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

28亿年前的金属球

怪事年年有,近年特别多。在过去的60年里,非洲的矿场中陆陆续续发现了许多金属球 ,数量有几百颗,有些埋在很深的矿层中。至少有一颗以上,其圆周处有三条凹痕(图片45)。这些球体似乎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心带有白点的青色金属球, 另一类是空心球,内部似乎填充了某种吸水材料。大部分金属球被收藏在南非克莱克斯多普博物馆,用馆长罗夫·马可斯(Roelf Marx)的话来说,就是“这些球体完全是个迷团。它们似乎是人造的,但是从地球的历史来看,在它们所处的岩层的形成时期,还不存在任何智慧生物。我以前从没见过这种东西。”

在1984年9月12日,罗夫·马可斯还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很多金属球的细节。他写道:“此事没有任何官方的科学解释,但事实上,这些金属球是在西德蓝土瓦省(Western Transvaal)奥多斯多(Ottosdal)地区的一个小矿场的叶腊石矿层中发现的。叶腊石的结构分子式为Al2Si4O10(OH)2,是一种形成于28亿年前的沉积次生矿物,摩氏硬度 很低(<3级)。另外,这些金属球体内有一种硬度极高的纤维结构内壳,其硬度高于钢铁。”

但是,冥冥中似乎有种天意认为这些金属球带来的震撼还不够强劲,大约十五年前,一位名叫约翰·赫德(John Hund)的男人在彼得斯堡(Petersburg)的发现再次震惊了世界。有一天,当他将一个金属球放在桌面时,偶然发现这个金属球似乎具有不同寻常的平衡性,于是他将金属球送到加州大学的空间研究所(California Space Institute),对这个金属球的均衡程度进行检测。结果相当出人意料,因为球体的均衡性极为完美。

实际上,球体的均衡程度超过了空间研究所的各个测量极限——话说加州空间研究所可是NASA使用的陀螺罗盘的提供者。他们的技术可不是忽悠出来的…

大多数金属球都来自深层的沉积岩中,那些岩层的形成年代距今已经大约28亿年了。

非洲20亿年前天然核反应堆揭秘

谁启动了20亿年前的核反应堆

20亿年前,十几座天然核反应堆神秘启动,稳定地输出能量,并安全运转了几十万年之久。为什么它们没有在爆炸中自我摧毁?是谁保证了这些核反应的安全运行?莫非它们真的如世间的传言那样,是外星人造访的证据,或者是上一代文明的杰作?通过对遗迹抽丝剥茧地分析,远古核反应堆的真相正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在我们面前。

1972年5月,法国一座核燃料处理厂的一名工人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他正对一块铀矿石进行常规分析,这块矿石采自一座看似普通的铀矿。与所有的天然铀矿一样,该矿石含有3种铀同位素──换句话说,其中的铀元素以3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它们的原子量各不相同:含量最丰富的是铀238;最稀少的是铀234;而人们垂涎三尺,能够维持核链式反应(chain reaction)的同位素,则是铀235。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方,甚至在月球上或陨石中,铀235同位素的原子数量在铀元素总量中占据的比例始终都是0.720%。不过,在这些采自非洲加蓬的矿石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仅有0.717%!尽管差异如此细微,却引起了法国科学家的警惕,这其中一定发生过某种怪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从该矿采来的一部分矿石中,铀235严重缺斤短两:大约有200千克不翼而飞——足够制造6枚原子弹。

接连几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French Atomic Energy Commission,简写为CEA)的专家们都困惑不已。直到有人突然想起19年前的一个理论预言,大家才恍然大悟。195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乔治·W·韦瑟里尔(George W. Wetherill)和芝加哥大学的马克·G·英格拉姆(Mark G. Inghram)指出,一些铀矿矿脉可能曾经形成过天然的核裂变反应堆,这个观点很快便流行起来。其后不久,美国阿肯色大学的一位化学家黑田和夫(Paul K. Kuroda)计算出了铀矿自发产生“自持裂变反应”(self-sustained fission)的条件。所谓自持裂变反应,即可以自发维持下去的核裂变反应,是从一个偶然闯入的中子开始的:它会诱使一个铀235原子核发生分裂,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核继续分裂,如此循环下去,形成连锁反应。

黑田和夫认为,自持裂变反应能够发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铀矿矿脉的大小必须超过诱发裂变的中子在矿石中穿行的平均距离,也就是0.67米左右。这个条件可以保证,裂变的原子核释放的中子在逃离矿脉之前,就能被其他铀原子核吸收。

第二个必要条件是,铀235必须足够丰富。今天,即使是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铀矿矿脉也无法成为一座核反应堆,因为铀235的浓度过低,甚至连1%都不到。不过这种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它的衰变速率比铀238快大约6倍,因此在久远的过去,这种更容易衰变的同位素所占的比例肯定高得多。例如,20亿年前奥克罗铀矿脉形成的时候,铀235所占的比例接近3%,与现在大多数核电站中使用的、人工提纯的浓缩铀燃料的浓度大致相当。

第三个重要因素是,必须存在某种中子“慢化剂”(moderator),减慢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中子的运动速度,从而使这些中子在诱使铀原子核分裂时,更加得心应手。最终,矿脉中不能出现大量的硼、锂或其他“毒素”,这些元素会吸收中子,因此可以令任何核裂变反应戛然而止。

最终,研究人员在奥克罗和邻近的奥克罗班多地区的铀矿中,确定了16个相互分离的区域——20亿年前,那里的真实环境,居然与黑田和夫描绘的大致情况惊人地相似。尽管这些区域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全部辨认出来,但是远古核反应堆运转过程的种种细节,直到最近才被我和同事彻底揭开。

轻元素提供证据

重元素分裂产生的轻元素提供了确凿无疑的证据:奥克罗铀矿在20亿年前确实发生过自持核裂变反应,而且持续时间长达数十万年。

奥克罗的铀异常情况被发现之后不久,物理学家就确定,天然的裂变反应导致了铀235的损耗。一个重原子核一分为二时,会产生较轻的新元素。找到这些元素,就等于找到了核裂变确凿无疑的证据。事实证明,这些分裂产物的含量如此之高,因此除了核链式反应以外,不可能存在其他任何解释。这场链式反应很像1942年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及其同事所做的那场著名演示(当时他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可控原子核裂变链反应堆),反应全靠自己的力量维持运转,只是时间上提早了20亿年。

如此令人震惊的发现公布后不久,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便开始研究这些天然核反应堆的证据,并在1975年加蓬首都利伯维尔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分享了他们关于“奥克罗现象”的研究成果。第二年,代表美国出席那次会议的乔治·A·考恩(George A. Cowan,顺便提及,他是美国著名的圣菲研究所的创建者之一,至今仍是该研究所的成员)为《科学美国人》撰写了一篇文章(参见1976年7月号乔治·A·考恩所著《天然核裂变反应堆》一文),文中他讲解了当时的科学家对这些远古核反应堆运行原理的猜测。

比如,考恩描述了钚239的形成过程——数量更加丰富的铀238捕获了铀235裂变释放的一些中子,转变为铀239,然后再释放出两个电子,转化成钚239。在奥克罗铀矿中,曾经产生过超过两吨的钚239。不过这种同位素后来几乎全都消失了(主要是通过天然的放射性衰变,钚239的半衰期为2.4万年),一些钚自身也经历了裂变,它所特有的裂变产物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轻元素丰富的含量让科学家推测,裂变反应一定持续了几十万年之久。根据铀235消耗的数量,他们计算出了反应堆释放的总能量,大概相当于1,500万千瓦的机器运转一整年所消耗的能量;再结合一些其他的证据,就能推算出反应堆的平均输出功率:不超过100千瓦,足够维持几十只烤箱的运作。

十几座天然反应堆自发工作,并维持着适度的功率输出,运转了大约几十万年之久,这确实令人惊叹。为什么这些矿脉没有发生爆炸,没有在核链式反应启动后立即自我摧毁?是什么机制使它们拥有了必不可少的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反应堆是稳定运转,还是间歇式发作?自奥克罗现象最初发现以来,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答。实际上,最后一个问题困扰了人们长达30年之久,直到我和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同事检测了一块来自这个神秘非洲铀矿的矿石之后,谜底才被逐渐揭开。

惰性气体揭露谜底

在奥克罗反应堆遗迹中,氙同位素的构成比例出现异常。找出这种异常的根源,就能揭开远古核反应堆的运作之谜。

最近,我们对奥克罗的一个反应堆遗迹进行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氙气的分析方面。氙是一种较重的惰性气体(inert gas),可以被矿物封存数十亿年之久。氙有9种稳定同位素,由不同的核反应过程产生,含量各不相同。作为一种惰性气体,它很难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学键,因此很容易将它们提纯,进行同位素分析。氙的含量非常稀少,科学家可以用它来探测和追溯核反应,甚至用来研究那些发生于太阳系形成之前的、原始陨石之中的核反应。

分析氙的同位素成分需要一台质谱仪(mass spectrometer),它可以根据原子量(atomic weight)的不同而分离出不同的原子。我有幸可以使用一台极其精确的氙质谱仪,那是我在华盛顿大学的同事查尔斯·M·霍恩贝格(Charles M. Hohenberg)制造的。不过在使用他的仪器之前,我们必须先把氙气从样品中提取出来。通常,科学家只须将寄主矿物加热到它的熔点以上,岩石就会失去晶体结构,无法再保留内部储藏的氙气。为了获得更多关于这种气体起源和封存过程的信息,我们采取了一种更加精巧的方法——激光萃取法(laser extraction),它可以有针对性地从矿物样品的个别颗粒中释放出氙气,而不会触碰周围其他的部分。

我们可以利用的唯一一块奥克罗矿石碎块仅有1毫米厚、4毫米宽,我们把这种技术应用到碎块上的许多微小斑点之上。当然,我们首先需要决定将激光束聚焦到什么位置。在这方面,我和霍恩贝格得到了同事奥尔加·普拉夫迪夫切娃(Olga Pravdivtseva)的鼎力相助,她为我们的样本拍摄了一张详尽的X射线照片,识别出了候选的矿物。每次萃取之后,我们都会将得到的气体提纯,然后把氙气放入霍恩贝格的质谱仪中,仪器会显示出每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数目。

氙气出现的位置令我们大吃一惊,它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大量分布在富含铀元素的矿物颗粒之中,储藏氙气数量最多的竟然是根本不含铀元素的磷酸铝颗粒。非常明显,在目前发现的所有天然矿物之中,这些颗粒中的氙浓度是最高的。第二个令人惊讶之处在于,与通常由核反应产生的气体相比,萃取出来的气体在同位素组成上有显著的不同。核裂变一定会产生氙136和氙134,但在奥克罗矿石中,这两种同位素似乎缺失严重,而其他较轻的氙同位素含量则变化不大。

同位素构成比例上的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呢?化学反应无法提供答案,因为所有同位素的化学性质都完全相同。那么核反应,比如说中子俘获过程(neutron capture),能不能给出解释呢?经过仔细分析,我和同事们把这种可能性也排除了。我们还考虑过不同同位素的物理分选过程:较重的原子移动速度比较轻的原子稍慢一些,有时它们就会相互分离开来。铀浓缩装置就是利用这个过程来生产反应堆燃料的,不过需要相当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建造出这样的工业设备。即使自然界能够奇迹般地在微观尺度上创造出类似的“装置”,仍然无法解释我们所研究的磷酸铝颗粒中混合在一起的氙同位素比例。举例来说,如果确实发生过物理分选的话,考虑到现有的氙132的含量,氙136(比氙132重4个原子质量单位)的缺失,应该是氙134(比氙132重2个原子质量单位)的两倍。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那样的模式。

绞尽脑汁之后,我们终于想通了产生氙同位素构成比例异常的原因。我们所测量的所有氙同位素都不是铀裂变的直接产物。相反,它们是放射性碘同位素衰变的产物,碘则由放射性碲衰变而来,而碲又由别的元素衰变产生,这是一个著名的核反应序列,最终的产物才是稳定的氙气。

我们的突破点在于,我们意识到奥克罗样品中不同的氙同位素产生于不同的时期,它们所遵循的时间表由它们的母元素碘和再上一代的元素碲的半衰期所决定。某种特定的放射性前体(precursor,即一系列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存在的时间越长,它们形成氙的过程就被拖延得越久。例如,在奥克罗的自持裂变反应开始后,氙136仅过了大约1分钟就开始生成;一个小时后,稍轻一些的稳定同位素氙134出现;接下来,在裂变开始的若干天后,氙132和氙131登场亮相;最终,几百万年之后,氙129才得以形成——此时,核链式反应早已停止很久了。

如果奥克罗矿脉一直处于封闭状态,那么在它的天然反应堆运转期间积聚起来的氙气,就会保持核裂变所产生的正常同位素比例,并一直保存至今。但是,科学家没有理由认为,这个系统会是封闭的。实际上,有充分的原因让人猜想,它不是封闭的。奥克罗反应堆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自行调节核反应,这个简单的事实提供了间接的证据。最可能的调节机制与地下水的活动有关:当温度达到某个临界点时,水会被煮沸蒸发掉。水在核链式反应中起到了中子慢化剂的作用,如果水不见了,核链式反应就会暂时停止。只有当温度下降,足够的地下水再次渗入之后,反应区域才会继续开始发生裂变。

这种关于奥克罗反应堆如何运转的说法强调了两个要点:第一,核反应很可能以某种方式时断时续地发生;第二,必定有大量的水流过这些岩石——足够冲洗掉一些氙的前体,比如可溶于水的碲和碘。水的存在有助于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氙现在留存于磷酸铝颗粒中,而没有出现在富含铀元素的矿物里——要知道,裂变反应最初是在这里生成那些放射性前体的。氙气不会简单地从一组早已存在的矿物中迁移到另一组矿物里——在奥克罗反应堆开始运转之前,磷酸铝矿物很可能还不存在。实际上,那些磷酸铝颗粒可能是就地形

史前文明冲击当今的科学信仰

综观人类历史,冲破旧观念的真理,在普遍为人接受之前都是障碍重重,历尽艰辛。本文的观点,可能又会招来种种非难。我只是想把它提出来,把理智思考的机会留给公众。至于给我的责难,也许是很好的礼物。新事物的诞生历来如此。

谩骂和大帽子能住挡真理的脚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当今的科学,许多人引以为荣:人们庆幸地球这个得天独厚的星球,在宇宙中不多见的环境中孕育了生命,庆幸从低等生物成功地进化出了人类,尤其自矜从古 代的愚昧到今天科学的巨大进步。但是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事实,使得这种科学的信仰开始动摇了。

进化论曾经作为十九世纪的重大发现,成为现代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也是近代生理学、伦理学、心理学、哲学以至社会意识的 基石。但是,进化论的危机,使一些学者重新审视人类真正的历史,探寻人类真实的由来。另一方面,对化石重新的严格鉴定和系统总结使进化论的证据更加飘渺, 而史前文明发现和深入研究无疑是对进化论的最后一击,一些学者开始重新审视现代的科学。

一些史前文明遗迹展现的高度发达的科技,是今天的人类望尘莫及的,从中我们看到了今天科学的巨大局限性和误入歧途之处。

史前文明的发现

传统的理论认为现代的人类大约在10万年前起源于南非,从那里迁移到欧洲和亚洲南部,从亚洲继续迁移,于3万年前经白令海峡到达新大陆,于1.5万年前抵达南美。但是,大量事实否定了这种脱胎于进化论的假说。

大量具有高超智慧的文明遗迹,却有著远远超出人类文明的历史,这些不同时期的遗迹, 完全打破了进化论的框框。188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太波山300英尺的地下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石器工具,经鉴定这是5500万年前的遗迹;1968年, 考古学家朱伊特(Y. Druet)和萨尔法蒂(H. Salfati)在法国的一块石灰岩层里发现了一些不同型号的金属管,岩层的年龄是6500万年(Corliss, 1978, 652 ~ 653 )。远可追溯到在南非克莱克山出土的几百个精巧的金属球,距今28亿年。

在这些事实和进化论假说面前,我们选择什么?

1966年,墨西哥的霍亚勒克出土了一批铁矛,美国的地质学家麦金泰尔博士发现这是25 万年的武器。这个违背进化论的结果实在让传统的科学家无法接受。这位在国际上有一定名望的教授,因为坚持事实,被迫离开了自己的事业。

考古学家胡安.阿曼塔的遭遇同样发人深省。在墨西哥的普瑞拉瓦城,他发现一个动物的颌骨化石里面有一块残破的铁矛的矛头,鉴定这是26万年前的武器, 一些刊物公布了这个不寻常的发现,但很快招来了权威们不做任何调查的批判。随后,阿曼塔失去进入考古现场的权利,一些人带著枪去现场,逼迫工人签字,表明 那是他们埋在那里的。60个人中,有3个人签字。阿曼塔的事业夭折了,失去了继续从事研究的权利。

这类故事还有不少。好象一些人总在维护著过去的东西,他们可以凭见识否定客观事实。随著时间的推移,在事实面前,进化论暴露的问题越来越多。一些进化 论学者开始反戈一击,他们根据事实对进化论谨慎地提出了疑问,自然毫无例外地招来了经验性的批判。然而,事实毕竟是真理的土壤。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史前文明展示了人类周期性发展的规律,与化石记录珠联璧合

大量史前文明遗迹的相继发现,事实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以前的诸如进化论之类的假说。

考古学家克莱默和汤姆森(Michael A. Cremo &Richard Thompson)的《 考古学禁区 》(Forbidden Archeology) 一书,列举了500个确凿的事例,那是几万、几十万、百万、几万以至几十亿年前的人类文明遗迹,这些都曾是进化论回避的对象。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拉克西河岸的岩层中,在恐龙脚印化石旁边发现了12具人的脚印化石,十几年前,卡尔.鲍就对此开始了深入的研究,他以充分的论据排除 了人为雕刻的可能。 后来,同一地层中又发现了人的手指化石和一把铁锤,锤柄已经变成了煤,表明这个地区在远古时,曾经深埋在地下。锤头含有96.6 %的铁,0.74 %的硫,2.6 %的氯,这种现在都不可能造出来的合金,展示了史前一个高度发达的人类文明。

在加蓬共和国发现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反应堆的结构也比今天的还要先进, 可用的放射性元素全部被提炼光了。许多学者猜测那 个反应堆是外星人的遗迹,那么玻利维亚2万年前的帝华纳科(Tiahuaracu)古城,其中的古代神庙等巨石建筑显然是地球人的遗迹,它体现的天文学知 识和冶金技术也超出了现代人;而25万年前的铁制武器又展示出一个不太发达的人类文明,著名的美国Science杂志98年(282卷 1453~1459)刊登了一系列考古发现:1.5万年前的人像,2.3万年前的人像、3万年前用猛象牙雕刻的马,9万年前带倒钩的矛。我们知道,我们人 类的文明从蒙昧时期发展到今天的辉煌,只用了5千年左右,这些间隔久远古迹的,很可能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明。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根据这些确凿无疑的事实,一些学者提出了史前文明学说。他们认为人类的发展并不象 以前想象的那样,而是周期性的,不同时期地球存在不同的文明,不同时期地球的大灾难毁灭了当时的文明,甚至灭绝了当时绝大多数的生物。有幸残存下来的人, 从原始状态开始, 繁衍发展,又进入下一次文明,又在下一次全球性的灾难中毁灭,周而复始。遵循著"出生---发展---灭亡"的规律,循环往复。

这一理论,与地质历史记录可谓珠联璧合。当我们正视那些被进化论掩盖的历史时,冷静地认识到:化石不应该为进化论作证。进化论最基本的证据 --- 过渡类型的化石,实际 一直没有找到,《审判达尔文》一书的作者约翰逊(Philip Johnson)做了这样的总结:"化石向我们展示的都是突然出现的某种有机体,没有逐步进化的任何痕迹….这些有机体一旦出现,基本上就不再变了,哪怕 过了几百万年,不管气候和环境如何变化。如果达尔文的理论成立,这些条件本应该引起物种的巨大变化。"那么化石在见证什么呢?--- 灾变。

化石不是一般条件下能形成的,生物在腐烂风化前必须埋在地下很深,在强大的压力下才能渐渐变成化石。只有大灾变才能提供这样的条件,化石也就成了灾难 的见证。地层中化石的研究恰恰告诉人们:物种的发展是很短时间内大面积突然出现的,发展繁荣,再到大毁灭,残留的和新出现的物种再这样发展,周而复始。

现代科学界公认:在地质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特大的灭绝,几乎灭绝了所有的生物,但并不是说大绝灭周期之间,就没有灭顶之灾。

地球周期性灾变的直接证明非常多。波士南斯基对帝华纳科古城研究了50年,发现了充分的证据表明毁灭那个文明的灾难,是一场空前的大洪水。在西伯利的 冻土中,发现了冰冻的成千上万的哺乳动物的遗骸。有的很完整,有的被扯碎和树干绞在一起。检测它们胃里的食物,发现了还没来得及消化的温带的草。活生生的 事实告诉人们,极短时间内,发生这场不可思议的毁灭性的灾难,温和地区的生物,全部冻僵在今天的位置。

迄今可见的大型的史前人类文明遗迹,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古玛雅人的金字塔、玻利 维亚的帝华纳科古城遗址、秘鲁萨克塞华曼城堡也许是杰出的代表了。这 些巨石建筑体现了一个天文、建筑、冶金等技术超过现代人的文明。

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展现了另外的科学发展路线

一个重要的线索告诉我们,有关这些地方的最初史料记载:古埃及人声称基沙金字塔与他们无关。过去人们不能理解,就把这丰功伟绩给了古埃及人。现在学者 认识到:仅埃及基 沙三座金字塔的石料重量,已经超过了伦敦所有建筑重量的总和,古埃及十万工人在二十年内搬运它们根本不可能,何况还要切削得不差分毫、更要精确的建造 ---没有一丝失误的痕迹?!

这些建筑用的巨石切削极为平滑整齐,重量都在几吨、十几吨,甚至上百吨、几百吨。如埃及大金字塔中的王殿石棺,是一整块花岗岩雕凿成的,当时所使用的 钻具比今天钻石头的电钻要快500倍。巨石之间堆砌得极为紧密,连最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帝华纳科遗址的新发现揭示了这些建造技法的高超之处:他们把相邻 的巨石之间凿出凹槽,倒入熔化的金属,金属凝固后,就把相邻的巨石牢牢地连在一起了。这需要一个移动自如的冶金车间,一次能熔化好几加仑的金属,随著巨石 向高处堆砌,冶金车间自如上升,下边的石块上没有留下任何压划的痕迹,可见冶金车间多么轻便!这些技术是今天都无法做到。

埃及基沙三个金字塔正对著猎户星座带纹的三星,帝华纳科的神庙的正门和墙角,精确地定位了春天、夏天、冬天第一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所有建筑和方位和天 体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他们掌握了精密的天文学技术。如何把那样重的巨石摆放得那么整齐、方向极为精确,是今天的建筑师无法想象的。

它们充分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曾经在地球存在过,在地球许多地方留下了他们风格的巨石建筑。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非要建造难度如此之大、耗费如此之大的建筑?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人类文明比我们推测的还要发达得多,建造这些并不困难。

当今科学误入歧途之处

今天的科学在许多方面与上述一期史前文明精神相反,背道而驰的结果又是什么呢?

实证科学忽视总体、整体,重视细枝末节。它的指导思想认为“把握整体的关键是分化”,要研究一个事物,就把它细分、再细分,研究清楚每一个细节,再还 原到整体,称为还原论。而实际上,由于领域 、学科分得太细、太专,根本就无法还原到整体,甚至各学科之间都不能完全了解,还原论成了泡影。实际上实证科学发展的结果,已经无法把握整体,那么不得不 承认的现实就是:实证科学无法全面认识事物。这条发展科学的路线的局限性一目了然。

人们抱著进化论,斥宗教道德善恶为迷信,蔑视古人的一切。当我们发现这是误入歧途的时候,才惊讶地发现他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潜在危害,这也正是今天科学的不足之处的一个表现。

进化论误导了整个生物学,同时误导了生理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哲学等许多领域,误导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它让人把宗教和道德善恶视 为欺骗,败坏精神寄托和道德制约;它告诉人们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竞争中采取各种手段发展自己;它强调个性的发展,让人们相信反传统、反潮流的畸变可能 出现更进化的、更好的结果;它让人相信人是动物的后裔,让人相信人的本性来源于动物;西方心理学进一步发展认为:人的欲望是人最本质的本性,甚至是进化出 来的最好的本性,为物欲横流和伦理的败坏从科学上解除了约束,这种宣传已经充斥了社会的方方面面。种种这类败坏的因素渗透进现代常人社会的一切,潜在地推 动了人类道德的滑坡。

科学使人们相信人是自然的主宰,对自然进行贪婪的掠夺和破坏,无 休止的竞争、社会的畸形发展、资源的耗竭、环境的污染、惨列的战争、为所欲为、只为自己、不计后果。

人们强调著个性,一面放纵地发展、“进化”自己,一面在紧张的竞争和顾虑中生存。人越来越自私,当自私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愈演 愈烈了。人们失去了理解和信任,在社会上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失去道德的约束,人们失控发展私欲,短暂的享受和荣耀,换取著无可挽回的一 切,人类对此严谨无能为力。与那期巨石建筑代表的史前文明相比,今天科学的不足取、今天文明发展的误入歧途显而易见。

今天忘记了过去,历史却在警告我们

周期轮回的史前文明告诉我们:历史是重演的,就象星球的运转有规律一样。

昔日我们凭借进化论自豪地甘当动物的后裔,自诩科学蔑视古人的愚昧。许多从事进化研究的科学家奋斗几十年,越研究越发现进化的飘渺,有人象牛顿、爱因 斯坦一样,最终醒悟,去宗教中寻找答案。有一些陷入不可知论,还有一些人对科学的新进展所知甚少,还在维护著进化论----这个今天看来已经毫无科学性可 言的信仰。

当人们开始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的时候,一些考古学家,认识到古老传说的真正价值,特别是对自己祖先的故事,在后续的考古分析中,许多相继得到了证实。

留存至今的远古文明的后裔,他们信仰神灵,相信因果,也就有著道德的约束。他们早已知道了文明轮回的规律,在世界各地的传说,比圣经还要古老,在上一次文明毁灭的灾难形式上惊人地一致---大洪水?!在文明被毁灭的原因上惊人的一致---人类道德的败坏?

在古老文明的发源地的古老传说中,我们也能知道人类如何败坏,如何走向毁灭。留下的人在警醒后人,而今天的人类,却把古人的警告看作神话。

无数辉煌的文明消失了,能看到的只是零星的残迹,在我们的记忆中,只记得柏拉图时代留下的传说:发达的亚特兰帝斯文明葬身海底。当我们勇敢地正视人类 真正历史的时候,也许能体会到那一期睿智的人类为什么要建造那些坚不可摧的“纪念碑”。复活节岛上,那些默默望著东方的巨石人像,那些刻著眼泪的面孔,也 许是祖先留今天最珍贵的警醒。

突然面对这些一反过去的思维框框的事实,也许很多人一时难以接受,尽管面对的是事实。笔者也曾面对繁乱的事实和矛盾,陷在进化论中茫然无措。谁能找出这些杂乱、对立的疑团背后的和谐统一的答案呢? 我们期待著.

很多人对于现今考古学家发现的许多史前文明证据抱持着保留态度,每当有科学家发现人类在史前时期曾经有着极高度文明的证据时,有的科学家就会以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些来自史前时期的文物,而不是以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受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因为科学家先依据达尔文的进化论描绘出一张各种生物的演化树,而这个演化树的时间尺度是经过地质学的沉积先后而决定的。虽然进化论到目前为止仍只是一个假说,但是当演化树的时间尺度确定了以后,却被许多后期的科学家们认为是不可动摇的了,所以一旦在比较古老的地质层发现“不应该”出现在那儿的化石,科学家就怀疑那个化石,认为极有可能是不可信的。

科学的发展,如果老是抱着过去的理论不放,科学是不会进步的。以物理学来说,牛顿的古典力学在过去几世纪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当物理学家把观察的对象转移到微观的电子运动时,却发现牛顿的力学并不适用于电子的运动。于是物理学家们又发展了量子力学,用以解释电子的运动轨迹。如果当初物理学家抱着牛顿的力学不放,今天的物理学是无法突破的。同样的,进化论只是一个理论,不应该当作不变的金科玉律,应该要随着新的发现,提出更合理的学说。如果紧抓着一两百年前的理论不放,那么对于生命本质的研究将永远是人类的谜。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头脑会越用越聪明,越来越进化,因此对于古代的科技发明我们现在的科学应该可以很容易地做出完美的解释。然而以下的一些例子却告诉我们,用这套理论并无法说通。

许多尚存的古代知识,一直是人们好奇与探求的对象,如中国的八卦、易经、河图、洛书,我们现在的人都还不能全然了解其中的智慧,然而这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有的东西。还有很多科学家发现了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和易经的道理,拿来对照现在的科学是非常吻合的。比如有科学家把化学元素表对照五行做了比较,发现五行学说非常合理,而且有些部分还超出现在科学的认识。看来古人的智慧还超出了现在的人呢。

另外,现在有许多气功在社会上流传,这些气功都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练气功可以改善身体,祛病健身。而修炼有术的,还可以开发人体的特异功能,做一般人动手动脚都做不来的事情。几千年前的古人究竟是怎么发明出这么高深的东西呢?

对于这些现象许多人尝试做解释,可是都不能完全说清,所以这就成了不解的谜。然而在我们看了许多相关的资料后,包括考古学家的发现、史前灾难的证据、不能解释的史前遗迹等,我们清楚地得到一个可以很好的去回答诸多不解之谜的答案:史前文明确实存在!而且还不只一期,存在着多个不同的时期。人类不但不是猴子变来的,而且在过去的历史时期还曾经创造了比今日更加辉煌的文明

在奥克洛发现的核反应堆(核子反应炉)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根据调查,核反应堆建造的时间是二十亿年前,运转了五十万年,这样的天文数字是今日设计核反应堆的工程师难以想像的。另外在印度的叙事诗《摩诃波罗多》中提到了古时候的人打仗曾以飞弹武器互相攻击,在印度甚至发现有类似核子武器造成的核爆炸遗迹。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事实─再辉煌的文明却终究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为什么?是人心。高度发展的文明随之而来的败坏人心,使人安于逸乐,挥霍无度。每一次人类文明都是在这种情况下毁掉的。当考古学家考察沉到海底的金字塔的雕刻时,竟然发现许多令他们看了会脸红的雕刻作品,这些并不是艺术,而是人类道德低下后的产物。所以今天建造海底金字塔的人类早已消失,尽管当年他们的技术再卓越,创造再惊人,仍不能逃过上天的公平审判。。

美利坚神秘石像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山谷发现神秘石头像的消息传开后,考古学家们为之震惊。因为这些石头像与远离美国8045公里的南太平洋复活节岛上的大型石雕像基本相同。

奇怪的是这种在整块巨石上雕刻的雕像用的是松软火山岩材料,这在美国是罕见的。它意味着石像是在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前一世纪,就由人从复活节岛移到美国。

“这是考古学上一项惊人的发现!”理查德.克拉特博士说,他所率领的考古小组于1994年10月28日首先发现这些“神秘石像”。鉴于两地石像十分相似,使考古小组相信它们出自同一批雕刻者之手。

两地石像都以火山岩---泉华为材料,这种泉华在复活节岛俯拾皆是,而美国却没有。由此可得出有人把石头像搬到美国的结论。然而,如此巨大石像怎样移至美国,这是一个谜。

这些石头像大小不一,小的高3.05米,大的却高达12.19米,足有50吨重。克拉特博士及他的考古队在离公路31公里处一个封闭的山谷里发现了第一个石头像,它面向北方。不久,考古队又发现了一个埋在土石下的石头像。最后在特种扫描仪协助下,他们发现了山谷里埋藏着的23个石头像,它们排列成半圆环形状。这种排列似乎与宗教有关,但却无法证实。克拉特博士说:“复活节岛上的石像也排列成一种特殊队形,而人们无法考证为何要把石像排成如此队列?”

专家们猜测,包括波列尼西亚人和神秘的远东人在内的有关民族于1300年前发现复活节岛,在岛上立起石像,其目的是为吓唬入侵者和讨上帝欢喜。但这些人或他们的后代会去美国东部冒险吗?

克拉特博士不想向外界透露石像的确切位置,以免遭到记者和游客干扰。随着寒冬来临,他决定暂搁置挖掘工作,直至来年春天。

与此同时,专家们则可利用这段时间研究印第安传说,看看此间是否有外来者涉足这个山谷,以及美国石头像与复活节岛上石像有何联系。人们期待着这项研究工作能有新的发现。 摘自 96/10 “奥秘”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曾经草木茂盛、功物成群的黄东海大平原,变成了浩淼无际的滔滔大海。更今人不可思议的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洋深处,竟沉睡着一片神奇的古陆。

日本列岛将要沉没?

1977年9月至12月,—支由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前苏联等多国海洋科学家组成的国际海洋考察队.在执行国际深海钻探计划的第56和第57航次时.“格洛玛·挑战者”号考察船在日本海沟及其附近海域的—个多个地方进行钻孔.获取了长达73米至1l57米的地层样品,当科学家们对这些海底样品进行了详细研究之后.不禁大吃—惊:原来这个靠近日本海沟的太平洋底,竟然在以前还是一块高耸在海面之上的陆地!

这块神奇的陆地大约在2200万年前曾出露在日本列岛以东120公里的太平洋海面上,东距日本海沟约l00公里,它长达200多公里,宽约80多公里,现在潜伏在2600米深的海底,其上部还复盖着1000米厚的沉积物、由于著名的海流——亲潮暖流现从这块沉没的陆地上流过,日本东京大学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就将它命名为“亲潮古陆”、亲潮古陆的发现,震动了日本地学界,使人们对日本列岛的过去和未来有了新的认识。一些学者更是惊呼“日本列岛将要沉没!”似乎由亲潮古陆的兴哀看到了日本列岛的凄怆未来、—时间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科学家在思考,社会各界在讨论:千万年以后,列岛沉没了,日本怎么办?

亲潮古陆的奥秘

根据钻孔的岩性及年代测定,科学家揭示了这块古陆的变迁历史,岩芯中的底砾岩不可能由日本列岛供给,只能由附近的陆地供给。科学家对这些砾石进行了同位素年龄测定,得到的平均年龄值大于2200万年,这种砾岩的产生大概是新老第三纪的交界时期在陆地上进行的。

据此似乎可以认为,在6700—2500万年前,亲潮古陆开始下沉,覆盖在不整合面上的砾岩层就成了上部地层的底砾岩;接着沉积了100米厚的浅海砂岩,以后就保持着深海沉积的特性,迄今接受了近1O00米厚的沉积物,其中含有较多的火山灰及硅藻等微体古生物化石。更奇的是,在距今约1000万年的地层中还含有冰川漂砾,这可能是由冰块或冰山带来的。看起来、这块古陆真是饱经沧桑,在2200万年期间,它竟下沉了近3000米,令人咋舌。古陆上不但沉积了大量陆源物质和生物碎屑,还经受了无数次火山喷发的洗礼和冰川冰块的光临,使其难见天日,而且似乎还有继续下沉的趋势。

海底的神秘巨石

据《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在日本冲绳岛南部的那国岛附近22.5米深处的海底有一块神秘巨石,它呈亚述国的古庙塔形状,宽约183米,高27.43米。早在10年前日本潜水员在潜水的就发现了这块神秘巨石,不过当地人一直把它当成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并末特别加以重视。美国和日本地质学家进行实地考察后证实,日本海底的这块神秘巨石已有10000年的历史,比埃及左塞法老台阶状金字塔要早5000年,是人类最古老的建筑物。

美国波士顿大学的地质学家罗伯特·肖赫教授曾潜水到海底研究这块神秘的巨石。发现这块巨石有好几级,每级高约1术,很像台阶状的金字塔。虽然不排除这块神秘巨石可能是在海水长期侵蚀作用下自然形成的,但肖赫教授承认他从未见过这样轮廓鲜明的自然产物。

为了解开这个谜.日本琉球大学的地质学家木村正纪教授也曾亲自潜水到海底去研究这组有五层结构的神秘巨石。木村教授认为这组巨石绝不是自然界的产物,如果它们确是海水侵蚀而成的,那么在其周围肯定可以发现碎石,可实际上连一小块碎石都没找到。奇怪的是,在这块神秘巨石的附近还有几座高2米、宽10米的类似小石墩,小石墩的模样与神秘巨石大同小异,显然这块神秘巨石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人造之物,木村教授认为这块神秘巨石很可能是古代冲绳人为祭祀海神所建的一座神庙,根据当地居民的说法。这位古代海神能给冲绳岛人带来幸福。海洋地质调查结果表明,冲绳与那国岛—带的陆地是在公元前8000年的冰期末期沉列海底的,地质学家们据此认为、日本海底巨石可能是人类发现一个新文明的证据,因为没有任何历史文献记载表明人类有能力在10000年前建造这样的建筑物。

除了海底的神秘巨石外,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近海大陆架,水下探险家们还常常发现海底有古森林的遗迹、沉溺的河谷、水下阶地,甚至人类居住的遗址。种种迹象表明、这里曾经是繁华的陆地。那么,为什么过去的陆地现在被海水淹没了呢?

古陆为何沉入海底

不少学者认为,陆地被海水淹没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关。当地球处于寒冷的冰期时,大量的水凝结成固态的冰储存在大陆上,致使全球海面普遍比现代低。在距今1.8—2万年的玉木冰朗最盛期,亚洲沿海的海面比现在要低130—16O米,从而使现今的大陆架地区广泛出露成为陆地。以后气候转暖,导致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就使这些地区重新被海水所淹没。

可是,亲潮古陆却与此不同,它处在2600米水深的深海底,显然亲潮古陆的沉没只用海平面上升来解释是不行的。那么这个深海古陆又是怎样沦为海洋的呢?唯一合理的推断足,在6700万年的白垩纪的某个时候,亲潮古陆发生过剧烈的地壳垂直运动,对于这—点,多数学者是认同的,因为人们已经找到了类似的地质情况。但今人不解的是,在离日本海沟仅90公里的地方,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近3000米的垂直地壳升降,确实是十分奇特的现象。这引起了地质学家和海洋学家的极大兴趣,在揭开亲潮古陆面纱、观察其庐山真面目的同时.纷纷寻找它沉没的原因。

是不是因为火山喷发或地震造成地壳垂直升降导致亲潮古陆沉没的呢?因为这—地带正是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结合部,在2000多万年的时间里,频繁的地震和火山喷发完全有可能使亲潮古陆沉入3000米深的海底。但这种解释无法说明下沉近3000米距离的机理过程。有—种流行的看法是,这块古陆的沉没可能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运动的反映。然而依据板块构造理沦,“板块”主要作水平运动,亲潮古陆竟能在短期内发生如此显若的垂直下降运动。不能不使人产生疑问。另—种意见则认为,日本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汇聚带,当其东侧的太平洋板块沿海沟向下俯冲时,可能使它受到了牵引,以致把当年的陆地也拖下了水而沉没海底。

那么,亲潮古陆的奥秘解开了吗?不说别的,它究竟是—块曾与日本相连的半岛还是一个独立的岛屿,人们尚未弄清楚.至于它为何下沉更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要想解开亲潮古陆沉没之谜,看来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摘自《科学24小时》3/2000

那么这上面的文明呢???

俄发现一亿年前人造地图

据俄《真理报》报道,俄罗斯拜西克省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科学家亚力山大·丘维诺夫博士日前在真理报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惊人消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远古的乌拉尔山脉,存在过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他和他的研究机构在乌拉尔山脉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块远古时代的石板——一块用高科技机器制成的三维立体地图!丘维诺夫博士称,初步估计,该“三维地图”石板的年龄至少有1.2亿年。

丘维诺夫博士道,“一开始,还没发现这块神奇的石板时,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在几千年前,是否有古代的中国人曾经居住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一带?因为我们在该地区的一些岩石上发现了一些像是3000多年前古中国的甲骨文一样的文字。我们通过研究所有乌法地区的档案资料,发现了一些18世纪末写成的档案笔记上,记载描述了200多块有象形文字和图画的远古时代的神奇石板。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这些石板可能跟古代中国在乌拉尔山脉的移民有一种莫名的联系。”

“神奇之石”惊现地底

丘维诺夫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这个远古时代的文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岩石上的图画和文字跟3000年前的那个时代毫无关系。在这些岩石上的图画中,根本一次都没有出现那个时代应该有的动物,譬如鹿什么的。我们先后组织了6个探险队考察了乌拉尔山脉无人区,终于在1999年7月28日,在地底下1.06米的地方,挖掘出了这个石板——我们称它为‘神奇之石’。这块石板长度是1.5米,宽度超过1米,厚度仅有16厘米,重量超过1吨。许多科学家参观这块石板后认为,这是一块浮雕——一个三维的立体地图!”

刚开始发现这块神奇石板后,丘维诺夫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激动极了,他们以为发现了一块2000多年前制成的产品。很明显,这块石板是人造的,它共分3层,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贴在了一起,而第三层更像一种白色的人造瓷!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石板表面的浮雕并不像是古代石匠用手工雕刻出来的,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一种先进而细腻的机器参与了该浮雕的制作。

地图上山脉与“现代”稍有不同

丘维诺夫介绍说∶“在这块石板地图上,能够一眼认出从乌法到撒拉维特的广大地区。石板地图上,乌法山脉的一侧和现实中乌法山脉的走向轮廓完全一致,地图上乌法山脉的另一侧跟现实中的稍微有一点不同。其次让我们疑惑的是石板地图上所谓的乌法峡谷,地图上,从现在的乌法城地区到斯特里托马克地区,地球的表面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足有二三公里深、三四公里宽。我们通过地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地貌只在1.2亿年前才可能存在过,也就是在理论上的确有这条峡谷存在!这块石板地图如果描绘的是它被制作时的地貌,那么,石板地图的历史至少也有1.2亿年!后来我们设想,现在的乌夏克河可能就是由地图上的这条远古时代的峡谷演变而来的。”

地图上竟有“水力发电站”

据丘维诺夫博士称,除此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在三维石板地图上还雕刻着两个宽500米、总长度达1.2万公里的河道系统,在这个河道系统内,包括12道300米宽、10公里长、2公里多深的大水坝,这些水坝使水产生一个巨大的落差,能从一边很容易地倾泄向另一边,整个水道系统极像现代的水力发电站!“如果当年真的建成过这个水道系统,那么,总共将有1000万亿立方米的泥土将被挖走。那将是几十个大金字塔的工程。”丘维诺夫博士最后说道。

资料时间:2002年

巴格达电池

在巴格达伊拉克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一只简陋的小陶罐,外观虽不起眼,却被誉为考古学领域最令人吃惊的发现。因为尽管已有大约两千年历史,但以陶罐内装的所有物质及其制作意图来判断,这只陶罐却像是一个电池的外壳。

1936年6月,铁路建筑工人在巴格达附近偶然挖开一座古墓之后发现了这件神秘的物品。考古学家们赶来后,发现这座陵墓事实上是安息时期(约公元前250-公元250年)一个定居点的一部分。经过发掘,他们出土了大量物品,其中有带雕刻图案的砖块、陶器、玻璃和金属制品,外加一个内装奇特物质——一根一头封闭的铜管、一根铁棒和一些沥青碎屑的卵形陶罐。

在访问巴格达期间,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沃尔特·温顿听到有关此次发现的报告后,对这只陶罐做了仔细的研究,并产生了很深的印象。他说:“在铜制容器内放上一些酸,随便什么,醋也可以。嘿,转眼的工夫,你就有了一个能产生电压并释放电流的简单腔体。将几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便构成一个电池组,所发出的电流足以使电铃发声,点亮灯泡,或驱动一辆小型电动车。”

温顿指出,这件物品确实是电池,这是“显而易见和完全可信的”。他的惟一疑问来自于它的独特性质。考古学上的“一次性事物”始终是最难解释的发现。其实,此前在巴格达附近的安息古城泰西封已经发现了其他陶罐,只是温顿并不知晓罢了。那些陶罐是与护身符等多种神秘物品一起发现的。这种情况表明,炼金术士曾使用过这些陶罐,但我们仍然找不到它们作何用途的线索。温顿说,最理想的是这只陶罐应同金属线一道被发现,能找到一系列此类陶罐,才是比较好的事情,因为有了它们,疑点便会烟消云散。然而,正如温顿于1967年所指出的,如果不是电池,它又会是什么东西?“我不是考古学家,所以我直接提出了最容易提出的科学答案。我看不出它还能有什么别的用途,也许有更好的答案,但至今我还没有听到。”

25年过后,还是无人为这只神秘的陶罐提出真实可信的其他解释。而首要的事实仍然是:它作为一个电池工作得相当出色。美国进行过两项独立的实验,对陶罐及其内装物质的复制品做了测试。把醋酸、硫酸或柠檬酸也行——当作电解质,注入铜管,模型便产生电压为1.5伏的电流,18天后电流才消失。

可是,在两千年前,到底是什么人用电池做了什么事情?科罗拉多大学的保罗·凯泽最近指出,这些电池的使用者是巴比伦的医生,在没有电鳐鱼时,他们把它作为替代品使用,从而能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但是,在各种意见中,仍以伊拉克博物馆实验室主任、德意志考古学家威廉·柯尼希所作的解释最有说服力。他曾于1938年仔细研究过“巴格达电池”。柯尼希认为,将若干个这类腔体串联起来,从里面发出的电流可用来电镀金属。实验用复制品所产生的电压能够满足这项工作的需要。

事实上,为了给铜首饰包银,伊拉克的工匠们仍然在使用一种原始的电镀方法。这种技术可能是从安息时期或者更早的时候起一代代传下来的。3000余年以前,安息人便继承了近东地区的科研传统和公元前330年随亚历山大大帝入侵此地的希腊人的聪明才智。

我们可能永远也搞不清古代的电学实验究竟做到了何种程度。古代伊拉克的工匠们对他们的技术知识妥加防范,秘不外传;巴比伦泥板上确实列出了制作彩色玻璃的配方,但配方中往往夹杂着行话,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电镀的秘诀肯定是秘不外传的宝贵财富,或许从未以简洁易懂的文体见诸于文字。好在伊拉克还有数百个坟冢未曾发掘,博物馆中也有数千块泥板,泥板上涉及科学的文字在等人翻译。或许最保险的说法是,古人所掌握的电学知识,其涵盖范围之广可能还会给人们带来种种惊喜。

趁有时间 再来上资料

人类225万年后灭绝?

荷兰考古学家发现,人类可能最多再延续225万年就面临大灭绝,而一种能够抵御极度严寒的新种类巨鼠将主宰地球。

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几次神秘的哺乳动物灭绝现象,许多种类出现后,过250万年就会灭绝。据报道,荷兰乌特勒支大学考古学家简.万.达姆通过对过去2200万年中已经灭绝的132种啮齿动物的8万颗化石牙齿进行了研究分析。

达姆发现,地球的轨道变动是造成哺乳动物大灭绝的原因。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每隔250万年左右就会从圆形变成椭圆形,这一变动将使地球进入超寒冰河时代,造成生物大灭绝。

从 埃及金字塔 就明白

我没有去过埃及,没有亲自看到过金字塔,不知道建造金字塔的石料到底头多大,多重。但资料上说那是多大、多重,是当今人类都不容易建成的。我相信去过金字塔的人会知道。没有人反驳,那就是真的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一个重要的线索告诉我们,有关这些地方的最初史料记载:古埃及人声称基沙金字塔与他们无关。过去人们不能理解,就把这丰功伟绩给了古埃及人。现在学者认识到:仅埃及基 沙三座金字塔的石料重量,已经超过了伦敦所有建筑重量的总和,古埃及十万工人在二十年内搬运它们根本不可能,何况还要切削得不差分毫、更要精确的建造 ---没有一丝失误的痕迹?!

这些建筑用的巨石切削极为平滑整齐,重量都在几吨、十几吨,甚至上百吨、几百吨。如埃及大金字塔中的王殿石棺,是一整块花岗岩雕凿成的,当时所使用的钻具比今天钻石头的电钻要快500倍。巨石之间堆砌得极为紧密,连最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帝华纳科遗址的新发现揭示了这些建造技法的高超之处:他们把相邻的巨石之间凿出凹槽,倒入熔化的金属,金属凝固后,就把相邻的巨石牢牢地连在一起了。这需要一个移动自如的冶金车间,一次能熔化好几加仑的金属,随著巨石向高处堆砌,冶金车间自如上升,下边的石块上没有留下任何压划的痕迹,可见冶金车间多么轻便!这些技术是今天都无法做到。

埃及基沙三个金字塔正对著猎户星座带纹的三星,帝华纳科的神庙的正门和墙角,精确地定位了春天、夏天、冬天第一天太阳升起的位置。所有建筑和方位和天体保持高度一致,表明他们掌握了精密的天文学技术。如何把那样重的巨石摆放得那么整齐、方向极为精确,是今天的建筑师无法想象的。

它们充分展示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曾经在地球存在过,在地球许多地方留下了他们风格的巨石建筑。为什么当时的人类非要建造难度如此之大、耗费如此之大的建筑?合理的解释是:当时的人类文明比我们推测的还要发达得多,建造这些并不困难。

人类在地球上已经有过5,6次文明史了,最近的一次是1万2000多年前毁于核战争的亚特兰蒂斯。进化论基本是正确的,除了人是猴子变的这点之外,现代人和类人猿是不同的两个分支,都是基因工程的产物,包括那些泰坦巨人也是亚特兰蒂斯时代的基因工程作品。埃及金字塔是猎户座的外星人建的,就是至今还在地球上进行着黑暗统治的那个团体。

我一直觉得现代的科学家对于史前文明的敌意,其实是不必要的史前文明完全和达尔文进化论没有什么直接的厉害关系,毕竟进化论说的是我们当下的文明,按照达尔文进化论所说,我们是由一些细菌随机的分化,然后产生的不同物种。谁知道以前的文明里是不是有猿猴的存在,亦或是产生了其他的高智慧生物。从关于姆大陆和亚特兰提斯的传说中我们隐约能够明白,像我们人类一样强大的生物还有一种恐龙进化来的蜥蜴人,当然这是传说,进化论是这一次文明的产物,亦能解释很多生物的特征,那个以前文明可能有联系可能没有联系,但是却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

其实最好反驳进化论的只要一句话——在地球当时的环境,所谓的第一个微生物是怎么出现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姓名:于川皓 学号:16140210089 转载自:http://blog.csdn.net/xubin34848...
    道无涯_cc76阅读 2,334评论 0 0
  • 1.存在“最小粒子”吗? 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曾经认为物质、时间、空间这些东西是可以无限分割的。《庄子·...
    有毒的程序猿阅读 549评论 0 3
  •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源于百姓 始于惠购 立于慧享 忠于会快乐 百·乃百家争鸣,百姓为本 惠·乃优惠购...
    2abc4e7af30e阅读 221评论 0 0
  • 晚风凉凉地抚过沐南橘的脸颊,洁白的纱裙轻轻舞动,沐南橘长长的睫毛颤了颤。 “橘儿姐姐,你这样子我很少看到喽~能让...
    沐沐镜阅读 470评论 0 0
  • 无论此时的你 处在烦恼 还是开心愉悦之中 都希望自己把 美好的 留在心底 遗憾的 随风散去 活在当下 且行且珍惜 ...
    笑脸赢人脉哈哈阅读 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