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营-94-正念自控法-第19周总结

2017.12.15  星期五 天气晴

12月15日清晨音频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是我们100天精华内容领读营的第94个学习日。

今天咱们继续说罗伯特·赖特的《佛学是真的》这本书。前几天的音频内容我们重点说了“五蕴皆空”、“无常”和“无我”的思想:人并没有单一的自我,大脑中至少有七个模块轮流控制我们的决定。从这个框架出发,我们能从中推导出一些看待事物的新方法。

比如说,我们可以给“自控”这个概念一个全新的解释。所谓“自控”就是能管住自己去做“该做的事儿”,而不被短期的诱惑所吸引。“自控力”一直是励志和成功学的一个热门话题。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个解释,非常前沿,和你以前听说过的那些说法很不一样。我们有最新的研究结果支持,我们会讲一个哈佛大学研究者提出的理论,和一个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的方法和实验。

如果说你在2017年只看一篇关于自控的内容,那就应该是这篇内容。

传统上说“自控”、“意志力”,都是用“理性”战胜“感情”—— 感情上我很想吃甜食,但是理性告诉我吃甜食对身体有害,所以我拒绝甜食。一个著名的比方就是“象与骑象人”。人的感情就好比是一头大象,而人的理性就像是驾驭大象的骑手。我们要做的,就是让骑象人控制大象,对吧?

还有一个常见的说法,说人的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样,你越锻炼它,它就会变得越强,对吧?

这些说法,我自己以前写文章也讲过。但是今天看来,它们可能都过时了。

[if !supportLists]1.[endif]买,还是不买

咱们先来说一个实验。我们知道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的科研经费都相当有限,有时候做实验说给受试者奖励,结果也就奖励几块钱。但是在这个实验里,麻省理工学院和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可是拿出真金白银来,想看看消费者到底怎么花钱。

实验中,研究者给每个受试者差不多100美元,让他们随便花。受试者要浏览一个购物网站,用这笔钱想买啥买啥 —— 条件是,在他们做决定的时候,研究者要通过功能性核磁共振密切观察他们的大脑活动。

研究者发现,在一个人决定买与不买的过程中,人脑中的两个区域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个区域是“伏隔核”,它的作用是提供愉悦感—— 当人预期能得到回报、或者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伏隔核就会变得活跃。实验结果表明,受试者面对一个商品时他的伏隔核越活跃,他就越可能买这个商品。

第二个区域是“岛叶”,它的作用和伏隔核正好相反,当你预期到痛苦或者感到不愉快的时候,岛叶就会变得活跃。可想而知,岛叶越活跃,人就越不会买这个商品。

我觉得这个发现很有实用价值。如果一个销售人员能时刻监控他周围顾客的大脑活动,来个精准推销,岂不是可以少费很多口舌吗?

好,现在问题来了。如果一个人面对某个商品,他既想买、又不想买,那哪个区域活跃呢?答案是两个区域都活跃。一方面,这个商品能给你带来愉悦感,让你产生想买的冲动;另一方面,你会犹豫买这个商品会不会有弊端,这笔消费是不是浪费钱。

而最终决定到底要不要买,就得看伏隔核和岛叶这两个区域,哪一个*更*活跃。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两个区域都是感情区域。请问在这个决策过程中,理性的作用体现在哪呢?

[if !supportLists]2.[endif]理性对感情,还是感情对感情?

我们看到的购买决策过程其实是两种感情的较量。正面感情超过了负面感情你就买,负面感情超过正面感情你就不买。这其实符合人脑的“模块说”,大脑随时被各个模块接管,谁的声音更大谁就做主—— 而每个模块,都是感情模块。决策,其实是感情和感情的竞争。

那理性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赖特说,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

赖特举了一个例子。他特别喜欢吃巧克力,但他也知道巧克力含糖高,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那么当赖特纠结于要不要吃一块巧克力的时候,难道说“不吃”就是理性的,“吃”就是感情的吗?其实两个声音都是感情的。

一个感情是想吃巧克力。它为了说服其他感情,会列举各种*理性*的理由 ——你一会儿不是还要工作吗?吃巧克力可以让你的精力更充沛。

但是不吃巧克力,也是一种感情,这个感情是想获得健康和长寿。这个感情也会列举*理性*理由,说巧克力吃多了身体会变胖。

也就是说,每一个感情模块都在使用理性来帮自己说话。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武器。

目前已经有一些心理学家认同了这个说法。哈佛大学的乔舒亚·格林(Joshua Greene)教授认为,人所谓的抽象理性思维系统,是位于大脑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 但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它正好和多巴胺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多巴胺系统能够评价每件事情的价值有多大,提供快乐的回报。说白了,这就是说理性也是演化的产物,并不能完全摆脱动物性。

每个模块的工作方式,都是感情。并没有哪个模块比哪个模块更理性—— 各个模块都可以调用理性。我们的意识以为自己在做理性分析,其实意识只不过是在倾听各个模块用理性来为自己找理由而已。

我们的所有决策,都是从感情开始,以感情结束。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那么如此说来,自控的关键就不是调动理性,而是调配感情。

[if !supportLists]3.[endif]自控的机制

以前的说法,自控力是一种肌肉,你越练越强。但我们仔细想想这个比喻,其中似乎有问题。比如有个人一开始意志力就很薄弱,喜欢喝酒,越喝越迷恋喝酒的感觉,最后无法自拔,那么显然他的“自控力肌肉”根本就没用上。那么我们就要问,如果自控力肌肉这么容易就用不上的话,自然选择为什么还要给大脑留下这个设定呢?

还有,生活中有些非常自控的人,可能明明爱喝酒但是知道喝酒误事,平时滴酒不沾—— 结果偶然遇到挫折、精神崩溃,喝点酒,这么一喝就“破功”了,很容易又变成一个嗜酒的人。这似乎也不对,照理来说,他练了那么久的自控力肌肉应该很强才对,怎么一下子就没用了呢?

可见“肌肉说”不太可靠。而“模块说”,则提出了另一种自控的理论。

我们大脑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各个模块的感情力量强弱对比的结果。想要管住自己不吃巧克力,你就应该希望“不吃巧克力”这个模块的力量变强。

而模块变强的机制则是“满足感”。比如说这次“吃巧克力模块”战胜了别的模块,成功地让你吃到了巧克力,你马上就能获得一个快乐的满足感,那么下一次争论的时候,“吃巧克力模块”的力量就会更强,别的模块就更争不过它。

在争论中取胜—>获得快乐奖励 —>自身力量更强 —>下次争论更容易取胜

快乐的感觉,正是自然选择最喜欢的激励手段。而这是一个正反馈循环。这就是为什么短期冲动总是难以克服,一次次的满足只会让它一次比一次强,你最后必须加大剂量才能让它满足,就好像吸毒一样。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个戒酒很长时间的人,偶尔喝一次酒就马上就又想喝酒,因为他的喝酒模块并没有失去力量,只不过一直被压制而已!偶尔喝一次酒带来的巨大的满足感,就足以把它再次激活。

这也是为什么要吸引一个人去赌博,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开始就让他赢,一次次的赢牌给他带来的刺激越来越大,他就很容易陷进去,难以自拔。

如此说来,最好的自控方法应该是打断正反馈,不让相关模块获得即时奖励和满足感。

这正是佛学的自控法。

[if !supportLists]4.[endif]正念自控法

我们现在说的这个方法是耶鲁大学医学院的贾德森·布鲁尔(Judson Brewer)在研究中亲测有效的办法。布鲁尔找了一些烟民来做戒烟实验,他教给烟民们的方法,其实就是咱们说的“正念冥想”。

布鲁尔的方法分四步,缩写为RAIN——

识别感情(Recognize the feeling)。当你想抽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个感情。

接受这个感情(Accept the feeling)。不要把这个感情推开,不要对抗,要承认自己想吸烟,而且承认这是一个合理的感情。

观摩研究这个感情(Investigate the feeling)。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这个感情,它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个部分有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

分离(Non-attachment)。你和这个感情就分开了,这时候你已经不想吸烟了。

冥想的时候,我们练习任凭各种情感在眼前过但是不参与,练的就是这个功夫。

这个办法,和“用意志力压制对抗”,非常不一样。布鲁尔打了个比方。比如现在有个机关,只要老鼠一碰这个机关,就能得到食物。老鼠就代表你的感情,机关就代表你是否接受这个感情。以前的意志力训练是推开这只老鼠,不让它去触碰机关。而现在这个正念方法是允许老鼠去触碰机关,但是碰到机关后并没有食物给老鼠。感情出来了但是得不到回报,那么时间长了以后,这只老鼠也就不会再去碰机关了。

意志力方法是“对抗”,正念方法是“化解”。

实验结果是布鲁尔这个方法比美国肺科协会推荐的传统戒烟方法更有效。

其实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都是自控问题。比如你工作的时候爱走神,总想去看看手机,那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你先承认自己想看手机,然后闭上眼睛想想自己为什么想看手机,分析分析“看手机”这个感情到底是个什么性质……你可能就不想看手机了,然后你就可以回过头来继续工作。

|由此得到

传统的自控力理论,用理性战胜感性、“象与骑象人”、“意志力就如同肌肉”,这些说法现在看是有问题的;

任何决定都是感情对感情的竞争,理性只是感情的武器;

正念冥想,是一种有效的自控方法—— 要点在于接受和分析感情,而不是对抗感情。

如果一个人想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可是工作过程中管不住自己,不知不觉玩手机浪费了一个小时,那他看似随心所欲,其实是自己感情的奴隶。

想干什么就能让自己真的干什么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

今日电影推荐:《飞跃疯人院》1975年美国上映 豆瓣评分9.0








12月15日读书心得

第一篇:《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

所谓学问,就是对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如果外面或里面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学问必是没到家。如果学问已经通了,就没有问题。

真学问的人,学问可以完全归自己运用。假学问的人,学问在他的手里完全不会用。

第七层境界:一览众山小

学问里面的甘苦都尝过了,再看旁人的见解主张,其中得失长短都能够看出来。这个浅薄,那个到家,这个是什么分数,那个是什么程度,都知道得很清楚;因为自己从前也是这样,一切深浅精粗的层次都曾经过。

第八层境界:通透

思精理熟之后,心里就没有一点不透的了。

第二篇:《忏悔――自新》

在人生的时间线上须臾不可放松的,就是如何对付自己。如果对于自己没有办法,对于一切事情也就没有办法。我们都是活人,不做乡村工作也得生活;但是如何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顺顺当当,就不容易。假如此人是资质很平庸的,他自己内心的矛盾冲突或许少;这个意思就是说他还好办。若是资质很聪颖的人,他自己有点才气,其问题就越复杂,越难办!虽然他才气有,聪明有,但怕他私欲也比旁人盛,比旁人多。大概有聪明的人,好出风头,爱面子,对声色货利等等,格外比旁人贪,格外比旁人求;这是他斩不断的病。本来他要强的心也比旁人明白,可是他为坏的心也比旁人高;如果内心不澄清,认不清楚自己,这时他心里一定有许多问题。教他去作乡村工作,也一定有很多问题;因为他不能对付自己,则终日惝恍,精神上得不到安慰;自己先不安,还有何法去做乡村工作呢!

我自己过去的经过,大家于我“自述”一文中可以见到一个大概;不过还有很多的事情没有说。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曾有两度的自杀,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原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给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如何才能够使内心的矛盾冲突平下呢?在这个地方,本来宗教很有力量,他能够帮助着人“忏悔”,帮助着人“自新”。也只有“忏悔”“自新”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我的“忏悔”“自新”,不是从宗教来,可以说完全是从对人类生命有了解,对人类生命有同情这个地方来的,所以也每每从这个地方去领导人“忏悔”“自新”。所谓对人类生命有了解是什么?就是了解人类生命当真是可悲悯的。因为人类生命是沿着动物的生命下来的;沿着动物的生命而来,则很近于一个动的机器,不用人摇而能自动的一个机器。机器是很可悲悯的,他完全不由自主。我之所谓可悲悯,就是不由他自主。很容易看见的是:我们活动久了就要疲劳睡觉,不吃饭就饿,很显著的像机器一样。其他好恶爱憎种种情欲,多半是不由自己。看这个贪,看那个爱,怠忽懒惰,自甘堕落,不知不觉的他就那样。照我所了解的,人能够管得住他自己的很少。假如好生气,管住不生气好难!他不知怎的念头就起了。更如好名、出风头等,有时自己也知道,好歹都明白,可是他管不了自己。

因为我对人类生命有了解,觉得实在可悲悯,可同情,所以对人的过错,口里虽然责备,而心里责备的意思很少。他所犯的毛病,我也容易有。平心说,我只是个幸而免。例如在男女的关系上,发生什么不规则的行为,不对的事情,我回头看我自己,只是幸而免;因为这样的念头我都动过,不过没有成了事实,仅是幸免而已。这样对人类有了解,有同情,所以要帮助人“忏悔”“自新”,除此更有何法!人原来如此啊!你自己原谅你自己罢!大家也都各自原谅自己罢!“过去的不说了,我们再努力开拓生命罢!”只有这么一句话。

在中国古人袁了凡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以往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个话实在说得好!如果内心有矛盾冲突的人,我们可以告诉他:“你忏悔自新罢!”“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啊!可是当真去“忏悔自新”,又必须看透自己过去所犯的毛病是机械、可怜、糟糕!这时他才能真对自己生一个悲悯心,把“悔恨”转为悲悯,自己可怜自己。到了悲悯的心境,自己就高超了一层;自己不打架,不矛盾冲突,这时就无物挡住自己,于是真能够“忏悔”“自新”,开拓新生命了。

在新生命开辟出来的时候,他与从前不同的是在什么地方呢?即是从前这个也贪,那个也爱,小的舒服,小的便宜,以及物质享受。这样的私欲私意多,心动的地方太多,没有走上一条大道,因此心才这儿跑,那儿跑,鬼鬼祟祟的乱窜乱穿。在“自新”的时候,就是回头一看,看清了许多都是机械、可怜、糟糕、要不得!把好恶的心,真的好恶的心透露出来,觉察出从前的杂杂碎碎,都是臭的,所谓“如恶恶臭”。由恶才能知其臭,才能看不上,才能够舍弃。如果真的对于这个东西恶,知道往好处去用力,生机就能够透露出来,仿佛鼻子闻出臭香来一样。闻出臭香来,就是鼻子的聪明。这样知道臭香,他才能“自新”。孟子很发挥指点这恶绝的意思,“毋为其所不为,毋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这话说的实在到家。人原来是分得出来是非――因人都有不偷东西的心思,不要作的就不作,这就是“义”;人都有不忍害人的心思,在此扩充,就是“仁”。都是指点在亲切的地方去“自觉”。好恶让他明显,让他有力量。

只有“忏悔”,只有“自新”,在“忏悔”中是一面深深的痛责,一面也要同情人类原来就是这么一回事,不要怪他

第三篇:《谈合作》

普通之所谓合作,大概都是指在经济上的事情,这是狭义的合作。这话不必说。现在说广义的合作。

大概从现在往前去——往将来去,人类的社会关系,将慢慢地越来越复杂,大家必须在相关系中而生活;你想自顾自,与人分离而能独立生活,实在没有这回事。在事实上催逼着你非趋向于合作不可。

怎样才能合作呢?在这里有一句顶要紧的话是:“气要稳,心要通。”

怎样才能把气稳得住?就是要注意当下,在眼前问题上事情上下功夫;不能这样就是气不稳。如听我演讲,眼向外看就是气不能稳。

再说心通,不独自己要通,尤要与人家的心相通;不与人家的心相通,则无由合作。气稳才能作,“作”字有了;心通——情谊通,这就是“合”字有了。

“心通——情谊相通”这句话,说容易很容易,说不容易也很不容易。别看两人在一起做事情,表面固然没有什么,但如果都是勉强对付,这样,事情就绝对不能做得好。所以情谊相通,为合作之根本。

但情谊又如何相通呢?这话不能从片面着想,必须从两方面来说:一面是自己,一面是人家。在自己一面必须常体会对方的心理、意思、情形才行。彼此必须互以对方为重,不容专替自己方面着想。如果你老是为自己打算,为自己着想,将人家的心理、意思,都放置而不顾,这个绝对不行。所以你必须先替人家着想。能替人家着想,就没有不通。通就能做,做更能通,越做越通,大家心情都顺了,就一切是没有不能做的了。情谊不通的结果,就是彼此互相顶着闹别扭,你干他不干,他不干你也许更不干,这样就会越弄越糟。

以上这个道理,不独居家过日子是如此,师生之间是如此,政府中人是如此,整个社会中人又何莫不然?人生是到处离不开人,到处必须与人相关系在一起生活过日子。既在一起生活,就应该“共谋一种好的生活”。所以大家必须记住:“合作的根本,即在情谊相通;情谊相通,必彼此互以对方为重;唯有情谊才可促进人类的好生活。”将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小心提防。此道理虽甚粗浅,然实为到处有用而终生讲求不尽的道理。情谊相通真是谈何容易啊!

第四篇:《真理与错误》

对旁人人格总不怀疑,对自己知识见解总觉得不够,人类彼此才可以打通一切。这态度是根本的。顶要紧的是彻始彻终不怀疑人家心术,彻底地觉得自己的知识见解不够。彻始彻终追求下去,才能了解各派;了解各派到什么程度,才可以超越各派到什么程度,最后的真理获得是可能的。只怕你自满,只怕你不去追求。

真理同错误,似乎极远,却又极近。任何错误都有对,任何不对都含有真理;他是错,已经与对有关系,他只是错过了对。怎样的错,总还有一点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对,根本没有这回事。任何错误意见都含有对;较大的真理是错误很少,最后的真理是错误的综合。错就是偏,种种的偏都集合起来,容纳起来,就是真理。容纳各种派,也就超越了各种偏,他才得有各种偏。最后的真理就是存在这里。

我说每种学说都有他的偏处,并不是说没有最后的结论。凡学问家都是搜集各种偏,而人类心理都是要求统一,不断地要求统一。最后必可做到统一。最有学问的人,就是最能了解错误来源的人;有最高见解的人,是能包括种种见解的人。人类心理有各种的情,常常表现在各种的偏上,好恶可以大相反。可是聪明一点的人,生命力强感情丰富的人,他能了解各种偏的来源,而能把种种的偏都包含进去,所以他就能超。圣人能把各种心理都容进来,他都有,所以他是最能了解一切的人而通天下之情。所以说真理是通天下之见,是一切对或一切错误的总汇。最有高明见识的人,才是最能得真理的人;他对于各种意见都同意,各种错误都能了解。







第19周总结

[if !supportLists]1.[endif]佛学中的“苦”与“乐”

[if !supportLists](1)[endif]什么是苦

有人考证,dukkha在巴利语中的意思,也可以被翻译成“不满足”。

(2)快乐是个错觉

进化必然给我们的心理打上了一些烙印。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活着的目的,就是传播自己的基因。为了传播基因,我们就要做各种事情—— 要吃饭,要找到性伴侣生孩子,而为了加强自己的生存权和生育权, 我们还要打败竞争对手,还要获得声望。

但人毕竟是有思想的生物,也许有的人就想看看大自然的风景,享受岁月静好,对传播基因没兴趣,那怎么办呢?自然选择怎么才能让我们*乐意*去做上面说的这些事情呢?

自然选择给我们的心理做了三个设定:

第一,完成上面那些事,你能获得快乐。这很容易理解,我们做这些事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针对基因传播的计算,纯粹是为了快乐才去做。

第二,快乐是短暂的,它不能持续很长时间。这一点听起来有点奇怪,但是它很重要。如果我们做一次,就能获得持续的、长久的快乐,那就没有动力去做第二次了。自然选择“希望”你把基因传播得越多越好,你得不断努力才行!

第三,对于前面这两个事实,大脑应该专注于第一点,而忽略第二点。这也很重要,因为如果大脑明确意识到“快乐是短暂的”,它可能就会放弃追求快乐,开始怀疑人生,这还是不行。大脑必须永不放弃,永远追求快乐才行。

也就是说,自然选择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快乐,它只是把快乐当做诱饵,来使得我们完成基因传播的目标。必须这么设定,我们才能持续不断地去为了传播基因而奋斗。但是对我们来说,这个局面非常可悲。永远在追求,偶尔得到了,也只是短暂的快乐,正所谓“在失望中追求偶尔的满足”—— 这是一个无间道!

实验论证:猴子的悲哀

人用猴子做实验,在笼子里挂一盏灯,只要灯一亮,实验者就会给猴子提供几滴果汁。猴子很喜欢果汁。科学家密切观察猴子大脑中的多巴胺分泌的情况。分泌多巴胺,就说明大脑正在经历快乐。

一开始,是果汁进入猴子嘴中之后,猴子大脑才大量分泌多巴胺。这个情况很明显,是果汁使猴子快乐。

但是实验重复多次之后,猴子就掌握规律了,他知道灯一亮就会有果汁。这时候科学家发现,在灯亮以后、果汁还没给的这个瞬间中,猴子大脑就已经开始大量分泌多巴胺!对果汁的*预期*,就已经让猴子快乐了。

再到后来,亮灯导致猴子分泌的多巴胺越来越多,而果汁带来的多巴胺越来越少。似乎猴子全部的快乐都在对果汁的预期之中,真正喝到了果汁,反而不怎么快乐了。

咱们想想,人难道不也是这样吗?在做某个事情之前,我们觉得做这件事会有多么快乐,可是真正做了之后,又感觉到很空虚。猴子和我们体会到真的快乐了吗?

这就是苦。你永远都不会真正满足。所谓快乐,其实是个错觉。

[if !supportLists](3)[endif]烦恼也是错觉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各种情绪其实是自然选择对我们思想的编码,让我们能对外部的坏境做出一个*好坏*判断。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利,你感到快乐,你下次就还会这么做。如果做这件事对传播基因有害,比如危险、有毒、被打败,你就感到痛苦难受,你下次就不这么做了。

而这些编码,是可能出错的。

比如我们看到甜的、高脂肪的食物会特别想吃,这个情绪在过去食物匮乏的时代可以让我们摄入更多的营养,对身体有利。可是现代社会食物非常丰富,再吃那么高脂高糖的食物只会损害身体。那么赖特就说,我们对高脂高糖食物的“感情”,可以说是一种*假的*感情。

类似的例子是愤怒。你在路上开车,遇到有人抢道,你会很愤怒,你想给他一个教训!这个情绪在过去“熟人社会”很有用,别人欺负你你要是不抗议,其他人就会一起欺负你。可是在公路上面对陌生人,你的愤怒只有增加交通事故的作用。那么这里的愤怒,也是一种假的感情。

第二种错误叫做“假阳性”。

这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比如说一个原始人在野外行走,他听见草丛里有声音,你说他应该怎么反应。这个声音有99%的可能性是风吹的(统计学称为“negative”),但是也有1%的可能性是草丛中有一头狮子(统计学称为“positive”,阳性)。原始人会不会忽略小概率事件,继续往前走呢?当然不会!他的正确反应是管它是什么东西,先跑为上。

原始人一有风吹草动就当成狮子,这是他头脑中的错觉,他甚至可能还以为自己看见了草丛里的狮子!这是个错觉,但是这样的错觉在关键时刻能救他一命。自然选择关心的是你能不能生存下来去传播基因,根本不关心你做出过多少次“正确判断”。

这个对风吹草动害怕的情绪在原始社会很管用,但是在今天就会导致我们的各种焦虑。

比如说,原始社会大家都是熟人,你给人的印象非常重要,被人看不起的滋味很难受。但今天我们更多的是面对陌生人,其实大多数人根本不在乎你是什么人!可是我们仍然特别关注自己给别人的印象。

如此说来,我们的种种情绪中错觉实在太多了。我们以为能得到快乐,其实快乐非常短暂。我们对糖很有感情,糖吃多了对我们有害。我们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其实都是瞎担心。

所以佛说,人生充满了苦,而烦恼都是虚幻的东西。

这就是赖特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对“苦”和“烦恼”的解释。

电影《狩猎》

[if !supportLists]2.[endif]佛学中的无我

五蕴皆空经说了什么

认识到构成“自我”的五种东西—— 也就是“五蕴” —— 都是虚幻的。

五蕴,是构成自我的五个东西,中文叫做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

色蕴(physical body),就是人的身体,英文中经常把“色”这个字翻译成“form(形态)”,这里指代人的身体;

受蕴(basic feelings), 就是人的基本感情,比如痛苦、高兴、担忧;

想蕴(perceptions),就是人的基本感知,比如视觉、听觉、嗅觉;

行蕴(mental formations),它说的是我们的精神形态,也就是想法和行为,包括一些复杂的思想、我们做事的习惯和倾向性;

识蕴(consciousness),就是人的意识。

如果一个东西是你的,那你就应该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改变它。比如你的身体病了,你能说让病好就好了吗?如果你长得不好看,你能马上让自己变好看吗?僧人回答说,不能。

佛说,身体既然不受你的控制,那就不是你的一部分。

类似的道理,说我们的基本感情,也不受我们的控制。当我们痛苦的时候,想要不痛苦也不行。所以感情只是*影响你*的东西,而不是你的一部分。以此类推,佛得出的结论就是五蕴都不是自我。

“只有你能控制的东西,才真正是你自己的。”既然你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意识,那“意识”就也不是你。

一系列这样的实验都证明,并不是我们的意识在做决定,而是决定已经做出了,意识来给决定找一个理由。做决定的是一个自我,找理由的是另一个自我。那到底哪个“自我”说了算呢?

如此说来,我们大脑表现出来的那个*叙事自我*,根本不是一个总统,而更像是一个总统发言人。军方已经打完仗了,记者来问为什么要打仗,总统发言人只好找一个好点的理由来解释—— 真正做出决策的可不是他。

如果这个负责对外发言的自我根本没有决策权,他为什么还要去找合理的解释呢?赖特说,这是进化给我们设置的功能。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别人看你才是个靠谱的人。否则你要是说“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那么做,反正我就做了”,那你就完了。更进一步,你还得自己相信自己是个靠谱的人,你觉得自己办事有条理、你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你不是随便的人—— 这样你才能跟自己和睦相处!

不但如此,大脑有时候会故意忘记自己做得不好的事情,只记得自己的种种高光表现。大脑甚至还会高估我们自己的水平。

也就是说,与世界精确交流并不是大脑所擅长的,大脑爱做的事情是先欺骗自己、再欺骗世界。那么由此来说,“自我是一个幻觉”,这句话就是有道理的。

电影《香水》

[if !supportLists]3.[endif]佛学与大脑

如果当初愿意等的那个人是“你”,那现在这个看到美女—— 注意这还不是真的美女,仅仅是一张照片 —— 就不等了的人,是谁呢?

为什么当一个人在面对美女照片的时候会更想现在就拿钱?难道他不知道照片在这里毫无意义吗?心理学家说,美女照片的存在,开启了他大脑中的“求偶模块”。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男性想要获得配偶,就得拿出资源来。求偶模块在我们大脑中根深蒂固,一旦这个模块出来做主,它就要求赶紧拿到钱。

[if !supportLists](1)[endif]恐怖片与浪漫片的实验

这是因为恐怖片和浪漫片开启了你大脑中不同的模块。恐怖片开启的模块叫“自我保护”,它想让你和其他人在一起抱团取暖,所以你就要去到人多的地方。浪漫片则开启的是前面说的“求偶模块”,它会让你更愿意找一个私密的地方,所以你想要去人少的博物馆。

那问题就来了:到底哪个模块代表“你”呢?

[if !supportLists](2)[endif]你还是你吗?

五蕴中的每一个蕴都随着时间在不断变化,是*无常*的东西。

佛陀说,如果你的“自我”真的存在,那它至少应该是一个*恒定*的东西,它怎么能一会儿是这个、一会儿又是那个呢,怎么能这么快地变来变去呢?

佛陀说,如此说来,自我,既然是无常,就是不存在的。人并没有恒定的自我,你在不同时刻其实是被不同的思维模块所左右。求偶模块说了算的时候,你是一个形象,自保模块说了算的时候,你是另一个形象。

[if !supportLists](3)[endif]七个模块

自我保护,前面刚说过;

吸引配偶,也就是前面说的“求偶模块”;

保住配偶,也就是防止配偶跟别人跑了,这个模块一旦开启,人的注意力就不是在异性上,而是在潜在的同性竞争对手上了;

群体认同感,希望加入组织,获得社交和团队合作;

关爱亲属,保护自己的孩子和父母、兄弟姐妹等有基因关联的人;

社会地位;

避免疾病,我们看到不干净的东西会感到恶心,喜欢舒适的环境。

这些模块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我们大脑中一直存在的。人一出生,大脑就已经“预装”了这些模块。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教育的人,见到美丽异性也想追求、看到脏乱差环境也会反感。

模块之间有互相影响,而且无缝切换,常常一个模块还没结束,另一个模块就已经启动了。

人的大脑其实是一个多元政体。

[if !supportLists](4)[endif]自由意志在哪里

每个模块都可以暂时接管你的大脑,轮流坐庄,各个模块之间是互相竞争的关系。

那么第一,你没有单一的“自我”;第二,你没有“自由意志”。你的行动只是被这些模块推来推去而已。常常是某个模块已经控制你了、已经让你做好决定了,事后,你才“意识到”你做出了这个决定,然后你的叙事自我还要给这个决定编个理由。模块占据你大脑的方法,是感情。每个模块都向你输出一个感情,哪个感情强,哪个就容易抓住你的注意力。不但感情是这样,思想也是这样。比如你现在想要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呼吸上,只体会自己的一呼一吸。你就会发现,你根本没办法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很多想法就会不断地冒出来—— 这些想法,也是从各个模块中冒出来的。

而且这些模块还根本不靠谱,他们给你出的主意常常根本就是坏主意。你被“他们”迷惑,他们不是“你”,这正是佛陀说的“五蕴皆空”和“无我”。佛陀说你可以通过修行,战胜那些模块,掌握控制权,拥有自由意志。

电影《禁闭岛》

[if !supportLists]4.[endif]冥想训练

冥想的形式非常简单。如果你追求仪式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弄个垫子坐在地上。具体什么姿势似乎没有太多要求,大概只要不睡着就行。

第一步就是坐下。第二步,就是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别的什么都不想,一心一意地专注呼吸。

这可一点都不简单。

但是冥想,恰恰要求你不能进入默认模式网络。你的思想不能信马由缰,必须专注在呼吸上。能坚持专注的时间越长,功夫就越深。

练好这个专注的功夫,你才能不被各种情感和思想困扰,不受大脑模块的控制,获得自由。我理解专注呼吸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练习把握对自己大脑的控制权。

如果你能专注很长的时间,据说,你将进入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

如果你选择一直保持专注呼吸的状态,你的功夫就是“正定”,这是小乘佛教的修炼方法。

通过专注呼吸达到正定只是基本功。正定以后是正念,也就是美国流行的“mindfulness”。正念要求你把专注的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上。

你可以专注地欣赏一朵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专注地去体会饭菜的味道,专注于什么都可以。

这就像是我们平时说的“活在当下”。就是你的心思不要总思前想后,应该专注于身边事物的深刻之美,对世界有一个诚实的认识。但是内观中的活在当下不是目的,专注于一个事物的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洞见。

冥想功夫从低到高,大概至少有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只要达到这个层次,你马上就能体会到冥想的好处。

这个层次赖特达到了。比如牙疼,普通人可能会抱怨和对抗牙疼的感觉,你越反感,你觉得越疼,最后你的整个大脑被疼痛感劫持。而冥想的做法,是你先承认这个疼痛感的存在,然后不理会这个感觉,跟它保持距离!

这就好比你从旁观者的视角来观察自己的疼痛感。赖疼痛感仍然存在,但是现在的你不会被这个感情所制约。你知道,疼痛的,并不是“你”。能练到这种功夫,你在生活中就再也不会感情用事,你永远都能调整好心情。

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方法仍然是当一个想法来了的时候,你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跟它保持距离,不去想它,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呼吸。

这就好比说你站在一个火车站,各种想法就是火车,眼前的火车纷纷来了又走,而你始终不上车。赖特还没达到这个层次,他有时候会上车—— 但是车开动以后,他能从车上跳下来!

我们的做法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 我们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你就这么默默地看着它们从你眼前经过。这就好比你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你入戏了,一看到悲剧就哭,看到恐怖剧情就害怕,那你就不行了。如果你能想到眼前这一切只不过是屏幕上的像素、都是假象,你就不会入戏。你允许电影继续上演,但是你不受影响。

电影《超时空接触》

[if !supportLists]5.[endif]正念自控法

传统上说“自控”、“意志力”,都是用“理性”战胜“感情。我们现在说的这个方法是正念冥想”。

识别感情(Recognize the feeling)。当你想抽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个感情。

接受这个感情(Accept the feeling)。不要把这个感情推开,不要对抗,要承认自己想吸烟,而且承认这是一个合理的感情。

观摩研究这个感情(Investigate the feeling)。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这个感情,它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个部分有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

分离(Non-attachment)。你和这个感情就分开了,这时候你已经不想吸烟了。

冥想的时候,我们练习任凭各种情感在眼前过但是不参与,练的就是这个功夫。

这个办法,和“用意志力压制对抗”,非常不一样。布鲁尔打了个比方。比如现在有个机关,只要老鼠一碰这个机关,就能得到食物。老鼠就代表你的感情,机关就代表你是否接受这个感情。以前的意志力训练是推开这只老鼠,不让它去触碰机关。而现在这个正念方法是允许老鼠去触碰机关,但是碰到机关后并没有食物给老鼠。感情出来了但是得不到回报,那么时间长了以后,这只老鼠也就不会再去碰机关了。

意志力方法是“对抗”,正念方法是“化解”。

电影:《飞跃疯人院》

本周阅读主题:梁漱溟

12月11号: 走近梁漱溟+《合理的人生态度》《合理的人生生活》《人生的意义》《如何才能得到痛快的合理的生活》《人生的三种态度:逐求、厌离、郑重》

12月12号:《道德为人生的艺术》《人都会自己去走对的路》《谈生命的向上与创造》《一个人的生活》

12月13号:《批评胡适先生的人生态度并讲述我自己的人生态度》《谈乐天知命》《我的信念》《我的人生观如是》

12月14号:《欲望与志气》,《成功与失败》《朋友与信》《谈规矩》

12月15号:《思考问题的八层境界》《谈合作》《真理与错误》《忏悔—自新》








读后感:今天是训练营的第94天,今日小理论是:正念自控法。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425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58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186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48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49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54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0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36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39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05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04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6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99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1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7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80评论 2 267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