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闹了一个大乌龙,起因是我的一个小客户。说她是小客户,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年龄小,只有23岁;二是个子小小的,看起来像个高中生。
我和她认识挺偶然的,一次去便利店冲公交卡,钱没带够,就加了她微信,给她发红包换了现金,一来二去就熟悉了。她知道我在保险公司上班,就找我买保险。一切都挺水到渠成的,签合同的前一天,我和她确认需要准备的资料和她父母的证件号码,因为我一直默认她父母作为指定受益人。结果她问我是否可以让她女儿做受益人,我一瞬间有点儿石化的感觉。在后来的沟通中,我知道她有一个四岁的女儿,而且和孩子的亲生父亲还没有领结婚证。最后,因为牵扯到监护人等原因,也为了给她减少后续麻烦,从专业角度我还是建议她指定父母作为受益人。
接触中我越发了解到,她是一个很单纯,思想很简单的女孩儿,高中没毕业就出来打工,换了很多工作。男朋友是她同村的,出来就在一起,有了孩子就生下来,没有太多的考虑,目前也没有结婚的打算。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边走边看,想太多没法活。最近一次联系是她发微信告诉我她辞去了便利店的工作,去KTV上班了。我拿着手机看了很久,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她。
说实话,我很想劝劝她。让她找一个靠谱的工作,努力学习提升自己,慢慢走向更大的舞台,以后为自己和孩子提供一个坚实的保障。可我不知道从何说起,我也很迷茫什么算是靠谱?我总认为没有绝对靠谱的事,还是在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人把一手好牌打的稀乱,也有人把一地鸡毛的生活过的诗情画意。
二十岁左右的时候,总是热血沸腾,不管不顾,父母朋友都靠边站,不撞南墙不回头。即使伤痕累累,也会安慰自己:谁不会遇到渣男呢?谁的青春不是青春呢?三十多岁,慢慢安定下来,有了牵绊和顾虑,又感觉像在走钢丝,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很容易患得患失。
一次和一个关系不错的姐姐聊天,她告诉我在保险行业十几年,越做胆子越小。每天接触那么多的悲欢离合,自己的身体稍微有点儿不适就神经紧张,要赶紧去做检查。倒不是自己怕死,是不敢想象自己走后孩子们怎么办,年迈的父母谁来管,家里会不会鸡飞狗跳。所谓的胆小,变得让自己更爱自己,也让自己更关注孩子和父母,懂得了珍惜和拥有。
我们之所以患得患失,会胆小,会害怕,是因为有太多割舍不下的东西。如果真的是光杆司令一个,就会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罐子破摔。如绿林好汉一般:要钱没有,要命一条。所以有时候还很佩服古人的聪明,设立株连九族刑法,让人自我约束,有所顾忌;设立世袭制,让人为了家族的权利和荣誉,想方设法自我奋斗,自我提升。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甚至不敢做某件事。并不意味着我们不洒脱,更多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舍弃了自我,考虑了更多。拿婚姻来说,有调查显示很多婚姻都如同鸡肋,毫无幸福感可言,只是夫妻双方权衡利弊后的将就。结婚了,有了孩子,维系婚姻的除了爱,更多的是道义和责任,上对父母要的是安心,下对孩子要的是家庭的完整。我们不能太任性,也不敢太自私。只能折中寻求平衡点。
所谓艺高人胆大,果真如此么?未必。高处不胜寒,有高超的技艺,身处高位,那种孤独和寂寞想必常人也无法理解,那种暗夜里提心吊胆的日子又有谁会明白。就像一位高手获得了一本绝世武林秘籍,就想赶紧藏起来,或者练完焚毁,让自己独有。这时的他也是小心翼翼,草木皆兵。
生活是什么呢?在我看来,生活就是在千军万马和秋风扫落叶中不断滚动向前。想来的,怎么挡也挡不住,想走的,怎么留也留不住。一来一走间,日月交替,四季向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受到洗礼,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有大局观,把自己变成大家希望的样子,或者说大家想看到的样子。后来我们就越来越胆小了。
我们是胆小鬼么?当然不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像长在石缝中的草,只顾仰慕树的高大,而忘记了自身的春天。前段时间看了电视剧《我们相爱吧》,三个闺蜜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贤妻良母型的丢了工作,丢了婚姻,上有年迈的母亲,下有多病的儿子;事业有成型的,内心一片荒凉,找不到灵魂的归属,对自己过去的血泪和荒唐充满愧疚和不安;嫁给豪门型的,扮演双面主妇的角色,既要忍受婆婆的刁难,又要面对继女的谩骂,活的完全没有了自我。但她们在别人眼中都是才女,老板,豪门太太。
你看,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冰山一角。面对“你想好了吗?你考虑清楚了吗?”这类的问题,我们看到了冰山一角,就只能做权宜的回答。在时间的长河中,在生命的历练中,我们会对所有问题做出解答,我们是会变得越来越胆小,因为我们在做着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会失去自我,只是把自己包裹起来,等待自己想要的结果。
【附:本文所有配图来自电视剧《我们相爱吧》,自我感觉是一部不错的电视剧,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