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二流军事家?这么说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1

对于三国演义中的“完人形象”,诸葛亮在网络时代受到的质疑真是超越了之前快两千年:譬如质疑诸葛亮操守的奸臣论,质疑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内政达人军事无能论等等。

在三国中后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即魏延亲自领兵万人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

于是有人联系《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最后一段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保守平庸,实在不过是二流的军事家。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果然如陈寿评价“应变将略,非其所长”么?所谓后世的虚名,都是靠一本《三国演义》的吹捧而来的?




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三国当代就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作为诸葛亮的老对手,实际奠基西晋王朝的司马懿说诸葛亮“天下奇才”;以心高气傲意气凌人著称的曹魏征西将军钟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这都很直接的体现。

A、练兵、治军:“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诸葛氏集》中有军令三篇;

B、改良武器:“诸葛连弩,一弩十矢俱发,木牛流马,运送军粮;

C、排兵布阵:作八阵图,流传后世,就在三国之后晋代的名将马隆就参考诸葛亮的八阵之法著有兵书《八阵总述》。


而到了尚武的唐代。诸葛亮更是与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等一起并列武庙十哲。

何为武庙十哲?

《旧唐书》曰:开元十九年,于两京置太公尚父庙一所,以汉留侯张良配飨。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拜将帅亦告太公庙。至肃宗上元元年闰四月,又尊为武成王,选历代良将为十哲。

叙述得很明白,很明白,入选的最基本标准为:良将。

当然,居武庙,大不易,必须功绩卓著,而非浪得虚名者可入。所谓功绩,不仅指战功,更在谋功。到了宋代,这标准更加上了述作这一条。古人讲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武庙兼有武学之用,重视著述理所应当。

论战功,孔明东和西取,南征北伐,于十哲中仅逊色于韩、白、李靖等三数人而已。

要是论谋功,则隆中对孤篇千古横绝,真可谓英雄之大略,将帅之弘规。

再论著述,《李卫公问对》中提及之兵法典范,即有诸葛亮奇正之法。又,孔明治军布阵之学更于后世影响深远,直至茅元仪编订《武备志》仍可窥见一斑,像《将苑》这种托名诸葛亮的疑作就不用提了。


这样一看,在军事能力方面,诸葛亮简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人才”呐,诸葛大名垂宇宙,武庙先哲、兵家典范,入选武庙虽不能证明诸葛亮的战绩彪炳千秋,但足以证明其军界地位震古铄今,军事家之名实至名归,并且自古有之,绝非后世罗贯中一本《三国演义》吹捧惠赠。

2

其次,我们来谈谈这个子午谷奇谋是否真是奇谋?

首先,魏延提出的万人,并非是指实际战斗部队万人,而是“精兵五千,负粮五千”,也就是说实际可战斗力只有5000人。

然后,子午谷奇谋要想成功,还必须具有以下几个必要条件:

子午谷之策要成功,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魏延的五千人可以十日内急行军到达长安。

二、长安的夏侯懋完全不设防,而且饭桶到到一听说蜀军来了,就立刻屁滚尿流逃走,而完全不考虑闭门坚守——因为你蜀汉军队急行军是不可能带攻城器械的。

三、此次偷袭的消息必须完全保密,魏国关中和南阳方面绝对没有任何斥候和情报能得知任何情况。否则这两处的援兵达到会比诸葛亮的援兵部队快。

四、夏侯懋饭桶到逃走了还愿意留给蜀汉军队这一万人(五千精兵+五千负粮部队)留下足够多得粮食以及攻城器械。守长安或者守潼关都需要粮,魏延部队的粮食之前就已耗尽。对东面来敌潼关更好守,但你得先打下来。

五、诸葛亮能在二十日内把后续部队和粮草全部运到长安。

六、魏延能够在诸葛亮把大部队运来之前,靠留下的五千负粮部队守住长安,然后自己带领之前完全没有折损的五千精兵攻克下天险潼关。

七、上述目前全部达成,诸葛亮和魏延能够在长安和潼关顶住魏军来援的主力曹真、张郃、司马懿等人的十几万到二十万军队并且有足够的粮草相持半年以上。


这七个条件基本缺一不可。

简而言之就是:

魏军有备,魏延挂;

不能十日出子午谷,魏延挂;

魏军固城自守,魏延挂;

魏军弃城而焚粮仓,魏延挂;

诸葛亮二十日没能扫平陇右到达长安,孤军奋战寡不敌众,魏延挂;

诸葛亮虽然二十日赶到长安但是蜀汉军决战不能抵挡住魏军主力,魏延与诸葛亮一起挂;

诸葛亮和魏延能够抵挡住魏军主力,但是长安加潼关撑不到半年后雍州秋收粮食,蜀汉军给养供应不上,还是魏延与诸葛亮一起挂……

这几乎就是取死有道,惟君自择了,就看你魏延想怎么死了……


3

接着我们来逐条分析这七大条件:

一、魏延的五千人能否十日内急行军到达长安?

子午谷是关中通汉中的一条谷道,全长300余公里,是秦岭六条连接西南的大道中最险峻的一条,历史上多次有兵家企图偷渡,但却从来没有人成功。现在有了火车是很方便,但是在两千年前,要走就是走栈道,翻秦岭。栈道是不到一米宽,一面峭壁,一面悬崖。翻秦岭的难度我们也可以想象出来。


就在诸葛亮这次北伐后没多久,魏将曹真也来过一次进军子午谷,但是走了一个月,加上大雨,只走了一半路程就退回去了。

诸葛亮这第一次北伐是在228年春夏之交,雨水量想必不会太少,道路状况就算比曹真那次好些,但也有限,另外五千精兵需要负甲和兵器并且保持体力(甲和兵器保守计算负重20~40斤,就算子午谷没有埋伏,一出谷就要攻打长安,而这一路是急行军),另外五千人每人背两人份十天的粮+炊具(保守估计负重40斤),魏延10日通过子午谷翻山越岭赶到长安且不折损过多,难度很大。


往以后来看,历史上走子午谷这条道的也几乎都没有成功:

东晋名将桓温伐前秦,进攻长安,命司马勋由汉中出子午谷,未出谷道就被苻雄率领的前秦军击败,司马勋逃出子午谷,致使桓温两路夹击的计划失败。

明末起义军闯王高迎祥想要汉中进攻西安,孙传庭领明军镇守,高迎祥无法攻克,于是打算从子午谷偷袭。孙传庭却在子午谷的黑水峪以逸待劳,双方激战四天后,高迎祥溃败后被俘,被送往京城处死,所以闯王换了人,之后闯王这个名号就是李自成的了。

西安事变,王耀武意图出子午谷奇袭张学良,但行军三天之后就被迫折回,原因有两个:一是谷中环境太过险恶,无水源,二是行军途中得知西安事变已经和平解决,遂退军。不过即便他真正穿过去了,下场恐怕也不会比司马勋和高迎祥好太多,因为张学良当时已经察觉到了,虽然吓了一跳,但已经及时派军把住了谷口。

子午谷穿越唯一成功的例证似乎就只有了唐明皇讨好杨贵妃,一骑红尘妃子笑,从蜀南涪州取道子午谷飞马运来的荔枝了。


二、长安的夏侯懋完全不设防。

夏侯楙是个什么人呢?从他曾经教育家里的两个弟弟夏侯子江和夏侯子臧的遵守礼仪来看,他本人固然不一定是将种,但也没有记载是如何不堪的人物,至少知礼,就当作普通庸碌的将领吧,但是他且属下的杨阜、郭淮都是作战经验丰富,且富有谋略的人才,杨阜当年带领陇西各郡县起义驱逐打败了带领羌氐七部数万人的马超,郭淮更是在定军山时期就被蜀汉军认为是难缠对手的宿将。只要他听上一些这些人的意见,自己坐拥长安坚城,麾下诸军数万,面对数千粮草不济强弩之末,要饭桶到何等地步,竟至守城之胆皆无,打起落荒而逃的盘算?

要知道长安是西汉的旧都,魏国的陪都之一,又是雍州的治所,经过汉朝历代帝王,包括董卓、李傕、钟繇等数代人的增筑修补,是座出了名的难攻不落的坚城。


旧长安城有36平方公里,也就是说每一面都有6km,城墙总长24km,加上护城河以及攻守双方应该保持的距离,也就是一箭之地,如此,魏延必须有一个超过30km的包围圈才能围住长安,震慑夏侯楙,以魏延5000兵,加上5000负粮兵,不考虑穿越秦岭的掉队,疾病,摔伤等非战斗减员,满打满算一万人,需要间隔3米一个人,这样稀稀拉拉的围城部队,又是没有攻城器械的轻装步兵就能吓怕夏侯楙?夏侯楙就算胆小,但肯定不是傻子,就算他是傻子,长安城里总有不傻的军官、老兵(比如杨阜这样的人),指望这样的部队不战而取长安,可能性非常之小。

而一旦夏侯楙不逃走,全无攻城器械的魏延军,且不说急行军的疲劳以及对手的以逸待劳和人数优势,就是闭城自守,你让魏延怎么攻城,靠嘴骂还是用牙啃?

三、此次偷袭的消息必须完全保密。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子午谷几乎是一线天,就是兵家所说的圮地、绝地,不宜滞留、不利于大规模军力的投送,仅凭这一点就不宜从子午谷出兵!只要做不到行军的迅速、保密就会陷入死地,也就只能等着魏军在谷口的伏击,比如说前面已经说过的高闯王高迎翔同学。

至于完全绕开曹魏方的情报网,首先这得基于一种浪漫的假设,魏延部队在魏国的重点防御的关中区域行动,完全能绕开曹魏方的军事情报,甚至这600里路途,连周围人口比较稠密的居民百姓也不要惊动。这可能么?


有人说如果对照邓艾偷度阴平灭蜀,这是完全可行的。

那么得首先告诉你这两个战例没有对比性。

邓艾一战,是钟会大军主力二十多万(一说四十万)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蜀汉的主力部队约五万,全在姜维那里,而姜维此时完全被钟会的部队牵制住了,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兵力来驰援成都?蜀汉全国兵力约8~10万(《晋书》上记载:计蜀战士九万),去掉之前傅彤在汉中已经折损掉的一万,巴东罗宪那边2000(一说5000),遥远的南中各地驻守的兵力1万到两万,那么剩下来绵竹、成都这些地方一共也就1万~2万多人。而邓艾率兵三万出狄道,加上此前邓艾以重金招募5千精锐凉州羌胡兵马(这5千精锐雇佣军战后被评为头功)。所以,邓艾一旦拿下绵竹,成都基本就是座孤城,没有任何兵力能驰援到成都。邓艾部队作为偏师只要突然出现在成都城外,造成了大兵临境且神兵天降的震怖感,所以能一战功成。就是邓艾失败甚至全军覆没了,曹魏方的巨大优势仍然不会有多大改变,所以曹魏方赌得起。邓艾胜利,只不过加速了曹魏方胜利的速度和概率罢了。

至于蜀汉,拿这一万人冒险,敢于不敢,我们需要来看看这么多人对于偏居一隅蜀汉政权意味着什么。据史料记载,蜀汉灭亡时,一共38万户94万人口,诸葛亮北伐时人口估计还没这么多(因为诸葛亮历次北伐都有迁徙当地人口的记录,少则数千,多则两三万人,六次北伐,再怎么样抛去战损,也迁入了3到5万人口);所以诸葛亮历次动兵,兵力从不多过十万(常规是6、7万),而这十万里精兵有多少?一般意义上十分之一的精兵比例就算是很高的了,精兵包括装备、训练以及实战等多种要素才能养成。所以全军10万,那么精兵也就是一万人。五千精兵是什么地位?全军精锐部队的一半,全国总人口的两百分之一!如果只是为了一个数学概率上的可能性就去冒这个大险,这是军事家的战略奇谋还是赌徒的孤注一掷呢?

四、夏侯楙饭如愿逃走了并且还愿意留给蜀汉军队这一万人二十天的粮食。

史书上对夏侯楙其人的描述不多,仅《魏略》评价其“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对于一个喜欢打理产业(好治生)、爱财如命的主,愿意把长安的粮仓拱手相让,既不运走也不焚毁,这简直是国际主义的白求恩精神了。


五、诸葛亮能在二十日内把后续部队和粮草全部运到长安。

魏延走子午谷的话,诸葛亮的进军路线因该是斜谷,一路上至少有陈仓、眉城、武功等战略要地,且不说後来镇守陈仓的郝昭这样的将领能够让诸葛亮的部队根本无法速进,就算是比较平庸的将领,凭借地形,一地你没有个七八天很难攻克。何况蜀汉军的粮食运输一直是大问题。如果要保证20天赶到长安,有两种比较大:

一是各地守将知道诸葛亮庞大军势後望风而降,然而这样的大动静,曹魏方面必然提高警惕,子午谷再想秘密行军,必然难上加难。但事实上如陇西太守游楚这样坚守一直到最后诸葛亮北伐失败的魏国守将并不少。

二是诸葛亮前军轻装前进,不用完成攻城任务,留部分兵力,继续合围还可能在坚守的以上几个要地,主力迅速东进与魏延军于会师。但是这样的隐患就是,你留多少兵力?少了,对方可以随时出来断你粮道,多了,你的主力部队给予魏延部的支持就不够。

六、魏延能够在诸葛亮把大部队运来之前,靠留下的五千负粮部队守住长安,然后自己带领之前完全没有折损的五千精兵攻克下天险潼关。

按照魏延计划,守长安不如守有天险可依仗的潼关,而潼关曹魏都是历战宿将所镇守,这个总不能再指望人家弃关而逃了,并且以潼关的地形和城墙,没有攻城器械攻城则更是难上加难。


魏延部因为急行军,不可能带攻城器械,那就得指望作为守备都市的长安首先有攻城设备,并且在夏侯懋弃守同时没有被损坏,完整地保存转交给魏延的军队,这是什么样的精神?完全为人,毫不利己的精神,好了,再说下去雷锋同志都要出来了……

当然了,这还有个前提是魏军并没有在诸葛亮军的20天之前赶来增援。而众所周知,关中秦川八百里,非常利于骑兵行动。另外魏国的首度洛阳附近屯有重兵,五天就可以从洛阳赶到长安(急行军到潼关甚至只要三天),所以魏延计划必须抢占潼关,以阻击魏援军(从后来张郃和司马懿部来看,即使从襄樊前线往过增援也就是16天,还顺带花时间拔除了孟达)。

七、上述目前全部达成,诸葛亮和魏延能够在长安和潼关顶住魏军来援的主力曹真、张郃、司马懿等人的十几万到二十万军队并且有足够的粮草相持半年以上。

即使魏延计划完全获得成功,打下长安,也仅是控制了关中的西半部分。当从中原方面增援的魏国大军赶到后,必将在长安附近的平原地区与蜀军展开决战,这对擅长复杂地形作战的蜀军可是非常不利的。


要阻击曹魏的中原军团,就必须控制潼关,从而达到完全获得整个关中的控制权。且不说魏延部在损失极小的情况下拿不拿得下潼关,就算拿下了潼关再汇合诸葛亮部,以蜀汉的轻装步兵(20天能赶到的不可能是重装部队)与以高速骑兵和重装步兵为主的魏军决战又会是什么结果?

就算两军能相持,一旦关中地区成为战场,双方则均无法依靠当地供应粮草,十万蜀军的粮草需要依靠从汉中翻越秦岭来供应。而魏军可以依靠渭河的水运从河东、中原方面进行补给,方便得多(曹操当年进攻关中马超韩遂就是依靠河东的粮草),这样蜀汉军必不能长久。

马超当年也拿过长安,一样在潼关被曹操按住了。究其原因,就在于魏国的防御纵深太强,拿了长安,想要搞定大量屯兵的洛阳和许都还是个难题。

以蜀汉和曹魏当时的实力对比来说,蜀汉想要一战灭魏基本是痴人说梦,那么诸葛亮的最终目标就只是北伐,客观上起到的结果,就是牵制、骚扰和削弱魏国:魏国凉州雍州不敢解甲,魏国始终紧张于他的出征,不敢加兵(诸葛亮时代基本就曹真伐过一次蜀,还没敢打就完了)。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早说过了,北伐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中原有变,所以他大多数的进攻,都是以攻为守的牵制,而不是没等到机会,就玩了命地下狠注赌一把,拼个你死我活。


这是历史的无奈,也是诸葛亮的无奈。其实自从失去荆州,蜀汉政权确实已经失去自己的力量战胜两个对手的可能。历史进行得似乎有些讽刺,一个高举“汉”字大旗的政权,事实上只有争取胡人才有可能胜利,甚至生存下来。后来姜维的北伐策略也是如此,将隆中对的联结荆、益修改为了联结凉、益。然而羌胡部落的不确定性非常难以掌握,纵使如三国时代的最后赢家晋王朝的司马氏也最终因为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处理不善导致了最终的五胡乱华,中原衣冠从此南渡,整个北方陷入了长期的板荡混乱之中。

综上所述,子午谷奇谋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率极低的军事赌博行为,而用它来佐证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缺乏奇谋,更是无稽之谈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