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楼去买东西,走过小区的公告栏时,看见贴了一张讣告。
尽管我现在已经离职了,但因为住的还是原来单位的家属院,所以基本上原单位的一些事情还有所了解。
这次讣告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一位老领导,享年81岁。
这位老主任是个非常好的人,成日笑容满面的,对病人、家属、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绝对称得上“医德高尚,医术精湛”。
去年这个时候我去彩印店洗照片时曾经偶遇他。当时他精神矍铄,笑语爽朗,给我介绍他幸福的退休生活。
我才知道他退休这二十余年,依然几乎每周出一次专家门诊,还经常参加疑难病的大会诊,可谓老当益壮。
因为他是老年病专家,但他看诊所针对的对象却几乎少有年龄大于他者,更不用说身体状况了。他作为一位健康长寿的老人,本身就是给了患者一个最好的例子。
晚上和原来的旧同事聊天,说到这位老领导。她告诉我这位老人去世前并未遭受太多治疗的痛苦。
一是因为老人本身基础病少,此次是急症发作抢救无效;二是他在清醒时让家人签署了放弃各种有创性抢救措施的书面文件。
作为曾经的医务工作者,我熟知各种抢救流程。也明白各种有创检查、操作以及药物所带给病人的痛苦。所以我也深深地理解这位可敬的老人。
对于已经不可避免的结果,他选择了快速直接的面对。即使他明白当今的医疗技术和手段可以延缓他的死亡来临,延长他的寿命,但他还是勇敢选择了放弃。
我过去在老年病房工作,亲眼目睹过脑死亡患者卧床十余年,依然可以存活的例子。
在各类医疗仪器的支持下,在不断进步的医疗护理技术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铺垫下,有些慢性疾病虽然不能痊愈,但延长生命是可以做到的。
当然,其所需要承担的代价也是巨大的。患者自己本身要承受的治疗痛苦、庞大的金钱支出,还有家人无止境的付出劳力心力。
有句老话叫做“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在我看来,不是不想孝顺,而是真的做不到啊!因为这个“久病”真的会很久很久很久。
久到作为独生子女的你心力交瘁,工作顾不上,家庭帮不了,孩子管不了。更何况现在一个家庭中有好几位老人呢。所以顾此失彼的事情很常见,包括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自己。
最近大家热议的北大渐冻症女博士,曾说“一个人活着的意义,不能以生命长短作为标准,而应该以生命的质量和厚度来衡量。得了这个病,活着对我是一种折磨和痛苦。我要有尊严地离开……”
这位已经对自己的生命不能自主的女孩,想捐出遗体做医学研究,想捐出器官给需要帮助的人,想为这个世界做出她最后的贡献。
在家人的坚持下,她的生命还在延续。或许是渐冻症患者霍金的故事支持着家人吧。霍金的顽强让他打破了医生说他只能够活两年的预言,直到今日,霍金已经是古稀老人了,但是他依然健在。这几乎是传奇了吧!
我国没有安乐死方面的立法,中国人的习俗也普遍还不能接受安乐死。所以“寿终正寝”真是一个人最完美的结束了。
可能是见到了太多生命的降临和逝去,有欢乐,也有悲伤。可我对于高龄老人不用承受最后的痛苦,可以平静的离开这个世界,觉得还是有一些庆幸的。
前几日又听闻院里有一位不到四十的年轻医生查出患了结肠癌,已经淋巴转移了。
我不胜唏嘘,为他深深地感到难过。只能祝愿他可以在手术和药物治疗下有良好的后期效果,毕竟他年龄不大,如果自身体质对药物可以耐受,即使不能痊愈,也有时间上的延缓可能。
只是医者不自医的悲痛还是让我很沮丧,而这种沮丧每年在我身边不断地上演。
所以,每当我看见讣告时,逝者的年龄大小都是左右我是否悲伤的一个决定因素。
这次还好,不算太难过。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11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