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十年,故地重游

2015年,是我初识济南的第十四个年头,重返济南的第三个年头;2015年,也是我大学毕业的第十个年头,毕业十年后的第一次重返母校。毕业十年间,像是赌气,像是不满,又像是怨恨,虽然也会悄悄关注一些信息,也会和别人津津乐道着母校的种种,却总是不肯故地重游,因为忙,因为远,因为没意义……想了又想,拖了再拖,想要重返校园的念头瞬间升起又瞬间灭去,终于,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不会再去追忆那地那人那事那岁月,于是我以为自己忘记了,却在2015年的某一天,一时兴起,故地重游,开启了我与母校的重新连接,也开始了我与自己的重新清理——

2001年9月,告别了生我养我的父母和那片誓死都要离开的黄土地,来到省城济南,从此开启了我人生的新篇章。虽然之后每当提起第一次远行,都会描绘成满怀憧憬热情高涨的迈上了省会这片土地,但实际情况是即使有姑姑们的全程陪伴与细微关照,自己依旧是惶惶恐恐惴惴不安,因为从未出过远门,因为担心生病的母亲和劳累的父亲,因为对过往的不甘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就这样懵懵懂懂、跌跌撞撞的开始了我本该绚烂的大学生涯,结果却是平平淡淡,安安稳稳,与世无争,无惊无险的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开学、放假、回家、再开学、再放假、再回家……然后,就到了毕业、就业,从此与母校咫尺天涯,直到今日的故地重游,不同的是物是情非,母校由山东经济学院升级成了山东财经大学,但是却只有母校二分之一的血统,因为另一半是曾经的山东财政学院,这让有些过于偏执的追求纯粹的我多少生出了一点无法言说的失落。

不知道是因为要给自己更多一点的时间去准备,还是因为要让自己更深刻的去体会,虽然急切,却还是选择了提前一站下车,于是,这次的行程始于燕山立交,又终于燕山立交,3个多小时,走遍了母校的角角落落,从燕山立交路过曾经的万嘉隆超市(现为中润世纪中心)、联邦小商品市场(现为山东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经由后门进入校园,穿过校园内的四座小桥(自南至北依次为:颐和桥、中和桥、永和桥、无名桥),走遍了三条主干道(自南至北依次为:崇学路、明德路、致远路),从教工家属区至学生宿舍区,从体育场到教学楼,从北至南,从西至东再折回西,最终从正门出来,终于看到了大门上曾经的山东经济学院被换成了如今的山东财经大学,college终于升级成了university,听着就很舒畅,却也是我不愿意从正门进入的原因,很奇怪的心理,存在于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一个关于纯粹与专注的偏执,我不知道缘于何种情结。最后经由燕子山东路上曾经熙熙攘攘的小吃街回到燕山立交,结束了这次间隔了十年之久的重游之旅,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在对比,在追忆,企图在形形色色的变化中寻觅到过往的蛛丝马迹,却发现好多东西确实是忘记了,于是,只能如此的陌生着曾经的熟悉,熟悉着曾经的陌生。

燕山立交下一派春意盎然,迎春花也许是连翘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烂漫绽放,蔷薇也披上了薄薄的绿衣,各种健身设施新衣如故,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欢歌笑舞,和着老头儿老太太摇着健身器材的吱吱呀呀声,立交桥上车来车往,偶尔传来的几声高昂的鸣笛声让太阳底下慵懒欲睡的人儿猛然一惊后,继续梦周公。

站在立交桥下的十字路口,除了高低环绕的桥梁,还有四面高耸挺拔的大楼,焕然一新,威风凛凛,如果不是这座桥,我恐怕早已不知自己身处何地。西南角的建筑最不起眼,一个叫做燕山盛世的楼盘,高度也许并不低,但是规模不大,所以显得很孤单;西北角曾经是陈旧的多层楼房,如今已换作几栋整齐划一器宇轩昂的名叫中建文化城的高层建筑,碧蓝的字体高耸入云,映衬着晴朗的天空,很是清新;东北角记不清楚原来是什么了,四个尖顶的建筑物并肩而立,犹如严阵待发的飞行器,虽然没有西北角的高耸,却也耀眼醒目,只是四处找寻未见其名,后来转到下一个路口才知道是中润世纪广场;东南角正对着的是已经封顶尚在施工中的中润世纪中心,而很早之前,至少在我毕业的时候,这里还是名叫万嘉隆的超市。曾经听说路口的四角,总有一角的发展会相对差一些,所以有些路口会有大块的石景化解,而这个路口至少目前是齐头并进的,不知道未来是否会分出胜负。

沿着燕山立交的东南角一路向南,路过万嘉隆超市和联邦小商品市场,再向前便是我的母校。先说万嘉隆,虽然规模算不得很大,虽然品种算不得很全,虽然因为品质不是很高,而导致大家更愿意跑去大润发购物,虽然很多时候大家都只是空手而去空手而归的瞎逛,但是因为她的存在,让大家的生活丰富了许多,烦了,去万嘉隆逛逛;累了,去万嘉隆逛逛;无聊了,还是去万嘉隆逛逛。她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购物,还代表了一段岁月,因为,曾经有一种心情叫做逛万嘉隆,曾经有一种友谊叫做逛万嘉隆,曾经有一种休闲叫做逛万嘉隆,曾经的山经人有一种记忆叫做逛万嘉隆。而如今,万嘉隆早已不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叫做世纪中心的写字楼。万嘉隆南侧,便是昔日的联邦小商品市场,与万嘉隆一样,也是我们曾经频繁光临的地方,买吃的,去联邦;买穿的,去联邦;买用的,去联邦。很多时候,只是想要去逛逛,却总是会顺手捎回一点计划外的东西,因为那儿的东西确实全面,也确实便宜,买件衣服,十几二十几元即可,款式还算新颖,只是质地得参照地摊货的标准,但是对于那个时候没有收入的穷学生而言,大部分人还是会将价廉居于首位的吧。

后来,记不清是在毕业那一年还是毕业前一年,小商品市场改成了一个叫做滚石的俱乐部,于是来来往往的学生变成了往往来来的车辆和形形色色的人们,于我而言,它是神秘诡异且不被我欢迎的,因为固执呆板的认为学校附近不应该有这种喧嚣庸俗的娱乐场所,所以每次路过的时候,我总是会很好奇的猜想紧闭的大门里面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是直到毕业后,即使好友相邀,我依旧不敢前往,因为胆怯于里面的霓虹闪烁音响轰鸣。再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现在的山东国际珠宝交易中心,瞬间华贵了许多。

很早以前的这对邻居是相互依托的,因为逛万嘉隆的时候会路过联邦,不由自主会进去转转,说不定就想起了前几日计划购置的某种物品;而逛联邦的时候,也不差这几步之遥而顺路进去看看,说不定正好能碰到某种吃食的促销呢,然后,回到宿舍,说不定就会带动这个宿舍的姐妹们齐上阵,重新来一遍万嘉隆联邦之旅。非常遗憾的是,上网搜寻了许久,小商品市场和滚石俱乐部的老照片还是未能找到,甚至连只字片语都不曾见到,俱往矣,但愿再过十年之后,我依旧还能记得与母校比邻而居的曾经是一个叫做万嘉隆的超市,一个叫做联邦的小商品市场,和往昔关于这段青葱岁月的美丽记忆。

沿着二环东路继续南行,远远的望着山经北面的围墙,有几分亲切,有几分期许,也有几分忐忑,不知道围墙里到底发生了多少的变化,不知道会不会偶遇某位老师或者熟人,亦不知道是否会有一些东西再次碰触到心底深处那些不想面对的记忆,然后,走到后门的时候,短暂犹豫了一下还是放弃了一路都在盘算着的从正门进入的路线,而径自从后门进入。

后门几乎是位于整个校园的西北角,极不醒目的一个小门,可能是因为这里主要是教工家属区,希望能保持更多的安宁吧,所以多少有些冷清肃穆的感觉。走进去可以看到幽静局促的林荫路,古朴陈旧的老楼房,古老沧桑的法桐树,而当眼睛扫过安静的坚守在路边的垃圾桶上的“财大”两个字时,心里还是不由得的升起了一点点别扭,依旧是关于纯粹的心理作祟。很难想象就是这样安静的一条小路,曾经却是校园内热闹熙攘的小吃一条街,曾经有段时间路边楼房一层的住户争先恐后的利用自家厨房经营着各色小炒、炒饭、炒饼、炒面、汤面等小吃,因为是小灶,单独开锅,所以备受吃腻了大锅饭的同学们的欢迎,于是乎,每到饭点几乎每家的窗口都有一条长长的队伍。而关于这些开小灶的窗户,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据说是某家的菜深得同学们的喜欢,可是某一日,某位同学看到了掌勺的老太太往锅里加完油后,就着手里的油瓶顺口舔了一下遗留在瓶口的油滴,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是我很能理解这种行为对于那个年龄段的老人珍惜食物的一种很正常很自然的流露,所以在吃饭方面稍有洁癖的我自此消失在那条小街的所有窗口。只是,许多年后,外出就餐的时候,偶尔还能想起这个根据传闻臆想出来的镜头。如今,不知道是因为学生少了无法经营下去,还是因为学校对餐饮的管理严格了而被迫关闭,于是,重新回归了原有的清幽静宁。

沿着车辆林立的小路继续前行,是师苑餐厅的位置,当年的山经校园里有东苑、西苑和师苑3个学生餐厅,应该是根据位置而命名的,东苑餐厅位于校园东侧男生宿舍聚集区,种类多消费高人气旺,据说口味不错,但是对我这种对吃饭没有追求的宁可不吃也不愿意麻烦的懒人而言,跑大半个校园去吃饭着实得不偿失,所以四年里去到那里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连十个手指头都用不了;西苑餐厅位于校园西侧教学楼和女生宿舍旁,所以虽然很难吃,虽然偶尔会在吃到尾声的时候发现饭盒里静静躺着一只蜷曲的青虫,但是因为位置好价格低,在被对口味挑剔的同学们鄙视嫌弃着的同时,却依旧人山人海,一部分是忙于学习的好学生,不舍得浪费时间去寻找吃食,而另一部分估计就是像我这种吃饭纯粹为了活着的食客,不是没时间而是没兴趣去四处寻找所谓的美食。

师苑餐厅位于教工家属区和国际交流中心附近,据说比西苑有余而比东苑不足,因为距离图书馆很近,所以对于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的我而言,如果从图书馆出来恰逢中午餐,也会顺路在此就餐,只是味觉迟钝的我的确是没感觉和西苑有什么区别。而如今餐厅仍在,却分成了两部分,一个叫做民族餐厅,一个叫做北苑餐厅,民族餐厅应该是为了方便少数民族的同学们,北苑餐厅听起来总是感觉怪怪的。记忆犹新的是,刚入学的时候,曾经在这里买了一份叫做木须肉的菜,回宿舍后发现原材料无非是土豆木耳鸡蛋,最难以接受的是,木耳是黑的,土豆是灰黑的,鸡蛋也是灰黑的,脏兮兮的让人难以下咽,黑不是因为炒糊了而是因为酱油太多,这对于不喜酱油的我如临大敌,直到今日,每次提起济南的饮食习惯,我仍旧会用这个黑一色的木须肉举例。很是遗憾的是,旁边的水果店和书店也早已不见踪影,有些凋敝落魄的感觉,尤其是那个小小的温馨的书店,曾经在那里乐此不疲的转,极为挑剔的选,最为满意的是斯宾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读起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买的书算不得多,但却承载了许多美好的记忆。唯一固定不变的就是对面的幼儿园了,五彩缤纷的色彩为清幽的校园增添了几分烂漫。

山经校园内有一条自南至北的类似于护城河的沟,不知道始于何地终于何地做何之用,自己曾私下里猜测着是防洪用的排水沟,应该始于南面的群山之间,因为这条沟,所以校园内有了几座桥。在刚入学的时候,应该是三座,后来记不清是大一下学期还是大二的时候,学校在原来的小树林和网球场的位置上,新建了一座气派的女生宿舍楼,随之又拓出了一条直通大门的宽阔大路,于是原来的三座桥就变成了后来的四座。昔日,只是四座无名桥,而如今自南至北依次取名为颐和桥、中和桥、永和桥和无名桥(注:无名桥不是桥的名字,而是因为这座桥没有命名,所以暂称作无名桥)。而沿着师苑餐厅向东,路过的便是这座位于最北面的最不显眼的曾经无名如今还无名的小桥,桥面狭窄,路面粗糙,不知道无名是因为校方鉴于位置偏僻行人稀少而遗忘了,还是因为小桥太过简陋而不屑于命名,以前只是感觉默默无闻,而如今又添了几分被遗弃的凄楚。于我,却是很喜欢这座小桥的,因为这里的安静,更因为桥底下那几株龙蟠虬结的老柳树。

在学校没有对这条沟两侧的部分进行整修美化之前,桥下一片杂草丛生,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不是后来带着学摄影的堂哥堂嫂游览山经,而“审美异常”的哥嫂放着我自以为很美的景色不拍,却非要沿着这个荒芜杂乱无从下脚的排水沟边走走,我自己是绝没有兴趣和勇气下来看看的。正是那次在我看来的探险,让我看到并从此沉醉于此处朴素自然的静美,没有修剪工整的植株,没有秀美的亭台廊榭,没有整洁的石凳长椅,甚至连地面都是淳朴的泥土地,但是这里却有春日里花期过后的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一地落英,夏日里蓊蓊郁郁的浓荫中鸟儿叽叽啾啾的呢喃私语,秋日里石墙上火红的爬墙虎在严霜考验下的如火如荼,冬日里厚厚的落叶踩上去沙沙作响的动静相宜。于是,每当在图书馆读腻了专业期刊的时候,便会带一本散文或者小说之类的书籍来这里放松,读累了,不管是俯身探望地面的各色杂草野花,还是抬头从大树浓密的华盖缝隙中找寻一缕淡淡的阳光,即便只是坐在这里静静的发呆,都是一种极美的享受。尤其是当春花秋叶独具魅力的季节,仿佛就置身于超然的山林野外了。虽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但是这个地方的乐趣我还是更喜欢一人独享,因为担心人多破坏了这里的与世无争,惊扰了花花树树和虫虫草草的安然岁月。

后来,应该是快要毕业的时候,学校对这条水沟两侧进行了美化整修,建了景观小品,造了亭台廊榭,铺了逶迤小路,加了健身设备,昔日丑陋无比的丑小鸭摇身变为了华美高贵的白天鹅,于是,风光无限,游人如织,温婉的妈妈牵着蹦蹦跳跳的宝宝满面幸福,恋人手牵手悠然而过一脸陶醉,成群结队的女孩子经过时留下一片清脆的欢声笑语,偶尔也有同学躲在树木后静静的读书深深的沉思……大家在同一片空间中各自忙碌着,或欢快的享受着,或静静的品味着,往日的宁静瞬间被热闹包围。可是,对于这个变化,带给我的只有无限惆怅,因为昔日的安宁不在!

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旧貌换新颜,但还是保留了那几棵遒劲的老柳树,枝条如瀑般倾垂而下,时而悬挂出一幅宁静的幽帘,时而展现出一阵婀娜的舞姿,消融了焦躁,抚平了伤痛。而且,在靠近这座无名小桥的位置,也许是因为太过于偏僻了,也许是因为设计师当时也是借景造景,考虑到了聚集于此的几株古朴的老柳树营造出的沧桑宁静的氛围,就没在这里建造亭台石凳或者健身设施,而是建造了一个同样古朴的仿木材的长廊,树根形状的仿木桌,貌似桌面上还画了一个棋盘,很厚重的感觉,甚是喜欢,在长廊的台阶上上下下往返多次,如果不是时间紧张,很想在这里静静的发上一会呆。旁边的老柳树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凝神静气的打着太极,安静专注的样子,让我不由得踮着脚尖儿放轻了脚步,蹑手蹑脚的悄然而过,生怕一不小心惊扰了沉醉于天地之间的老人家。新春新芽,老树老人,绝美的画面!

正是这座无名的小桥几十年来默默无闻的承接着教工家属区的东西两片区域,也连接着国际交流中心和体育场甚至是教学楼。而今,小桥依旧,小桥尽头的澡堂依旧,只是不知道同学们如今洗澡是否还如往日那般拥挤,亦不知同学们是否还会提前算计好哪个时段人较少而顾不得午餐匆匆前往排队。澡堂的墙面斑驳脱落了许多,似乎在诉说着岁月匆匆,而旁边的建筑却早已被花花绿绿的广告五花大绑了,不是考研的就是考公的,一层盖着一层,一片接着一片,层层叠叠的占领了整面墙壁,因为正是开学伊始,几个男孩子正在忙着旧貌换新颜,一边欢迎着假期归来的同学们,一边也在提醒着同学们该放下假期中的松懈而开始新一轮的战斗了。这样倒也不错,除了可以遮掩斑驳的墙面,也许可以为同学们助上一臂之力,毕竟,这里也算是同学们每周的必经之地。

经过澡堂继续前行,依旧是那几株苍劲的老松树,如哨兵般肃立于此,庄严的看着经由此的人来人往和喜怒哀乐,却不让人看出自己的丝毫变化。转弯,继续向东前行,首先见到的是路两旁整齐挺拔的白杨树,似乎又粗壮了许多,是啊,十多年了,如何能不成长。不知道为什么,很是喜欢白杨树,所以经常会徘徊在校园里寻寻觅觅,而最终也如愿的找到几处白杨树算是比较密集的地方,其中之一便是这条僻静的小路,春日里,早早起床,便可以看到地面上尚未来得及清扫的密密麻麻的毛毛虫,松松软软的趴伏在地上,忍不住会捡起几条挂在指尖,毛茸茸的,别样的温暖。一直都感觉杨花的绽放很迅速也很短暂,貌似昨日还是待放的花苞,明日或许已经变成匍匐着的一地落英,孕育了一冬的力量就为这几日的盛开,人们都知道昙花一现,却鲜有人去关注杨花的短暂。不知是从哪里听得的一句古诗曰“杨花落尽子规啼”,也许藏在背后的是一个凄惨的故事,但我还是认为这是超美的意境。子规即是布谷鸟,奶奶经常会不经意的冒出几句古谚语,然后解释说是布谷啼叫在提醒人们该种谷子了,每当杨花挂满枝头的时候,总是出现这句凄美的古诗。而秋日里,依旧是早早起床,找寻的是昨夜随风飘落的叶子,踩上去沙沙作响,也总是会遗憾为什么要清扫的干干净净,落叶归根,如果留下来,也是一种别样的美妙。即便是冬日里,依旧可以见到挺拔的枝干,干净的枝条伸展在晴朗的半空,便会心生一种旷然的开阔。因了这种不知源于何的白杨树情结,这条有着许多白杨树且行人稀少的小路,自然深得我的喜爱。十年前,站在树下,自己很渺小;十年后,站在树下,自己依然很渺小。

依偎在白杨树旁边的是一处醒目的路牌---致远路,这是很多年前所没有的,名字起得倒也蛮匹配的,致远路的一侧是教工宿舍,一侧是体育场,虽是刚刚开学,大部分同学尚未返校,但体育场永远都是最热闹最有活力的地方,然后就忽然想下去走走。于是,沿着体育场的北侧向东然后向南,一路上见到最多的是体育场路栏杆上晾晒着的密密麻麻的被褥,依旧是蓝白色调,在太阳底下慵懒的伸展膨胀,经过时会嗅到一股淡淡的太阳的味道,很是亲切,仿若时光穿越,重新回到了十几年前开学伊始的晒被清扫的各种忙碌。从东南角的大门下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跳远用的沙坑旁围坐着的带娃的大人和年幼的娃娃,暖暖的阳光下,娃娃们很专注执着的玩弄着沙子,自得其乐,不亦乐乎,而大人们则热火朝天的聊着,不知道聊到了什么话题,偶尔会传来一阵欢快的笑声,也许,是在说着谁家的娃娃的奇闻异事吧。

沿着跑道前行,太阳暖暖的照着,整个人都倦怠懒散了下来,很想就这样席地而坐,看孩子们欢快的奔腾跳跃,撒欢儿般的跑来跑去,时而会挥袖抹一把额头上挂着的晶晶亮的汗滴,偶尔有从球场上逃逸的足球,场地中心的人大喊一声帮帮忙,热心的孩子们便会立马行动,一脚不行两脚,两脚不行抱起球来跑到场地旁扔过去,而场地中心时而响起的哨声也显得很是悠扬动听,每当处于这样的环境,总是会不厌其烦的感叹:“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生活,真好!

记不清大一还是大二抑或是大三的时候,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每每晚自习结束,也会换上校服,去操场乱跑一阵,好像是为了突击考试,也好像是为了减肥,最早的初衷早已记不清楚,但貌似结果是800m长跑是坚持下来了,至于成绩是否含有水分也早已记不清楚,而减肥最终貌似也未能如愿,因为未能持之以恒,也因为本就算不得胖。偶尔也会在下课后直接来到操场,或独自一人,就这样静静的走走,偶尔还可以看到夜空中闪烁的星星;或三两结伴,谈畅想,忆往事,嘻嘻哈哈,边聊边笑,然后,一天的不痛快就这样烟消云散。

犹记得大一的运动会,貌似大学四年,也仅有这一次运动会,记不清是春季还是秋季,记不清是以班还是系为单位参加,也记不清都有些什么项目什么成绩,只是记得当时很不解太阳底下啦啦队美女热辣的舞蹈到底是跳给谁看的,因为赛场上的人根本无暇顾及,而赛场下的人为了那0.5的学分,在拼了命的写稿子,也无心顾及。而那个时刻的我,应该是沉浸在初中运动会的美好追忆中吧。不知是因为对高考结果的不甘心,还是因为中学时代实在是出尽了风头,大学时代的我忽然间就收敛了所有的锋芒,变得安静了下来,甚至是退缩了起来,更多的时候,喜欢独守在图书馆,喜欢一个人静静的发呆怀旧,喜欢一边客气的附和着别人,一边在心里暗暗不屑,一幅特立独行与世无争的样子,直到今天,依旧说不清自己当年是如何的一种心态,也许,当年的自己在别人眼中仍是另外的一种评价吧。

绕体育场一圈后,从进来的大门上去,正对着的是新建的器宇轩昂的图书馆和逸夫楼,不知道建于何年何月,地下兼带了老年活动室、超市便利店和各种银行,相比于之前的图书馆,很是气派,因为是新建的,于我,除了赞叹,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图书馆面向明德路,向西直通1号教学楼,背靠崇学路,向西直通2、3号教学楼,居于学生宿舍区的中心位置,蛮有读书氛围的。很早之前,这个位置据说是仁和庄的养猪场,虽从未听到过猪叫,但每次走过这条路,的确可以嗅到从高高的围墙外飘进来的臭味,虽然很喜欢围墙上趴伏着的秋霜下火红的爬墙虎叶子,但是经不住异味的干扰,不得不瞄几眼迅速躲开,甚至眼神里都带了几分嫌恶。每当此时,很是盼着听说的学校在和庄里谈判要买地扩建的消息快快实现,而如今,也总算如愿了。

从逸夫楼向东向南的很大一片区域,都是后来收购的仁和庄的土地扩建的,包括新图书馆和逸夫楼,包括斜对面的国际交流中心和学景大酒店。曾经很是羡慕山师有个翰林大酒店、山大有个学府大酒店,说起来多气派,而如今,山经建了一个学景大酒店,虽然不如其他两个位置显著,但校园内除了“苑”字辈的学生餐厅,总算有了一个比较体面的去处。沿着新图书馆东侧的小路向南,便是同样新建的学校南门,可能是因为都是同一时间建造的,所以建筑色调与图书馆和大酒店都保持了一致的风格。大门外,是同样的一番新色,虽然不知道改建之前这个地方是如何一番风貌,但如今高楼耸立,路面宽阔,肯定不是十几年前的仁和庄所能比拟的吧。转身折回的时候,发现大门上校名中缺失了几个英文字母,多少平添了几分凄凉。

沿原路返回,走到小路尽头的丁字路口,正对着昔日繁华的东苑餐厅,我不知道昔日到底是繁华到何种程度,但是貌似稍微大型点的社团活动都是在东苑餐厅进行。而路旁的绿化带里,依旧是遍地悬挂起来悠闲晒着太阳的被褥们,倒也为沉寂的校园平添了几分活泼与生气。

顺着东苑餐厅一路向东,路过了曾经的6、7、8、9……号宿舍楼,曾经校方考虑到晚上女生回宿舍路上的安全问题,很周到的将校园东侧的宿舍都安排成了男生宿舍,所以对于之前如何,没有太多的概念,也就没有细细去转的欲望,走过几栋宿舍楼,依稀可以看到前方有围墙,暗自揣度应该是在校园的最东侧了,却柳暗花明的在面前出现了一个貌似小区的大门,正对着贯穿校园东西的三条大路之一的崇学路,有围墙有大门,却没有名字没有门卫,偶尔会有车辆进进出出,怯怯的站在门口犹豫了许久,终究还是因为底气不足未敢进入,生怕万一刚走进去就被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老大爷喝住该是多么的难堪,于是沿着围栏继续向北,整齐划一的法桐皲裂的树干上挂着一个牌子,从而在不经意间得知原来法桐树又名悬铃木,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悬铃木又称法桐。而在下一个路口再次意外的遇到小区的正门以及旁边的门卫亭,于是知道了这里叫做明德馨苑,是新建的教工家属区。不知道因为正对着这条贯穿校园东西的明德路,所以小区才叫做明德馨苑,还是因为小区叫做明德馨苑,所以这条正对着的路也就叫做了明德路,应该是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吧。与看门的大爷闲聊了一会,告诉他我是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回来看看母校,变化好大。老大爷很健谈,对此却只是说着好啊好啊,居然没有附和我的校园变化之大的感叹,所以我又在私下里猜测老大爷肯定是后来才来的,没有见证过学校的变迁发展,只能附和,却无法细细描述,心头稍稍升起一丝失望。

告别了新扩建的这方土地,沿着明德路一路向西原路返回,逸夫楼西邻便是3号女生宿舍楼,印象中的3号楼是所有宿舍楼中最不显眼的,年代久外观旧,而且还紧邻着仁和庄的养猪场,每次说起住在3号楼感觉声音都不自觉放低了许多。而如今的3号楼却摇身一变成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白天鹅,应该是重新刷了外立面,雪白的一片,很是清新质朴,而东面的养猪场如今也已变成了新建的图书馆和逸夫楼,不再臭气熏天,倒是多了几分书卷气,北面是在原来道路基础上拓宽了的明德路,幸好宿舍楼后面的白杨树保留了下来,当年的宿舍是在二楼的东北角,窗户被白杨树硕大的树冠遮盖的严丝合缝,即使晴朗的白日,宿舍里依旧阴森森的,而我最喜欢伫立窗前,看树下人流穿梭,望枝头树叶婆娑,宿舍里安静的时候便会听到树叶随风沙沙作响的悠然,也会在枯寂的冬日想起欧亨利的那个关乎最后一片叶子的故事,心头便会升起几许温软,莫名其妙的就把自己感动了,犹如黛玉葬花的情愫,总是会毫无缘故的自怜自悯。南面宿舍楼后的自行车停车场和打印室也早已不见了踪影,局促的小路扩建成立如今贯穿校园东西的崇学路,对于那个小小的打印室的消失,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曾经,我们的论文是在那里打印完成的;曾经,我们的简历是在那里打印完成的;甚至是用于突击考试的各类笔记讲义也是在那里完成的,对于有着深刻的怀旧情结的我而言,消失了的不仅仅是打印室,而是那段岁月那段时光。如今的3号楼,几乎是位于校园的中心地段了,不管是去往教学楼、图书馆、体育场、各大餐厅,还是去往校园的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是超便捷的。

因为尚未开学,宿舍楼还是很安静的,站在门口徘徊了许久,没有见到进进出出的同学们,也就没找到机会蒙混进去看看当年的宿舍是否依旧如故,站在门口向里望去,依稀可见看门的阿姨走来走去的身影,如果当年的阿姨依旧坚守岗位的话,应该也是七八十岁的年纪了吧?不知道年迈的阿姨如今是否还喜欢捧着大瓷碗蹲在门口吃饭,亦不知严厉的楼长是否还是往日那般的严肃苛刻?

3号楼向南依次为2号楼、1号楼,这应该是山经最早的3座学生公寓,也曾经是众多宿舍楼中因为简陋而最黯然失色的,如今都是焕然一新的了,1、2号楼之间的乒乓球台依旧齐整待阵,不同的是二号楼前的公告栏变成了读报栏,整整齐齐的张贴着几张校报,相比之前贴满各种活动通知、兼职广告、转让信息、寻找老乡的寻人启事等五花八门的小广告,外观是好看了,却也多了几丝沉闷,少了几许热闹与活泼。而1号楼前简陋局促的热水房不知何时已被另一栋宿舍楼取而代之,新建的热水房向北迁移了一些,同样崭新的外观,与旁边的新邻居保持了形象上的一致,门口摆满了各色的热水壶,习惯了饮水机电热壶的普及,乍一看到这种古老的热水壶时,还是有些惊异的,不同的是昔日清一色鲜绿的颜色换成了如今的五颜六色,学校真是个矛盾体,比较时尚前卫的东西往往最先流行于校园,而比较古老的东西往往也最能在校园内保留下来。

2号宿舍楼对面便是西苑餐厅,从外观看似乎没有丝毫变化,尤其是那几株老松树看不出丁点岁月的痕迹,只是不知道里面的布局和菜式口味是否也依旧如故。当年的西苑餐厅是不被赞美的,据说是因为太难吃,当然对于我这种对吃饭没有追求的懒人而言,是吃不出口味到底比师苑和东苑餐厅差多少差在哪里的,西苑餐厅最热闹的时候是午餐时刻,因为距离教学楼最近,每当中午集中下课的时候,便也会有浩浩荡荡的进进出出的场面,其他时间便是稀稀落落了,更多的时候还是以女生为主,因为周围都是女生宿舍,也因为女生还是比较节俭的,犹记得有一段时间,我们班的两个女生宿舍很热衷于西苑的大包子,大白菜馅儿,五毛钱一个,超大,对于女生而言,这五毛钱便可以打发一餐了,着实划算,如今,买个馒头也得五毛了吧。当年西苑餐厅的二楼亦有卖米线的窗口,最早好像是一块五一份,后来涨到了两元一份,对于我们宿舍而言,去二楼买米线算是很奢侈的了,往往是三五成群,兴奋无比的前往,贪婪无比的加了一勺又一勺的辣椒,回到宿舍吃得大快朵颐酣畅淋漓,然后期待下一次的“大餐”,那份满足与幸福感,如今即使山珍海味也很难再找到了。

从西苑餐厅西侧的台阶下去,穿过颐和桥底,沿着排水沟的东岸一路向北,从中和桥拾级而上,沿着明德路向东,便是一丛小园林,大三的暑假,就是坐在这里决定了放弃考研,毕业宴喝得酩酊大醉的时候,也是在这里大耍酒疯。大一刚入校的时候,这里曾是另一番景象,那才是我理想中的大学校园该有的氛围。如今的这片园林在那个时候是一个网球场,网球场接着一片种满小白杨的树林,在山经局促的校园内,这里算是很广阔的一片了,石径石桌石凳,偶尔早起,挟一本散文或者英语词汇,找一处僻静的角落或站或坐,远处有勤工助学的同学在清扫落叶,也有勤奋的同学在朗朗诵读,很放松很惬意,可惜,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清新的小树林没有了,在此拔地而起的是一栋气派的宿舍楼,以及宽阔的中和桥,从1号教学楼直通东苑餐厅,在当时的校园里,算是相当体面的一条路了。虽然学校还是保留了一方类似小树林的园林,但是过于中规中矩的布局少了原本的那份自然与真切。幸好,保留了旁边的两排白杨树,这里也是校园中另一处白杨树的聚集地之一,春天喜欢来此观杨花,秋天则来此悲落叶,大一上学期结束,偶得一笔奖学金,欢天喜地的去万嘉隆买了一部傻瓜相机,最先拍的便是这里的白杨树,其实仅仅是几十棵小白杨而已,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乐此不疲的往返其中。

沿着这片园林继续向北,是校医院,最早的时候校医院也叫研究生楼,不知道研究生们是在此上课还是住宿,也曾疑惑这么一栋小楼如何能容纳下那么多人。而如今,一边仍是校医院,一边已经改为招待所了,而对面的篮球场热闹无比,篮球亲吻篮板或地面的咚咚声、投中后兴奋的欢呼声、失误后深深的叹息声,为校园增添了几分活力,而旁边的羽毛球场,同样的精彩,不管上课还是放假,甚至是考试前,球场、体育场永远都不会有沉寂的时刻,年轻,真好!

继续向北,便是永和桥,中和桥和永和桥之间,在排水沟上架起了七折八绕的亭台廊榭,而沟底居然就有一个类似于码头的阶梯和一条停泊着的小船,这是很新奇的,也不由得猜想着夏天的时候,沟底是不是会注水的,而这条小船应该是用于清洁水面的吧。再后来,的确从网上搜到了一张夏季里的图片,垂柳依依,碧水清影,甚美!

沿着排水沟的西岸向南返回,依次经过了致远路的永和桥、明德路的中和桥、崇学路的颐和桥,然后在颐和桥头的路牌旁,并肩而立的是一个公务员考试辅导的广告牌,相对于其他密密麻麻张贴在墙面或公告栏的色彩斑斓纸张粗糙的公考广告,显得厚重有档次了许多,却在眼睛不经意扫过广告牌的时候,脑海中同时迸出了许庆华这几个字眼,好熟悉的名字,再然后猛然想起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就是许庆华老师,只是不知道此许老师是否是彼许老师,亦不知许老师何时办起了这个辅导班,貌似他一直都是做企业管理的。

对于许老师,我是知之甚少的,未曾上过他的课,亦不知他是带什么课程的,甚至压根就不知道我们系还有这样一位老师,知道得知毕业论文由他辅导时,才知道了这位老师的存在。初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报到、提交框架,因为日常积累很多加之自以为文笔不错,所以还算顺畅的完成了初稿、修稿、定稿,而一向做乖乖女的我,论文写的如人一样中规中矩,如今记不得过程中都和许老师沟通了些什么,只记得许老师看着初稿,提出了几点当时在我看来很不务实甚至有些花里胡哨的要求,其一是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这个题目太土,比如可以改成基于战略管理的培训体系,然后我就很乖巧的想都没想的直接借用了这个题目,其二是行文不能全是文字,要增加一些图表之类的,会显得生动饱满一些,然后就很听话的将许多文字归纳成图例、表格,确实漂亮,只是对于当时勉强会用office的我着实费了很多精力,也因此技能大增。现在想来,我们的出发点在最初的时候是有分歧的,我仅仅是为了能够完成答辩,顺利毕业;而许老师的要求是按照优秀毕业论文来要求的,所以当定稿后,告诉我的论文要参加省优秀论文的评选时,多少还是有些诧异的。当然,最终未能评选为省优秀论文,只是给了校优秀论文,据说省名额给了考研的同学,对于大学期间早已不在乎所谓的功名利禄的我而言,结果怎样于我都是无所谓的,但是对于许老师的这份严厉而亲切的关照,的确是感动了很久。所以,毕业宴的时候,据说是在和许老师喝酒的时候,我瞬间醉了;后来,毕业参加工作,依旧保持着联系,偶尔也会一起吃饭,因为许老师同时在企业里做管理,所以当年心高气傲的我对许老师还是心怀很多敬畏的;再后来,离开济南回到烟台,从此不再联系,而曾经的联系方式也在多次丢手机换手机后不知踪影。直到偶遇这个广告牌,一边是好奇,一边是侥幸,扫了一下二维码,本还担心是不是会石沉大海,没想到居然很快就通过了验证,居然就依旧被记得,不知道是因为我的论文,还是因为我曾经的酒醉。这也算是大学时代能让能够记住的为数不多的事件之一吧。

沿崇学路西行,三座教学楼外观依旧,布局依旧,3号楼大门紧闭,许是因为是电教楼所以管理严格吧,看门的老大爷很负责的守在门口,让本就底气不足的我只能远观而不敢靠近,2号楼大门敞开,观察了许久,貌似没有看门的大爷,便趁着有人进出的时候,偷偷的溜了进去,自己都能感觉到心跳加速,扑通扑通的难以平复,不知道是因为做贼心虚的紧张,还是因为重返教室的激动,先是怯怯的在一楼的阶梯教室门口伫立了许久,因为担心上楼的时候被大爷喝住,透过玻璃,看到几缕阳光透过窗外的树枝洒在桌面,会有几分感动, 1、2号教学楼各有2个阶梯教室,应该能容纳上百人吧,好几个班合上的大课一般都是在安排在阶梯教室,当然,因为空间大,所以课堂上的同学们很是自由自在丰富多彩了,读课外书、听音乐,甚至中途逃离都是很难被注意到的。而大三暑假的考研复习,就是因为在阶梯教室自习,天热人多嘈杂,心烦意乱中跑出去,就这么决定了不再挤在考研大军中遭这份罪。离开阶梯教室,试探性的靠近楼梯,没有发现不知藏在何处的大爷,于是胆战心惊的上到二楼,还好没有想象中大爷的呵斥,总算放下心来,悠然自得的转悠着拍照,心情却依旧难以平静,上学的时候便很喜欢在2号楼,不是因为新,而是因为2号楼的这个楼梯,每次走在楼梯上,便总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电视剧《十七岁不哭》中杨宇凌和简宁从两侧的楼梯下来而正面相遇的那一刹那,那个楼梯的结构应该就是类似于此的,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沉浸于这个镜头,也许内心深处还是有一种小女孩的情思吧。上到三楼,整个楼道都是沉静的,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随便推开了一个教室的门,如十年前一样的桌椅布局,那一刻忽然就很想一个人在教室里坐一坐,看夕阳隐去,看夜幕降临,也很想顽皮的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只是因了时间紧张,因了内心的不安,最终还是作罢。

恋恋不舍的从2号楼出来,来到对面的1号楼,因为大门紧闭,所以也就绕着外围转了一圈,一位大爷在浇灌树木,除了整齐划一的松树依旧列队而立外,却终究未能寻到记忆中的那棵丁香树,大一下学期的那个春天,丁香花开得正旺的时候,貌似是有一个年轻的生命静静的落在了丁香树旁,因为这个事件的恐慌,宿舍的姐几个出去疯逛了一下午,回到宿舍却还是感叹万千。

崇学路的路口,整齐的停着许多大巴车,纳闷了许久,才想起来如今的校园只是山东财经大学众多校区之一,大巴车应该是为了方便几个校区之间的交流吧。而1号楼西侧的ATM虽然气派了许多,却依旧是华夏银行的,也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可惜,ATM旁边的信箱早已不见了踪影,是啊,过去的十几年来,信息化在以火箭的速度狂奔,大一大二的时候大家还疯狂的写信痴迷的等信,大三大四的时候貌似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电子邮件了,而后经历了短信、QQ等等,今天的同学们估计不只是在使用微信的吧。其实,我倒是宁愿依旧可以采用书信的方式,只是,估计没有人愿意陪我怀旧了。时光无情,不仅是催人老,还彻彻底底消灭了可以怀旧的踪迹。

站在喷泉广场,远远望着对面的图书馆,犹如远远望着一位亲近的老熟人。是呀,大学四年,自己应该有一多半的时间是泡在图书馆里的吧,那时候有个抄书的习惯,不是简单的做笔记的方式,而是几乎整本整本书的抄录,实在太厚,也会选择复印,但是因为成本太高,更多的还是抄写,毕业后这几十本手抄的书跟着我从宿舍搬到租住的房子,从济南回到烟台,虽然从此都未曾翻阅过,但是一直未舍得丢弃。直到2012年重返济南,才终于狠了狠心,弃之不顾,很长一段时间,想起来都会心痛。而今,连复印都懒得做了,全部存电子版,Word版、PDF版,甚至直接拍成照片保存,倒是很怀念手抄的那种感觉,却也只是想想而已,因为最终还是败给了懒得提笔。如今,建筑仍在,昔日的图书馆几个大字却早已不见了踪影,因为这里已经变成了4号教学楼,图书馆的功能不再,看到新图书馆的时候甚为忧伤,所以一直逃避着不想靠近这座卸任的老图书馆,却未曾想真正面对的时候,已然很平静,甚至稍稍松了一口气,总算多了一栋教学楼,不用再受抢教室占位子之苦了。也许是麻木了,也许是顺从了,也许是情到深处却全无了吧!

走出校园前,站在喷泉广场,遥望着教学楼和曾经的图书馆,五味杂陈,其实从后门进入,看似是不想面对更改名字的校门,也许最不想面对的还是曾经密切相连的学习之地吧,大学四年,更多的时间都是在这些地方度过,虽然自认为与世无争,却很难真正做到心如止水,因为还是有些不甘心的,来自于本想走得更远一些,却被这一方土地拴住了;本想大学生活不应该如中学那样按部就班,结果却是连中学的那点激情都没有了,没找到心静如水,却把激情似火也赔进去了。我不敢说这种状态到底是对是错,也许本就没有对错的,虽然这种对于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让我在工作后受益无穷,然而这种心如死水的消极态度却让我每当想起大学时代却总是有着深深的遗憾,不甘心的也许不是没考上理想的大学,也不是没坚持下来继续读研,而是不甘心在有资本折腾的青春年华选择了循规蹈矩,从此只能沿着这个所谓的出色所谓的优秀不咸不淡的走下去,因为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不想也不敢再去尝试改变。所以每当与年轻的朋友闲聊,我总是会很矛盾的告诉人家不要在拼搏的时候选择安逸,但也不要在折腾的年华选择乖巧,缺失了折腾的人生也是蛮多遗憾的。

站在大门口,回想着曾经在门口的留念,如果集中起来,应该是3个场景的吧,最早的朱红色大门、改建后的石色大门以及如今改名字后的大门,十几年了,我们在成长,母校也在成长。遥望对面的小街,曾经拥挤的人流、热闹的叫卖、甚至黏糊糊脏兮兮的路面,如今都一并随着时光流逝而销声匿迹,焕然一新,因为大家都在成长!

祝福您,母校!

2005-2015,毕业10年,同学们在忙碌着毕业十年的同学聚会,号称聚在山经,吃在山经,住在山经,而此刻,我独自行走在山经,追忆着她的旧貌,惊异着她的成长,也追思着自己曾经与她的交集,谨以此纪念我曾经的青葱年华,也谨以此祝福我们的成长进步!

(2001级陈蓓蕾写于2015年3月)

原文链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