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天才也需要“刻意学习”

李白,作为广受后世读者欢迎的古代诗人之一,给人的印象通常是“天才”。我想,这一点我无需花精力考证。

天赋型选手李白写诗主要靠才气,所以后人写诗不会模仿李白,因为李白这种作诗方式无迹可寻。李白作诗,几乎是一气呵成的,正如严羽评其《将进酒》说:“但胸口一喷即是”。同族兄弟李令问就说:“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雾散?”

但我们也需要明确:并非天赋型选手后天就完全不用学习了。实际上,李白的学习是非常有目的性、也具有个性化。


1、从小打下坚实基础

李白5岁时,随父亲迁到蜀地,其父李客,文学素养颇高,他开始督促儿子正式接受文化教育。李白从小读书就相当用心——“五岁诵六甲,十岁通百家”。

李白在十几岁的时候,曾认认真真地研究过《昭明文选》,这本书收集了自先秦到南梁九百年间一百余位作者的七百多篇优秀文学作品。刚开始学习写作如果没有方向的话,可以模仿——据说李白按照其中的辞赋仿写三遍,共作出两千余篇作品,虽然大多数作品他本人并不是很满意。

年少时打下的坚实的基础,足以让李白受益一生。后来,他回忆起这段经历,甚至说:“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这个自信的李白,认为十五岁的时候写的赋已经超过司马相如了。

李白少年时在眉州象耳山读书,从一位把铁杵磨作针的老妪身上领悟到一个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虽然这个故事传奇色彩浓重,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李白从小学习就很勤奋。不然,没有根据的事情怎么会广泛流传呢?李白这种人设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2、向六朝著名诗人谢朓学习

在李白的诗歌中,除了同时代交往的好友之外,出现频率最多的前人大概就是谢朓了。且看: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云》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谢朓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能让恃才傲物的李白“一生低首谢宣城”?

闻一多在《宫体诗的自赎》中说:“我们该记得从梁简文帝当太子到唐太宗晏驾中间一段时间,正是谢朓已死,陈子昂未生之间一段时期,这期间没有出过一个第一流的诗人。”可见,在闻一多先生心中,谢朓算是“第一流”的诗人。

谢朓,南朝齐著名诗人,字玄晖。曾任宣城太守,因此,又被称为谢宣城。谢朓是南朝文坛上一颗闪亮的明星:他长于五言诗,与南朝宋另外一个著名诗人谢灵运同族,其诗风受谢灵运影响较大,所以人称谢灵运“大谢”,谢朓为“小谢”。

建武二年(公元495年)谢朓出任宣城太守,在他现存200多首诗中,有1/4是在此任职时所写,成就较高的是山水五言诗,诗句清新澄净,精练工整。来几句感受一下:

“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诗人描写春江日暮景色,绮(红)练(白)颜色上的对比,散与静的动静对照,再加上恰当的比喻,连李白这样的天才都不吝赞美,“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常忆谢玄晖。”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两句,写离岸归舟似乎远到天际但还是能看到,连江对岸的树也能依稀辨别出,表现了诗人此时心境平和,但是对故乡的眷恋却也表露无遗。清代王夫之评论这两句:“从此写景,乃为活景。故人胸中无丘壑,眼底无性情,虽读尽天下书,不能道一句。”

“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游鱼嬉戏,小荷微微颤动;鸟群飞散,书上花瓣坠落。诗人把那些最平凡的事物加以仔细观察揣摩,用简单的字堆出两句诗,新颖别致,富有情趣。

我在读林庚先生的《唐诗综论》时,里面提到说唐诗的语言多半都是非常明白易懂的,但是艺术成就却非常精湛。我想,也许这种对于语言的精确运用可以追溯到谢朓,而谢朓,正是李白隔空学习的“老师”。

谢朓作诗,讲究“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而李白的诗歌语言同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流畅。李白的一些清新、明丽的小诗颇受谢朓的影响,如《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就是受谢朓“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的启迪。不过客观地说,李白的诗在意蕴方面更胜一筹。

当然,《玉阶怨》还是用乐府古题写的诗,在其近体诗中表现得明显是绝句,特别是五绝。如: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亭》

绝句这种体裁,比较短小,因此追求简练含蓄。李白的五绝,像随口说出,却能用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出很多情思。


3、学习民歌

李白出身于商人家庭,那时经商要经常走动,所谓“商人重利轻别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长期的迁徙生活使李白与平民接触广泛,从而从民间学习到很多知识,也当然会不自觉间从民歌中汲取养料。

李白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在二十多岁的李白就游遍了蜀地。二十六岁时,李白开始把眼光转向祖国各地,李白出三峡之后,首选的游览之地是江陵(今湖北江陵)和金陵(今江苏南京)。而江陵和金陵这两地,是六朝乐府民歌西曲和吴声歌曲的发源地。漫游途中,李白吸收了民歌的写作手法,写下了不少从内容到形式都深受六朝乐府民歌影响的诗歌,如《江夏行》和《长干行》。

比如我们熟悉的《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

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这首诗歌按照时间线索写一个女子的感情心路历程,是很典型的民歌写法。

在长安呆了三年后,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从此又开始了十多年的南北漫游。此后他的漫游几乎没有间断过,各地民间文化都或多或少地滋养了李白的头脑和作品,所以他的很多诗歌都蕴含着浓厚的民歌色彩。

其实,谢眺作诗就是学习了民歌的,而李白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从民歌中吸收更多。李白成就最高的就是他的乐府。但是,李白所作的乐府诗,已经和前代乐府民歌有很大的不同了。天才的李白,大胆地对传统诗歌体裁进行了改革。

汉武帝时期成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乐府。其主要任务是负责搜集和整理各地的民间音乐和民歌,并创作一些新的音乐和诗歌作品。乐府所搜集和创作的民歌, 就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汉乐府民歌”。

李白对乐府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如《丁都护歌》,《据宋书乐志》记载:南朝宋武帝女婿徐逵被杀,府内督护丁旿奉旨料理后事,徐逵妻向丁旿询问丧事进展,每次发问都要叹一句:“丁督护”,凄婉感人,后人即为做《督护歌》。但是我们看李白的《丁都护歌》: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他在这首诗歌里吟咏的却是纤夫之苦。

李白对乐府革新方面二是,他虽然依旧用旧题,但是因为旧题中包含的内涵中其中有一点触发了诗人的情绪,于是便利用这一点大肆抒情,这样的诗歌代表是《行路难》和《将进酒》。(相信大家对这两首诗都比较熟悉,原文不再贴出)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行路难》这个题目确实本来要写“行路难”,但是李白通过写“行路难”却抒发了仕途艰难的苦闷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不服输的心气;而《将进酒》本来是劝酒歌,李白的诗中当然有劝酒的部分,但是也有壮志难酬的苦闷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借酒消愁的李白在这首诗里包含着非常复杂的情感。

特别是像《行路难》和《将进酒》这样的乐府诗,诗人的主旨可以理解为多个方面,诗歌的多义性给诗歌艺术内蕴增色不少。

(拓展一下,严格地说,上面提到的《丁都护歌》算歌行体。歌行体诗,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有些诗题名为“歌”“行”“吟”“谣”等,被命名为歌行体诗。乐府诗和歌行体诗在本质上其实没有严格的区别。)


当然,其实我个人认为,无论李白作诗是模仿谢眺也好,借鉴民歌也罢,这其实都是李白有选择性地学习。而一个真正的天才,他一定是知道如何借力以让自己的天才最大限度地发挥的,谢眺的诗和民歌是有“李白因素”的,李白不是脑袋一热,就决定的学习方向。

我们知道,在李白的那个年代,律诗已经逐渐成熟了。同时期的杜甫不断探究律诗的写作方式,把律诗开发到可以写任何题材。(关于杜甫对于律诗的定型与贡献,改天深挖,所以,想更清晰地了解诗歌的发展历程的朋友,关注我啊。)但是李白的诗歌成就比较大的仍然是古体诗(前面说过李白的乐府诗)。李白作诗的时候就是凭借个性的自由发挥,他的个性也使他不喜欢受到律诗的限制。

当然,李白这样的性格作出的诗歌也有他的长处,这样的诗歌几乎没有什么逻辑可言,因此好多诗句特别夸张:白发三千丈、连峰去天不盈尺、天台四万八千丈、千金散尽还复来、飞流直下三千尺……但是我们看这些夸张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日常的眼光,日常的感觉是习惯的,而艺术则是使人又恢复了新鲜的感觉。若非要说头发哪有“三千丈”的,那就是还没有走入艺术的法门。

李白作诗当然也是用发散型思维的,因此在李白的诗中,他可以在仙界与人间自由穿梭、梦境与想象自如切换、远古与当下自在驰骋。这样的诗歌特征,可以称之为“浪漫主义”。这种思维方式写诗,歌行体更适合,句式长短不拘、诗歌的总体长度也没有限制。最能体现李白的发散型思维方式的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四言、五言、七言、八言都有,且诗人自己在各个时空不停地穿梭。

虽然李白的诗歌跳跃性极强,似乎没有故意作诗的“痕迹”,但是我们也需要明白(还是那句话):孙悟空可以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但文学不是,文学家更不是。优秀的文学作品一定是有他的源头的,文学家也一定是有一套审美体系的。当然,像李白这样的大家,他的审美体系是与他的天才融合地是非常完美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李白作品年表序列 时间 背景 作品 710年 唐睿宗景云元年 10岁。读诸子百家,通诗书。“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
    彤同妈妈阅读 10,809评论 0 7
  •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诗歌艺术伟大成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他在创作上没有禁区,敢破规矩...
    骏马悲嘶阅读 2,408评论 2 36
  • 红楼梦开篇之时,贾府已繁盛四代,日渐式微,子孙多已不肖。曾经国公之府的气象,只能在几位闺阁女眷身上略略窥探...
    whyone阅读 946评论 0 0
  • 有时候想想,自己的生活真的很糟糕,没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没有优秀的成绩,家境很普通,没有一...
    伊水阅读 211评论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