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方法是好方法?【读书第三十四天】书读百遍其义自见——22天读书计划

什么样的方法是好方法?【读书第三十四天】

 

看着《朗读手册》书中的成功事例,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怀疑。我不知道这样的事例是特例,还是普遍适用的。


推广阅读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仅仅间断进行的方式,可能效果没那么明显。虽然已经要到期末考试时间了,但是这周每个晚自习我还是抽出了固定的十分钟时间给学生讲故事,从简单的诗歌到《格林童话》中的故事,孩子们在听的时候是很安静的,一部分孩子听得很认真,一部分孩子听完没什么反应,但其实我是很享受这个朗读的过程的。


如果不考虑孩子的成绩,就是这样给孩子朗读一节课我也是愿意的,因为朗读不仅是对孩子有益处,对于朗读者,也是新看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吸引力真得非常大。


说到最后也没有说出什么样的方法是好方法,但是抛开外在的压力,能让我感到快乐的方式,就一直坚持下去吧。读书,专注地读书,并朗读给学生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的选择分子式【读书第三十三天】


今天是这个星期以来读书最放松的一次了。没有强加的任务、没有焦虑的思考,只是轻松、简单地阅读、再阅读。


施拉姆设计出一个公式,叫选择分子式,将它运用到阅读上,也是非常准确的。


一个人读书的频率,取决于分子人们希望从阅读中获得的收益除以获得收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或努力。


仅仅是单纯地阅读这一行为,其实就能给我带来莫大的愉悦感,也是我最容易专注的时候。所以摈弃一定要在阅读中获得什么成就的想法,反而让我的阅读进行得更快、更有效率了。


今天看见牛牛在群里发的信息,反思了一下,虽然每天都在看书,但是如果没有输出的话,还是不够的。


所以,除了要看书外,每天至少100字的输出一定要执行。


走得慢没关系,只要走的是正确的路,一直走下去就会到达目的地。



阅读浸润的不仅是大脑更是灵魂【读书第二十九天】

 

20180113《朗读手册》第八遍

 

“写作和说话都是一种模仿的经验。”


我们会将听到的说出来,并将看到的写出来。耳朵听到的会变成我们口中说出的。写作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看到足够多的复杂的复合句或简单有力的句子,就不能写出好的句子,从哪里可以看到那些好句子呢?答案是阅读——一遍一遍又一遍地看到这些好东西。


大脑中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数量比为30:1。换句话说,一个单词(或一句话)通过视觉感受器保留在记忆库中的可能性,是通过听觉记住这个单词的30倍。


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除了自己写作,更多的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好的书籍。


无意中看见了林肯说的一句话“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再想到《朗读手册》中有关于林肯的例子,他的继母通过书籍带领林肯走向了阅读之路。

 

阅读之路很长,可以走得慢,但千万不能停下,更不能后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了很多的书,却吸引不了孩子看书【读书第二十八天】

 

20180112《朗读手册》第八遍 89页

 

今天和一个家长聊天,说到孩子最近比较叛逆,什么事都想和他对着看。作业也写得很马虎。她说到因为最近她比较关注大儿子,对于小儿子的关注就少了一些,所以小儿子也有点意见。平常周末在家就是两个孩子在家看电视。


她知道看电视不好,但是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问她家里有书吗?她很肯定地说有,还不少,周围很多人把孩子不看的绘本都送给了她,她自己也买了一些书在家里,但是孩子不看。


我就问她有没有读故事给孩子听,她说没有,只是让孩子自己读。但孩子不喜欢读。


我建议她尝试读故事给孩子听,如果时间很紧,至少在睡前为孩子读15分钟。家长被我说动了,准备尝试一下,期待成功。


从这件事上,我想到《朗读手册》的价值。


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阅读很重要,但怎样让孩子喜欢阅读却不知道,可能只是买了一些网站上推荐的图书,然后把书给孩子,就要求孩子看。如果孩子对于读书还没有概念,没有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他是很难会主动去阅读的。


但是,很多父母并不知道要用朗读来引导孩子爱上阅读,最后的结果是费了力,却没有收获。


《朗读手册》提供了明确地指导,让父母能很容易地引发孩子阅读的兴趣。


说了这个例子,再想将一个正面的例子。之前带的班有一个小女孩思维特别活跃,思考也比同年级的孩子要高深。我很好奇她是怎样做到的。就和她聊天。从聊天中发现,首先她们家有好的阅读环境,在她出生时,她们家就有大量的图书,用她夸张的说法就是:“起码有一千本。”第二个是她妈妈在小时候会读故事给她听。仅仅做了这两件事,就让这位孩子爱上了阅读,在三年级时思维就远高于同龄人了。

 

忍不住再次呼吁——为孩子大声朗读吧,这会是你送他最好的礼物。

——————————————————————


为什么小孩喜欢听故事胜过看故事【读书第二十七天】

 

20180111《朗读手册》第八遍78页。

 

有时候,家长会和我反映孩子喜欢听她念故事,不喜欢自己看故事。以前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是在看了朗读手册后,我知道是为什么了。

 

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孩子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之间是有差异的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听力在八年级时会达到相同的程度,在这之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因此,孩子能够听懂并理解无法直接看懂的复杂、有趣的故事。这也是上天送给孩子的最好礼物之一。

 

所以,在孩子初二以前,经常大声为他们朗读故事,不仅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还可以将程度较高的词灌输到他们的耳朵里,最终他们会记住这些词,进而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

U�驔


做一个笨人【读书第二十六天】

20180110《朗读手册》第八遍69页。

静下心来,认真做好一件事。刚开始加入读书营,听了猫叔的分享后,像打了鸡血,恨不得马上就做出成果,可是,自身的积累还不够,却想摘挂在天上的果实,那必须是不会成功的,因为这样的心态,这段时间我特别的焦虑,反而没有认真做好一件事。


写完第一轮分享稿请小组成员点评后,我突然静了一下,发现这段时间我并没真得沉下心读书,所以写出来的内容并不合格。在这一刻,我下了个决定,把自己制定的目标都抛开,现在只做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把《朗读手册》读完十遍。


这两天每天花费半个小时看书,但这半个小时,是沉下心看的,虽然速度很慢,但是感悟反而多了起来。


做一个笨人,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件事,收获反而多了起来。


1.背景知识


第一次看这个概念时,只是看过一遍,并没有深刻的感受。后面几遍读时,也只是知道参观博物馆、旅行可以帮助孩子获取背景知识,家境贫困的孩子没有太多机会旅游时,可以父母朗读给孩子听,或者自己读书。


但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让我切身体会到旅行对于背景知识的增加有多么重要。班上一位学生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原因是要去日本旅游。我很爽快地批了假。学生的妈妈每天会在朋友圈发在日本旅游的图片,今天她发了一篇孩子写的短文,让我突然就对“背景知识”有了深刻地感受。


我生活的地方很少下雪,生活在这里的孩子很少能看见雪,于是在学《12.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其实孩子并不能切身感受到下雪的快乐,但是那位去日本旅游的学生,他看了雪山、堆了雪人、泡了温泉,他对下雪时的感受就会比其他孩子要深刻,从他写的短文里,能感受到他的快乐。


图片发自简书App



2.差异从出生就已经开始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条已经深入人心的概念。


但怎样才算是不输在起跑线呢?是周末不停地给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吗?


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孩子间的差异其实从出生就开始了。


研究人员将42个正常家庭按社会与经济水平的不同分为3组,福利家庭、工薪家庭、专业人员家庭。从孩子7个月开始一个月拜访家庭一次,每次1小时,持续两年半。通过1300小时的拜访,研究人员总共累积了2300万字节的信息数据库。研究人员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发现了42个家庭间“有意义的差异”。如果将三组孩子每天听到的词累积4年,那么,到4岁的时候,专业人员家庭的孩子会听到4500万词,工薪家庭的孩子会听到2600万词,福利家庭的孩子只听到1300万词。这三组孩子同一天上幼儿园,那时他们之间词汇量的差距已高达3200万。当这些孩子长到3岁时,专业人员家庭孩子的词汇量已经达到1100个,而福利家庭孩子词汇量只有525个。研究结束时,他们的智商分别是117和79。


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并不是房间里的玩具,而是他们头脑中的词汇量。


所以与其让孩子参加各种昂贵的培训班,不如每天晚上为孩子朗读30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穷为什么会限制你的想象力【读书第二十五天】

20180105《朗读手册》第八遍39页。


去年有个段子很火,叫做“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很多网友在微博上吐槽,有人说小时候看见有钱人开敞篷的跑车总会担心一个问题,上班的时候下雨怎么办呀?长大后才发现有钱人根本不用上班,人家车库不止一辆车。


虽然是吐槽,但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我也有疑惑,为什么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看了《朗读手册》后,书中有关理论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当一个孩子没有任何看书的经验时,他不可能对书有任何概念,也不会了解书本可以带来的趣味;也就是说毫无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无法吸引孩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为什么贫穷会限制我们的想象力,因为我们对于富裕的生活毫无体验,对于没有经验或概念的东西,我们确实无法想象。


那怎么办呢?贫穷不仅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还限制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论是学习还是理财,富人和穷人的思维都是不同的。难道就没有办法跨越贫富的鸿沟吗?难道贫穷人家的孩子就只能一直贫穷、一直落后吗?


不,这里有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方法,对于低收入家庭也许不易,但绝不是不可能,这个方法就是“为孩子们朗读。”


1998年美国教育研究与促进办公室针对美国22000名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进入幼儿园时贫困学生占据了成绩最差的¼学生中的52%,但也在成绩最好的学生中占了6%——都与美国最富有的孩子所占比例相似。在每年获得高等学位的学生中,9%来自贫困家庭。


这些数据表明,如果家长的指导得当,孩子取得较好的成绩或者达到平均水平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贫穷只是限制你的想象力时,请你作出努力,不要让贫穷限制你孩子的发展。开始大声为孩子朗读吧。

————————————————————————————————————————

不懂的时候先去做【读书第二十一天】

20180105《朗读手册》第七遍

对于猫叔说的把一本书重复读十遍,虽然知道道理是对的,但是并不知道读十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去实践仅靠想象是想不出来的。


想到最近在b站听到的一个音频,标题上写着3D环绕(耳机控福利),当时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没有带耳机听,感觉就是一段很普通的音乐,但是戴上耳机再听,效果完全不一样,真得感到了声音好像就在四周,环绕着我。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只有实践体验才能感受到的一种经历。


这件事之后,我就发现,如果知道一个道理是对的,却不知道对在哪里,那么先去实践一番就会知道了。


不懂的时候先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为什么要阅读?【读书第二十天】

20180104《朗读手册》第六遍 252页

1.你喜欢阅读吗

你因为什么而阅读呢?再次看朗读手册,我脑海中浮现了这个问题。


近段时间,我阅读书籍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沟通能力,理财能力,写作能力。但是在休闲时间,我更喜欢看的还是小说。在碎片时间里,我更倾向于拿出手机看一章小说。


看小说算阅读吗?如果算,那中国其实有很多人也算是喜欢阅读的吧。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感到小说,尤其是网络小说就像电视剧一样,看后并没有太多的收获,只是消耗时间和注意力的一种工具。


那在朗读手册中,强调的鼓励阅读,什么书籍都可以,这样的想法是不是有点绝对了呢?

2.怎样吸引人阅读

为什么网络小说更吸引人看下去呢?为什么专业书籍更难吸引人阅读呢?怎样把艰涩的道理说的简单吸引人呢?


在听得到专栏时,会感觉专栏的老师把复杂的道理用很简单、很吸引人的方式说出来,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听了这么多栏目,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呢?我应该在哪方面进行学习和实践呢?

3.我有什么优势

仔细思考自己的各项能力,我的什么能力可以在人群在占到前20%呢?看小说的能力吗?做手账的能力吗?收集文具的能力吗?教书的能力吗?似乎都算不了,甚至连50%可能都达不到,那我的优势是什么呢?我要发展自己哪方面的能力呢?


疑问很多,不知什么时候能解决这些问题。自勉吧。

————————————————————————


慢慢养成阅读习惯【读书第十九天】

20180103《朗读手册》第六遍131页

1.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

晚上坐在电脑前,开始思考今天的收获。突然意识到,现在的我已经开始习惯在休息时间拿出一本书看。


重复读一本书,不仅能把这本书读透,间接地也培养了阅读的习惯。


要继续阅读,让阅读变成像吃饭喝水那样自然的事情。

2.没有思路怎么办

看到第六遍时,还是没有具体的思路该如何完成分享稿。于是开始看其他人写的读书反思和笔记,果然发现一些不同的思路。


有的阅读者已经为人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读书,看到的内容是不一样的。

3.该干嘛干嘛

总是想着怎么办,写不出来东西,只能让自己更焦虑。相反,认真规划自己的时间,把每天需要完成的事写出来,一件一件去完成就好。


把焦虑放一遍,慢慢就会消失了。

——————————————————————————————


你看朗读者吗?【读书第十八天】

20180102《朗读手册》第五遍

搜朗读手册的书评,突然看见了写朗读者的文章,点进去看后,开始回忆我之前听朗读者时的感受。


不论年龄多大,当我倾听电视里朗读的声音时,我的心不自觉地就静了下来。这是朗读的一个作用——使人平静。


其实朗读手册的核心思想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大声为孩子读书。


那作者为什么要花费一本书的内容来说这一句话呢?因为生活中很多简单的真理,因为太过简单,我们总是忽视,视而不见。


书中列举了科学研究的数据和图片,写了个人经历和案例,使调查报告变得生动、可信。


没有看这本书之前,我只是知道朗读很重要,但并不知道究竟有多重要,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确切地了解了朗读的重要。让我不自觉地就想去为孩子们朗读。因为我知道,这件事是正确的,而正确的事,只要坚持做,时间就会给予回报。


我真心地希望多年以后,当孩子们回顾自己的小学时光时,能感谢遇到了一位会讲故事给他们听的老师,将他们带入阅读大门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书籍做朋友【读书第十七天】

20180101《朗读手册》第四遍

1.和书籍做朋友


《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在他的网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和书籍做朋友,而不是做敌人。”


为什么他会提出这样一个目标呢?难道会有人将书籍当作敌人的吗?


还真有这样的事情。不信你回想一下你的求学经历。如果你不擅长数学,那么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从学校毕业,终于不用再考数学时,你一定把数学书丢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去看一眼。之后的工作若是与数学没有关系,那么你也不想去碰它。因为学习数学的经历让你感到痛苦,所以当没有外力要求你学习时,你就会把让你痛苦的事情抛的远远的。

对于阅读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孩子在阅读的旅途中,始终感受到的是痛苦,那么在他离开学校后,不用再阅读时,他一定会把阅读当作敌人,有多远离多远。

2.记录自己的读书情况

回顾2017年我到底读了几本书时,我才蓦然惊觉,虽然我在2017年开始读书了,但是读的数量远远少于我以为的。整个2017年,我只完整地读完了7本书,大部分的书都只读了一部分,没有读完。这不禁让我汗颜。


想到网络上的一句话:”大部分人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只有数据和成果会告诉你,你到底够不够努力。


听了李笑来老师的年初分享——我的2017。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上面那句话,笑来老师已经是一位非常成功的人士了,可是他能做到结膜炎眼睛都睁不开的时候,跑到深圳做演讲。这对他来说可能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了,可是我扪心自问,如果我发生了这样的情况,我会履行承诺,还是直接失约呢?


在生活中,太善于给自己找借口,太容易原谅自己了。

3.做最重要的事

这三天我除了看书,还会看与手账有关的视频,还会想周前课怎么办。时间被许许多多的事情瓜分了,最重要的事情没有给予最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自然就不好。


排除干扰物。我思考为什么在寝室我的效率要高一些,在家里效率就低一些。因为有太多的事情干扰了我的注意力,让我不自觉地就走神了,偏离了主目标。在开始工作时,把会影响我的事情和东西都放远一点。



2018年做极致践行者【读书第十六天】

20171231《朗读手册》第三遍212页

1.复盘2017


成就:

1.主动加入剽悍行动营。

2.立志减肥并在四个月内减肥18斤。

3.带新班考试成绩排第二。

4.加入新江湖二班。

5.主动申请加入读书营内测,并成功通过。

6.花钱购买效率工具。

7.在全校语文老师面前进行了一次分享。

8.看书、写作、反思。

9.坚持跑步18周。

10.在得到听书能听到2倍数。

11.开始学习理财。


反思:

1.书读得还不够多。

2.做事没有坚持。

3.没有将从书中看见的好方法运用到实践中。

4.不够珍惜时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无意义的事情上。

5.减肥成功后就没有持续控制体重了。

6.对健身和看书写字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7.下半学期孩子们比较浮躁,没有让他们的心静下来。

8.自己也有些浮躁,有些得意于之前的成就,

9.没有认清什么是最重要的事,忙于做紧急的事。

2.计划2018年

1月份最重要的事情:

1.完成《朗读手册》分享稿。

2.看完《小狗钱钱2》,开始理财。

3.上完周前课。

4.跑步60公里。


最重要的事:

1.记录自己每天成就的5件事。(自信)

2.每天阅读半小时。(输入)

3.每天输出100字。(输出)

3.做一个极致践行者

在2017年最后一天,心情前所未有地焦虑,所以没有做成计划的事情。晚上坐在电脑前打出2017的复盘和2018年的计划时,心突然变得很安定。


想得太多还不论先埋头做5分钟。不期待完美,在践行中让事情变得更完善。


——————————————————————————————————


搜集素材【读书第十五天】

20171230《朗读手册》第三遍171页

1.搜集素材

第三遍看书时,发现书中的一些例子可以保存下来作为素材,在分享的时候可以用到,让自己的结论更有可信度。

2.静下心神

看到现在心思有些浮动,重复的做一件事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枯躁,总想着看其他的书籍。

3.即刻行动

总想着给孩子朗读却不付诸实践,那就像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永远没有兑现的时候。

��産�58�J


给事情赋予意义?【读书第十四天】

20171228《朗读手册》第二遍252页

1.给事情赋予意义

《朗读手册》看完了第二遍,一些第一遍没有注意的细节现在注意到了。通过这次阅读,我再次坚定了要把朗读进行下去的信念。


比起在漆黑的道路中跌跌撞撞,能有一束光会让道路进行得更顺利。

2.阅读的收获是长期的

之前带过的孩子中个,喜欢阅读的,在升到高年级后,成绩明显地上升了。


这证明阅读是一个积累渐进的过程。

3.做自己能做且喜欢的事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会感到不舒服。做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会感到难受。做自己喜欢且能做到的事情,会更有动力去做。


多想想自己能做什么,提升自己的信心。


进度落后怎么办?【读书第十三天】

20171228《朗读手册》第二遍195页

1.规划时间

听了猫叔的讲座,我计算了我的时间值多少钱后,目前我给自己的时间估值是2元一分钟,特意将时间的计量单位调小,这样对于时间的感知会更清楚。


现在看书的效率还是比较慢的,所以要空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保证每天有两个小时的看书时间。


上班时间:早上6:30-7:15可以看45分钟,晚上8:30-9:45看75分钟。(合计2小时120分钟。)


节假日:早上6:30-8:00,9:30-11:00,下午3:30-6:00,晚上8:00-10:00。(合计7个半小时,450分钟。)


2.朗读书籍和默读书籍


并不是所以的书籍适合朗读,在朗读给孩子听时,要先读一遍,剔除那些只适合默读不适合朗读的书籍。

3.好的故事重复听


对于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重复读一个故事对于孩子的帮助会更大,这样会让他更容易地记住书中的内容,学到更多的词汇。


不仅小孩是这样,成人也一样,对于好的东西,要想吸收,必须反复地听,听到想吐为止。


因为读书进度慢,还没到瓶颈期就开始焦虑了,其实在焦虑时赶快去看书就好了。这样既不焦虑了,又多看了一遍书。


时间从哪里来?【读书第十二天】

20171227《朗读手册》第二遍  158页

从7点半开始上班到晚上8点半下班,除去洗漱和睡觉时间,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呢?仔细算了下,答案是惊人的,还可以有2个小时!


1.你想要达成的事并不需要花费你那么多的时间

著名的历史学家小阿瑟·史莱辛格在他的自传《20世纪的生活》一书中写道,14岁之前,他已经阅读了598本书。此外,14-19岁,他一共看了482部电影。如果你觉得这听起来很惊人的话,那么我告诉你还有比这更惊人的。完成这些每周只要花费90分钟。

看到这个事例的时候我惊呆了。每周90分钟,相当于每天只需花费12.85分钟,这个时间对于我来说是绰绰有余了,可为什么我的时间比史莱辛格多,做的事情却比他少呢?我的时间去哪了?完全没有印象!


从现在开记录自己的时间,规划自己的时间。


2.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什么

帕特里夏·约瑟夫修女说过:“即使最忙的人也会为他们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挤出时间。”

能把自己读过的书,对自己有帮助的书分享给他人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那么我就应该把业余时间都花在读《朗读手册》,写逐字稿上,在休息时间,不能让其他事情瓜分了注意力和时间。

3.不留退路,勇往直前

总是想着“先试一下”的人可能永远不会成功,只有斩断后路,不留旁路的人才会勇往直前朝着目标冲刺。


不要想我试着写一下分享稿,而是必须写出分享稿,必须进行分享。如果连这点信心都没有,又怎么会有勇气一路向前呢。


书读多了,就发现大道相通。【读书第十一天】

20171226《朗读手册》第二遍  98页

1.紧跟趋势

猫叔讲到创建剽悍晨读公众号时,我突然就想到了《朗读手册》有关有声书的研究。美国在2010年是,CD有声书的销量下跌了11%,但是数字有声书的下载量猛增了38.8%。这证明现在已经是数字有声书的天下了。

猫叔创建的剽悍晨读跟随了这一趋势,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所以成功了。

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如果想成功,要学会紧跟趋势(借势)。

2.想到就去做

书中有很多方法我认为很好,但如果仅仅是觉得好而不去做,那么这些方法其实对我是没有用的。在实践这些方法时,我发现有些方法其实并不合适,那我就可以在实际运用中去改善,变成更适合的方法。

想到就去做,没有完美的想法,只有不断完善的行为。

3.积极利他

教是最好的学,从猫叔今天的分享中,我切身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不论看书还是学习,思想不断,结果就会不同。





凡事讲究一个“度”【读书第十天】

20171225《朗读手册》第二遍86页

1.电子书和高科技产品只是工具

不论再先进的设备,再厉害的高科技,如果使用的人本身没有能力,就不能把设备的作业发挥出来。

就像iPad提供了乐器模拟器,没有学过钢琴的人只能在上面胡乱地弹一下,而懂钢琴的人才能在软件上演奏出好听的音乐。

同样的在线学习以及电子书对于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帮助学习的工具,对于热爱学习的人来说,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他更快地学习、进步。对于不爱学习的人来说,给他再多的资源,他也只会用来玩乐。

不要把自身的成长依托在外物上,只有自己内心成长了,才能借助外物,更好地改变自己。

2.看电视要适度

对于电视,既不要视之如猛虎,也不要视之为保姆(为你看住孩子的工具)。

要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每周看电视的时长不应超过10小时,2岁以下的儿童不要看电视。”

卡森太太的故事或许可以给你一些启发。

他要求孩子每个星期要读两本书,并且交一篇读书报告。一个星期内只许看3个电视节目。他的大儿子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小儿子成为了世界知名的脑外科医生。而他们的母亲卡森太太是一位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教育程度的单身妈妈。(213-216)

“在这个故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卡森太太并没有认为电视一无是处而全面禁止,她只是限制孩子们看电视的时间;二是她对孩子有较高的期待。她要求孩子们要有正确的行为举止。”

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给我一个启发,做事要把握好“度”,在学习上既不要为了学习废寝忘食,不吃不睡,也不能太过懒散,不闻不问。

3.世界总是向着更好的方向进步的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得越来越便利,越来越舒适。网络的发展让想学习的人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学习。

但是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信息检索能力,这样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

读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读书第九天】

20171224《朗读手册》第二遍42页。

我们总是说人要多读书,那么读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1.开阔眼界

一年之前,我认为生活充满了各种无可奈何,总有一些不得不做的事。

可自从看了《非暴力沟通》,从书中看到一个真实的事例:

一位母亲在听作者关于非暴力沟通的讲座时,非常气愤地站起来说到:“生活中,有些事你不得不做,不管你是否喜欢。”作者请她举例说明。那位母亲说到:“今天晚上离开这里回家后,我不得不做饭,我讨厌做饭!我早就受够了!但二十年来,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像一条狗。因为这是你不得不做的事情。”

看到这个事例时,我是非常认同这位母亲的观点的,但是看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经过学习,这位母亲从讲座中找到了灵感,研讨班一结束,她就告诉家长,她不想再做饭了。她的家长听了都很高兴,他的大儿子说:“终于可以不在吃饭时听到她发牢骚了。”

有些事情我们认为不得不去做,其实做了后自己痛苦,别人也许更痛苦,所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不再说不得不这几个字。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人生是可以选择的。

如果不看书,我只会像只井底之蛙一样忙碌在自己生活的这一方天地,以为世界就是这样。书本为我打开了视野,让我知道原来世界是那样大,那样精彩,有那么多选择。

2.解决问题

读书除了开阔眼界外,还可以帮助我解决实际的问题。

我一直很苦恼于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能主动阅读。直到我看了《朗读手册》,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大声读书给孩子听。

我将书中的方法运用起来,每天晚自习读十分钟故事或是诗歌给孩子们听,一个月之后,一部分孩子开始在休息时间拿出课外书看了。

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去书中寻求答案吧。

3.改变人生

当你通过读书,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视野,并且将书中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你的人生就已经开始改变了,并且是朝着你最喜欢的方向改变的。


——————————————————————————————————————

孩子看漫画书,是否应该制止?【读书第八天】


12.23《朗读手册》第一遍100%


1.适当地给孩子看漫画书


童年时期爱看漫画的人,长大以后往往会变成阅读能力较强的读者。


在这里,我并不是把漫画书推荐为孩子的固定朗读读物,而是要借此让他们认识漫画书的格式。我们必须教年幼的孩子了解漫画书是如何“工作”的:漫画格的顺序,书中人物在思考还是在说话,以及星星、问号和感叹号的意义。


如果你的孩子在阅读上有困难,那么让他读一读漫画吧。


市面上有些漫画书包含严重的色情和暴力倾向,这样的书就不要让孩子看,选择类似《丁丁历险记》这样经过时间和市场考验的书。


2.准备一个随身笔记本


书中有个非常有趣的例子,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知名的神经生物学家马克斯.考恩受邀给一些国会议员讲解人的大脑结构,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他带领一个人脑的标本。在过安检的时候被拦住了,安保人员问他拿大脑干什么,他幽默地回答到:“我的同事都来自一些繁华的大都市,例如波士顿和纽约。而我来自中西部……我觉得我需要帮助,所以就带了一个备用的大脑。”


虽然这只是个玩笑,但是能真的多一个大脑,确实会给人带来优势。


准备一个随身笔记本,随身纪录要做的事,给大脑留出空间和时间去思考更重要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想到《聪明人用方格记事本》)


3.像谈论吃的一样谈论看过的书籍


我是一个吃货,我能用非常生动、形象地语言描述我吃过的好吃的东西,并将这些东西安利给身边的同事。


但在看书时,我突然想到,我可以像推荐吃的一样推荐我看过的书籍。将书籍中我认为最精彩,最吸引人的地方用语言进行加工,吸引更多的人来看书,这不就巧妙地将吃与看书结合起来了吗。


12.22《朗读手册》第一遍65%

1.强迫孩子读书


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直接强迫孩子看书吧。


你可能会担心强迫孩子看书,会使孩子心生反感,讨厌看书,最后索性不看书了。但真是这样吗?10岁的孩子被强迫刷牙或换内衣裤——他们长大后会停止做这些事吗?不会。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认为强迫孩子看书会扼杀他们对书本的兴趣呢?


可能使用“强迫”会让你感到不舒服,所以把这个词换成“规定”。几乎所有都孩子都按规定去上学,所有大人也都按规定遵守行车限速,但很少有人会因为这些规定而心生厌恶。


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法令你不安,以下两个例子可以给你打上一阵强心剂。


例子1:一位单亲妈妈桑亚.卡森规定她的两个儿子去图书馆办借书证,每星期看两本书。如今她的一个儿子是工程师,另一个儿子成为优秀的小儿脑外科医生。


例子2:流动陆军外科医院的创始人迈克尔.狄贝基博士,也是全球顶尖的心脏外科医生之一,他小的时候就被规定每周要读一本书。


不要求,也就不会有所得。


要如何规定(强迫)孩子阅读,又不因此让孩子失去阅读兴趣呢?



首先,要记住乐趣往往是自己发现的,而非被教会的。(这就需要家长为孩子朗读)








其次,要注意以下各点:








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样,让孩子看见你天天看书,如果你能和孩子同时看书,效果会更好。








对年幼的孩子而言,看着书里的图画、翻页,就可称之为“看书”了。








让孩子自己挑选他们想看的书,即使那些书达不到你的高标准。








设定时间,刚开始时间短一些,等孩子大一点,阅读量增多后,再延长时间。








看报纸、杂志也应该算到阅读时间里。



做好这几点,就放心地规定孩子看书吧。


2.放弃法定假日


李笑来老师说他从十多年前就开始放弃法定假日,这样他的时间比别人就多了很多。


今天看书中说的“暑假倒退期”,我才惊觉,优秀的人和平庸的人在思维上就不在同一层次。很多父母认为暑假就是休假,休假就要休息。这种态度危害巨大,对阅读程度低的孩子尤其不利。要知道优秀的阅读者不会在暑假时停止阅读。所以,学生们之间的阅读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从这一点我突然醒悟,优秀的人在节假日也不会停止努力,本来就平庸的我,如果还在法定节假日休息,那就注定我的人生也会是平庸的,和优秀的人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我决定从这个周末开始,不再过法定节假日。


进度:《朗读手册》第一遍124-141,56%

计划赶不上变化,本应读书第三遍的我,还在第一遍徘徊,这是为什么呢?时间都去哪了?看了今天的内容,我突然顿悟了。




选择分子式




施拉姆为了帮助我们解决阅读频率因人而异的问题,设计出了一个公式,叫作“选择分子式”。在施拉姆的选择分子式中,分子代表我们期待通过某种行为获得的受益。分母代表我们获得收益需要的成本和费力程度。商就是某种行动的频率。因此我们某种行动的频率取决于我们能否获得收益。




现在,把它应用到阅读上。结果见下图。



1.远离干扰因素

每天手机上有太多可以干扰我阅读的因素,为了增加我的阅读频率,我要控制自己使用手机的次数和时间。

2.放宽眼界

不仅读这一本书,还要读与这本书主题相关的其他书籍,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3.勇往直前

总想做到最好,反而被这个念头束缚住了,做事变慢了,效率降低了。脱离对自己的期待,把自己放在和婴儿一样的位置,一切从零学起,不要妄想一次就做到最好。


读书进度:第一遍83-121页。

1.迷茫的时候读虚构作品吧

每次拿起虚构类作品,我就会有种心虚感,认为自己在不务正业。只有拿出一本非虚构书籍,才会感到心安。但是《朗读手册》中的一段话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不再心虚于看虚构小说。

“相比非虚构作品,虚构作品更能促使我们集中精力去寻找意义。因此,它能够调动大脑积极地思考,并提升我们的理解能力。”

2.选择或放弃,这里有好办法。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选择了一本书,但刚拿到手你就感觉没有兴趣,这时,你是应该放弃,读一部分,还是读完呢?

南希·珀尔提供了一种好方法:“如果你现在50岁或者更年轻,那么可以先读一本书前50页;如果你的年龄超过50岁,那么先用100减去你的年龄得出的结果就是你需要提前阅读的页数。简单地说,一个人承受来自一个作家的精神折磨是有限度的。”

遇到一本书,不知该不该保留时就可以参考这个方法了。

3.朗读就是埋下了一粒种子

在书中读到这句话时,我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并且开始切身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晚自习时,我像往常一样读书给孩子听,但我选择的是《朗读手册2》中的故事,这时一个孩子说:“咦,老师,今天不读《小鸟的晨歌》了吗?”当时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当我回到宿舍,看到书中这句话时,突然反应过来,孩子们现在已经开始期待听我朗读了,并且会主动把书拿出来,等待听我读,自己在书中看。这不正是我希望孩子们做到的吗?才短短三周的时间,已经有一半的孩子做到了。

同时我想到今天中午吃饭时,有三个孩子带了书想回寝室看,一个孩子带的是《格林童话》,另外两个孩子带的是《小鸟的晨歌》,这证明孩子开始有阅读的意识了呀!可惜当时的我竟然没有想到这点,反而是让孩子们把书放回了教室。如果我提前读到这里,说不定我的处理方式就不一样了。

不过从这两件事中,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朗读就是为孩子埋下了一颗阅读的种子,有的种子发芽的早,有的孩子可能要等待一段漫长的时间才会发芽开花。


171217《朗读手册》,第1遍79-82页,4页,用时20分钟。

怎样改善写作和拼写能力?








唯有阅读,阅读,再阅读!积累词汇,学习拼写的最好方法不是从字典里查阅。学习词义和拼写就像老师记学生名字或家长记邻居的名字一样,都必须一次次地看见他们,然后将面孔和名字建立起联系。








几乎每个人学习拼写都是通过视觉记忆,而不是拼写规则。








写作成绩最好的学生,不是那些每天写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时就将阅读当作消遣,家中有很多读物,并常写随笔的学生。








写作和说话都是一种模仿的经验。








——雅克·巴尔赞








大脑中的视觉感受器和听觉感受器的数量比为30:1,换句话说,一个单词(或一句话)通过视觉感受器保留在记忆库中的可能性,是通过听觉记住这个单词的30倍。








听了猫叔的年度分享,再结合自己这四天看书的体验,我发现“读十遍”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第一遍看完《朗读手册》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大声读书给孩子听,但现在第二遍读书,我发现仅仅读了82页,我就做了10多处笔记,对于如何朗读也有了更深的体悟,并不是随便朗读什么都可以,朗读的内容要是孩子感兴趣的,才能吸引他们。

下午放学时教室比较吵闹,我让孩子们先把作业做完,做完后我就开始读《朗读手册2》上面关于狼的故事了,开始的时候教室还是很吵,但是随着我的朗读声,吵闹声慢慢地小了,认真围过来听我读故事的孩子多了起来,在读完后我还问还,你们认为故事里的“古尼狼”可怕吗?孩子们说不可怕,甚至有孩子觉得这头狼可爱,因为它听到歌声就会睡觉。

在这样安静的氛围中,我组织孩子们排好队去食堂吃饭了,孩子们高兴地和我挥手再见。


171217《朗读手册》,第1遍56-78页,22页,用时70分钟。

胎教是一个神话吗?不是。[读书第三天]

实际在开营之前,已经把《朗读手册》读过一遍,这是第二遍,所以看得特别慢,但是收获比第一遍看时要多。

1.为婴儿朗读

如果你了解了大声朗读的好处,你可能会问:“孩子几岁时就可以听大人读书了呢?孩子多大时就不用再给他朗读了?”

如果是这样,我会反问你:“你什么时候开始和你的孩子说话?是等到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才开始吗?”

你一定会说:“我们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就开始和他说话了。”

“那么,在你孩子出生那天,他说什么语言?汉语、英语还是日语?”

你会回答什么呢?

下意识地会说:“汉语吧!”但要知道,刚出生的孩子其实还不会说任何语言。

对于婴儿来说,爸爸妈妈对他们说的话就像一种外语,他根本听不懂任何一个字,不过,你们却从不会因此不跟婴儿说话。但大多数人无法想象为一个婴儿朗读。

既然你可以对初生儿说话,就一样可以读书给他听,你用的是相同的语言啊!

从孩子出生起就为他朗读吧。

2.朗读改变命运

书中讲了两位特殊儿童,因为父母给他们读书,使他们的智力达到正常人的水平,甚至超过正常人。(写出案例)

如果大声朗读可以帮助特殊孩子克服障碍,并成功地教育他们,试想一下,正常家庭如果能过尽早并且认真地读书给孩子听,将会有多么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3.一对一相处——帮助孩子延长注意力








帮助孩子延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的最好方式是与他一对一地相处,这也是迄今发明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辅助设备:








1.书籍:让孩子拥有自己的书,在书里写上自己的名字。








2.书篮或杂志架。








3.床头灯。








感悟:在看这本书时,我忍不住翻开了《朗读手册2》,里面是一些可以读给幼儿园到四年级孩子的故事,我看得津津有味,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都是由吸引力的。我要每天给孩子朗读至少十分钟书中的故事,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将他们的想法和反应写下来,作为我对这本书的实际案例。



171217《朗读手册》,第1遍11-54页,43页,用时80分钟。我高估了自己的看书速度,针对自己的读书计划要做出调整!非常认真地看完了前言和第一章 为什么要大声朗读?的内容,没有跳读,没有扫视,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完了,发现第二遍读又给了我一些启发,纪录如下。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叶芝








1.我们教孩子去热爱与渴望的,远比我们要求孩子去学会的有价值得多。

一天,作者为六年级的一个班做志愿工作。活动结束后,他看见教室门口的书架上有一本书《小熊们的家》,于是,他和孩子们聊起了阅读,谈论了《小熊们的家》,还向孩子们介绍了给自己孩子朗读过的书,分享了作家们的秘密。后来老师写信告诉作者,孩子们一次又一次地要求去图书馆借阅作者谈到的书。作者刚开始很奇怪,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不寻常的话,因为他只是谈谈家人喜欢的书,只是发表“读书心得”。

后来,作者明白了是什么东西不寻常——可能是这些孩子头一次听到大人发表读书心得。这相当于这孩子面前为一本书“打广告”,激起了他们的兴趣。

作者在当地教育学院的图书馆发现一项研究,其结果显示,给孩子朗读可以提高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最重要的是,它可以培养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

这对于有孩子的家长来说,可以是一项非常经济高效的方式了,不管你的孩子多大,都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送孩子去各种补习班,只需要你每天空出30分钟,读书给孩子听,在读完后,再和孩子讨论一下刚刚读的书,就可以了。当你持续这样做了半年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对于阅读的兴趣明显高了起来,甚至会主动看书了。

“美国阅读委员会耗时两年,详读了过去25年间成千上万份研究报告,于1985年发布了一项名为《成为阅读大国》的报告。在主要的研究结果中,有两项简单的论述很震撼人心:

1.建立孩子必备的知识体系,引导他们最终踏上成功的阅读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为孩子大声朗读。

2.朗读应该在各年级都进行。证据显示,朗读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课堂里也成果非凡。”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服你,再给你一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

从两周前我第一次看《朗读手册》这本书开始,我就坚持每天给孩子们朗读10分钟,有时候是故事,有时候是诗歌,孩子们的兴趣非常高。我在周末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孩子每天朗读半个小时,从孩子们发来的视频中,我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孩子们会模仿我朗读故事的语气去读,虽然有些字他们不认识,但是朗读时的快乐还是能感受出来。而给孩子们朗读我才进行了两周就有些效果了,那么你每天给孩子朗读30分钟,产生的效果肯定更大。

2.最佳的投资就是培养一个阅读者

在读书营的猫友们都是因为喜欢读书才聚集到一起的。那你们知道对于孩子最好的投资是什么吗?

布鲁金斯学会的经济家们进行了分析:如果你有10.2万美金,接受真正优质的大学教育,或者投资股票、保险、黄金,或者投资房地产,哪样会得到更好的回报呢?经济学家们计算了大学毕业生工作一生所得工资的平均值,并和过去60年的投资回报进行了比较,结果见下图。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就学生而言,上大学是对时间和金钱最好的投资,而在学校中取得成功的最佳途径就是成为一个善于阅读的人,那么就父母而言,最佳的财务投资就是花时间和金钱去培养一个阅读者。”

3.参与生活,而不要当个观众

伍迪.艾伦说:“生活中80%当成功来自于出席”。但是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仅仅“出席”是不够的。

阅读就是一项必须全身心参与的事情。

阅读可以给一个人带来什么好处?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就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我们知道了阅读的好处,但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呢?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时,你应该知道的两个阅读定律:








阅读定律一:人类是追求快乐的。我们接近带来快乐的事,回避带来痛苦或不愉快的事。
































阅读定律二: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你读的越多,就读得越好,读得最多的学生,读得最好,成绩最高,在学校学习读时间最长。








一项对15万四年级学生的全球调查显示,父母“经常”在家为孩子朗读的学生比那些父母只是“偶尔”为他们朗读的学生,成绩要高出30分。(结果见下图)这表示父母为孩子朗读的次数越多,孩子听到的单词就越多(孩子能够理解的也就越多)。这样孩子才更有可能将阅读和每日愉悦的体验联系起来。








小tips:
















1.当孩子开始上小学时,反复为他朗读同一本绘本(至少3次),孩子的词汇量将提高15%-40%,而且学习效果相对持久。
































2.孩子在上幼儿园前,最重要的一项技能就是掌握入学前必需的词汇,因为它是决定孩子未来成绩优劣的重要因素。上幼儿园的三年和上小学的第一年里,大部分指令都是口头的,所以词汇量最大的孩子就能理解得最多,而词汇量最少的孩子理解得也就最少。








怎样帮助孩子掌握这项技能呢?

打个比方,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叫作听力词汇。只有听力词汇库装入了足够多的单词,多到会溢出来,才能填满口语、阅读、写作词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何装满这个听力词汇的蓄水池呢?
















给他们朗读。








这就是父母要为孩子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计划要做的事:

1.每天早上课前给孩子们朗读十分钟,内容为绘本、经典故事、诗歌。

2.每天下午放学前十分钟,带领孩子默读十分钟,看自己喜欢的书。


171216《朗读手册》,第1遍1-10页


截止10点40分,我只看了10页的内容。但是仅仅这10页,就让我有了一些收获。


1.大声为孩子读书。


在10年前,这只是一个书本上的概念,但是这今天,这应该变为一种行动。


在这本书中,有首流传很广的诗,我想纪录下来,也大声地朗读出来。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

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史斯兰克.吉利兰


在现在这个时代,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样重要,甚至当你拥有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后,还可以转化为物质财富。如果你不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不用担心,你可以为孩子提供比珠宝和黄金更值钱的精神财富——大声为孩子读书,每天晚上,为孩子朗读30分钟。


2.让孩子“渴望”阅读


“我们必须保证孩子的早期阅读经历一点都不痛苦,只有这样,无论说现在还是将来,他们才会愉快地回到阅读之中。但如果这段经历反反复复充满痛苦,那么我们最终培养的只能是学校阅读者,而不是终身阅读者。”


让孩子接触阅读时,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快乐,这样他(她)才会主动去阅读。强迫孩子阅读只会让孩子离阅读越来越远。


3.海绵效应


“每一个孩子,无论是幼儿,还是其他年龄段的,都像一块还海绵,吸收着周围其他人的行为。”

书中有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作者在幼儿园开学的第一天送自己的孙子去幼报到的时候,看见一个小女孩比安卡.科顿,她在玩过家家做饭,同时还在用玩具无线电话,假装打电话。(图片见下)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比安卡从来没有见过成年人边打电话边做饭,那么她也绝不会假装一边打电话,一边“烹饪”自己在幼儿园里的第一餐。”


所以想要孩子热爱阅读,家长必须热爱阅读,至少要做出热爱阅读的样子。要知道“孩子每年有900个小时待在学校,7800小时在校外。”

—————————————————————————————————


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今天猫叔的开营分享中,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好书要多读。(读一本有价值的至少十遍。)其实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读书的方法了,可是我却没有认真思考并实践这句话,今天听了猫叔的分享,我才切身地感受到好书一定要多读、反复读。

当说到找一本对自己特别有用的书时,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朗读手册》这本书。它给我的阅读教学带来了理论依据,也让我将阅读的种子种在了孩子的心间。同时,这也是一本从2006年在内地出版后,至今还在反复印刷出版的书,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这是一本好书。

种子撒下了,还需要播种施肥,防风防虫,才能让阅读的种子开花结果。在接下来的22天里,我会按照如下计划读《朗读手册》十遍,争取把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更好地运用在教学中。

22天读书计划:

12.16-12.17周末两天看完第一遍,并梳理重点内容。

12.18-12.19看第二遍。

12.20-12.22看第三遍。

12.23-12.24看第四遍,进行第二次梳理、记录。看与阅读有关的书籍。

12.25-12.26第五遍。

12.27-12.28第六遍。

12.29-12.30第七遍。

12.31-1.1第八遍,并完成分享初稿。看与阅读有关的书籍。

1.2-1.3第九遍。

1.4-1.6第十遍,完成分享稿。

用22天,认真地读透一本书,并以教的心态去读,去分享,完成一项新的挑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读书主义 更多精彩等着你! 这个读书方法,可能会颠覆你对读书以往的认知|开卷 或许读书已经成为...
    米米粒粒阅读 34,354评论 9 209
  • 前言 第一部分:农家院,小书屋 第二部分:小书屋,大舞台 第三部分:遇见最美的自己 后记 1 我的读书经历 山东省...
    天涯海角慧眼阅读 3,172评论 0 8
  • 我不知道自己去往何地, 这趟旅途很突兀。 我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思想在凝固。 我尽量不去想我一会儿要见何人, 该...
    身骑白马失落沙洲阅读 117评论 0 1
  •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
    品儿_00d3阅读 311评论 0 0
  • 本系列导航:剑指offer(第二版)java实现导航帖 面试题44:数字序列中某一位的数字 题目要求:数字以012...
    ryderchan阅读 3,022评论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