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翻汤, 翻不过去的记忆

一种美食,若说是皇帝曾经品尝过,你是不是也很想去尝尝?!

来洛阳已经25年了,虽不是一个老洛阳,但对洛阳的老街小巷也是转了不少地方。洛阳美食是出了名的,但有一种洛阳的美食,我还真没有吃过呢,那就是不翻汤。

今天陪爱人去逛街,看看天色已晚,到了吃晚饭的时间,她提议说,咱们去老城吃不翻汤吧!我也正想尝尝这不翻汤,便欣然同意。

我倒是早就听说过不翻汤,它得名于汤里面的一张饼。据说这里面还有一个美丽传说呢。

话说当年,康熙微服私访民情。忽一日就来到了栾川地界的大洪沟,天已正午,康熙一行人走得是饥饿难耐,正欲想去讨口吃的。这时,忽然一股奇香从远处飘来。顺着奇香寻去,就来到了一户人家。推门进去,只见一老婆婆正在烙饼。康熙见那饼,金黄的颜色,冒着热气,甚是诱人。康熙也就顾不了身份,抓起来就要吃。只见婆婆忙叫到:"饼还未翻,不熟的!"

康熙叫到:"不翻,不翻!″拿起狼吞虎咽就吃,感觉那馍香酥可口,赛过宫廷御膳,便挥笔写下″大救驾″,落名"玄炫"。这馍经皇帝册封,名称也就不可再更改,遂名"不翻″。

跟着导航,我们就来到了老城的义勇街。夜市非常的热闹,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种香气已是扑鼻而来。问了路边一个卖羊肉的摊主,这附近哪里有部分汤?摊主热情地指着说:"那边就是!″

谢过摊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果见几个亮的大字招牌,有一家正是不翻汤。

店主一见有客人进来,自是非常的热情,问了价钱,问了口味,就专心的去调理去啦。很快,两碗热腾腾的汤就端了上来。

直扑你的鼻子的,是那香味,辣味,酸味!再仔细闻闻,香里透着那韭菜香,辣味里透着胡椒的香,酸味透着紫菜香!

已经顶不住诱惑,我要吃了!一筷子下去,首先,是爽滑的粉条,还有嚼着脆脆的紫菜和海带,喝一口飘着韭菜香的高汤,已是从口入肺了。这味儿有点儿鲜,是小虾米;这味儿有点儿嫩,是鸡血块;这味有点脆,是榨菜。我急不可耐的要吃那不翻饼,其实那早已烂在汤中。

那饼是用在水里泡了30个小时的绿豆,去皮晒干后磨成粉,加入鸡蛋,在锅里摊出来的饼,吃起来自然松软可口。

我们又要了几张烙馍,那馍也烙得见功夫,薄薄的圆圆的,却不见一个糊花。又要了一盘豆腐皮,那豆腐皮只淋了一些辣椒油,不抹芝麻酱。将豆腐皮卷在馍里,喝着那汤,更是爽脆可口。

汤里可随客人的意或放肉或放焦炸丸。肉香自不必说,单是那焦炸丸子,直吃到最后,还仍然是脆脆的,让你口齿留香!

我对店主说:喝着不错,味道很美!店主冲我笑笑,又低头麻利地干着手里的活了。

见有别的客人进来,我们就赶紧腾座。走到店外,我抬头看那门面,呵!这店的来头还真不小,只见上面写着:"中华老字号洛阳第一家″!当年康熙皇帝只是吃了那不翻饼就赞不绝口,如果今天他到这里再喝上一碗不翻汤,必龙颜大悦,定会大笔一挥,再留下墨宝!

一碗汤,是一个传说,一碗汤,是一段记忆;一碗汤,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传承。我们吸收外来,但千万不要把我们传统的东西丢弃掉,我们应传承的、发扬光大的,应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应该是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好东西。

不只是一碗汤,那是中华老字号!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