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列传之提刀越燕市

回归文本,却绝非口水重述;锱铢必较,却不事大象穿针;以沙聚塔,却无意空中楼阁;透过枝叶,重要的只是观点。换一种看法,换一种说法。以好汉为纲,为好汉张目,叙好汉之踪行论断之实,这就是《水浒列传》。

前文:

01武松列传之初见宋江

02武松列传之阳谷奇情

03武松列传之冬日焰火


潘金莲引诱武松不成,反遭武松一顿鲜血淋漓的痛骂,潘金莲的心里在流血。心爱的人骂她无耻,骂她是猪狗,可她自己知道,她不是这样,因此她悲愤莫名地冲出武松房门,不敢再面对武松,这正是因为在心上人面前,她充满羞耻。

而武大此时终于回家了,潘金莲唯恐武松揭穿她的丑事,便恶人先告状,惺惺作态,向武大哭诉:“「都是你不争气,教外人来欺负我!」”之前口口声声的自家兄弟,变成了外人。武大丝毫不相信潘金莲的诬告,说道:“「我的兄弟不是这等人。」”便「撇了老婆」,上武松房里找兄弟喝酒。观众们看得清清楚楚,兄弟两人情深似海,武大虽然懦弱,处处受潘金莲支配,但是也移不动他对兄弟的感情。

武松此时却再也不说话了,他也不跟武大说明刚才发生了什么,一是事情闹大了谁脸上都不好看,可是今后还得过日子,一家人生活在一座县城,总要相见;另外他也知道,自己的哥哥是个没本事的人,你说出来有什么用呢?看官们都知道,潘金莲正是因为当初私人生活不检点武大才不得不搬家的,武大若有心有力“治治”潘金莲,哪会等到今天,哪还会在潘金莲面前像条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狗一样?因此武松无论武大怎么呼唤,也不作声,穿戴齐整后,急冲冲地就走了。武大只好来问潘金莲怎么回事,潘金莲却把武大骂了一通,武大就再也不敢开口,懦弱如此。

过了一会儿,武松回来了,原来是来收拾行李,他想到的办法是搬出去,再不和嫂子共处同一家屋檐之下。潘金莲此时因爱生恨,因被拒生怨,一个劲奚落武松,骂他「花木瓜,空好看」,说他搬走了真是「谢天谢地」。武松走后,潘金莲也不准武大再去找武松,这当然是不想让武大得知自己的丑事。

时光飞转,事情仿佛告一段落,旁岔出来一根枝桠。原来阳谷县县令在这干了两年多了,搜刮了好一些金银钱财,便想将这些财物运到京城,一来让家眷储存,二来做打通关节之用,好继续升官发财。听过水浒故事的人都知道《水浒传》的世界是多么凶险,逢山过岭,吃饭歇宿,没有一样是安全的,必须是武功高强、经验丰富的江湖好汉才有能力打通水浒世界地图(杨志撞到七星聚义就只好自认倒霉了)。因此县官将运送赃物的重任交给了武松。上官命令,武松怎敢违背?何况他也不知道他走后会发生后面的人伦惨剧。

可是这些天发生的一切,已经让武松认为潘金莲是个不伦、无耻的女人,他担心他走后潘金莲会将家里败坏得不成样子,强烈莫名的道德责任感让他不得不想个齐全的法子,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这天武松买了些酒肉水果,再次来到了紫石街大哥家门前,他本来打算不再来的,为什么今天来了呢?来上一道道德保险。可是他来了并不叫门,他知道大哥在外做生意,家中只有潘金莲。可见武松对这层伦常底线看得多重,也可见武松对潘金莲是一点心思都没有。其实这也挺不合人情的,水浒中偏偏有一些这种铁人一般的好汉,在女色方面可能比释迦摩尼还释迦牟尼。

武大回来,喜出望外,将武松迎到家里,惊动了潘金莲。潘金莲见武松重来,立刻开始多想,种种细腻心思,痴心妄想,又一发不可收拾:“莫非这家伙又想我了,不然干嘛又来?这家伙肯定熬不过我的挑逗,待我一会儿再慢慢来试探他。”。这是她个人的可悲之处,也正是她的可怜之处。当下潘金莲又「重匀粉面,再整云鬟,换些艳色衣服穿了」,赶来迎接武松,之前的恶言恶语也全都改了口。明明在武松搬走时她对武松百般奚落,叮嘱武大再也不要去找武松,这会她全反过来说,又是问武松怎么不来了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又是说自己让武大找了他好多回却没有找到。从潘金莲反反复复的转变之中,我们清楚地看出潘金莲的“使女”个性。

武松再不跟潘金莲客气,也不拜她了,很严肃地说:“我有几句话,特地来「说知」哥哥和嫂子。”「说知」,也就是通知、告诉你们,而不是来跟你商量的,武松一句话摆明今天来是要掌控全局的。接下来一件事表现得更为明显。

三个来到了楼上,谁坐这里谁坐那里,都是武松说了算。大家还记得武松第一次来大哥家中是怎么坐的吗?那时,武大「让」潘金莲坐了主位,武松客席,而武大自己自甘情愿地「打横」而坐。这次,武松再也不会让这种主次颠倒的事情发生了。他将大哥和嫂子一起让在「上首」坐了,他有意将大哥地位提高,也是告诉嫂子,哥哥地位和你一般,休想再打压欺侮他。只是武大这个靠旁人扶植的傀儡政权能够坐得住江山吗?后文我们知道武大连命都丢了。不管怎么说,这是武松努力的第一步。

酒席之中,潘金莲一个劲拿眼睛挑唆武松,武松只是喝酒,正眼不看潘金莲。喝了一阵,武松忽然拿了一杯新酒对武大说:“「大哥在上!」”然后告诉他自己要出远门,再详细地叮嘱了他好一番。叮嘱些什么呢?正常人看了当然会笑,因为就像家长教育幼儿园小朋友一样。武松说的其实就是两件事,一件是你少卖炊饼,早点回家,;一件是回家后关好门窗……这是什么意思?是要预防刮风下雨,淋坏了身子吗?是不是还要记得收衣服?这当然是武松在防“家贼”潘金莲。可是武松这种机械的方法说到底只能起个表面上的作用,而后文我们很快会发现十分讽刺的一幕。武大当然对武松百依百顺,接过酒喝了,说:“兄弟说得是,我都依你。”

武松又筛了一杯酒,对潘金莲说了一番话。这话开头还算入耳,他夸潘金莲为人精细,说大哥全靠嫂子照顾,嫂子善于持家。可是说到最后一句就令人听了不是个滋味了。也不知是武松成语运用得不好,还是说话失了分寸,或者他就是要这样直白地警告潘金莲。他说了一句“「篱牢犬不入」”。观众谁都听得出来这等同于直接指责潘金莲“篱笆”守得不牢吧,潘金莲这么会玩弄语言的高手当然听得更明白,也更身临其境,她羞愤难当,当时就「一点红从耳朵边起,紫胀了面皮」。我觉得这充分说明潘金莲其实是知道羞耻的人。什么叫不知羞耻?做了不要脸的事还不怕被人戳脊梁骨才叫不知羞耻。知羞耻是什么?知羞耻就是有自尊,潘金莲是有自尊的人,而且自尊心很强。她哪里经得起这种话?可是却不敢对武松撒泼,只好把气再次全撒在了武大身上。她认为武大可能偷偷地把自己从前做过的丑事也对武松讲了,大骂武大「腌臜混沌」,尔后愤怒地形容自己说:“我是一个「不带头巾男子汉,叮叮当当的婆娘,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得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这些话其实是解释或者说辩白给武松听的。潘金莲之所以显得如此气急败坏是因为她以为武大在武松面前说了她的黑历史,才导致武松说自己篱笆不牢犬儿钻入,因此她强烈地自辩,不论这辩白是真是假。之所以要对武松辩白的前提是,潘金莲知羞耻,潘金莲依旧喜欢武松,潘金莲也以为武松对自己其实有情意。在看到潘金莲刚烈性格大爆发的同时,我们再次发现在爱情和爱人面前,她是个货真价实的可怜人。

对潘金莲的自辩,武松半句也不信,潘金莲对他的所作所为让他认为这个嫂嫂是个招蜂引蝶、十足淫荡的女人,不然他也不会在临走前如此郑重地来这么一出了。但是既然潘金莲自己这么说了,那么也就等于立下了一纸军令状,武松心中还是稍微宽心,但还是忍不住故意刺了一刺潘金莲:“嫂嫂这样清白自尊,那敢情好,只是嫂嫂可要心口相应,不要「口头不似心头」。”各位如果还记得的话,这句「口头不似心头」是前面潘金莲试探武松有没有小情人时说的话,武松此刻引用过来,显然是在讽刺潘金莲。这里武松其实有点欠缺涵量了,他是来解决问题和预防问题的,不是来激化矛盾的,可是武松自己也有冲动的一面,他没能忍住内心对潘金莲的厌恶之情,脱口说了出来。因此这劝告也就算是搞砸了,潘金莲发现武松对自己如此尖刻,恐怕此时也是如梦初醒,一种自我营造的迷情幻梦此刻终于完全清醒了,这场单相思就此彻底绝望,潘金莲跟武松也彻底撕破脸,再没有回旋的余地了。潘金莲大骂武松,边骂边哭着跑下楼去。后面武大死后,潘金莲再次见到武松好几次,也没有再显露出对武松残存任何的爱意。

武松跟武大要分别了,武大不觉落下泪来,武松看着哥哥可怜的模样,心中更是放心不下了,说道:“哥哥干脆不要出门去做生意了,生活用度我全给你寄过来。”临走,武松再次叮嘱道:“哥哥,我说的话你一定要记着!”这不断的叮嘱,既是为了渲染兄弟情深,也是在兆示着凶险的迫近。就此一别后,兄弟俩再也没有见面。兄弟俩重逢后,共度了整个冬天,在开春的时候,短暂的相聚永远地结束了。

武松与武大离别之后的大段情节没有武松的参与,但其实十分精彩,主要是由于这段文字在对白上的丰满与魅力。但是本文题为《武松列传》,意在串述武松生平之事,重点应放在武松这个人物身上。简要言之,尔后潘金莲遇到西门庆,王婆与西门庆好一番往来勾兑,设计让西门庆勾搭潘金莲到手,之后武大被小兄弟郓哥告知妻子出轨之事,愤而捉奸,为了堵住武大的嘴,长做露水夫妻,王婆、西门庆、潘金莲三人合作害死武大。武大死后第五天,武松回来了。

有一个细节我想提一下,因为说起来仿佛带着宿命的意味。武松走后武大按武松说的,晚出早归,才过中午就把门窗都关上了,刚开始潘金莲还咒骂不停,后来潘金莲也不骂了,每当武大快回来了,她就自己将门窗关起来了。这说明什么?潘金莲认命了。偏偏认命的潘金莲却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了。正是因为她关窗时,不小心将撑竿掉到了街上溜达的西门庆头上,这才造成此后的孽缘。一切都如武松吩咐的那样做到了,可是结果谁也没有料到。

武松在归途中一路惴惴不安,总觉得要出事,到县官处交差完毕就立刻赶到了大哥家中,谁知一进门看到的是大哥的灵位。武松大喊了一声,惊动了楼上尤在作乐的潘金莲与西门庆,两人简直是丧心病狂,武大刚死他们的交媾也从未有一日停止,而且地点就在武大家中,灵床之侧。西门庆走后门逃走,潘金莲边下楼来,边抽抽搭搭地假哭。

武松焦躁难耐,连说了三个短句,每个短句只有两个字,音节急促,显示出武松内心的急迫。他说:“「嫂嫂!且住!休哭!」”紧接着他又连珠炮问了三个关键问题:“「我哥哥几时死的?得什么症候?吃谁的药?」”武松的语言如此精准思维如此迅捷,这里我们窥见了武松性格的另一个层次。潘金莲的应对办法是模糊处理,只说是心疼死的,药是什么药都吃过,让武松得不到任何可以查证的有效信息。武松对潘金莲没有一点信任,他非查证不可,又问「如今埋在哪里」,潘金莲告诉他「烧化」了。武松此时心里已经疑窦丛生,因为这三个人的阴谋恶行其实有明显疑点,第一,武大从没有得过心疼的病,怎么会突然心疼死了?第二,这可不是社会主义法制时代提倡绿色殡葬,那时是宋朝,土葬是对死者尊重的体现,他们却把武大给火化了,这莫不是在掩盖什么?

武松从进门看到潘金莲开始,没有跟她说一句废话,全是发问,每句话都精练准确,切中要害,而且他即便心有怀疑,也只是「沉吟了半晌」,不显山不露水,这么沉稳和冷静的武松,观众是第一次见到。一个好的作者笔下的人物性格是有层次、有发展的,施耐庵正是这样一个作者,武松正是这样一个人物。

此后作者横生一段武大托梦的情节,在梦里武大对武松说:“「兄弟,我死得好苦!」”古人好鬼神,这么写是符合当时人的口味与价值观的,水浒的结尾就是以宋徽宗的梦境作结,而开头以神怪开启整个篇章。

武松得武大托梦诉苦后,内心就更觉得武大死得不明不白了,第二天他找到潘金莲,再将前一天问过的话再问了一遍,潘金莲还是照旧回答。武松又问得更精细:“「谁买的棺材?」”“「谁来扛抬出去?」”摆明了是一定要查明武大真正死因。这两个问题终于给他带来有效信息。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王干娘,武松知道王婆和潘金莲走得亲近,因此这条线索不予采用。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本处团头何九叔」,武松便去找何九叔。

武松雷厉风行的性格在之后的情节里越发展现。何九叔见到武松后,跟他客套,请他喝杯茶,武松道:“「不必,免赐。」”二人来到一家酒店,何九叔很紧张,探问武松来因,武松只说了两个字:“「且坐。」”冷酷到底的武松。武松不说话,只喝酒,喝了一阵,忽然「揭起衣裳,飕地掣出把尖刀来插在桌子上」,武松这是先行立威,因为他要确保当他开口动问时,他听到的只有真话。

武松是个江湖人,本性是直来直去的,行事有时也十分令人害怕,但是武松做人却很公正,他对何九叔道:“很抱歉在下这么粗鲁,但是你不用怕,只要你如实相告,我伤了你,不是好汉。但是如果你说半句假话,立时让你身上添三四百个透明的窟窿!”武松双手按住膝盖,一副咄咄逼人的模样,两只眼睛「睁得圆彪彪地」,何九叔被武松的气势完全慑服。

何九叔的确是有料的,他当下从袖中取出一个袋子,袋子里面装的是两块发黑的骨头和一锭十两的银子。武松终于得知武大真正死因是中毒,而银子是西门庆的封口费。

接下来武松的一句问话十分耐人寻味,他问道“「奸夫是何人?」”我读了很多次,都没有留意到这里。其实武松这句话是有问题的,何九叔给他提供的信息中并不包含潘金莲和西门庆勾搭成奸的事情,虽然读者以上帝视角将来龙去脉细枝末节都看得清清楚楚,可是武松是不知道的。不过,武松不傻,西门庆什么人,他一定有所耳闻。再一个,潘金莲隐瞒武大死因,西门庆又参与其中,他能想到的必然就是潘金莲和西门庆有奸情。可是,既然武松已经判断出西门庆与潘金莲通奸之实,为何还要问这句话呢。要知道武松为什么这么问就得知道武松问话的性质和意义。其实这场问话类似于衙门之上的讯问,武松这么问,是为了让证人留下证词,毕竟你推理出来的结论比不得证人的亲述口供。

何九叔这个人虽然并不“老奸”,其实“巨滑”,他知道自己的话是要上衙门呈堂证供的,可是他并不敢得罪和衙门勾连密切的西门庆,因此他说:“「不知是谁。」”但是他怕武松发怒,赶紧给武松提供了另外一条线索,说卖梨的郓哥曾经带武大捉奸,他保准知道得详细,轻松将皮球踢到了别人脚下。

我必须得再夸赞施公塑造人物的厉害了。何九叔这个人物虽是过场小配角,但是写活了。光看这一小节当然不够,前头我跳过的故事中何九叔就出现了,他当时发现武大的死因后相当焦虑,左右为难。他担心如果不将真相告诉武松,武松知道实情后会迁怒于他;反过来他又害怕自己告诉武松真相后会被西门庆报复。他夹在了二者中间。最后经他夫人提点,他得出了一个折中自保的办法:如果武松有所察觉,来逼问他了,他就见机行事,透露实情;如果武松没那么聪明警醒,就让事情这么过去,就此沉埋。何九叔的想法很有代表性。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街坊四邻全都知晓,武大死得不明不白众人也都有怀疑,可是没有一个人敢得罪地头蛇西门庆,站出来说出真相,甚至主持公道。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是帮凶,是坏人,这只是弱者的懦弱,弱者的求生之道,从古至今如此。

何九叔满以为自己这一脚将皮球踢到郓哥脚下,自己就能没事了,但是他错了,武松确实打算去找郓哥,但是却连他一块押去了,防的就是他逃跑或者给西门庆通风报信。这又是武松行事缜密的表现。

武松找到郓哥,郓哥还是个少年,可是看这架势,一下就明白了,他说:“跟你走可以,但是我老爹六十了,没人赡养,我可吃不起官司。”武松一听这话心下怆然,又有些激动,郓哥的孝悌让他想到了自己和武大的兄弟之情,他称赞郓哥道:“「好兄弟!」”从身上取了五两银子给郓哥,作为老父的生活费。郓哥少年心性没有何九叔那么世故,解决了父亲的生活问题,他就爽快地跟武松走了。武松轻轻一问,郓哥就将捉奸一事的来龙去脉竹筒倒豆子一般详细又翔实地说了一遍。

武松得了这两个证人的证词,便带着他们上县衙来告状。

武松的状当然告不成,虽说他自己是体制内人员,可是知县跟西门庆的关系更为紧密,西门庆的银子也比武松这个人才更好使,银子才是为官之目的与升迁之根本。知县对武松说:“哎呀!「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说得头头是道,将武松给拖住了,马上使人告知西门庆,不出意外,西门庆果然赶紧派人来县里使了一通银子。于是第二天知县就将武松打发走了,还冠冕堂皇地又普及一遍法律程序:“「但凡人命之事,须要尸、伤、病、物、踪」五样俱全,才能判定。”

武松心中洞明,知道知县是不会替他主持公道了,武松的坏脾气却没有当着知县发出来,当然主要是因为他惹不起知县,但也可见武松的冷静与耐性,这一层性格在景阳冈那一节可是完全看不到的。面对知县的推脱与虚伪,武松平静地说:“「却又理会。」”那就再说吧!其实武松心里自有计较,他心里早就有了两个方案,一个是Plan A,也就是报官,让官司主持公道。如果Plan A不行,他还有即将要实施的Plan B,这个Plan B相当凶险,不是迫于无奈武松当然是不会动用的,因为那是以命搏命,舍得以身剐,为武大报仇。但是为了兄长,武松将自己的命交出去了。这就是武松,重情重义的孤胆英雄。

武松备了一桌筵席,以致谢四邻为武大办理后事的名义,将所有武大一事的亲历者都请到了自己哥哥家中,除了西门庆,西门庆他当然请不来的。请来之后,武松就让自己手下的人将前后门都把住了,这下一个都走不掉了,全被武松挟持了。

武松挟持这么多邻居干什么?就是要让他们做个见证。武松等于私自设了一个公堂,接下来就是刑讯时刻。在武松骇人的逼供之下,潘金莲和王婆先后都招了,武松命人写下了她们的供词,教她们都按上了手印,邻里也都联名签了字。

做完这一切之后,按理说,武松应该将王婆和潘金莲捆上,带上做见证的四邻,上衙门呈上证供,再讨公道。可是武松没有这么做,他决定自己对犯人处刑。他先杀了潘金莲。对潘金莲的处刑过程,犹如屠宰牲口。武松「揪」住潘金莲的头发,将她放倒在地,双脚「踏住胳膊」,「扯开胸脯衣裳」,探出尖刀在胸口就是「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斡开胸脯,取出心肝五脏」,将之供祭武大。紧跟着「肐查」一声,「割下」了潘金莲的脑袋。冷酷,凶悍,果真是江湖险恶人士,社会危险分子。也再次可见,武松对潘金莲没有一丝爱意。水浒有这样一条潜规则,暗中的逻辑,好汉不好色,好色非好汉。我想柔弱的女人很难喜欢水浒传。我知道有一种说法,武松心里是暗恋嫂子的,只是一直隐藏得好,不然为什么要脱潘金莲衣裳再杀呢?又说其实武松这一刀下去,既是复仇也是压抑的快感。怎么说呢?这种说法是有心理依据的,但我想阁下分析错了文本。另外,可能稍微欠缺一点生活常识和想象力。武松剥开潘金莲胸口的衣服,是为了方便取出内脏,难道你觉得医生做手术或者解剖时病患是穿着衣服的吗?

看武松杀人分尸后的平静表现吧,他将潘金莲头包好,擦干刀上血迹收好,洗手,回来给四邻行礼道歉:“「有劳高邻,甚是休怪。」你们先上楼上坐着等一等,武二稍后便回。”武松平静如常,而且毫不失礼,这样的武松,这样的心理素质,会令人胆战心寒吧!

杀了潘金莲,下一个目标,是西门庆。武松提着潘金莲的头,来到西门庆的生药铺,看到药铺主管,武松也是行了个礼,问道:“「大官人」在宅上吗?”提着头跟人打招呼,心理素质依旧稳定。主管说西门庆出门了,武松说借一步说话,等一来到僻静处,武松说翻脸就翻脸:“「你要死还是要活?」”三两下就问出了西门庆所在地点,问完之后「转身便走」,这样即便有人通风报信也快不过他了。武松在作案的整个环节中,前后态度、举止反差极大,但是他的心态始终没变,心静如止,有条不紊,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武松直奔西门庆所在的酒楼,寻问酒保:“「西门大郎」和谁在吃酒?”又是恭恭敬敬地,连续两次在称呼西门庆时都使用了敬语,若非他提了头还带着刀,我会误以为他是要去巴结西门庆的。如果你要买凶杀人的话,一定要考虑雇佣武松,测谎仪都不一定能检测到他的破绽。

事实上武松对西门庆可是恨之入骨的,从他见到西门庆后将潘金莲的头奋力朝西门庆脸上「掼」过去这个举动上完全呈现。西门庆为人有一大特点,就是缩头乌龟。连武大去捉奸的时候,他都吓得钻到床底下,武松之前到家在楼下喊了一声,他就屁滚尿流地从后门逃了。此时突然和武松打了照面,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跑路,这就像他的应激反应一样。可是西门庆不巧选在了二楼喝酒,武松从楼梯上来,西门庆无路可走,除非往下跳。无奈的西门庆只得跟武松交手,他虽然有两手,但是用在武松身上全然不够,几招过后,西门庆就躺在了楼下街心,奄奄一息了。武松却不怕二楼的高度,提了潘金莲的头「涌身望下一跳」,「按住」西门庆,「只一刀」,「割下西门庆的头来」,然后将两个人的头并作一处,一手提着头,一手握着刀,奔回大哥灵堂之上,祭奠了大哥的亡魂。

其实武松得到潘金莲和王婆口供之后,本可以直接去县衙再告状的,但是武松没有这样做。一是为了保险起见,他担心自己这番苦心再次白费,被西门庆上下使一通银子不仅免灾,还可能反将自己送进生死牢。二来他对害死兄长的这对“奸夫淫妇”恨之入骨,手刃仇人,是武松这种人行事的风格。至于王婆,其实毒杀武大就是她的主意,可是武松似乎还没有恨到潘金莲那个份上,没有杀她,这使得武松的行为更像封建伦常的卫道者,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小说写着写着,创作者的身份和价值不自觉会渗入其中。

做完这一切以后,武松先向众位邻道歉惊扰,尔后让旁人帮他变卖家财,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坐牢了,搞不好就是死罪,使些银两打通关系,说不定还能轻判一点。安排好一切,武松就教众人同他一同去见了县官。这次,县官无可再推脱,也无须再推脱了,西门庆已经死了。

这里,作者写道,「县官念武松是个义气烈汉」,「一心要周全他」,想给他将罪名改轻。别被县官这种表现迷惑,《水浒传》中许多官员都是县官这种面相,首先是敛财,其次是受贿,为了钱财可以不择手段,栽赃、设套、杀人无一不可,如果你成为他权力和金钱的绊脚石,你肯定会被他除掉。但是当你跟他没有了这种根本性矛盾,而你跟他本身还有点关系,或者是个民间受人追捧的好汉,他反而会设法成全你,依旧利用违法的手段而不是法律,让事情朝“双赢”的方向走。水浒中的官场如此。如果县官真是正直之人,他早就主持了公道,武松也不会陷入犯下命案的自绝处境了。

武松这案子太大,阳谷县没有判决的权限,便将武松送到上级行政单位——东平府。武松临行,从自己变卖的财产中拿出「十二三两银子」,给了郓哥的父亲。这是武松事先对郓哥的承诺,我们也可将之视为武松将一己的孝悌之情移情到他人的家庭。

这种命案涉及到杀人又涉及到下毒、通奸,东平府判定后也得上报到朝廷,等朝廷通过才能定罪。武松的罪行被改得情节轻了很多,从主动杀人变成了被动杀人,最后的判处是打四十棍,流放二千里。“流放”是梁山好汉走出体制,走向反叛的最后一程,林冲、宋江莫不如是,武松如今也渐渐走上了这条路。

王婆我们别忘了,她的罪名就重了,不仅助人通奸,还唆使下毒杀人,被判凌迟处死。

折腾这些时日,整个春季都已行将了结。这日,武松和王婆各自上路。武松幸运,他走的只是下坡路,而王婆直接走上了死路。王婆在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的情节中扮演了重头戏,可是在进入官府,面临官司后,就完全失语了,作者一句话都没让她再说出来,她的命运完全被动,丝毫不在自己手中,也没有人会怜悯她一分一毫,相反她受万人咒骂,最终被「推上木驴」,「带去东平府市心」,「吃了一剐」。

我们总结评价一下王婆这个人。她是一个小市民,一个小店的店主,一个低端产业服务者——乡镇私家婚介所的著名婚介人,同时她还是个孤寡老人,这是很明显的事。她为了一己私利,哄骗他人成奸,还唆使下毒杀人,实在凶恶,罪不可恕。但是回过头仔细一想,她所求的那点私利不过是十几两银子,一套寿衣,一副棺材,就此推测,王婆的这笔买卖应该就是为她的余生和身后事做准备的。这样来看王婆,是否也会令人唏嘘片晌呢?

武大当然死得最为无辜,他是个与世无争只求过好家庭生活的人。金莲为自由和追逐爱情而死,王婆为能体面地养老送终而死,最终他们没一个达成自己并不如何远大的理想。在理想与现实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差与撕裂的社会,人性得在多么扭曲压抑的情形下人生才能苟延残喘?这样的社会难道不是一个“有问题”的社会吗?

再从武松的视角来看看这整件事吧。武松求的是法律的公道,但是公道并不存在,县官与西门庆之间的人情阻拦了法律正义,他只好自己做了一回上帝,裁决了一回生死大事。而后他被免死轻判,这也不是靠的法律正义,而是人情。这人情差点让武松丢命,又为他捡回一条命,不知武二郎应该悲叹还是应该庆幸?

这“人情”二字,说得好听的时候,在它对社会伤害不大甚至发挥灵活、良好的作用时,我们叫它“人情”;可是当它成为一种霸凌性的社会风气,弥漫整个国家体制,取代了法律程序,使法律缺位的时候,它就不只是人情这么简单了,这时,它应该叫做“腐败”。

说回到故事。武松劫后余生,好歹留下性命,虽然前途仍是祸福未卜。当日,他观看完王婆被剐的现场,了却心中最后的仇恨,便随着两个防送公人上了路,他们的下一站,是孟州十字坡。


将水浒翻过来,从下往上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511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495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595评论 0 2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58评论 0 1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15评论 3 2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72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12评论 2 29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37评论 0 1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17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28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16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73评论 2 2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53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2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0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2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583评论 2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