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忙的不可开交,为了不破窗,只好暂时回忆一下昨天的内容吧。
外化技术的根基是人不是问题,问题不等于人。
外化是一种技术,一种态度,或者我们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
外化是拟人化,把情绪假设是有生命的。
外化适用于情绪问题,不良个性特点等。
外化用在暖场、主题、目标之后。
确定目标之后可以问:“接下来我准备用心理学的一个好好玩的技术,把你的情绪分开了看,看有什么收获,要不要试一试?”一般来访者都会同意的。
外化步骤:咨询师先准备4把椅子,来访者找一个玩偶代替他的情绪(探讨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玩偶),接着给玩偶起名字(代表来访者的心理状态),然后来访者把玩偶放在一个位置上,然后和咨询师一起详细聊玩偶(有没有给他这么近看过?它什么时候来到你身边?来到之后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有哪些?都有谁注意到?他们怎么说?你希望它怎么样?相处那么不容易你是怎么熬过来了?有没有相处比较好的时候?当时是怎么做到的?他的到来是想告诉你什么?给你什么提醒?意义是什么?带来了什么?希望怎么样?刚来什么样?现在什么样?你怎么看这个变化?有没有想对他说的什么?)人角(当事人进入问题角色:站起来说“我是某某某,我不是某某某,连说3遍,然后坐在情绪的位置上,抱着他它,自己的椅子用衣服或者手机代替”)咨询师开始和情绪聊(你好情绪,刚才我跟您的主人聊了那么多,你都听到了哪些?听到这些你的感受是什么?刚才听你主人说你们相处的还不错,你感觉你的主人怎么样?他是怎么熬过来的?如果出角,问他“你是谁”让他重新回去,它希望主人怎么样?你的本意是什么?你的主人接下来做点什么调整才能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出角(站起来,还有没有想对主人说的?没有了,那由于时间关系还要和主人说一说,我们就聊到这,接下来说“我是某某某,我不是某某某,连说3遍,回到来访者的位置上,刚才我跟情绪交流时你都听到了什么?印象深刻的有哪些?你的感受是什么?接下来你会怎么做?如果给您的情绪改个名字的话,你会怎么改?”)小循环到此结束。
如果是大循环,来访者出角以后直接坐在第4把椅子上,代表问题解决后的自己,然后去和现在的自己对话(3个月后的某某某,你好,现在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和2018年8月25号的你有什么不同?怎么做到的?克服了哪些困难?例外,成功经验,现在的你对2018年8月25号的你说些什么?这个不需要去角,因为未来的她是有力量的,说完后直接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最后再问整体有什么收获,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