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哪有那么困难

很多人相信平行宇宙学说,在平行宇宙中必定有一个自己会改变一次人类,但是当真正这个时候来临的时候,大部分是不知道的这将改变人类。大部分人以改变人类时会有一个红色按钮,上面明确写着【改变人类】几个字,自己所要做的选择只是在纠结要不要按下去而已。

这次故事的主角,大概也在这一行列里。

孙洙,字临西,号退士,清朝人,康熙十五年出生于江苏无锡,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自幼家贫,性敏好学,典型的古代文人。

可很多人不知道,康熙十五年,是中国启蒙教育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间段:仅仅是因为,孙洙出生了。

乾隆九年,孙洙考中举人,出任教谕,书途看似平坦。

乾隆十六年,中进士,出任卢龙知县,后遭人谗陷罢官。但很快平复,跑去山东邹平继续当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孙洙以知县身份主持乡试,在当地的名望大增。

到此为止,这位贫寒的书生靠着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官,有了些名望,混的还算不错。

如果人物简介到这结束,那这位有些书生气的县令将是一个有点名气的芸芸众生,过不了多久就会被世界遗忘。

乾隆二十八年,这位书生县令教育自己的孩子,启蒙中的《千家诗》让他非常的不爽,他觉得“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

于是他把自己的妻子徐兰英叫了过来,妻子也读过点书,俩人合计了一下,觉得不能这么殊乖体制,于是决定自己修订一本诗集。编选的这本书是有感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严,体裁不备,体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选本取而代之,成为合适的、流传不废的家塾课本。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世界由此改变。

乾隆二十九年,孙洙以年以“蘅塘退士”署名的《唐诗三百首》终告完成。上题对联“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朴素的劳动人民们突然发觉,诗歌是可以这么的简单通俗,老幼皆宜的。以前听那些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好不羡慕,现在咱们终于也能吟啦!吟的还是唐诗!快回家教自个儿子去,学会了也能给咱家长长脸!而学者们也蜂拥的写评论,争论作品,一时学术气氛风光无二。

至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有理由相信,康乾盛世能在乾隆在位期间到达最高峰,是有《唐诗三百首》很大功劳的,教育文化发展了,所有文化就全都发展了,经济也节节攀升,而在启蒙教育这一块,无人能和《唐诗三百首》比肩。

而我们的编纂人,那个依然有着文人风骨的县令:孙洙,在当时并未怎么出名,甚至在历史上也不怎么出名,依然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当一个小小的芝麻县令。

乾隆四十三年孙洙卒于无锡,终年67岁,在那时也算长寿,所葬之地又是自己的故乡。

深藏功与名,不过如是。

弗洛文奇有句话我非常喜欢:“每个种族都会遇到这个时刻:这个种族是备受奴役还是走向辉煌,只取决于该种族的某一个人。”

我还是相信,不断有人,真的在历史节点,偶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改变了世界。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唐诗三百首详解(一 行宫 唐代:元稹(yuán zhěn)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译...
    汉唐雄风阅读 5,204评论 4 29
  • 我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每晚睡觉前都会在心中细细审视自己,然后对自己作出评判,几乎每天都得到同样的结论:我太差劲了!...
    刘楠楠同学阅读 418评论 0 1
  • 门前,两棵树在风中碰碰撞撞 脚印始终追赶大大小小的雨点 半湿的头发,是否? 迷恋,黑夜的不安 蚊虫眨了眨眼 它们不...
    逐浪程骁骑阅读 135评论 0 1
  • 目前搭载android6.0以上版本系统手机占有量将近三分之一,具体如下图所示: 所以有必要将升级app的targ...
    flywfk阅读 2,772评论 0 4
  • (初稿于2014-05-23发布于豆瓣) 在我上一篇文中有人问我这样的一个问题: 那麼該如何寫吸引人的故事? 就像...
    空心二胡阅读 715评论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