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菩萨蛮》、《忆秦娥》

“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之作,李白被称为青莲居士,诗仙。那么我们不知道的是,李白除了诗歌写得好,词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李白的两首词《菩萨蛮》与《忆秦娥》。


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菩萨蛮》和《忆秦娥》。宋代王升认为这两首词是“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生平】

李白(七0一~七六一)字太白。先世在隋末流徒于中亚,他诞生在碎叶成(今苏联伊塞克湖西北),五岁时随父入蜀,绵州彰明县(今四川江油县)度过了青年时代。25岁时离家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上安州裴长史书》)后来又北上太原,西入京师,由于不屑“摧眉折腰事权贵”而遭谗毁,在京不到两年便被皇帝“赐金放还”。以后长期,漂泊在外。安史乱起,李白参加永王璘幕府。永王李 璘 被击败后,他也受到牵连入狱变长流夜郎(今贵州遵义附近),后遇赦得还,不久死于当涂(今安徽县名)。

01

菩萨蛮(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溟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佇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个人翻译】: 平野与树丛被雾霭笼罩,像是织物一般朦胧不可见。 远处的寒山,也呈现出使人凄然神伤的景色。游子在暮色下的楼宇上独自忧愁。

站在白石砌成的台阶上,看见投宿的飞鸟归来时行色匆匆。心想:哪里才是我的归处?长亭过了又是短亭,望不到头,让人心生着急。

【说明】这首词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北宋文莹(神宗时人)的《湘山野录》就认为是李白所作:“此词不知何人写于鼎州沧水驿楼,复不知何人所撰,魏道辅见而爱之,後至长沙,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名布,曾巩弟)内翰家,乃知太白所作。”这话是可信的。

上片自远而近,从暮霭笼罩的平林,暗碧的寒山,写到暮色中独倚高楼的游子。下片由近及远,写游子凝视投宿的飞鸟,想到自己前途茫茫,望着伸向天边的大道,心里比觅枝栖宿的飞鸟还要着急。

李白一生长期漂泊各地,本词是他流浪生涯的体会。语言明快自然。

02

忆秦娥(唐代,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个人翻译】: 箫声凄凉,秦娥月夜梦醒,此时秦楼上正挂着一轮明月。这轮明月下,每年桥边的杨柳长得茂盛,当年秦娥与爱人霸桥折柳送别的情景依稀在眼前。

清秋节登乐游原游览的日子到了, 但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说明】北宋词人李之仪有《 忆秦娥 》(用太白韵):“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云,迎得云归,还送云别。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敲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这首“用太白韵”的和词证明了《 忆秦娥 》源词在北宋时已很受注意,并公认它是李白的作品。

本词上片从箫声月色引出对折柳送别的回忆,这是秦娥的春愁。下片从清明节的游乐,转到别后的音讯断绝,这是秦娥的愁思。结束两句显得声调悲凉,境界阔大,历来受人称赞。



灌头鱼,爱读书,爱码字,爱分享,前25年是一个绵羊级乖乖女,后几十年立志做:自立,自主,自强,自司,努力折腾的坏孩子,不快乐不停歇。

看100本书,写100篇书评;读100首诗词,写100篇翻译。这是我目标,欢迎监督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