恰好由西欧砖石建筑的厚重墙壁体现出来

不过笔者认为,同“墙”的重要性相比,“地板”的状况则要比日本的“床”单纯得多。住宅内外,空间一视同仁,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均穿着鞋活动。相对地,在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传统中,重视与自然的联系,对坚固培壁的存在不太关心,而代之以对“梮榻咪”所代表的洁净的“床”十分关心。

拓展:另外,空间不是由厚重的实墙限定,而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场”的观念来加以限定,这一点或许同中国古代的阴阳之说和佛教思想也有关吧。按佛教说法,世上现实中存在的东西,实际上是想象构成的,并非实际存在,而且,一切都是变化的、暂时的。为了说明佛教思想,可举蜡烛的火焰为例。尽管火焰的形和质相同,但某个时刻之前和它之后的火焰绝不相同。人本身的过去和现在也绝不相同,是在变化着的。而且,不仅火焰和人是如此,一切东西都是经常变化的,绝不是固定在同一状态,这点就连东京或纽约这一类大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同样道理。佛教三法印中的“诸法无我”和“诸行无常”,可以说也暗示了建筑的空间性和该空间沿时间的变化,这和今天现代建筑新的方向也是共通的。从厚重的石结构建筑演变到轻快透明的金属与玻璃建筑,根据该建筑寿命长短,当其寿命结束时就代之以另一建筑,这就是新陈代谢的观念。秋山里子说:“诸法无我是空间观念,诸行无常是时间观念”(《悟りの分析》)。的确,可以说这对今天建筑状况的本质也很有启迪。包括人在内的世上万物,都是空间上、时间上在变化的暂时现象,万物皆空。从厚重中解放出来,到了极限,则只剩下“场”的相互关系存在。这大约就是从厚重的“墙型建筑”中解放出来,在万物发展变化中,象征性地考虑人与住宅的关系,这种本ん独特的“地板型建筑”的思想根源吧。

而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国家的石结构建筑传统,表现了建筑的永恒性,而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传统则经常是变动的、新陈代谢的一生当中能盖房子两次以上的人,在日本是成功者,甚至还有以盖房为嗜好的后本人。

(2)建筑命名的差异

耐久的石结构建筑当中,与其为领域取地名,不如依据由两侧建筑物形成的线型道路分辨形态特征,为其命名更为合理。

表现:

日本的住所是以领域的名称即町名来代表的,为道路命名的观念很淡薄。如京都是以木屋町通、夫町通、蛸药师通…等等雅致的名称命名

2 内眺景观与外眺景观

欧洲人重视外眺景观,日本人重视内眺景观

当探讨景观问题时,以说西欧的砖石建筑传统与日本联系自然的木结构建筑传统其差之一是:一为“内眺景观”,一为“外眺景观”。

西洋建筑史上邀留下来的哥特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和巴洛克建筑等,不论哪个时代,建筑物内外均以厚重石墙加以分隔,内部与外部当然就构成了各自独立的空间。建筑物外观具有庄重堂皇的正面性,左右对称而富于纪念性,构成了经得起从外面尽情眺望的景观。在总平面布置中,为了能充分观赏建筑物,而在正面空出 2 倍建筑高度以上距离(D/H2)布置广场。另一方面,内部空间十分庄严,除从靠近拱顶处射进的自然光线外,是与外面街道完全隔断的独立空间。要想从内部眺望外部,无论从结构观点还是从空间构成观点来说,几乎不大可能。而且,即使外部有庭园,也是与内部隔开的独立外部空间。

相反,在日本传统中,多把重点放在从内部眺望外部上。木梁架结构建筑的柱与柱之间开口大,向自然观占上风,于是从外面眺望景观就显得不太重要了。日本人如此细心地在内部创造艺术空间,对于外观则往往不大介意,没有同建立ダ部秩序的城市规划思想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在室内设置了“床间”,四季应时悬挂画轴、摆放鲜花的日本人,是不会产生出创造室外“床间”、布置室外雕塑的西欧式城市规划思想的。

表现:

日本人重视内眺景观,因而对建筑外观毫不关心。例如:

  • 利用阳光晒干衣物,从节能的观点来看本无可非议,不过除了意大利的一些背街小巷外,西欧各国大体上看不到这种现象。
  • 美国和欧洲的商业街在假日或夜间闭店后,橱窗中陈列的商品依然灯火通明,可以只看而不买,而日本的商业街在休假日或夜间则是关门闭户。

3 中心的丧失

西欧城市通常是以面向广场布置的教堂或市政厅构成市中心,形如水果的核。相对地,日本的城市就象这缺乏中心性

的确,东京有皇官这样的中心,但是,“它是禁区,而且到处被绿荫遮蔽,用濠沟阻隔,任凭谁也看不到”,罗兰・巴特认为它就是空虚,他的看法确实使我们吃惊。

(日本城市的)表现:

1、个人的丧失

佳所的方式所表明的,日本是先从大的领域开始,最后以个人的姓名结束,表示个人的存在是排在最末尾。西欧表示住所的方法首先尊重个人的存在。即使从分类方法来说,依照名、姓、门牌号、街道名称、城市名称以及国名这顺序并不方便,但仍把个人姓名排在前头,个人绝没有在城市空间中消失。

比如:日本机场约冠以地名;相对地,国外有不少机场则冠以本国著名人物的名字。

日港口曾经是一个国家的门户,而且是文化象征的标志。不过,今天国际机场已经取代港口而成为一个国家门户的象征。

2、顽强

正因为日本城市缺乏中心性,它会经常改变面貌地不规则扩大,象没有骨骼的软体动物,即使被毁、被焚,仍有着再生的变形虫般的整体性。

正如计算机领域的分布式可以容灾。

3、容纳更多人口

如果没有这种日本式的互通有无、融会贯通的空问观念,没有自身在城市中的消失以及中心的丧失,那么一千万以上的居民就不可能集中地居住在这样狭窄的区域里。

4、富有人情味

5、缺少现代性

不过,最近西欧的理性主义以及其它个别主张等,也开始进入日本的城市环境观念之中,例如,已经提出了日照权问题、城市公害问题等。

总结:

(日本)是选择勒・柯布西埃所提倡的,以充足间距排列着高层公寓的,充满“阳光、空间、绿化”的现代城市呢?还是人情味十足的高密度城市呢?据我看,恐怕只有遵从日本的自生自灭。

因为要建立西欧式秩序井然的街道,就必须改变日本的土地私有制。漂亮的牙齿必得生长在相应的牙床上。日本用地形状不整,划分零碎;宅前道路与地的关系也不规则。

西欧理主义的观点本来就不应该原封不动地搬到日本的现有市中。

七 景观的构成


1 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上面我们提到”街道 与 建筑物的面积占比“的时候,即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

椐我所知,最初把“图形”与“背景”观念应用于建筑和城市空间中的,是丹麦建筑史家拉斯姆森(S. E. Rasmussen)。

探究“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其渊源来自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阴阳之说”。

当时我把种向边界线内侧收敛的空间称为“积极空间“(P- s pace),把大自然这样没有边界线而向外扩散的空间称为“消极空间”(N- Space)。

2 水边的美学

3 街道的指标——DH 与 WD

4 绿化的美学

5 城市的色彩

原包豪斯教师马歇・布洛耶,他教导我,建筑的公共空间不要使用绿色,能同绿色协调的服装颜色很少,因此人在中间就会显得不和谐。如果非用绿色不可,那就采用自然树木的颜色。这教导说明,在建筑中存在的人是主角,建筑要成为使人突出的背景。如果象日本现代城市的建筑和街道那样,人在空间中就成不了主角,而象动的动物显得非常难看。使人看起来很美的街道、能衬托服装颜色的街道,关于这方面的城市色彩有必要进行考察。

八 对住宅和城市环境的建议与探索


1 社区性与私密性

2 住宅与庭园的探索

(1)其他可利用空间

宅中设地下室的做法多被否定。可是,欧美住宅中可以说大部分都有地下室。而且,地下室在丰富家庭生活方面有很大贡献。美国住宅的地下室常设有名为“业余爱好车间”(hobby shop)的星期天本匠活等作室,墙上挂着各种木工工具。家庭主人在这里或做阁板、或是修理家具门窗,还有人在这里制做有趣的模型或木雕。此外还有的利用地下空间作为放置各种运动器材的体育室或是作为弹钢琴、吹号等发出较大音响的音乐室,以及仓库、酒窖、机械室等房间。

正如加斯东・巴切拉尔所说,地下室和阁楼具有住家的私密价值,这种神秘的空间作为伴随孩子们成长的场所,有着重要意义。

建议:象日本这样住宅用地非常狭窄的情况,尤其希望今后能充分利用地下室。

(2)庭园

庭园里,可以用砖砌了个室外壁炉。最初是烧柴或焚烧落叶,有时还架上铁格子烤肉吃近来则完全变成了废物焚烧炉。

3 城市美化的进展

(1)涂鸦

看到搞这些乱七八糟涂抹的人,一定弄不清楚美国到底是怎么回事。涂抹这些画的都是 11 至 16 岁的少年,平均只有 14 岁,据说有 500 人左右。关于这些涂抹,在他们同伙之间似乎还有着不成文的规定,例如,在别人的涂画上面不再涂抹,也不涂抹黄色、政治口号或个人及社会的缺陷,而是使用大量色彩进行艺术性的涂抹。那些常搞涂抹的年轻人,其姓名住址警察都了如指掌,据说也曾多次告发。这些调皮捣蛋的“艺术家”,基本上每罐颜料都是偷来的。

然而,尽管在地铁车厢上任意涂抹,却绝不在卡车上随便乱这一点察也很了解。因为如果被卡车司机抓住,就会毫不客气地拳打脚踢。可是在地铁中,依据法律警察不会对他们进行体罚,轻犯被告发后,马上就可以让他回去。

4 商业街的变迁——从旧货市到步行商业街

步行街的建设源于德国、丹麦、荷兰最早推行的“无交通区(Traffic Free Zone)”概念。

5 城市空间中的表演

九 世界景观的分析


1 埃菲尔铁塔与东京塔

2 米兰商场与浅草寺前街

3 世界的桥

4 德国南方中世纪街道——罗曼蒂克之路巡礼

5 威尼斯街角上的思索

其他


1 论点

建筑师比造园家所考虑的领域广,城市规划师比建筑师所考虑的领域更广。

日本是在杂乱的城市环境中寻求秩序和协调,西欧则是在整齐的城市环境中相反地寻求某种无序和不协调。

2 建议

市中心主要道路要尽可能加宽,要尽可能加宽人行道。

防止本来是为路人而存在的道路被汽车侵入。

日本还未具备建设美国式大型郊区购物中心相适应的道路网。

把这种思想同日本美的自然环境与绿化结合起来,创造更富有人情味的街道,是时代所肩负的任务。

这是因为我在・柯布西埃的作品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到人情味,他的作品存在着以形式美为出发点的美学观念,其中甚至连人的存在都否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511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495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595评论 0 2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58评论 0 1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15评论 3 2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72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12评论 2 29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37评论 0 1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17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28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16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73评论 2 2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53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2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0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2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583评论 2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