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萝卜

在童年的记忆中,收萝卜是家里的大事,也是秋天最重要的农活。

那时候,萝卜是冬天里的主菜,家家都要种,而且种得挺多。每年深秋,霜降前几天,妈妈告诉我收萝卜的日子,我提前向老师请假。

萝卜快成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做准备。爸爸找出几把“刃片刀”,就是收割小麦用的那种刀刃,擦去锈迹,磨得铮亮。为了握持方便,还要在刀片的一端缠裹粗布。妈妈搬出一口陈年瓷瓮,身子探进去反复擦洗。

老家人把收萝卜叫“出萝卜”,意思可能是指把萝卜从地里清出来。“出萝卜”包括好几道工序。首先是拔萝卜,把萝卜从地里拔出来,削去萝卜缨,放进地窖存储。然后就是“卧酸菜”,把削下的萝卜缨子,切碎淘洗干净,再蒸煮一番,倒进瓮里封存,做成浆水酸菜。

农村的中小学,一年要放两次农忙假,一次是为小麦夏收,另一次是为小麦秋播。收萝卜时,小学不放假,但只要我们请假,老师都会同意。

2

收萝卜,我们一家人要忙活一天。

早晨,爸爸和哥哥掮着扁担和藤笼,妈妈和妹妹拿着板凳,我提着篮子,篮子里放着几把刀片。我们一家六七个人,男女老幼都拿着家伙,像赶赴战场的游击队一样老练而从容。我们走上河堤,下了河滩,再跨过河里的列石,登上对岸的石堤,走进我家的菜地。

一路上,碰到的熟人都会主动打招呼:“出萝卜呀?”“恩,出萝卜!”领头的父亲像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回答得自信而沉着。

南坡底下的菜地,是人民公社后期队里分给社员的自留地。自留地里主要种菜,包括萝卜、白菜、红萝卜。我家的菜地只有2分多点,但利用得很扎实,一年四季蔬菜满满。

父亲是泥瓦工,是业余剧团的导演,还是种田好手。父亲种菜很用心,自留地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半地里长着青萝卜,另一半种着大白菜和胡萝卜,个个长势喜人。

我们家的萝卜长得壮实,缨子也郁郁葱葱。萝卜从地里冒出来,把地皮撑开一道道裂口。萝卜缨子的长柄优雅地伸向四周,叶子墨绿如玉。

河堤上的柳树和柿树在秋风中瑟瑟发抖,枯黄的柳叶和火红的柿叶随风翻飞,星星点点飘落在地里,把菜地点缀得色彩斑斓。

进入菜地,我们先给白菜打捆。自然长出的白菜,叶子肥大而翠绿,贴地铺开一大片。父亲拿出准备好的草绳,把铺在地上的白菜叶子拢起来,让他们聚成一团,然后用草绳拦腰捆绑。打捆以后,菜心长出的新叶就在中间膨胀,最后长成一个一个瓷实的大白菜。

3

收萝卜的第一步,是拔萝卜。

我拔萝卜用蛮力气,握紧长出地面的绿头使劲拔起,带出一团泥土,再花功夫清理。有些萝卜略带弯曲,我这样使劲一拔它就断了,再挖出下半段就很麻烦。

爸爸手大,力气也大,他握住粗壮的萝卜轻轻一转,土里的根须就被拧断,拔出来很轻松,还很干净,不带泥土。我也想那么拔,但手上力气不够,握住转不动,只好用蛮力。

拔萝卜是体力活,要弯腰低头,不断发力,不久就腰酸腿疼难以坚持。适逢深秋,天气变冷,萝卜上结着薄霜,手抓上去冰冷冰冷,很快就冻得通红。好在萝卜并不多,很快就拔完了。

拔出来的萝卜都带着缨子,整整齐齐摆放在地里。

接下来就是削萝卜缨子。大家每人一个小凳子,在萝卜堆旁坐下来。削缨子的时候,要带一点青头萝卜,这样叶柄仍然连在一起,不会散落。削好的萝卜要装进藤笼里挑回家,堆积如山的萝卜缨子,则梳理整齐,捆绑结实,再用尖尖的扁担插起来挑回家。

干完地里的活儿回到家,饭后稍加休息,就开始储藏和加工萝卜了。

4

萝卜产量高,又是家里过冬的主菜,甚至是口粮,因此储存很重要。

老家存蔬菜一般用地窖。多数人在院子里建有深深的地窖,以方便储藏红薯、土豆、萝卜和白菜。还有人在菜地里临时挖一个菜窖,把萝卜放进去后用玉米杆覆盖,以保温保湿,延长储存时间。

我家的地窖在院子底下,平时用土层覆盖,看不出来。秋天存萝卜时,爸爸找准位置,挖开地皮,露出一块石板。揭开石板,下面就是黑洞洞的地窖。

爸爸跳进窖里,我们把萝卜一筐一筐吊下去。爸爸在地窖里码放萝卜,完了再盖上石板、覆上土层,踩压平整。储藏完萝卜,就要“ 卧酸菜”了。

妈妈把一捆一捆的萝卜缨子解开,拣去里面的杂草和枯叶,再一刀一刀切成小段。切好的萝卜缨子还要挑到河里淘洗。

那时候,砚川河水流朗朗,清澈见底,鱼儿成群。我们来到河边,把萝卜缨子连筐浸入水中,用长柄勺搅拌,让泥土和杂草随水漂走。冰冷的河水打湿了鞋子和裤脚,我冷得浑身发抖。河里的小鱼聚拢上来,时隐时现,不知水寒。

萝卜缨子淘洗干净,要倒进大铁锅里煮熟。妈妈在灶前拉风箱烧火,大铁锅里装满了萝卜缨子。煮好以后,爸爸把它们从锅里掏出来,倒进早已准备好的瓷瓮里。瓷瓮就是大缸,几乎和我一样高,里面要提前倒入一些清水。

瓷瓮里装满萝卜缨子,再用一块大青石压紧,不让它们漂浮起来。两个月以后,瓮里的酸菜就可以开吃了。

5

商洛老家,山多地少。我小时候,粮食不够吃,饿肚子是常事。但家家种萝卜,萝卜产量大,冬天几乎天天吃炖萝卜和酸菜。

爸爸曾经告诉我,1961年冬天,家里断了粮。那时候他23岁,不得不挑着100斤萝卜外出换粮。当年交通不便,出门全靠两条腿,而且没有大路,只能跋山涉水,走了一百多里,最后在靠近河南的地方换得40斤玉米。

曾经多少年,一瓮萝卜缨子酸菜,就是全家冬天和春天的下饭菜。寒冷的冬天,妈妈煮上一大锅玉米糊糊,给我们兄弟姐妹每人盛上一碗,再给每个碗里夹上一筷子酸菜,搅匀开吃,香极了!

过年做豆腐的时候,家家都用酸菜瓮里的浆水打卤,这样做出的豆腐味道鲜美、豆香浓郁。如果一瓮酸菜能吃到来年初夏,妈妈就用它做浆水鱼鱼,酸香爽口,也很好吃。

上高中以后,离家20多里,我就很少回家收萝卜。但是,每年冬天和春天,我们住校生周末返校,都要带一罐萝卜缨子酸菜。教室后面的墙上,挂着一排鼓鼓囊囊的粗布口袋,里面装着从老家带来的馒头;教室墙角的桌斗里,摆着一堆粗粗大大的罐子瓶子,里面装着家乡的萝卜酸菜。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尽管早已身处闹市,我还是忘不了故乡的秋天,忘不了一家人收获萝卜的劳作场景。

2019年10月26日,西安高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11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897评论 0 2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05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0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35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97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9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1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7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8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5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71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4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55评论 2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