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婷娜:生活总是如此艰难吗?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里昂:总是如此。 ——《这个杀手不太冷》
相比那些从小就知道生活不易的孩子,我可能还比较幸运,我是有过单纯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时期的,我是到大学毕业那年,才体会到生活的不易。
那年,我面临着生存大计,更面临着失去亲人的煎熬,比起这2样,失恋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这3件事齐发而来, 不可谓不痛苦,虽然如今早坦然。
22岁以前的人生,我过的很快乐,因为整个学习生涯我都如鱼得水,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于那时候的认知来说也不为过(学习、体育、美术都拿了挺多比赛奖项的)。
毕竟,在一个小很小的环境里,竞争并不激烈,并没有什么高人,比我优秀的,屈指可数。而我大概是有些学习的天赋的。
尽管也有过失意(差4分1本线),但那时候并意识不到,就是这几分,会将我在踏上社会的那一刻,从社会精英的册子上划除。
也许是环境影响人,又或者是,没见过世面,入大学校园后,我一下被大学的那些“自由、风花雪月”迷了眼,一度放飞自我,整日沉浸在各式的社团活动和社交上。
完全把高考失意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我不知道该说时间能抚平一切伤痕,还是人穷志短?我就这么一直沉浸在大学自由的氛围里,忘记了初心。
从这些“风花雪月”中清醒是在大二下,系里提前发布大三下需要去深圳实习的通知,一下刺痛了所有人,我也不例外。
我开始思考,出了校门,我会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要靠什么谋生?很多人为了暂时逃避这些问题选择考研,虽这其中也不乏想要继续深造的。
而就在我还没有想明白这些问题时,父亲患癌的消息就如晴天霹雳般扑面而来,打的这个普通的家庭措手不及,更打得我这个心智不成熟的大三学生措手不及。
考研的想法还没开始,便扼杀在摇篮里。一时间,医院就像一个可怕的吞款机,而我不得不为了这个吞款机快速的走上社会。
那时也愚蠢到认为体制是禁锢,是枷锁,连考都没考虑往体制内发展,甚至说不知体制为何物。如今早已习惯大城市的快节奏,再往体制走,似乎也没了那份心境。
好在我一直坚韧,在社会上虽走的踉跄,倒也步伐坚定,收获不少,如今也过上了自己想要生活的部分样子。
只是如果我的大学背景能够再好一点,我会比现在好10倍吧。我知道懊恼是无用的,但,毕竟曾经失之毫厘的事情,如今谬以千里,总是让人有些惋惜的。
昨日去拜访多年的恩师(英语),跟他说起这些情况,倾诉我的一些思虑。
听过,他依旧像10年前那般,拍拍我的头,笑着跟我说,“小姑娘,凡事都要有个过程,不经历你就不会有这些成长,今天也说不出这番话了”。
后来他跟我讲起自己年轻时候的经历,高中毕业时,正是文革时期,没有高考,一时间也不知道要去哪里,人生的路怎么走。
学业中断4年,回老家种了4年地,恢复高考后,连续考了3年,才考上大专,又在教师资格证这个坎上被卡3次,3次都是因为口语考试。
毕竟那个年代学英语都是件多么困难的事情,一没资料,二没老师,听力全看读和看,能考过不是天才也是奇迹。
也不知道是老天真的眷顾这个有心人还是怎么,第三次口语考试,老师所在的考场,录音机坏了,又无备用,只能由监考老师口述,恩师才得以过关。
这大概是天意吧,也是一份运气,是他摆脱普通人的运气。
他也一直在用匠人精神在回馈这份运气,在络绎不绝。岗位坚守40年,对每一届学生都是如此用心,耐心,上门探望的学生从未间断。
而我有幸,是曾被他选中的英语课代表,因此师生感情也颇为深厚。曾经的我贪玩,调皮,若不是初一入学就碰到这位恩师,恐怕我早已偏离轨道了。
我只恨自己在高中、大学期间为什么没有与恩师保持联系,忘了本心。如在这2个关键期间,得良师教诲,定能早些找到自己的目标和人生路。
也许这也是天意吧,天意让我先经历这一切,了解生活的不易,再经由恩师点拨,才会更好。
我在等待一个机会,去释放我满身但暂无出口的能量,但愿这个机会早点到来。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公众号:小吴的花园,我是一枚美丽的B端产品经理,一起来聊聊成长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