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绍了基金的几种分类方法和常见的基金品种,简单回顾一下:
基金是基金公司用投资人的钱,投资各种产品的一种投资工具。基金公司就好比一个买菜的大妈,提着篮子去买各种食物,为了做出一道好吃的菜买不同的菜,于是篮子的名称就不同,这就是基金种类的不同。
常见的4种基金分类和平均年化收益如下:
1)货币基金(2-4%年化收益)
2)债券基金(5-7%年化收益)
3)混合基金(10-20%年化收益)
4)股票基金(10-20%年化收益)
那么,在投资中我们最基本、最核心的诉求是什么呢?当然是风险和利润。
投资的本质就是用风险去换收益,如果是操着卖白粉的心去赚卖白菜的钱,大家自然都不愿意。现在我们来看看货币基金、债券基金、以及股票基金这最常见的三种基金的投资对象。
简而言之,货币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帮我们把钱投向货币市场来赚钱;债券基金就是基金经理帮我们把80%以上的资金投向债券市场;股票就是基金经理帮我们把80%的钱投向股票市场。
投资对象的不同,就决定了风险大小的不同,当然也意味着收益的不同。金融里有句话,叫风险和利润一致,也就是盈亏同源,所谓的没有风险就没有利润。比如股票基金的风险就比债券型基金的风险大,因为前者投资的对象主要是股票,后者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债券,股票本身的风险就远大于债券,当然收益也是远大于债券。那这三种最常见的基金风险和收益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货币基金是风险极低的,比如余额宝、广发钱袋子都是货币基金,历史上货币基金亏损的天数加起来只有十几天,长期下来发生亏损的概率为0,加上基金有严格全面的监管以及第三方托管银行,它的整体风险度和把钱存银行是在一个水平上的。大多数比较好的货币基金的年化收益在2%-4%之间,是不是觉得有点低?但是银行活期年化只有0.3%左右,货币基金已经是它10倍的收益了,即使银行定期也只有2%而已,货基也是它1.5倍了,现在看是不是很划算呢?
其实大家熟悉的余额宝的成绩在货币基金里只能算中等偏上的,并不是最好的,比余额宝成绩好的还有不少,只是没有余额宝这么出名,毕竟有马云爸爸、支付宝背书。
债券型基金的风险比货币型基金要稍大一些,但整体上风险也算是很低的水平,年化收益在5%-7%,比起货币基金,它基本可以持平或者跑赢通货膨胀了,非常适合投资风格比较保守的投资者,稳中求进。
股票基金是风险最大的,收益也是最大的,因为股票波动很大,风险和收益都来自这些波动,主动型股票基金的收益可以达到20%-40%甚至更高,当然风险也很大,只适合投资风格比较激进的投资者。对于大多数小白来说并不适合,相比之下更适合被动型的指数基金。
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三者中,按风险大小,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同样的三者的收益大小也是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混合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在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中间,比较灵活。
这些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和收益特征明显,非常符合不同人群的风险偏好,我们在投资上最大的差异就在每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不一样,这就决定了投资风格有所不同,有些趋向保守,有些趋向激进。
实际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风险的偏好也不尽相同。比如我的前同事小伟,32岁,公司中层骨干,收入不错,在基金投资风格上就比较激进一点,因为这个年龄段他比较需要钱,买车、买房还要娶个媳妇儿,都需要钱,父母年纪也大了,需要有一定的积蓄储备。而邻居娜娜的妈妈则相反,还有几年退休,虽然跟潮流也在做基金理财,但是风格就明显偏保守,家里房贷、车贷早就没有了,只有一个女儿,没有额外的经济负担,收入稳定,投资风格趋于保守,以守富、跑赢通胀为主。娜娜妈妈和小伟的理财诉求的不同,对风险的偏好也不一样,但是基金都满足了这些诉求,而且可以做的很贴合。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状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的理财诉求也不尽相同,而各式各样的基金投资满足了这些诉求,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我们甚至可以做到更好。
你是否还记得这张“家庭资产象限图”?
这张图主要告诉了我们幸福的家庭资产配置是怎样的,每一部分钱的作用在哪里,这是思路。而基金投资则提供了解决问题、实现目的路径和工具,基金投资能够充分满足我们对投资的不同诉求。同时,基金投资这种方式比个人去自己投资股票要好得多,我们相当于是请比我们更聪明、更专业的基金经理来帮我们完成各式各样产品的投资,我们自己并不需要去学习大量的知识,我们只需要明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资产配置,并选择出合适的基金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基金投资适合大多数人。
基金是最全面的投资理财工具,你可以不懂股票,不懂期货、外汇等等,但是做好基金投资,一样可以实现你的财务目标甚至创造出财务自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