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众号|颜小二述哲文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这说的便是《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了。
说起王熙凤,人们的印象大抵是这样的:聪明,善妒,狠辣。
曹雪芹写的《红楼梦》似真似幻,书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有所指,而颜小二从王熙凤身上看到了一部分人的影子。
说不清是聪明还是精明,这些人非常懂得人情世故,但是却在锁住伴侣的心这件事上,太过敏感,甚至善妒;在事业和家庭中,他们精于打算,甚至斤斤计较,时刻都能与办公室里明争暗斗的同事上演一出“塑料姐妹花/兄弟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惜抢占他人“蛋糕”,损起人来,行事风格中有与其面上常挂之笑脸不相符的狠辣。
或者这么说,不仅《红楼梦》里有王熙凤,生活中也有。
但毋庸置疑的是,王熙凤是个很聪明人。她的聪明,主要表现在她的治家手段及其为人处世上。
但是好的管理能力遇上“心术不正、损人利己的害人心,于此,她的“聪明”也成为她“自毁”的利刃。
故事造化弄人,现实生活又是怎样呢?
或许王熙凤的结局更多是在暗示生活中那为蝇头小利而卖弄聪明、损人利己的人,心性上要少些贪婪,将聪明用在正道。
1、贾府里“耀眼”而“聪明”的王熙凤
说起王熙凤,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她出场时的“闪耀”。
那个时候,林黛玉第一次见到王熙凤,而整个屋子满满都是人,却只有王熙凤一个人的声音。
于此,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不言而喻。
而王熙凤的“聪明”,则能从她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时的“言行”说起。
她见到林黛玉,一开口就夸奖林黛玉长得标志,以此恭维贾府中权利最大的人---“贾母”,而后又开始为林黛玉年纪轻轻没了母亲的事情抹泪哽咽,赢来贾母的欢心。
当贾母责怪他不应该说这些话惹得人伤心的时候,王熙凤马上转换神色,以喜气的面色责怪自己,说“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再然后,她便拿出了当家者的姿态,吩咐婆子们干活,并安顿好黛玉。
只是迎接林黛玉,片刻功夫,王熙凤面色从喜到悲,再由悲变喜,游刃有余,没有一丝拖泥带水。
而王熙凤这么做,其实十分聪明。
一方面进一步抬高并讨好贾母,另一方面也让在场的人,包括林黛玉,明白她在家里的“绝对地位”。
于此,说王熙凤“裙钗一二可齐家”并不算夸张。
2、赢在聪明,输在“太聪明”
纵观《红楼梦》中王熙凤一生,她长得漂亮,让贾瑞倾心,也十分懂人情世故,还有常人难及的治家才能。
管家期间,她虽然利用权位给自己谋取利益,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她能将已经开始走向衰败的贾家打点得井井有条,也是十分有本事。
贾母介绍她时便说:
“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仅仅就这一句话,便能看出王熙凤将贾府的权利中央“贾母”哄得十分到位,同时也侧边反映了她在人情世故上做得非常到位。
而王熙凤之死,大抵也算是“机关算尽”,输在了太聪明。
这倒也是应了王熙凤的曲名“聪明累”。
曲子中有这么一句话: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这句话算是非常形象地揭示了王熙凤在贾家呼风唤雨而又惨淡收场的原因。
多年的筹谋和算计,让她精力透支、四处树敌,嫉妒、狠辣的性格,让她在大起大落的情绪中亏了身子得了病。而后她因树敌太多,心力交瘁之余无暇应付,在被榨干最后一丝价值后,惨淡死去。
而她机关算尽一辈子攒下的那么点“家私”,最后也被旁人以类似“威胁”等方式,悉数散尽。十分可悲。
3、聪明是好,但难得糊涂
其实《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像极了生活中的一些人。
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取胜,获得所谓名和利,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活生生将生活、工作过成了“甄嬛传”。
为了获得更多,满足比自己能力“庞大”太多的欲望,有人削尖了脑袋,不惜让嫉妒和狠辣成为自己往前走的动力和武器,以伤人利己的态势,步步向前。
最后精力透支、被往昔的“伤害过的同类”包围。
要么多年筹谋一朝散;要么斗着斗着,到头来发现“胜利的果实”不仅不甜,反而是深入心底的“疲惫”和“孤寂”。
届时才是真正的欲哭无泪。
如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能在治家上用好自己的聪明,在为人处世上“难得糊涂”一些,她的人生,甚至是贾府的未来,或许都会改写。
书中的人物故事轨迹已定,但是生活中的你我前路走向何方,还属待定。
或许这么说更明白一些,少数老实人在这竞争时代缺的可能是王熙凤的“聪明”,而大多数聪明人缺的,可能和王熙凤一样,是“难得糊涂”。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
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电影、文学作品、人生百态、历史、人物故事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