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前行,是我最美的姿态 ——徐华的 2020年度生命叙事

      眨眼间,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如果按照阳历年份来计算,事实上,2020已经画上了句号。2021已然开启了!

      此刻,坐在电脑前,回想这一年来的种种,我仿佛看到了很多个不同的我:为梦想而努力前行的我;为现实的桎梏而努力抗争的我;为无法克服个人惰性、难以持之以恒而自悔自责的我;为难以参透人事关系、人际交往,患得患失而迷茫无措的我;为难以控制情绪波动,而或激动或颓丧的我……而这些是我!是我!都是我!

      我钟爱的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中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想成为除我之外的任何人。但我必须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我的一切。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接受它。

      是的,我必须面对并接受真实的我,既不虚美化,又不贬低化,并通过回顾和梳理2020年一年来经历的事,从而更加坚定地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领衔名师工作室:在机遇和挑战中努力前行

        2016年10月29日,我荣幸地被县教育局授牌成立了徐华名师工作室,我在追梦的路上又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四年来,工作室也由开始的11个成员递增到22个成员,遍布全县11所学校。

      纵观2020一年,除了日常的经典共读活动,我们共举行了10次研修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1.开启线上研修模式

      本年度的活动中最大的特色是有近一半的活动采用了线上研修的方式。

      当然,这首先是因为疫情的原因,但也要感谢这样的契机,为我们开启了另一扇更便捷、更宽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研修方式。

      从开始的钉钉群到后来的腾讯直播室,我一直在尝试各种媒体软件的功能,以便提升在线研修的效果。

      记不清有多少次,我一个人对着屏幕声情并茂地述说着,与想象中的云端那头的小伙伴们交流着;也记不清多少次,我坐在屏幕前,感动于小伙伴们精彩纷呈的讲述和心声。从开始的拘谨不适应,到如今的驾轻就熟;从开始一味拿着稿子读,到现在看着提纲便能侃侃而谈。我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转变。

      正如王辉霞老师所说:线上教学,势不可挡,线上线下结合,将会是未来学校教学的常态,唯与时俱进,才能让生命不落伍。

      2.难忘的高光时刻

      参加首届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在本年度的活动中,最难忘的,则是11月份赴浙江音乐学院参加首届全国基础教育音乐名师工作室论坛活动。这次活动无疑是我们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参与的层次最高的一次活动。

      在那次活动中,来自全国的50多个名师工作室汇聚一堂,其中23个工作室的主持人分享各自的精彩成果和成长经历。我也有幸在活动中做了题为《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记徐华音乐名师工作室的研修之旅》的汇报。

      面对着众多以前只能在各种场合或自媒体里瞻仰的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及其他如雷贯耳的全国名师们,我真是感觉“压力山大”。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战战兢兢的心理,结果我的发言反而发挥得没有平时自如洒脱,相当于是把自己准备的稿子从头到尾地读了下来。这也反映了自己在承受着压力时,心态的失衡和内心严重的不自信。

      举行唐青松、徐华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另一次难忘的活动,则是在12月份举行的“跨区联动 携手同行”——唐青松、徐华名师工作室跨区联合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盐城市音乐教研员赵继红莅临指导,两个工作室的成员和建湖县全体小学音乐老师共八十多人参加了活动。

        本次研讨活动主要分为课堂观摩、教学反思、专题研讨、主题发言、名师工作室微讲座、专家讲座、赠书仪式等七个环节进行。一天的活动下来,我真的感觉干货满满,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心得和体会:感动、欣慰、激动、反思……

        而这样的交流与互动,也为我们的工作室打开了另一扇窗,看到了更加精彩的风景。对比来自市区的两节课,我们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理念不够新颖,素养不够扎实,要提升的方面还有很多。

      3.反思和展望

      在上述两次活动中,在观摩聆听其他工作室的精彩报告时,看着课件中展示出来的的那一本本专著,一项项课题研究,一节节优秀的网课,我在心生敬佩之余,也深感自身的不足。

      我在深深的反思:四年来,我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们都做了些什么?对比其他优秀的工作室,我们还有哪些不足?未来,我又应该带领着他们往哪里走?

      我们读的书算起来也不少,但深度不够,高度更不够。

    我们举行的活动也不少,但同样深度不够,高度更不够。

    我们的课堂研讨也缺乏系列性、针对性,我们的研究更是浮于表面,止于皮毛。

    想起前不久在某活动中聆听谢晓梅老师的讲座时,谢老师提出她建设工作室的主张是:“以教学学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并提出了三条主要路径是:课堂研究;课程研究;课题研究。

      回首我们工作室的成长之路,在教学学术方面的研修确实不够,缺乏高度和深度。

    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要高举学术研究的主张,让工作室真正地成为“实践共同体、研学同修苑、文化共享场”。


担任音乐教研员工作:在梦想和现实中努力前行

        1.明确职责

        开学的前一天,我接到了局里的通知,从此荣幸地成为了本县教育局教研室的一名音乐教研员。

        离开了喧嚷的校园和可爱又淘气的“神兽们”,坐在安静舒适的办公桌前,我在轻松之余,又感到有些茫然。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教研员,我该做些什么?我该从何处开始呢?

      “度娘”告诉我,“教研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是教师的良师益友;是学校教师、领导、学生与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之间的桥梁;是教学改革、教改实验、教学科研的倡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读起来真的感觉“高大上”,如果用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教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和服务教学。

      研究教学是指要学习最前沿的教学理念,研究并吃透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指导教学是指要洞悉本地区音乐教学的现状和困境,能有思考、有方法、有路径,指导提升音乐老师们的音乐教学。

      服务教学就是指所有的活动和工作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服务于音乐教学,服务于教师的成长,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2.躬身实践

      本学期,我结合自己领衔的名师工作室共组织了四次教研活动,小学和中学各两次。效果如何呢?其中,有一位老师的留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徐教研您好!

      有幸在网络平台观看了省优质课比赛的视频,透过视频背后我感受到是一股温暖和一种用心!

      从2011年由教舞蹈改教音乐工作这么些年,没有遇到过谁这么大爱的带着全体音乐人一起进步,把好的资源、好的方法无私分享给大家!以前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些资讯。

      在这里感谢徐教研,给大气的您点赞!

        我感觉已错过了最好的青春时光!遗憾在这条路上一直没有遇到好的领头人,自己也没有摸索钻研,回头再看,太多遗憾!

        看到省赛课视频,里面太多我要学的东西,想如果早些年学习到这些我也可以试试啊!现在看到我们跟年轻人之间的差距很大。

        现在有徐教研带领,看到了希望,尽管年龄偏大,我可以慢慢学起,不断进步。

        再次感谢徐教研!

      说实话,当我看到这段文字后,眼眶忍不住微微湿润,瞬间觉得自己为本次活动所有的付出和辛劳都是值得的。

      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去激励、唤醒、鼓舞更多的音乐老师去焕发生命的激情,去追寻教育的幸福,去做一位有尊严、有梦想的音乐老师,那将是一件多么值得而又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我也愿意以此为目标,更加用心地去组织每一次教研活动,去帮助每一位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的老师!

        3.深入基层

        作为教研员,会经常参与各种主题的视导工作。每天的视导工作是紧张而忙碌的,要不停地看、听、访、问、查、想,最后还要召开专题会议,与各所学校的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反馈交流。

      这样的视导工作既是对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检查,更是对我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综合素养的一种变相考察。

      根据几次的视导工作,我撰写了文章《来自视导一线的感与思》,在文中,我提出了做好视导工作要注意四个方面:首先要未雨绸缪,提前了解相关情况。其次要创新形式,多互动、多走访。另外要放大格局,了解前沿动态。最后要去伪存真,练就“火眼金睛”。

      所谓“功夫在诗外”,视导工作也是如此,唯有潜心积累,用心感悟,方能做好视导工作,真正发挥为学校把脉问诊,助推学校发展的作用。

      4.回顾和展望

      此刻,回顾半年来的教研员工作,我感觉还有很多遗憾:

      遗憾一:远离了课堂

      记得当初的宏愿是,争取每周到学校去执教1-2节音乐课,保持对学生和课堂的敏感和热度。然而,由于不规律的工作任务和个人的懒惰,另外顾虑到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仅仅去二实小向阳校区上了一节课,想起来真是汗颜。希望2021年,能做到工作教学两兼顾。否则,我的教学教研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水之源。

      遗憾二:对音乐教育教学情况了解不够

      结合我自己的理解来说,教研员的主要职责就是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和服务教学。一学期以来,我虽然跑了十多家中小学,但看到的问题很多还流于浅层,与老师们的交流沟通也还不够深入。未能有一些切实有效的帮助和举措。

      遗憾三:自我提升不够

      今年写了很多叙事文章,但论文却一篇未写。自己总安慰自己说,每周一篇的任务已经很重了,没有精力和余力再写更多。但除了懒惰,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对枯燥理论、深度啃读的回避。

      怎样更好地引领、服务教师?怎样更好地指导教学?怎样有效地提升自我的教学教研能力?将是我2021年要重点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奋鞭策马。新角色、新定位、新目标,展望未来,要做的事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

      唯愿珍惜当下,不负年华,潜心学习,躬身实践,做一名让自己、让大家满意的音乐教研员。


参与三个团队的行走:在瞻仰和坚守中努力前行

      1.参与叙事者团队:越承担,越幸运

      叙事者是全国知名的教师读写团队。在今年这个特别的寒假,叙事者团队开始改变模式,开始成立一个个小团队。让我意外又惊喜地是,兰山团队的范自龙老师向我伸出了橄榄枝。我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位老师一起,新成立了叙事者——星火团队。

      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