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的《出塞》(王昌龄)

王昌龄《出塞》

“诗书优游”诗词频道主播百合新年度频道介绍

“诗书优游”平台、频道和主播介绍及百合的往期分享合辑


本期分享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这里有通往西域的最重要关塞:玉门关和阳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告诉我们,出了玉门关或阳关,就是“出塞”了。本期分享一起来到敦煌,欣赏王昌龄脍炙人口的名作《出塞》。

王昌龄《出塞》赏析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找入声字和标平仄模板

        图中入声字是用右下角的小黑点表示的,看看你是否能很快找到所有的入声字。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或者画一个空心圆),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或者画一个实心圆),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照片对照。


朗诵、诵和吟的音频

平起式七绝王昌龄《出塞》

        朗诵、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赏析文本

春风又度玉门关

        上一期的分享中我给大家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凉州并给大家分享了王翰的《凉州词》。我猜一定有人会想:诶,怎么没有分享王之涣的《凉州词》呀?王之涣的《凉州词》不是更加家喻户晓吗?其实当初在选择分享的主题诗时,我和妈妈也是颇费踌躇的,因为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翰的《凉州词》可都是被后世诗评家推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千古名作,我自己也觉得这两首诗难分高下,都想给大家分享,实在是很难取舍。后来我和妈妈商量决定,先给大家分享王翰的《凉州词》,把王之涣的《凉州词》留到接下来的这一期来分享,因为王之涣的《凉州词》和我本期分享的主题可是大有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黄河远上白云间

        先一起来欣赏一下王之涣的《凉州词》吧:“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一起笔便气势雄浑,描绘了典型的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自下向上、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迤逦飞上云端的画面,神思飞跃,气象开阔。在这句诗中,“上”的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反向突出了其源远流长和蜿蜒雄壮,不愧为千古奇句。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展现“画卷”主体——塞上孤城,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远景和“万仞山”的近景反衬下,这座塞上孤城益发显得地势险要、处境孤危。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这一“孤城”意象,便自然地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铺垫。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而那羌笛所奏正是最能引发人离情愁绪的《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守孤城的征夫的离愁别怨。在以前的分享中我曾给大家介绍过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这里诗人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这就不但避免了直接用曲调名而可能有的板滞,而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正是塞北苦寒之地,即使长安陌上早已春意盎然,而这里依然“垂杨未挂丝”,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哀怨。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那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不可谓不强烈。而句首“何须”二字却似乎在宽解这种哀怨:羌笛呀,你就不要“怨杨柳”了。这样的宽解使得那怨情显得委婉含蓄起来。而这“何须”二字又显然是包含着疑问的:为什么不需要“怨杨柳”呢?这自然就水到渠成地引出结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此处的春风自然首先指的是自然界中从东南吹来的春风,但又何尝不是指那代表皇恩雨露的春风啊!在这边关遥远的苦寒之地,这些戍守孤城的征夫,原本就要承受这离家万里、寂寞孤独的苦楚和沙场征战、洒血疆场的牺牲,而朝廷的恩泽还犹如那二月的春风一样,丝毫也不眷顾这些饱尝苦怨的征人,任凭羌笛再怎样吹奏《折杨柳》也都没有用。这双重的“春风不度”就把戍边将士的苍凉哀怨表现得更加深沉不露、耐人寻味。明代高棅bǐng《唐诗正声》引吴逸一对这首诗的评论说:“神气内敛,骨力全融,意沉而调响。满目征人苦情,妙在含蓄不露”。真是说出了王之涣这首《凉州词》的妙处啊!

王之涣《凉州词》诗碑

        那么春风为什么“不度玉门关”呢?这就要说到我本期分享的主题“出塞”了。我们都知道,边塞诗是唐诗中久负盛名的一大类,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作。边塞诗自然是吟咏边塞题材的诗作,所以很多名作就直接叫《出塞》。实际上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就一名《出塞》。那么到底到哪里是边塞?哪里算“出塞”呢?王之涣的这首《凉州词》和王维那首最经典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告诉我们,出了玉门关或阳关,就是“出塞”了!

        玉门关和阳关都在丝绸之路上的另一座名城,现在甘肃省的敦煌市。

        说起丝绸之路,可能大家除了起点长安第一个想到的城市就是敦煌,而并不是我上一期为大家分享的凉州。的确,凉州在隋唐时期确是非常繁荣,但在近现代显然比较没落,不为大家熟知。而敦煌因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和蜚声中外的“鸣沙山、月牙泉”,俨然成为丝绸之路上沙漠驼铃的形象代言人。

敦    煌

        穿越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从凉州再继续向西走就来到了敦煌。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的交汇点,是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节点城市。汉代丝绸之路自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出玉门关和阳关,沿昆仑山北麓和天山南麓,分为南北两条道路。南线从敦煌出发,经过楼兰,越过葱岭而到安息,西至大秦(古罗马);北线由敦煌经高昌、龟兹、越葱岭而至大宛。唐朝的丝绸之路又沿天山北麓开辟一条新路,由敦煌经哈密、巴里坤湖,越伊犁河,而至拂林国(东罗马帝国)。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及先进技术不断向西传播到中亚、西亚甚至欧洲,而来自西域的物产也不断传播到中原地区。丝绸之路上,各国使臣、将士、商贾、僧侣络绎不绝,而敦煌成为“咽喉锁钥yào”,据丝绸之路之要冲,成为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使得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大都会”,人文荟萃,文化粲然。这些繁荣的景象在莫高窟第296窟窟顶的壁画上有着生动的记载。也正是因为沿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在几百年中不断在敦煌汇集,才给我们留下了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

        走丝绸之路必经过敦煌,而出敦煌则必须经过玉门关和阳关。

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东西走向戈壁滩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位于疏勒河南岸由戈壁、荒漠、河流、湖滩共同组成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北与北山相望,南与祁连山呼应,东南距敦煌市约90公里,西距罗布泊东部边缘约150公里。现遗存包括城址2座,烽燧20座,长城遗址18段。

        距玉门关15公里处是俗称“大方盘城”的河仓古城,是汉代玉门关守卒的粮仓。一直到魏晋时一直是长城边防储备粮食的重要军需仓库。其东西北三面被草地和沼泽包围,南面为高出沼泽的戈壁所掩护,位置险要,隐蔽安全,不由得让人为古人的匠心慧眼所叹服。现在虽然只存断壁残垣,但犹可见当年的气势。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设置关口的时候,因它在玉门关之南,南为阳,所以叫阳关。

阳关烽燧

        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就有烽燧墩dūn台,现在仅存古董滩北侧墩墩山顶上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遗址保存比较完整,是阳关历史唯一的实物见证。

        汉唐时的玉门关和阳关,驼铃悠悠,人喊马嘶,商队络绎,使者往来,一派繁荣景象。而出征的将士和多愁善感的诗人们面对这边塞雄关则不免百感交集、感慨顿生。尤其是公元前104年,“贰èr师将军李广利出玉门伐大宛,不果,退兵敦煌,上书请求罢兵。汉武帝怒,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斩之。”贰师恐,因留屯敦煌。”这一历史事件,更令玉门关成为“国门”的代称,寄托了多少人无限的悲凉、豪迈和感慨!

        东汉经营西域三十一年的班超年老思归,上书汉和帝时请求说:“臣不愿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几百年后,唐朝的令狐楚还为他悲叹“可怜班定远,出入玉门关”。同为唐朝诗人的戴叔伦则满腔豪情地吟出了“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豪迈诗句,令热血男儿油然生出同样的报国之情。而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几乎成了玉门关最熠熠生辉的名片。

        阳关在诗人笔下则似乎更关系着离别的哀愁。从南北朝庾信的“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到唐朝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再到宋朝柳永的“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ráo”、李清照的“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辛弃疾的“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陆游的“谁画阳关赠别诗?断肠如在渭桥时”……几乎无一不是离愁别绪、无限愁思。因为诗人们知道,出了阳关和玉门关就“出塞”了,而出塞的路途遥远凶险,谁知道还能不能顺利回来呀。

出    塞

        “出塞”本来是汉朝的曲子,相传是汉武帝时期的乐师李延年所作。但是《西京杂记》这本书又记载汉高祖的宠姬戚夫人当年就擅长歌唱《出塞》和《入塞》,这样来看这首曲子形成的时间可能比较早一些。在汉乐府中,《出塞》属于横吹曲,是军乐。但根据《晋书》的记载,“五胡入华”的时候,名士刘畴chóu到坞堡中避难,有几百个胡人想要冲击坞堡,危难之际,刘畴镇定自若,拿出胡笳吹起《出塞》、《入塞》这两首曲子,胡人听了都勾起了思乡之情,留着眼泪就离开了,很像是楚汉战争中四面楚歌的作用。如果按照这个说法,《出塞》又应该是胡人的曲调,才能引起胡人的思乡之情。所以说这个曲调应该是有非常复杂的演进过程。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到唐朝它已经成为一个乐府旧题了,诗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为它填上新词,原本的曲调就已经不重要了。唐朝重军功,战争不断,写过出塞曲的诗人也特别多,比方说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都是出塞曲。但是在众多的出塞曲中,最著名的毫无疑问是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王昌龄的《出塞》。

七绝圣手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他的诗也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他的这首代表作《出塞》也和王之涣的《凉州词》、王翰的《凉州词》、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样被诗评家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王世贞《艺苑卮言》就说:“于鳞(也就是明代诗人李攀龙)言唐人绝句当以此压卷,余始不信,以少伯集中有极工妙才。既而思之:若落意解、当别有所取;若以有意无意、可解不可解间求之,不免此诗第一耳”。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则是出自唐朝薛用弱《集异记》的“旗亭画壁”的故事。故事说一个下雪的冬日,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一起到“旗亭”也就是酒楼小饮。忽有梨园伶líng官十数人,登楼会宴,其中有四位装扮奢华的歌伎。随即乐曲奏起,演奏的都是当时有名的曲子。王昌龄等三位诗人一边听一边私下相约定:“我们三个在诗坛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个高低。今天算是有个机会,可以悄悄地听这些歌女们唱歌,谁的诗入歌词多,谁就最优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于是王昌龄就用手指在墙壁上画了一道。随后一歌女又唱道:“开箧qiè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是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于是高适也伸手在墙壁上划了一道。接下来又一歌女出场,唱的是:“奉帚zhǒu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这是王昌龄的《长信宫词》,王昌龄于是又伸手在墙壁上划了一道。这么一来,王之涣面子上似乎有点挂不住了,他自以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们竟然没人唱他的诗作。他于是用手指着几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个对王、高二位说:“那几个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歌女,唱的也都是下里巴人之词,到这个最漂亮的歌女唱的时候,如果不是我的诗,我这辈子就不和你们争高下了;果然是唱我的诗的话,你们二位就尊我为师。”王昌龄和高适都笑着说好。

        一会儿,轮到那个最漂亮的歌女唱了,只听她轻启朱唇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下王之涣得意至极,揶yē揄王昌龄和高适说:“乡巴佬,我说的没错吧!”三位诗人都开怀大笑起来。那帮梨园伶人不知诗人们为何大笑,过来询问。诗人们如实相告,伶人们大惊拜倒:“我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敢请诸位神仙不嫌弃,一起喝几杯如何?”诗人们愉快的答应了,于是一起喝得尽兴大醉。

        这个故事虽然未必是真的,但鲜明地体现了唐代很多诗人的名作被伶人们配乐传唱的情形,也表现出盛唐诗人们虽然互争高低但仍知己相契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可见王之涣的放达和王昌龄的七绝是多么广被传唱。

旗亭画壁

        在盛唐的四百七十二首七绝中,其中王昌龄的有七十四首,占了将近六分之一,而且几乎都是精品,所以王昌龄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在盛唐诗人中年辈较长,写作七绝时间也早,独以七绝成为名家。七绝因为他以及李白等人的努力,逐渐地成为唐代流行的体裁,因此在七绝方面他与李白齐名,给后人以很大影响。

        王昌龄存诗181首,体裁以五古、七绝为主,题材则主要为送别、边塞和宫怨。虽然说到边塞诗人们都说“高岑”,但实际上王昌龄的边塞诗可以与高适、岑参并列而三,而且王昌龄可以说是盛唐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初唐四杰以后诗坛几乎没有边塞诗作,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文人掀起了从军热以求边功。开元十三年,王昌龄中进士之前曾漫游西北边地,有了较深的边塞生活体验,创作了大量艺术性非常出色的边塞诗,而那时候岑参才11岁,高适也还没有开始边塞生活。而且高适和岑参都擅长歌行长篇,高作昂扬奋激,岑作瑰丽雄奇。但王昌龄却另辟蹊径,以短小的绝句形式,抒写征人的种种情思,既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志、“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的胜利喜悦,也有“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别怨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的愁思,都写得含蓄深沉、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配以格调的舒缓自然、音节的宛转浏丽,成为传唱不衰的名作。

        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出塞》这首诗来看看王昌龄边塞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两句诗的语言很容易理解,就是秦汉时的明月始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隘,远征万里的将士却始终没有能够回家。但妙处正藏在这看似平实的语句之中。《三国演义》卷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明朝大诗人杨慎在他的《升庵诗话》里说:“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他给了一个解释说,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秦朝虽然远征,但是还没有设立关塞,敌人来了,就在明月照亮的土地上打仗,敌人走了就收兵,不会超时服役。但是到了汉朝,朝廷在边疆设立大量关塞,这样一来,士兵就被迫常年驻守边关了,回家也就遥遥无期了。这个解释虽然也是在赞叹这句诗的好,但他把“秦时明月”和“汉时关”都落到了实处,认为明月就属于秦朝,关就属于汉朝。其实完全可以用互文的手法来理解这句诗,就像“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并不是说到东市就是只买骏马,到了西市就只能买鞍鞯,而是说木兰到东市西市的各个市场去采购作战的装备。这句诗同样可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所以这一句可以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始终照耀着秦汉时的关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一般认为是指奇袭龙城的名将卫青。《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元光六年,卫青作为车骑将军率领大军出上谷到达笼城,俘虏了数百人。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而“飞将”则指飞将军李广。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地方,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不过同“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龙城飞将”也可以不必理解得太实,可以理解为是指以卫青和李广为代表的众多汉朝抗匈名将。阴山是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和重要地理分界线,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这两句就是说:“只要有卫青和李广这样愿意为国家效力又有能力的名将,一定不会让敌人的铁蹄跨过阴山”。

        历代唐诗选评著作中的代表作之一、由宋宗元选编的《网师园唐诗笺》用简明的八个字评价了这首诗:“悲壮浑成,应推绝唱”,极贴切地概括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明月”和“关”的前面,分别用“秦时”和“汉时”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不仅有辽阔空间感更有深沉时间感的画面,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沧桑感。这是诗人以高超的艺术功力加上对长期的边塞战争的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也就是彼时彼刻吧,多少戍边的将士正身处边关、仰望明月,可这明月不仅仅是照耀着他们,也照耀过秦汉时代的戍卒;这边关不仅驻扎着他们,也驻扎过秦汉时代的征人。成百上千年之间,一代代的战士就这么离开故土,远赴边塞,高高的明月和冷峻的边关曾经见证过多少惨烈的厮杀,见证过多少生命的来去呀!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一种苍凉的历史感马上扑面而来,唐朝将士的身影就这样被嵌进了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

        如果说“秦时明月汉时关”凸显了指时间的辽远,那么“万里长征人未还”则表现了空间的广阔。在明月之下,边关的征人哪一个不是离家万里却无法归还。这“万里长征人未还”指的不仅仅是当时正在戍守边疆的唐朝战士,还包含秦汉以来所有舍命沙场、埋骨边疆的将士。他们之中有的是“万里长征人未还”,只能登上高楼“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有的是“可怜无定河边骨”,早已经化作边地的枯骨,只能在春闺的梦里闪现。“秦时明月汉时关”,眼中的景象是何等的壮阔!“万里长征人未还”,心中的感喟又是何等深沉!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承袭了前两句的雄壮,是将士们巩固边防、保家卫国的豪迈宣言。为什么“万里长征人未还”?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啊!保家卫国是每一个热血男儿的天职。推而广之,从秦汉时期开始,一代代将士之所以抛妻别子,舍生忘死,不都是为了“不教胡马度阴山”吗。有了这句“不教胡马度阴山”,所有的牺牲也就都有了意义,前面的苍凉恰恰衬托出后面的悲壮。但仔细品味,除了这种悲壮的情感,这句诗还有微妙的弦外之音。“但使龙城飞将在”是在讲将领。中国古代一直主张守卫边疆在德不在贤,在将不在官。如果能有像卫青、李广那样有勇有谋、爱护士卒的将军能够一战破敌,让边尘不起,烽火自熄,又何苦让那么多士兵万里出征、眼望明月、不得团圆呢?高适《燕歌行》的结句“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朝廷能选出更有为的将领,如果将领不是尸位素餐,而是“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就不用那么多将士“万里长征人未还”了!这样一来,这首诗在有意无意之间又有了微妙的讽刺,显得格外耐人寻味。而这种讽刺并没有在言语中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抒发壮阔的情感间接表达了出来,使得这两种情感能够融为一体。正所谓:悲壮浑成,应推绝唱!


王昌龄《出塞》参考反馈题目:

1. 你去过敦煌吗?能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莫高窟、鸣沙山和月牙泉吗?

2. 你能给大家讲一讲有关敦煌的佛教文化吗?

3.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有关阳关或者玉门关的诗吗?

4. 诗人王昌龄的一生也很不得志,你能介绍一下他的生平经历吗?

5. 你能再给大家分享一首《出塞》吗?

6. 你觉得王昌龄的《出塞》还有王之涣、王翰的两首《凉州词》哪一个才是唐朝七绝的“压卷之作”?为什么?


参考资料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唐)薛用弱《集异记》

(宋)宋祁、欧阳修《新唐书·文艺列传下·王昌龄》

(五代)刘昫《旧唐书·文苑传下·王昌龄》

蒙曼解读王昌龄《出塞》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

敦煌莫高窟卧佛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
    每个人的孟母堂阅读 612评论 1 3
  • 公元749年,入夜。 听着窗外杜鹃的阵阵啼叫,李白心烦意乱怎么也睡不着。 心里默算着行程,怕不是刚过了五溪? 他披...
    明月当归阅读 2,476评论 16 77
  • 1.服务代理模式 2.服务聚合模式 3.服务串联模式 4.服务分支模式 5.服务异步消息模式 6.服务共享数据模式...
    杨小华etz阅读 1,957评论 0 1
  • 人活一世,往大了说其实毫无意义,试想你一人可以影响全国?全省?全市?不可能的。 真正做到大影响力的毕竟是极少数,“...
    柏树维度阅读 173评论 0 0
  • 2018年 7月7日 星期六 晴 医院 爸爸住院已经12天了,早晨大夫来查房,今天拆线,周三可以出院。 ...
    韩烟阅读 187评论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