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享受美国式的自由就别再逼父母给予中国式的牺牲

走在超市里,突然听到身边一个女声说了这样一句:“听话,我们不买了好不好?这些省下的钱将来都是你的。”我很震惊,一回头看见是一个年轻的妈妈正在哄孩子。

说实话,我对育儿经验了解的太少,对孩子哭哭啼啼一定想要某种东西的情况,我也不是很懂应该怎么处理更为合适。可是我却非常不赞同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不断对他灌输父母的将来全部是他的这一说法。

有人曾说过,现在的孩子太过于自私。在我看来,你的孩子将来如何对待你,完全取决于你现在教育孩子的态度。这些孩子们的自私有相当一部分都来源于家长从小到大对于他们的无私。

中国有句古话,老母100岁,常念80儿。家长早已经习惯了为孩子的成长无私奉献,恨不得把自己全部的心血与爱都给了孩子,做他们的保护伞,为他们遮风挡雨,做他们的大树,在他们累了的时候,成为他们的依靠。可是,却不是每一个孩子在长大成人后都能够做到孝敬父母。

前两天看到一个新闻,让人感慨万千。11月5日下午,一位81岁的中国老人在美国亚特兰大机场停留三天,而她的女儿孙女就在亚特兰大。

原来,老人独自一人将女儿孙女养大并送出国留学,还为了孙女上大学卖掉了北京的旧居。但老人随女儿移民美国之后,却遭到美国女婿的嫌弃,女儿孙女也很冷漠。心灰意冷的老人想回故土,孙女就给她买了11月6日的机票,并在11月3日就叫车把老人送到了机场……

八旬老人,为女儿付出全部,带着温情的憧憬投奔异国他乡的女儿,却在凄凉的现实中无奈回归。

而另一则新闻,天津某中学退休教师朱老师夫妇含辛茹苦把独子送到美国读书,并且节衣缩食尽全力资助儿子在美国亚凯迪亚市买房、结婚、生子。媳妇在美国没有工作,儿子的工作不甚理想,想要创业又苦于没有资金。于是朱老师夫妇一咬牙,300万卖掉天津的房子给儿子做创业基金,俩人来到美国帮忙带孩子。

可是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却让这个家里纷争不断、一地鸡毛。儿媳既想享受中国式的长辈为她牺牲,又想享受美国式的自由和不负责,还处处刻薄老人。

为了息事宁人,夫妻两人决定回国。可是,儿子却已经把全部的钱都压在了生意上,拿不出钱给俩人回国买房生活。

当两位老人和儿媳再次提到回国的时候有一次发生争吵,儿媳说:“当初我有机会嫁给某某某的,如果不是你儿子死缠烂打,我过得比现在好多了。”朱老师的怒火被点燃,愤怒之下失去理智的他抓起菜刀砍伤了儿媳,虽然及时报了警,可是儿媳终因失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老人也在狱中凄凉自尽。

如果说前面那篇新闻看完之后让人心酸,那这篇新闻却已经让人无法用酸楚表达心情。

啃老族一词已经出现了太久,可是我们虽然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却是一边批判一边继续做着溺爱孩子的家长。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的孩子结婚,小两口给男方父母提出要求:县城里买套房,男孩换辆车,彩礼12万。听这小两口的口气不知情的还以为这父母多能挣钱呢!可是,朋友夫妇俩就是普通农村人,家里三亩田,农闲去城里打工赚钱。

朋友夫妇借遍亲友也只够在县城买房的。儿子跟父母商量,把老家房子卖掉,老两口跟儿子一起去城里住,卖房的钱给媳妇交彩礼。可是儿媳却跳了起来:“那怎么行?住在一起太不方便了,人家国外老人都住养老院的。”

朋友夫妇含泪来借钱,听完我真想把那小两口拉过告诉他们:扯犊子去吧!人家国外的孩子还是自己挣钱买房买车呢!18岁成年后管你饭是恩情,不管你你就得自己挣饭去。

所幸以上都是个例,还是有大部分为人子女者遵从传统文化,懂得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前几天一次聊天中,单位一位同事大姐说:“孩子为父母做多少事都不值得炫耀,因为父母奉献的太多。”愿天下父母都能言传身教让孩子懂得感恩,懂得行孝要趁早。也愿天下父母过得幸福,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作者简介:彭彦花,山东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著有励志散文集《成长的姿态》、青少年丛书《那些躲在箱子里的爱》。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以为自己付出了很多 真的很多吗? 比你努力的人多了去了 你还在懒惰吗?你还在无动于衷吗?还不默默地洒汗泪水吗? ...
    大岛Dawn阅读 198评论 0 0
  • 学习有些东西你并不知道它,将来会给你带了什么东西?但是你还是应该去学习,有些珠子将来可以在连接的时候可以用上,有些...
    智囊团阅读 81评论 0 0
  • 有趣的人不仅能够自己自得其乐,还能让身边的人感到轻松愉悦、如沐春风。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呢?可以从一下几点来...
    乔纳坦阅读 120评论 0 0
  • 知已难觅,真爱难求,茫茫人海中,知心能几人? 相遇滚滚红尘,有一种默契叫作心有灵犀,有一种理解叫作高山流水,这是“...
    方弟阅读 7,73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