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我们这个时代,大写的尴尬?

一个时代的老去,一个时代的坚守,两代人的匠心?还是消逝在历史的长河里,而我们这个时代,唯有大写的“尴尬”二字!


1

我还是忍不住去看了《百鸟朝凤》,这场电影,真是让我满满的“尴尬”!

为什么?会用“尴尬”二字?

⇢ 1、微博热搜“下跪”的尴尬。第一次听说,有电影没有排期;第一次听说制片人“下跪”求影院增加排期?我满是疑问的去刷微博,还未看电影,竟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在未看电影前,我有着疑问;看完电影之后,我很感谢方励老师的一跪,这一跪才让我没有错失一部如此好的电影!

⇢ 2、买票的“尴尬”。第一次,那么想去看一部电影,我竟苦于买不到票。方励老师所言,《百鸟朝凤》的院线排片太少。的确如此,在“下跪”未上热搜前,整个厦门几乎找不到这部影片,有的影院即便排了期,也是非黄金点。我和几个朋友本打算周五去,结果只能放弃,实在买不到合适的电影票。大写的“尴尬”,想看电影,无处可买?

⇢ 3、海报的“尴尬”。看完电影后,我和朋友本打算在海报前留个影。结果呢,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不死心,又问工作人员,得到的是两个字“没有”。在整个影院,竟没有一张《百鸟朝凤》的海报,唯有无奈叹气中,随便找个东西合了影,懵逼的尴尬。

⇢ 4、票房的“尴尬”。《百鸟朝凤》,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大师吴天明的绝唱之作。如果没有方励老师的“一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错失这部电影。可是,这部电影的票房,自5月6号上映以来,一直处于高口碑低排片的尴尬局面,7天累计票房仅三百多万,日排片量从2%下降到1%左右。

5月12号,方励老师的“一跪”让电影票房飙升了千万,莫非此类的电影若想脱颖而出,唯有“男儿不惜膝下有黄金”?莫名中,有几分伤感,很悲哀。

⇢ 5、中华文化的“尴尬”。一个时代的进步,另一个时代在消逝。我们这个时代,有多少人懂得“匠心”二字?现如今,我们提倡遵循传统文化,可当我们真的去寻找了,却找不回来了。曾经,我们如此冷酷无情的抛弃它;现如今,你苦思冥想却无计可施!即便“古建队”造了出来,浮夸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中华文化?

《百鸟朝凤》,不失为一部好电影。一部让我在平淡中默默震撼,而又无处可悲叹的电影。

这么多年里,我看了数不清的电影,竟从没遇到过一部电影是如此的。我曾经看《速度与激情7》哭的断气,连着去影院刷了很多次;曾看《霍比特人》惊讶于它的视觉效果;也曾看《疯狂的动物城》艳羡从未曾有过的乌托邦。

但是,这么多年了。我第一次看电影,是这样看完的。整场电影,观影的人不多,40左右。100多分钟里,大家只是静静的看,默默的哭泣。直到电影结束,没有一个人离开,每个人都静静的坐着,看着荧幕上匀速而出的谢幕文字,整个影院异常的安静。直到影片谢幕文字的定格,音乐的消退,影厅的灯光亮起,观众才慢慢起身相继离开。

如果,吴天明老师知晓,也会有稍许的安慰。平淡的传统中国式文艺电影,在“尴尬”的大环境下,多多少少征服了观众的心。

导演:吴天明

《百鸟朝凤》,称得上一部老电影。2012年就拍摄了,13年9月25日获得金鸡奖。这部电影,一直拖到2016年5月6号才上映。然而,其导演吴天明却在2014年3月4日去世了。这位电影大师,生前在世都未能如愿看着电影上映,如此在中国电影界举足轻重的“电影艺术大师”该有多么惋惜和悲凉?

为什么整整拖了三年,才上映?两个字,没钱!

一不是商业电影,没有大量可以植入的广告;

二不是都市电影,以农村题材为主;

三不是“哗众取宠”之类,平淡的文艺电影;

四不是主流文化,这个时代谁还听唢呐;

五不是大演员大制作,老戏骨无名演员?

即便上映《百鸟朝凤》,也未大肆宣传。本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奈何这个时代苦苦熬匠艺已经不起作用了。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在悄无声息中默默上映。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陕北黄土高原,两代人对唢呐的匠心。在陕北高原,除了秦腔,还有着唢呐的千古绝唱。在无双镇,有一位固执的老师傅,他收徒弟只收灵光之人。他是方圆十百里,出了名的唢呐匠,更是“百鸟朝凤”的唯一传人,焦三爷,焦家班班主。

在黄土高原,无人不知“焦三爷”,无人不为焦三爷的技艺拍手叫好,无人不是慕名而来求爷爷告奶奶拜师学艺,无人不为有生之年能听的一曲“百鸟朝凤”而大为喜极而泣。在无双镇,唢呐不仅是一种流传千古的民间艺术,更是意味着对远行故者的人生评价。人这一辈子,道德平庸者只能吹两台、中等四台、上等百台、德高望重者才受得起“百鸟朝凤”。焦三爷的百鸟朝凤,那是一个空想绝唱,必坐在太师椅上,享受孝子贤孙的跪拜。

焦三爷辉煌的时代,人们常说,此生若能听“百鸟朝凤”,也倒是颇为值得了。

⇢焦三爷的匠心,用心良苦,必死“尴尬”的坚守!

焦三爷,是颇为顽固的老古董,独具匠心。何为匠心?能工、巧心,多指为学艺术上的构思。这个时代,能称得上“匠心”的人少之又少。“文不按古,匠心独妙”,焦三爷可谓是“技不压身,匠心独妙”。

焦三爷,匠心有五。一是唢呐技艺的精湛;二是收徒的严苛,必选灵光之人,这灵光既有天赋也有心性;三是对唢呐的珍重,唢呐匠“唢呐离口不离手;四是对唢呐艺术的坚守,“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五是对唢呐德行的坚守,德高望重者才能吹“百鸟朝凤”。

焦三爷,生在了最为尴尬的时代。90年代,极具渴望在发展中破尘而出的社会,面临着金钱与西方所谓文明的压力,面临着技艺人的流失和普罗大众的无情抛弃。时代变了,年轻人普遍都认为吹唢呐很丢脸、没前途;在乡村中的人渴望着去城市里掘金;人们一面在追寻着稀奇的洋玩意,抛却了流传千古的“传统艺术”;人们把一切都不当回事,潜移默化中丧失了一个又一个民间艺术。

包括我们现在的时代,依旧是对于传统的民间艺术是如此的“尴尬”。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博大而精深。可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呢,有多少真正懂得传统的中华文明。我们面临着大写的尴尬,想了解而无处了解,只看见一个又一个民间艺术随着“传承老人”的离世而消亡。很悲哀,什么时候传承成了“空想绝唱”?什么时候,想了解而无处可寻?我们,一边呼吁着去尊重艺术、感慨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另一边却无法从内心深处共鸣?寻寻觅觅之间,唯有大写的尴尬,感慨现如今之所谓“大环境”。

《百鸟朝凤》这部电影,表面上是两代人对唢呐技艺的坚守,实则是对中华文明的坚守,是对各种消亡或濒临的民间艺术的坚守。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什么时候能真正懂得“艺术”二字。在物质需求丰腴的今天,我们除了金钱和权利,我们除了浮华和追风,更应该有的是对“艺术”二字的坚守。

这世上,不是仅仅只有“赚钱”二字。电影更是如此,一味的大制作大导演名演员,看过只是满屏吐槽之态势。我们这个时代的,好东西太多了,又恰恰太少了。唯有“尴尬”二字足矣评价。

⇢ 游天鸣的匠心,垂死挣扎,未知之路?

游天鸣,焦三爷的传承之人,更是生活在这个“尴尬”的大环境背景下。为了圆父亲之梦,而被逼着拜师焦三爷。焦三爷,一如既往的考验,游天鸣无天赋,屡屡失败。仅凭着为父亲而流的眼泪,,焦三爷感动抱着试试的心态收其为徒。

尊师重道、勤学苦练、心性沉稳,是游天鸣的匠心。他未能如师弟蓝玉,天赋异禀,却勤学苦练,最终赢得了焦三爷的真传学吹“百鸟朝凤”,更是接任焦三爷之位,创建游家班。

然,那个年代的中国已经史无前例的被改变着,人们在物欲面前被冲昏了头脑:乡村里的年轻人,着急着去大城市掘金,成了第一批的“出乡人”。游天鸣,接了班,没怎么将其发扬光大,这个班子却散了。唢呐师傅,越来越不受尊重,更多人只是做做样子;西洋乐队成了新鲜玩意,人们痴迷于女歌手的性感迷你超短裙,压根听的就不是音乐;有门技艺是耻辱,会唢呐、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是没出息的潜台词;过度的追求所谓“流行”,抛却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甚者更是以传统文化为耻,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的代名词。

游天鸣,尊了师父的遗愿,去城市里寻找着师兄弟。本想重组游家班,为申遗做准备,结果呢一师兄的手指头断了,再也吹不了唢呐了。临走前,在街头碰到的唢呐艺人,泪眼盈眶,莫非这门技艺只是“乞丐之态”了。影片的结尾很悲凉,一种对现实的无奈,只能用“尴尬”二字来形容,好不容易有人重视了,结果“游家班”不复存在了!

2

整个影片的高潮,是焦三爷吹“百鸟朝凤”。

那场面、那声音如雷贯耳,实则为一个震撼。太师椅上,年事已高的焦三爷替徒弟吹奏,哀鸣婉转、余音绕梁、鸟鸣声脆、语调有磅礴之态势山林之悠扬、场面之震撼。听此曲,犹如看见百鸟朝凤之态势,场面之浩瀚磅礴。

吹此曲,颇耗体力,年事已高而有带病上阵的焦三爷,哪受得住?最终,血溅唢呐,蹒跚而倒地,垂死挣扎告知游天鸣“一定要吹完百鸟朝凤”。天鸣,临危受命,唢呐在手,满是哽咽,悲愤坚守。看到此刻,影院中的人,满是默默哽咽之声,生怕惊扰了百鸟,生怕有半点惊扰了正在吹“百鸟朝凤”的天鸣,生怕惊扰了还有着一口气的焦三爷。

那一刻,我们对《百鸟朝凤》,犹如山林中的百鸟,敬重而景仰着唢呐之登封造极之曲“百鸟朝凤”。

⇢ 从《百鸟朝凤》谈尴尬的中华文明?

在本文中,笔者已经多次提到“尴尬”二字。没错,我们生活的时代是极其尴尬的,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也是极为尴尬的。

打从90年代开始,我们在各方面向现代文明城市靠拢,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传统”丢失。2000年-2005年,此种现象越为严峻;现如今,很多传统民间技艺开始被重视了,却发现寻找之路颇为艰辛。

在任何时候,无论这个时代如何进步与发展,无论我们面临着什么科技和外来文明的冲击?流传千古的民间艺术,应该得已留存和传承。

我们在国际地位上强调中华民族的上下五千年,大言不辞的谈着我们古往今来的文化,可是这些文化却仍是满目疮痍的态势。

在民间,一个民间艺人的老去,就代表着把这一身技艺都带入了尘土。后人想学,无处可学。很悲哀,很尴尬。

人类文明,无论是什么时候,即便是再高的科学技术,人的创造力都不能为之所替代。前段时间阿尔狗战胜了李世石,人人过度的称未来的人工智能不可想象。我们人类,在任何时候潜移默化中创造出来的艺术,是无法杜撰的。这才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也是人类文明的智慧所在。

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时代在进步,传统的文化精髓也在不断传承中发扬。每一种民间艺术,都应该被尊重和传承。传统的古代十大乐器琵琶、二胡、编钟、萧、笛、瑟、琴、埙、笙和鼓,少数民族的各种乐器,甚至乡村音乐唢呐,都应该被留存而得以推广到国际乐坛。传统的民间艺人,应该有着技艺的传承之人,而不是“尴尬”的离世。

我们尊重传统文化,不是“古建队”,用现在的技术打造着一条条古街,让大众去浮夸的游走看看,称为“感受历史”。历史不是重建的,文化不是重建的,所有的一切唯有在传承中发扬光大。而我们现在的尊重,充斥着太多商业的气息,我们发现所谓的古镇、古村充斥着所谓吃吃喝喝的观光客,又有多少人会去寻觅古老的民间技艺?又有多少人,真正感慨于古老的中华文明?

其实,我挺想学书法的,锻炼心性;也挺想学古琴,今生寻一名知音。而现在,我唯有写写文,借《百鸟朝凤》,谈尴尬的中华文明之现状。希望有那么一天,我们追随着时代的脚步,也留存着传统的文明。

——

谨以此文送给每个坚守与喜欢中华文明的你和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511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495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595评论 0 2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58评论 0 1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15评论 3 2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72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12评论 2 29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37评论 0 1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17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28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16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73评论 2 2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53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2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0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2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58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