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蟠龙山龙王庙

《水浒传》中的二龙山因鲁智深、武松等英雄好汉的占据而名声大振。二龙山到底在何处?一直争论纷纷。“二龙山”的概念定义,临朐县蟠龙山坐落在弥河东岸,山体中部有一层巨石岩层环绕,宛如一条石龙曲折蜿蜒,这便是二龙山南峰——蟠龙山。由此北去,余脉绵延,亦如龙蛇之状,绵亘四、五里,其北端斜插弥河之中,此则俗谓“雌龙饮水”。南峰之蟠龙与北山之雌龙,合称二龙山。北京田新元的考证最具说服力,他实地考察,多处拜访,更是遍查《元史·五行志》、明嘉靖《临朐县志》清康熙《临朐县志》、清康熙《临朐县志·遗事》、清康熙《临朐县志·祥异》等史料,可证历史上说的“临朐龙山”是指安家林东北侧的龙山无疑。也正和了青州东南四十里的《水浒传》记载。今天暂不说二龙山,只说说龙王庙。

蟠龙山龙王庙始建于何年,难以考知。现存清康熙壬辰“重修龙王庙碑记”中说,“青齐介大海之邦,往往多龙神庙宇,朐龙山下有祠,未审建自何年。康熙癸亥重修,嗣后风雨剥落……善士李青松等目击神伤,倡众重修。继前人而壮旧观。”至此时最少已是两次重修了。蟠龙山的建修,从现存的残碑来看,未能找到比此碑更早的。由此可以推断,龙王庙是蟠龙山建修的最早产物。始自明朝中后期。据健在的老年人记忆,庙前有七松八槐九通碑。看来是经过多次重修,到解放前荒年战乱才荡然无存了。

龙王庙坐落在蟠龙山东麓,两山相夹之处,右傍临朐城经龙岗至郑母的土路,北有山谷龙泉,环山依林,周围苍松翠槐,隐庙藏碑。在太平丰年的晴和景明日子,“观庙登山,看怪石森森,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屈曲蜿蜒,绵亘数里,真若神龙蟠居者然……登而望远,西山爽气,弥水澄清,呜呼壮哉久矣,一胜迹也。”(碑文语)

想那时令观庙游山者心旷神怡,伴随着钟声佛韵,香烟飘绕,连秦始皇没有体验到的味道也尝到了。然而,在那荒年乱世,这四顾无村的山间,游神野庙,人迹稀少,兽鸣蛇影,阴森而荒凉。曾是盗匪异类出没的险恶之地,劫财害人,时有发生,龙王庙也成匿匪之所。孤人路径,遇晚遇雨,望而生畏,不寒而栗。乞丐、饥民、蒙难者在这里留下了不少悲苦脚印。其中一个年代不远的故事仍有流传。一天,龙王庙前来了一个人,坐在树荫下,此人神情憔悴,衣着破旧。傍晚时分,坡里无人了,他还呆呆地坐在那里不走,眼睛盯着庙右的土路。这时一个赶临朐集的商人匆匆走来,当靠近这人不远时,这人突然掏出用红绸布包着的匣子枪,黑乎乎的枪管对着商人:“站住,拿出过路钱来。”商人吓坏了,只好站住,掏出钱来。这人并不站起来去取,仍坐在那里命令道:“把钱放在地上赶快走,不听,就要你的命。”商人看到枪对着自己,吓得乖乖把钱放在地上,慌慌张张地跑了。这人看四周无人,拿出藏在树后的拐杖,一瘸一拐地走过去,拾起钱,回到树下,仰天苦笑一声,把枪一折,伸进嘴里,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原来这匣子枪使用干饼啃成的,枪管是用灰抹黑的木棍。这就是瘫巴劫路的故事。看来,这故事发生的时代,老百姓对匣子枪还不太清楚,只见过它的大体形状,之带她致命的厉害,才使瘫巴的空城计得逞,给后世留下了一个说来有趣深思长叹的故事。龙王庙里的龙王爷亲眼目睹,不知有何感想。

龙王庙的香火庙会,没有单独的定时月日,是包括在整个蟠龙山香火庙会里的。一年三次,正月初九,三月初三,九月初九。龙王庙不定时的祭祀活动,是逢旱时的求雨、谢雨。这龙王庙里的龙王爷是何龙王,没人说清,也没人计较。元朝时期,弥河西的五里庄村因是白龙神钟玉秀的外祖母家,当地人祈雨则格外灵验,于是附近纷纷建庙祭祀白龙。后来演变成白龙爷。安家林村遂于明初在二龙山东麓建成龙王庙,并于蟠龙山峰建成玉皇阁。实际上玉皇阁的前部应是宋代的二龙山聚义厅。现在山顶尚有古代遗留的古建筑遗址、古碑、旗杆垛和人凿圆池等。

求雨的方式,很规程化,在龙王庙前摆上桌椅,把龙王爷的替身——小的造像或用字写在纸牌上——请在椅子上,桌子上摆上祭品,焚香磕头,主事人告知大旱,祈求龙王可怜苍生,降雨救旱。然后,众人头戴柳条帽,抬着龙王爷出游,让他也晒晒太阳,尝尝大旱的滋味。然后送回去,“滚瓜”验证龙王爷的态度。滚瓜就是用木头做一个长圆形瓜,瓜有六棱,每个棱间写上,几日有雨、无雨,大雨、小雨之类的字。从山坡上滚下来,停下来以后,它上面是什么字,就是求雨的结果。灵验不灵验,那是后来的事。不灵验,要找出原因,下次再求;或者,有各种原因,就不了了之了。如果灵验,下了平安大雨,就要贺雨谢雨。那场面就更隆重更热闹了,可谓群情激昂,大振人心。甚至还要唱三天野台戏,庙前的土台子,就是从前唱戏用的。

贺雨、庙会、建修、竣工、三天野台戏,是龙山的大事。附近村子的人家,倾巢出动;远的,外县几十里、上百里都有人来。那时节,人山人海,不亚于年底的腊月大集。人和神都度过一段振奋欢乐时刻。

但是,一旦久求不雨,因旱成灾,龙王庙也就成了另一番景象。据传说,有一年旱情严重,久求不雨。人们急了眼,想出了一个感动龙王的注意。一个人自告奋勇,头顶一盆火药,中间插上一柱高香点燃,跪在龙王爷面前,如果龙王爷不及时下雨浸灭香柱,就炸死在龙王面前。——这确实是个吓人的场面,在场众人,心惊肉跳,望望天,望望盆,望望盆,望望天。顶盆人的心情也不会淡定。历史上多有忠臣死谏的事例,但用死去求神者不多,这个主意不简单,这个人也不简单。可惜故事没有下文,这个人也不可查考。就成了闲话故事。

龙王庙的祭祀活动,除了庙会、求雨之外,还有随时的个体拜谒,求神赐财赐福赐子、保佑平安、祛病消灾等等。这种演变,可以说龙王的差事,不再只是行云布雨了,人间的事,什么都管。表现了民俗崇拜的特点。老百姓认为,扶危解难,做好事善事,人和神都是一样的,不受职业权位的限制。人们希望,神是不分门户不分派别的,是代表着正义善良的。往往见庙就进,见神就拜,有事就求,并由信神而受到神的警戒,不做坏事。李青松重修龙王庙碑记中也说:“时和年丰,父老子弟,岁时伏腊之余,报赛以型仁讲让,敦睦娴任恤之谊……”大多借庙会拜神之际,凑在一块,讲讲尊老爱幼,闲论孝子贤媳,谴责坏事恶行,总也能起到教人自教的作用。至于神被某些人作了凭借,搞出五花八门的骗人勾当,那只是少数人的逆流。

这龙王庙里的神像主要是龙王爷的泥塑造像,龙袍金脸,可能是东海龙王。龙的传说,演变到今天,有文字记载的就多如牛毛,加上民间的口头流传,已很难说清龙王是什么来龙去脉。庙里除了龙王,还有风婆婆、霹雳将军、闪光娘子等,是塑像还是壁画,因没有文字记载,庙宇毁坏已久,“口头流传”也因关注的人少,“流传”早已断流,现在的人已是众说不一。唯有确信的是,两梁之上有泥塑巨龙蟠绕,张牙舞爪,一龙爪抓一女子之头,鲜血淋漓,令人胆寒。给那些不孝敬公婆的儿媳很大的警告,有恶行的人看了也有很大惊怵。风婆婆的形象是肩上扛着布袋,风从布袋里冒出来;霹雳将军一手拿锤子,一手拿钻头,碰击之下,火星四溅,像发出隆隆之声;闪光娘子两手各拿一个像圆盘一样的东西,两手一拍,发出光来。至于龙王的具体形象,也有争议,有人说龙王是臣的形象,不是君,只是玉皇大帝的臣僚;有人说龙王就是真龙天子,一域之王,不受任何管辖。最后来塑的龙王形象似君若臣,手里拿着“定海珠”。——神是人的精神产物,都是幻想的描绘,就是引经据典,那些“经典”也是前人的想象出来的。神只是人们的意愿凭借,反映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既然是龙王庙,当然这里龙的造型就比较多,除了人行动物形之外,还有一些装潢性的变异造型。尊在庙瓦脊上的似龙非龙的兽头据说叫“嘲风”,喜欢登高临险。还有一种传说,是姜太公的小舅子,依仗有封神大权的姐夫姜太公的姻亲关系,在姜太公封神的时候,向姜太公要一个在一切神之上的“神上神”权位,这一下难坏了姜太公,滑稽的姜太公想了一下,居然同意了。但当他受封就位的时候,才发现是坐在神殿的瓦脊上,风吹日晒雨淋,虽是在一切神的头顶上,那滋味却不太好受,就想不干了。君无戏言,姜太公哪能容他,就用缚神链把他拴住。这下,他本想骑在众神头上,最后却捞到了个吃苦头的差事。后世人们建庙总把这个神上神弄在高位。从此,中国凡是供神的庙殿房脊上都有这个神。究竟是嘲讽还是姜太公的小舅子,还是两种说法都存在的好。龙王庙房即两端还有两个兽头。据说那是龙王的第九个儿子名叫嗤吻,性“好吞”,便尊在那里喝西北风,免得吞别的东西撑破肚子。——对于贪吞者,这是最慈善的处置。龙王庙被毁之前,曾有龟驼碑,“龟”叫霸下,喜欢沉重的东西压在身上,人们便叫它驼碑。驼碑的碑头碑边还雕刻着一些似龙非龙的装饰图案。龙的传说演变和由此而来的艺术造型,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多有画蛇添足的意味。然而,正是这种画蛇添足,才使“龙”的形象更满足了人们的欣赏要求,使“龙”的艺术形象更臻完美。

龙王庙在清末年间,遭到雷击,塌陷一角,这是事实。正因为是龙王庙,而且龙王庙遭雷击的又太少了,就成为了稀奇之事,就不可避免引起人们的议论,传说纷纷,“故事”也就演变而成。说雷击龙王庙时,狂风暴雨,电闪雷鸣,这时正有几个人在庙内避雨,看到闪电和霹雳围着庙,一个一个,接连不停。吓得人人心惊肉跳,认为其中有人做了亏心事,雷公要劈他。众人商议,都把苇笠扔出去,要是谁的苇笠被雷公收走,就让这个人出去受惩罚,免的连累他人。结果,有个打猎的人,苇笠扔出去就不见了。大伙就把他推出庙外。可雷公并没劈他,因为光着头,他就跑到庙边的大树下避雨,身披蓑衣,怀抱猎枪,望着龙王庙。忽然看见庙外墙角上有一个大壁虎,爪子握着一个红布小旗,摇来摆去,霹雳闪电围着它轰鸣,就是不能近它的身。打猎人就朝着它开了一枪,随着枪声,一个大霹雳就把壁虎抓走了。顷刻,电消雷息雨停。龙王庙也塌陷了一角。——当然,是传说故事,教化人们除妖要靠天理人助。

当年龙王庙还有一奇观,流传着一句歌谣:“龙王庙上透胸槐,一眼看到东海崖(yai)。”那景观是说,龙王庙前的七松八槐中,有一棵老槐树,胸有横洞,透过横洞正好看到庙墙壁画——东海龙宫图。人的视线经过树洞、树荫、墙庙等对光线的影响,当看到龙宫图时,就产生不同于直观的效果,出现了水动山摇、龙王龙女若隐若现的奇妙观感。蟠龙山虽无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足迹的威慑力,但也不乏妙趣横生之处,赢得老百姓的游览观光。

龙王庙的管理,是蟠龙山顶玉皇阁的“道士”兼管,这个时有时无的人,名曰“道士”,实际是附近村子的贫民,种着十多亩所谓的庙田谋生而已。荒年乱世来的“道士”,往往是暂时栖身混日难知底细的不速客。他们又何尝是真正看破红尘四大皆空的世外高人。

蟠龙山最后两个道士,一个是安家林村农民李仕耀,曾在山上被匪徒绑架,受过毒打,灌过凉水。最后一个,姓陈,何方人士,现已不可考。只是传说,此人高个,飘飘然俨如济公风度,常赤脚。

龙王庙早已荡然无存,上世纪九十年代,热心方志的安家林村民王兴富在旧址西部重建,限于财力、物力、人力的有限,很是简陋。但至少能使龙王庙的“传说”继续延续,也是功德无量了。

蟠龙山毕竟不是名山,史料记载更是不详,随着时间的前进,很多故事传说都湮没在历史的洪流里。现在的年轻人能知道蟠龙山曾有龙王庙的已是屈指可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11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897评论 0 2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05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0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35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97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9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1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7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8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5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71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4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55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